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超車,不浮躁,揭祕德國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生存和發展之道

德國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基石不是那些聲名顯赫的大企業,而是在各自所在的細分市場默默耕耘並且成為全球行業領袖的中小企業,這類企業被譽為“隱形冠軍”。注重研發投入、穩健投資、執著於細分市場是其顯著的特質。

不超車,不浮躁,揭秘德國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生存和發展之道

從中國北京向西出發,飛越萬里之遙,便來到德國,一個以製造業聞名於世的國度。在這片國土上,有眾多享譽世界的知名企業,也有很多鮮為人知的隱形冠軍。

5月中旬的德國,乍暖還寒,樹木已然蔥綠,首都柏林街頭的栗子花開滿枝丫,一輛輛汽車在並不寬闊的城市道路上飛馳而過。

和歐洲很多國家類似,德國很多城市的建築顯得有些古老甚至陳舊。然而,恰是在這些看起來並不現代化的建築背後,卻隱藏著一大批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企業。

“有沒有考慮過為什麼德國的經濟總量不過美國的四分之一,但是出口額雄踞世界第一?哪些企業對此所作的貢獻最大?”1986年,時任歐洲市場營銷研究院院長的赫爾曼·西蒙在杜塞爾多夫巧遇哈佛商學院教授西多爾·利維特,後者問他。

西蒙開始認真思考這一課題,最終這位德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德國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真正基石不是那些聲名顯赫的大企業,而是在各自所在的細分市場默默耕耘並且成為全球行業領袖的中小企業,西蒙將其稱之為隱形冠軍

,他因此也被稱為“隱形冠軍之父”。

如今,30多年過去,德國的隱形冠軍之名已聞名世界,其隱形冠軍的數量甚至已經逼近全世界總量的一半,但是,這些企業真正成功的奧秘卻依然為外界所好奇。

“德國製造業成功的奧秘,是流淌在德國人血液中的一種特質促成的,這種特質源自德國對手工製造的培訓,這種培訓具有很長的歷史,影響了整整幾代人。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德國具備專業技能的師傅,其獲得的待遇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待遇是同等的。同時,德國的職業培訓和企業需求相連,這種培訓已經深深地融入到了企業中。”

在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署長於爾根·弗里德里希看來,除了這些內在因素,外在的客觀條件也是促成德國企業不斷精益求精的動力。他對記者表示,“德國是一個缺乏自然資源的國家,企業必須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才能在世界上立足。”

歷經一週,輾轉德國多個城市,從德國政府官員到企業CEO和員工,記者通過走訪發現了德國隱形冠軍身上的奧秘。

對於這些企業而言,專注細分領域、注重研發投入是這些隱形冠軍公認的得以長盛不衰的基石。

與國內企業相比,德國隱形冠軍還有一個特質,就是看重穩健投資,不會輕易融資擴張,也不會輕易選擇上市,他們甚至認為,相對於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在研發和決策等方面有更多優勢。

拋開這些被大多數人關注的因素,德國隱形冠軍的成功,還有兩大外在因素的支撐,即德國“雙軌制”的教育體系和德國政府構建的龐大的扶持網絡,在默默支持著德國企業的發展。

不過,在這樣一個科技不斷顛覆世界的時代,德國隱形冠軍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之一即是數字化轉型不足。Volker Treier博士即坦言:“比如在B2C領域,我們就需要好好向中國學習。”

不超車,不浮躁,揭秘德國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生存和發展之道


01 精工製造

德國的隱形冠軍有多龐大?

2018年10月,“隱形冠軍之父”西蒙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過去20多年,他收集了全世界2734家隱形冠軍公司的數據,德國擁有1307家隱形冠軍,這意味著,德國隱形冠軍的數量,佔全球總量的一半左右。

作為第一個提出隱形冠軍概念的管理學家,西蒙給隱形冠軍設置了一個定義,大致有三條含義:它是同行業世界前三或者所在大洲第一名的企業,是市場上的領先者;它的年收入少於50億歐元,從全球的維度看,它是一箇中型企業。因為世界500強企業最低的年收入是250億美元,50億歐元不足它的五分之一;這些隱形冠軍並不被大眾所熟知。

根據此前多年的研究,西蒙認為,隱形冠軍企業有一個重要的特徵,即專注偏執。他稱,這是隱形冠軍們得以成功的一個關鍵。

位於德國小城斯圖加特的漢臣(Haenchen)和位於德國金融城市法蘭克福的辛恩(Sinn)特製鐘錶公司即是這樣兩家一直專注於特定領域且深耕細作的中小企業。

辛恩最初以做飛行員用表起家,該品牌主要為德國各專業人士製表,包括邊境檢查隊、消防員、潛水員、深海考察人員、飛行員等。

辛恩公司現任CEO施密特(Lothar Schmidt)已年過七旬,他對記者表示,辛恩手錶一直專注於特種表的生產和相關技術的研發。該公司擁有兩項突出的專利技術,無油擒縱技術和滴定技術,前者可以讓鐘錶在摩擦力很小的情況下運轉自如,保證了機芯持久的精確性;後者可以使手錶滿足深海潛水需求,防水深度高達1.2萬米。

