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和伊藤:旋轉和速度之爭

在平野和伊藤崛起之後,乒乓球比賽就很有懸念了,也讓我特別期待國乒和伊藤的比賽,而比賽內容也越來越有看頭了,也越來越值得思考。

中國乒乓球曾經是快攻的鼻祖,憑藉速度,把日本從乒乓球霸主的位置趕下臺(上世紀50年代日本才是世界乒壇的霸主),然後橫掃世界,一統江湖。

(標誌性事件:1959年,容國團獲得第25屆世乒賽男單冠軍。1961年,中國隊擊敗日本隊,獲得第26屆世乒賽男團冠軍。1964年,中國隊獲得第28屆世乒賽女團冠軍。中國隊的形成以“快、準、狠、變”為技術風格的直拍近臺快攻打法。)

1989年,瑞典隊以先進的弧圈結合快攻的打法,5:0擊敗中國隊,奪得第40屆世乒賽男團冠軍。

快攻輸給了弧圈。(順便說一下,弧圈球是日本發明的,開花在歐洲。)

中國隊全面學習弧圈結合快攻,終於在1995年,天津第43屆世乒賽重新崛起,奪得全部七項冠軍。

此後,世界乒乓球進入橫拍弧圈結合快攻的打法時代。

直到2016年國際乒聯採用新材料40+乒乓球,新球的直徑標準由原來的39.50至40.50毫米上調到40.00至40.60毫米一律採用“40+”的標註方法。這意味著乒乓球由此進入了“40+時代”。

2016年10月,在女子乒乓球世界盃獲得冠軍,成為史上最年輕的世界盃女單冠軍(16歲又178天)。

2017年的亞錦賽上,平野美宇更是連續戰勝了丁寧,朱雨玲,陳夢三位中國選手奪冠。

其犀利的快速打法令人耳目一新。

2018年6月10日,2018年日本乒乓球公開賽女單決賽,以4-2戰勝中國選手王曼昱,獲得冠軍。

如果說,戰勝王曼昱奪得冠軍還不足以奪人眼球的話,那麼更大的震撼人心接踵而來。

2018年11月4日,在國際乒聯瑞典公開賽女單決賽中以4比0橫掃朱雨玲奪得冠軍。

直接把我們的朱雨玲由重點培養對象打成主力邊緣。

後面就一直堅持快速暴力進攻,並且不斷革新發球技術,保持對中國隊的威脅。

我認為國乒想採取的對策是:旋轉壓制速度。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效果並不好。

難道,旋轉無法壓制速度?可是曾經的我們的快速打法就是被歐洲人的旋轉所擊敗的啊?

不解。

或者說,由於伊藤美誠的速度質量太高了,我們旋轉的質量不好,跟不上?

國乒的選手可是中國千挑萬選出來,個個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旋轉的質量難道就這麼不行?

我的粗淺的想法是:沒有速度的旋轉不是有威力的旋轉。

由於乒乓球的直徑從38mm到40.00~40.60mm,直接導致球速減慢,相應的弧圈球的速度也在下降。

要在大球時代提高弧圈球的速度,對選手的體能、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女選手的體能和力量相對較弱,就成了最早的突破口。(被平野和伊藤突破)

男子方面,歐洲男選手的威脅也在加大,但是,國乒的高手現階段還能壓制。歐洲選手的力量更大,能打出速度更快的弧圈球。

陳夢的球技近兩年一直在提高,可惜在大賽決賽中一直髮揮不佳,否則早已上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陳夢的力量足,不但單板的質量高,而且銜接性也好,再增強心理的建設,對付伊藤會越打越好。

但在業餘愛好者,也跟著進入大球時代,可以採用快攻多一點,弧圈作為輔助,也不失為一個好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