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過的最好吃的麵條是什麼面?

華農小二


很多人認為麵食這東西吧,北方很流行,其實吧,我們四川的麵食也是多種多樣的,大多數人早餐或者晚餐都會選擇吃麵食。所以麵食在四川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食物。在四川麵食的種類非常多,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常見的麵食很多,如:炸醬麵、幹拌麵、肥腸面、兔子面、牛肉麵、排骨麵、酸菜面、滷鵝面、羊肉面、燉雞面、老鴨湯麵、三鮮面、豌雜麵、鋪蓋面、小面、燃面、擔擔麵、番茄雞蛋麵、刀削麵、滑粉肉面等,在眾多的麵食裡面,有外省傳進來的麵食,也有本地特色的麵食,不管是本地還是外面的麵食,大多數都受到了我們四川人的喜愛。在眾多的麵食裡,要說到我最喜歡的麵食,那就必須是自己在家做的一種麵食——酸菜面,好吃的“怪味道”,有勁道的麵條。

在我們四川,酸菜面也分很多種,有泡酸菜炒肉絲之後再加水煮,然後放到面裡的酸菜面;也要用乾的酸把菜炒一炒,放到面裡的酸菜面;我最喜歡吃的這種面就是用乾的酸把菜和它們的都有所區別,幹酸把菜配上現用手挼的麵條,一起煮成的酸菜面。這種酸菜面不用加其他的鹽味,吃起來鹹味剛剛好,麵條嚼起來很有勁道,湯汁味道有點“怪怪”的,卻很好吃。咱們家經常做這種《酸菜面》。

對於這種有“奇怪”味道美食,我和老婆都稱呼它為《酸菜面》,因為它是用幹酸菜做加上自己切得麵條烹飪成的麵食。可是老一輩卻非得說它是擀麵,其實這種麵食根本沒有擀麵杖擀過,不算擀麵,麵條是改由親手搓而成,因此怎麼能說是擀麵呢?我覺得稱為《酸菜面》才更加形象貼切一些。那麼這種美味好吃的怪味《酸菜面》應該怎麼做呢?其實非常的簡單,咱們一起來看看吧!

~~~~~《酸菜面》之做法~~~~~

準備食材:適量的酸菜,根據準備煮多少人的麵糰來取酸菜,不宜過多,太多了味道不太好吃。根據家裡人頭取適量的麵粉,這個要拿捏準確,只吃一頓最好吃哈。

製作方法:

  • 1、先根據家庭情況取適量的麵粉,加入適量的清水,把麵粉搓揉成麵糰,要求是一點不沾手,放在一邊,咱們來處裡幹酸菜。
  • 2、這種幹酸菜是曬乾之後洗淨了的,所以直接就切,可以切細也可以切粗一些,隨心切就行。
  • 3、在鍋裡放一點植物油,燒熱,把幹酸菜放到鍋裡小火慢慢的炒,出香味之後,加上適量的清水。
  • 4、燒水的這個時候把麵糰搓幾下,分成幾大塊,每一塊度搓揉按貶,有一根指頭寬度就可以了,然後切成1釐米厚的長條,當水開了之後,把切好的麵條放到鍋裡煮熟,出鍋即可開吃。

~~~~~《酸菜面》之疑問解答~~~~~

疑問一:能用泡酸菜嗎?

答:不可以,做這道麵食的時候,泡酸菜就太酸了,做出來之後就不好吃了。要用幹酸菜,幹酸菜的酸味不重,帶有一定的鹽味,加水把鹽味熬到湯汁裡,最後煮麵條的時候,就可以把鹽味煮到麵糰裡了。

疑問二:一定要用手搓的麵條嗎?

答:最好是自己搓的麵條,厚度和寬度才會比較適合,要是做好的乾麵和細面下鍋,吃起來就沒有了這股酸菜的美味了,也會缺少了嚼勁。

疑問三:搓好的麵糰一定要切嗎?可以扯成鋪蓋面的形式嗎?

答:可以的,效果都一樣的,切比較方便一些,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兩條麵糰粘到一起了,這種麵糰要放到水裡才不會粘到一起哈。扯成鋪蓋面的形式也可以,一大張一大張的面,同樣也有嚼勁。

疑問四:還需要加入其它的調味品嗎?

答:完全不需要了,幹酸菜自帶鹽味了,如果要加的話,可以加上一些熟油辣椒、蔥花什麼的。鹽味就最好不要格外再加了,容易太鹹不好吃。

這種《酸菜面》一年四季咱家都喜歡吃,尤其是夏季天氣炎熱,胃口比較差的時候,就可以煮這種《酸菜面》,好吃又開胃,非常巴適。我們家隔三差五,在吃晚餐的時候都會做上一大鍋來當成晚餐,每人一大碗,幾下就被家人吃光了。大家覺得這種麵食是不是應該稱呼為《酸菜面》呢?夏天裡,你喜歡吃哪種麵食呢?