漢臣則是一家液壓缸生產領域的隱形冠軍,該公司成立於1925年。“我們通過合作伙伴已經參與到中國C919大飛機的研發項目中。漢臣為C919提供液壓測試方面的服務。”該公司管理層的三位繼承人之一Stenfan Haenchen表示,在為中國C919大飛機提供服務前,漢臣已經為全球知名飛機制造商空客服務多年。

這些專注特殊領域的隱形冠軍,之所以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得益於其對研發的長期投入。

“我們當地企業對研發的投入非常高,它們通常會把5%的收入投入到研發領域,以此獲得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德國巴登-符騰堡州(下稱“巴符州”)經濟部部長Nicole Hoffmeister-Kraut表示。

巴符州是德國第三大聯邦州。該州相關人員介紹,巴符州目前有400家隱形冠軍。

辛恩公司CEO施密特則表示,“公司研發投入佔到收入的15%-20%。”如此高的研發投入佔比,在一些大公司都很罕見。

以國內公司為例,根據2017年相關數據,國內互聯網巨頭阿里2017年的營收為2503億元人民幣,而其研發投入為227.5億元人民幣,研發佔比大約為9.1%,騰訊的研發佔比大約為7.3%,一直專注技術研發的華為,2017年的營收為6036億元人民幣,研發投入為897億元人民幣,研發佔比大約為14.9%。

不超車,不浮躁,揭秘德國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生存和發展之道


02 剋制融資

德國企業的專注執著為外界熟知,然而,如果將國內企業和德國隱形冠軍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卻並不是專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加大研發投入進行創新。因為中國也有很多企業正在通過上述方式成為了細分領域的冠軍。

通過走訪多家德國隱形冠軍企業發現,德國隱形冠軍和中國企業有一個非常鮮明的區別,那就是對於融資擴張的態度。

在國內,無論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將上市融資看作企業成功的標誌之一。近年來,一個個精彩的融資故事不斷在資本市場登場。今年以來,給市場帶來最大震撼的一個案例是,瑞幸咖啡赴美IPO,這家年輕的企業從創立到上市,僅僅用了18個月。上市之前該公司進行了數輪融資,估值倍增。

在資本的助推下,瑞幸咖啡彷彿一夜間開遍國內主要城市的大街小巷。公司成立於2017年6月,同年12月,其在北京的5家門店率先開業。到2018年9月,門店數量已突破千家。而在招股說明書中,這一數字在2019年3月底已經變成了28個城市2370家。

共享單車則是另一個典型案例,曾經掀起全民騎車熱潮的共享單車,在資本的裹挾和扶持下,迅速佔領了國內的大街小巷。然而,當資本的潮水退去,最終剩下的卻是一片狼藉。

與國內一些企業熱衷藉助資本的力量快速擴張不同,在德國,很多中小企業則在努力保持低調,甚至有的公司會控制其業績增長率,讓其保持在自己認為合理的水平。辛恩公司的CEO施密特就是這樣一位“老頑固”。

在和施密特面對面的交流中,他說,“最近幾年,公司每年都有7%-10%的銷售增長,這是非常穩定持續的健康增長,我把公司每年的銷售業績增長控制在自己能夠掌控的範圍。”他解釋稱,公司是一家中小企業,市場不允許其犯錯,任何錯誤可能都會導致公司的破產,快速的擴張有可能令企業陷入危機之中,所以他寧願讓公司穩步增長,也不會急於快速擴張。他舉例稱,一家企業如果快速提升生產規模,一旦遇到經濟危機,其產品就會面臨滯銷的風險,產品滯銷最終有可能導致公司資金週轉不靈,甚至有可能給公司帶來破產的風險。

2018年,辛恩生產了1.4萬塊手錶,出口約佔40%。施密特甚至表示,“在我的有生之年,辛恩可能不會成長為一個大公司。”

德國著名茶葉公司Ronnefeldt的相關負責人持有類似觀點,她認為,公司追求的是把自身的盈利不斷投入,促進企業在一代代的繼承人手中健康發展,而不是通過銀行貸款或者外部企業參股的方式獲得資金,讓企業擴張。

施密特稱,他們拒絕讓企業快速成長,還有另一個原因,即大公司的組織結構有時候會阻礙企業的發展,他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他曾在一些大型企業工作過。

