龜蛋孵化方法中比較流行的蛭石,怎樣才能很好地掌控水分

龜蛋孵化方法中比較流行的蛭石,怎樣才能很好地掌控水分

龜蛋孵化方法中比較流行的蛭石,怎樣才能很好地掌控水分

3月剛到,南方的氣溫已經熱得可以穿短褲,朋友的花龜已經開始產出很多龜蛋了,一年一度的孵化季節又到了。最近龜友問的最多的就是孵化溼度到底怎麼把握。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不過相關諸多細節需要考慮。

孵化的方式有多種多樣,無論是用沙、用泥還是用蛭石,歸根結底,還是如何保持好溼度和溫度。沙、泥、蛭石各有各的優勢。泥和沙的孵化要想控制好溼度需要相當的經驗,作為推廣普及有一定難度。而蛭石是這些孵化方式中最容易掌握的。下面分享一點蛭石溼度控制的經驗。

現在比較流行的蛭石孵化(其實還有一種就是無介質孵化,下編文章跟大家探討一下),有3種方式

龜蛋孵化方法中比較流行的蛭石,怎樣才能很好地掌控水分

全埋孵化


龜蛋孵化方法中比較流行的蛭石,怎樣才能很好地掌控水分

半裸孵化


龜蛋孵化方法中比較流行的蛭石,怎樣才能很好地掌控水分

全裸孵化

而蛭石也分兩種,一種是金黃色的蛭石和新疆銀白色蛭石。這兩種蛭石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金黃色蛭石含有石棉,而銀白色蛭石不含石棉(石棉粉塵會對人的肺部造成不小傷害)。國外是隻認可不含石棉的蛭石的,不過銀白色蛭石的價格要高出金黃色蛭石很多。

回到孵化話題,蛭石需要到如多少水才比較合適? 龜蛋其實對水分的要求範圍是很寬泛的。而且不同品種龜的蛋對水分要求也有很大區別。

而我們說的孵化溼度是相對溼度,即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空氣中的含水量是不同的。就是說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即使我們相對溼度數值是一樣的,但是空氣中含水量是不同的。溫度越低,含水量越低,那就是絕對溼度。(相對溼度和絕對溼度搞不清的龜友請自行百度補課)

蛋殼是由多孔的鈣質組成,可以進行水分和空氣交換。在一個相對密閉的孵化盒內,比如在側面開小孔的孵化盒內,空氣相對溼度基本是恆定的,基本穩定在99%左右。如果能保持這個溼度,用裸孵的方式,大多數品種的龜都可以成功孵化。

但是每年仍舊有不少龜蛋在孵化後期夭折,龜已成型,卻死在蛋裡出不來。關鍵點就是在這個蛋與蛭石接觸面的那個水分上。別小看這這麼一點接觸面,如果蛭石水分含量高,有些對溼度要求低的蛋就有可能吸收過多水分而導致孵化後期夭折或者炸裂。

龜蛋孵化方法中比較流行的蛭石,怎樣才能很好地掌控水分

而對於全埋或者半埋的孵化方式,對於蛭石的添加水量就更要嚴格控制了。目前經驗分享的文章很多,介紹蛭石與水的配比值也多種多樣相對比較集中的從1:1到 1:0.6。大部分數值都是經過多年驗證的。因為龜不同,蛭石不同,所在地區不同,因而出現不同的合理比例。一般新手都要交至少兩年學費才能大概瞭解適合自己的水分比例。

埋入式孵化有一個比較好的優勢就是對溫差的變化可以起到一定緩衝作用,蛋的表面不會有水珠。

我孵化比較傾向於裸孵,這樣我可以更直觀的觀察到蛋的變化。這也是其中的樂趣所在。但是裸孵有一個缺點就是孵化溫度要控制的相對精確,因為蛋裸露在外,如果溫差超過2度,蛋表面容易形成冷凝水,這無疑會影響蛋的呼吸而導致失敗。

裸孵的蛭石加水控制可以用稱量法,比如我用的這種蛭石,一般蛭石與水的比例在1:1.3。孵化黃緣、草龜、黃喉常見品種還是比較成功的。加水方式如下所示:

幹蛭石150克,按照1:1.3的比例倒入水,水中滴入幾滴聚維酮碘,將水倒入蛭石內,剛倒入水的蛭石拿起來是會粘在一起的。

龜蛋孵化方法中比較流行的蛭石,怎樣才能很好地掌控水分

一個晚上之後,蛭石不會結塊粘在一起,抖動後全部鬆開不粘結,這說明水分剛剛好。

龜蛋孵化方法中比較流行的蛭石,怎樣才能很好地掌控水分

表面的蛭石用手捏,可以擠出水分。

龜蛋孵化方法中比較流行的蛭石,怎樣才能很好地掌控水分

龜蛋孵化方法中比較流行的蛭石,怎樣才能很好地掌控水分

龜蛋孵化方法中比較流行的蛭石,怎樣才能很好地掌控水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