本文由“美食來臨”的創作,請勿抄襲,搬運。喜歡的美食朋友記得關注哈。每天與您分享更多更好的美食,大家一起相互學習進步,一起交流更多美食的知識。

美食來臨


我老家是河南平頂山魯山,我最喜歡吃我們老家的燜面,滷麵,炒麵,撈麵,燴麵等!我現在在江蘇連雲港,也喜歡吃連雲港的梁記鍋蓋面,經常出差,也喜歡鎮江的鍋蓋面,山西的刀削麵,蘭州的拉麵,陝西的油潑面,重慶的小面,武漢的熱乾麵等



連雲港安華兵哥


手擀炸醬麵,最近一連吃了三天了!我家小寶最近一點蔬菜不吃。為了營養均衡,把炸醬做了改良,裡面放肉末的同時,增加了土豆丁、芸豆丁、雞腿菇、青椒,以及青菜。下面那種5.5寸的碗,我家四歲的小寶可以吃滿滿一碗,連菜帶面。



可愛的小丑寶


吃過最好吃的麵條是記憶中的紅薯葉面條。八十年代末,我不到10歲,經常在放學回家之後拿上筐子去地裡掐紅薯頭,因為家裡人多,所以每次都掐上滿滿一大筐。回家後,就倒入記憶中很萬能的紅色塑料大盆裡,淘洗幾遍,然後交給在廚房裡忙碌的媽媽。那時,姥姥一直跟著我們生活,媽媽做飯,姥姥就燒火,兩人一邊忙碌著,一邊聊著村子裡的家長裡短,我們姐弟五個就在還是土面的院子裡玩,用不了多久,媽媽就從霧氣騰騰的廚房探出頭,吆喝一聲,吃飯!哈哈😄,現在想想,真的是太美好了。紅薯葉一煮就掉色,滿滿的一鍋黑褐色麵條雖然不好看,確很好吃,。哎!不說了,反正是再也不會有那美味的麵條了,我們也都再也回不去了。





冬兒123456


我一個河南人我可以從每月一號吃到三十號不帶重複的,當然我最喜歡吃到有。混漿面,滷麵,熗鍋面,撅撇,甜面葉,酸面葉,炸醬麵,剩下的才是大家常說的,拉麵,燴麵,喝拉麵,biangbiang面,每一種在可以分出兩到三種口味的。比如熗鍋面可以做成雞蛋熗鍋面和肉絲熗鍋面,燴麵可以做成牛肉燴麵和羊肉燴麵等等等。最喜歡吃到還是混漿面和滷麵。


大有雜談


這幾年跑了一些地方

在海口 吃過一種伊麵。特別細。湯頭是海鮮的那種,就是特別鮮,碼子是一些廉價的海鮮配料。那時候吃的是大清早,沒怎麼記清楚,只是記得特別鮮美,面特細,比較容易沾染湯汁的味道。超讚。

還有新疆,新疆的炒麵,由記一種炒麵,叫丁丁炒麵。。。其實就是把拉麵切成丁然後炒的,哈哈,並沒有想象中的好吃,不過有他們特有的味道,皮牙子(洋蔥)的香味,辣椒麵的淡辣,還要蒜苗的味道,挺棒的。

然後是成都的擔擔麵,就我吃的,我覺得就是一種醬拌麵,可能吃的不正宗,只在成都待了一天,沒有去找正宗的擔擔麵,但是卻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醬拌麵,鹹度合適的肉醬,一點蔥花,特別好,我們兩個人我一個人吃了三碗。。。

然後是我家鄉的東西,這算是麵食來的,邵陽米粉,不是桂林那種米粉,也不是那種粉絲,邵陽的米粉是用糙米做的,碾碎,蒸熟,然後製作成米粉,相對較粗,有一種略微的灰色,韌性比桂林米粉要好。然後是湯頭,正宗的邵陽米粉是回民做的,湯頭是濃郁的牛肉湯,不是清湯,是辣湯,但是沒有特別辣,一點點辣味,一般的人還是可以接受的,碼子最好是大片牛肉,大概5個毫厚度,正常大小是四分之一個手掌大,一口下去特別爽的,再加點蔥花,真是極好的。

最後,現在在蚌埠,聽說淮南牛肉麵好吃,下次要去吃吃看呢。


安然同學1561


從上中專就一直在外面。吃過的面真的是超多種了。河南燴麵很鮮。安徽的板面,雞絲麵和牛肉乾扣,讓我驚喜面還可以這麼吃,拉麵,油潑面,炸醬麵,哎呀每一種都讓我吃不夠。但還是最愛的是媽媽的手擀麵,只有回家才能吃到的味道。一碗熱騰騰的手擀麵,澆上一勺用香油拌好的蔥花鹽,那個香味啊只有家中有。每次吃都能吃兩大碗。特爽


綠皮橘子


05年高二那年,超級風光。全校選五人參加物理奧賽,我考試第三入選,老師領著去山大參加考試(第一次出遠門),在山大邊上吃了碗牛肉麵八塊錢,超級好吃,肉塊很大,現在八塊錢也就吃個大碗拉麵,什麼都不放的吧(✪▽✪)


永遠的求知人


應該是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奶奶親手給我和家人做的雞湯麵吧。每年的年30晚上,我們一家人都會在老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每次呢都會多準備一份雞肉和雞湯。專門留到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的早上,讓奶奶做她最拿手的雞湯長壽麵。家裡人平時也會做,但是怎麼做都沒有奶奶做的好吃。因為呀,奶奶每次做雞湯麵的時候,都會把每個人喜歡吃的都分配好,弟弟愛吃雞胸肉,不愛吃蔥,我愛吃雞腿和香菜…這雞湯麵好吃的原因,是裡面充滿了奶奶對我們的愛。所以,我覺得最好吃的面是我奶奶做的雞湯麵。


奶爸蕭邦


關於您提出的問題 我只是發表下自己感覺

我覺得最好吃的面應該是父親母親做的手擀麵,下班回家吃飯一碗手工擀出來的麵條配上青椒雞蛋那個字味道,香,真的香。

當我發完這句話的時候我的面吃完了,我要去回碗了。希望我發的符合您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