他舉例稱,比如在研發領域,如果一項研究長期沒有成果,這項研究在大企業可能就會被砍掉,而在辛恩這樣的中小企業,公司則會支持這些研究繼續進行下去。

漢臣負責人Stenfan Haenchen認為,在經濟危機來臨時,中小企業的裁員率比大型企業更低,這也是一些員工選擇在中小企業長期工作的原因。

Stenfan Haenchen強調,公司注重長遠發展,“我們是家族企業,我們不關心股票市場,資本市場的壓力與我們無關,我們只關心怎樣將企業的產品和技術做得更好,讓公司得到長遠發展。”

不超車,不浮躁,揭秘德國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生存和發展之道

03 教育後盾

追尋德國隱形冠軍成功背後的邏輯,除了他們對技術和研發的專注執著,有一個經常被容易忽視的因素,就是教育體系。

在走訪中,無論是德國政府官員,還是企業管理層都強調這一問題,他們認為,德國的教育體系幫助德國企業獲得源源不斷的高質量人才,也為德國企業的人才儲備提供了堅實的後盾。該體系即為“雙軌制”教育。

在“雙軌制”體系之下,學生可以交替在學校和企業學習,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同時,學生具備雙重身份,既是工廠的學徒,也是公立職業學校的學生。

“德國社會普遍看重純手工製作的產品。在許多國家,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接受正規教育,並得到醫生、律師這樣體面的工作。但是在德國則不同。”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署長於爾根·弗里德里希表示,“在德國,很多年輕人在高中畢業之後,不會直接上大學,而是先去參加手工培訓,培訓結束後再選專業上大學。德國社會對手工業從業人員也給予充分尊重與認可,手工業師傅的工資普遍很高。”

在德國,工匠師傅和接受高等教育從事白領工作的人員,其薪酬水平相當,甚至更高,這也無形中給德國製造業注入了新生力量。一位在德國生活多年的朋友告訴我們,在德國,一位從業多年的大學老師的薪酬和在工廠從事技術工作的師傅的薪酬,兩者相差並不多,後者有時候甚至高於前者。

德國聯邦與外貿投資署針對雙軌制教育的一份報告總結了該教育的諸多優勢:通過這一教育體系,德國的工業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培訓合格的勞動力。

這也是德國青年失業率最低的關鍵因素。該報告援引歐洲統計局2016年5月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歐盟各國中,德國的失業率最低,僅為7%。

據西班牙《國家報》2018年報道,在德國的學校裡,當孩子們年齡達到13歲至15歲就會被老師告知,上大學並非唯一選擇。如果接受雙軌制職業教育,他們在接受職業培訓的同時每個月還可以獲得800歐元(約合6200元人民幣)收入。兩年到三年的培訓結束後,其中68%的學生可以留在實習企業獲得一份勞動合同。

不超車,不浮躁,揭秘德國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生存和發展之道

04 政府扶持

德國之所以能造就全球最多的“隱形冠軍”,其背後還有一個重要的體系,即德國政府構建的龐大的扶持體系。

德國的隱形冠軍都是從一些初創企業發展而來,因此對於初創企業,德國政府出臺了很多扶持措施。巴符州經濟部部長Nicole Hoffmeister-Kraut表示,“我們為本地的初創企業提供了一個大約6000萬歐元的扶持計劃,通過不同的融資渠道,為初創企業發展提供資金。同時,我們還和巴符州的州立銀行合作,幫助這些企業獲得貸款。”

法蘭克福市分管經濟的副市長Frank Markus則表示,他們很少對個別企業提供特別幫助,但是他們會通過改善城市交通建設、數字化建設、改善稅率等,為企業提供更好的基礎環境。他們成立了專門的顧問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成員有來自企業的管理者,也有科學家,政府會定期聽取他們的意見。

事實上,對於中小企業的發展,德國政府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扶持網絡,包括組織、法律、資金、信息技術等諸多方面的服務。

據瞭解,德國設立了專門的政府機構完備的中介組織,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全方面的服務。德國聯邦政府經濟部、財政部、科技部都下設專門負責中小企業的機構,各州政府、德國工業協會工商會也都設有專門負責中小企業的促進部門,一些指定的銀行也設有專門的機構,負責召集研討會信息交流會,為中小企業提供各種國內外市場信息諮詢並提供補貼。

“德國全國各地有很多的機構,會支持隱形冠軍和家族企業的發展。”德國工商大會總經理Volker Treier博士表示,以德國工商大會為例,他們把企業的需求收集起來,看它們需要怎樣的幫助,然後去跟國家或地方政府進行協調,此外,他們還會幫助中小企業和銀行聯繫,為它們解決資金問題,此外,德國工商大會還會幫助這些中小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儘管提供上述諸多政策,但德國政府卻不會干預中小企業的發展,而是讓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德國政府不會對企業發號施令,要求它們去投資某個項目,但會為中小企業創造一些研發的框架條件。”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署長於爾根·弗里德里希說。

聲明: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