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既想讓你按照她的想法做事,又想讓你有自己做事的想法,應該怎麼辦?

考試助手小紅帽


領導要的是一個得力的助手.這就要求助手既要執行他的指令,並在執行指令的過程中優化方案,解決問題。這是一個助手基本的職業素質。

其實領導對助手的要求就兩點。忠誠和有能力。

1、經常跟領導溝通,讓他了解你的工作動態。

建立信任非常關鍵。和領導相處做事,一定要真誠,光明磊落,不耍小心機。更不能擅自做主完成任務,凡事多請教,關於工作的事情多彙報,讓領導瞭解你的工作動態。在工作中明白自己的位置,做事情要坦坦蕩蕩。

2.領導分派的工作如有問題,也要正常溝通後再執行。

領導分派給你的每項工作,不管你想不想做都要執行。因為領導分配工作是通過全局考慮。你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但不要帶著個人情緒,如果領導堅持自己的看法,你執行就行了,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問題,隨時溝通就好了。

3、做好本職工作,不搞特殊化。

你覺得領導器重你,在同事中間“高看”你一眼,你就認為自己可以搞特殊化了。真的是大錯特錯了。時間久了領導會認為你不夠“穩重”,不能委於大任,同事認為你是“小人得志”也會疏遠你。你要更加本份的完成自己本職工作,能幫同事就多幫忙,別辜負領導的信任。

4.勇於承擔責任。

在工作中因為自己的失誤做錯了事情,就要勇於面對,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要推卸責任,辜負領導的信任,尤其是你責怪自己的下屬更沒有必要,於事無補。積極的想辦法彌補錯誤。

5.重要的事情多請示,認清自己的位置。

身在職場江湖中,做為領導的助手,不要越級,多請示是必要的,讓領導感受到你做事用心又忠誠。尤其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出現大的變動,一定要向領導彙報,給領導留下認真負責的好印象。

做好自己,認清自己,上級交代好的事情認真的去做,這樣領導不僅會信任你,而且你自己也會有一個不斷的提高。

@虛度時光讀吧,我是個普通人,我知道普通人為生活拼進全力的的樣子。上個班,看看書,推薦下職場好書。講講職場見聞、聽近,錯過,經歷過。


虛度時光讀吧


領導既想讓你按照她的想法做事,又想讓你有自己做事的想法,這樣的問題我親身經歷過,我來分享一下吧。

我的領導,也是我的老闆,他年紀輕輕,卻是一個既讓我尊重,我又很佩服他的一個人,他說話從來沒有廢話,跟他溝通工作都是一步到位。所以每次跟他溝通工作,我都會先想好開頭和結尾怎麼表達。



記得有一次開會,因為我們公司那段時間業績不太好,他跟我們核心的幾個高管探討這個問題,問我們有什麼想法?由於我們都是做市場的,經常需要通過渠道去找到相應的高端客戶。

我建議老闆說,可以做電話營銷,老闆態度很強硬地說:“不行”!電話營銷太低端了,而且電話營銷已經是個很讓人反感的營銷了。你們要有姿態去做事!可以參考各種高端沙龍活動去跟一些精準客戶互動!

我反駁老闆說:“電話營銷其實也不見得低端,也可以有很高端的做法,看怎麼溝通而已”。

老闆說:“總之這個方式不能做”!好了,我們都“嗯嗯嗯”地尊重了老闆的想法。那就想別的方式吧!會議結束了!



過後的一個星期,雖然我遵從了老闆當時說的想法,但是我內心也始終想要突破我自己的想法,因為我覺得一切皆有可能!於是我開始嘗試拿著名單做電話營銷,因為我打電話時的溝通方式和策略跟一般的銷售不一樣,所以有了很意外的收穫,其實這些意外也都是在我的意料之中,因為我在腦子裡已經把這個流程設定好會給我呈現什麼樣的結果!

後來老闆發現了突然增長了那麼多業績,就問我是怎麼做到的,我跟他說了我是如何跟客戶電話溝通的,說了些什麼話!老闆說:“真棒!”我就需要這麼有想法的人。

通過這件事,我發現,其實很多時候,老闆表面的想法,只是他預想了最壞的結果,希望這樣的事情不要發生,他是擔心影響公司的名譽!但是如果作為員工,你有信心有思路有想法做到最好的結果,老闆其實心裡是對這樣的員工很尊重的!

這是我真實的經歷!希望能幫到你!

歡迎關注我@小龍女愛分享 ,分享更多關於職場中如何跟不同性格的老闆溝通的知識給你。


小龍女愛分享


記得有一次和一個朋友聊天,我問他,這些年助力你成長大最重要的原因,你覺得是什麼,朋友想了一下笑著說:就是領導的壓力,而我盡然承受了下來。

朋友應該是小有成就了,以前經常說自己有點走投無路,不知道該怎樣應對難纏的領導,以至於有一陣子我認為他可能熬不住,要離職,沒想到有一天突然跟我說,他開竅了。從此以後,再沒有抱怨過,他有時只是說手頭上的事有點難辦,要好好謀劃謀劃。

如果以我朋友的經驗,或許你將來也可以輕鬆自如地應對天天折磨你的領導。所以如果要我建議的話,就是,完成領導對你的期待。

做到:既按照她的想法做事,又有自己的想法。

這個要求,你是一定可以完成的,沒什麼難的,別人能做到,難道你做不到嗎?

提幾點建議:

必須學會和領導進行比較深入的溝通

你不能只是按照領導的那些籠統的指令做事,要敢於向領導提問,那些指令究竟意味著什麼。必須要就領導的想法進行詳細的討論。有時領導的想法就是模糊的,要通過討論讓領導形成比較清晰的思路。當領導的思路漸漸清晰以後,你的執行也容易了。

大的原則必須領導拿

這個時候,你不要發表自己的看法,大的原則必須按照領導的意見辦。領導說,按我說的做。其實就是按照她的大原則做,這個原則,即便你認為有不合理的地方,做出了提示,領導如果堅持的話,就必須按照領導的想法辦。如果你和領導關係比較近,領導會透露一點,但大多數時候不會告訴你領導的意圖,這是站位角度的原因,有時還有一些特殊原因。

大原則尊照領導意圖後,要敢於在原則框架下有創意

領導希望你有自己的想法,這是鼓勵你發揮,當然,如果要能夠獲得領導的認可,還需要與領導的口味比較接近。

兩難的要求,是逼迫自己儘快地成長,沒有難題,就不會有學霸,沒有走投無路,就不會豁然開朗。


如琢


這樣的事,我在職場中遇到真的不計其數,可以說是常態吧。特別是那些不是管理科班出身的領導,這種行事方式更常見。處理不好,累死累活出力不討好,做事壓力山大;處理得當,順風順水四兩拔千斤,辦事輕鬆如燕。什麼辦法?用一句俗話應對:真主意假商量。具體來說:

1、首先,要理解這類領導的管理套路。

這類領導多數不是科班出身的管理型領導,屬技術型或業務型半路出身的領導,對管理上套路常常用搞技術或做業務那一套來代替管理。這類領導管理的具體方式就是他自己先想好具體方案叫下屬代替他去實施任務,而不是象管理科班出身的領導,先叫下屬拿出一、二、三方案來,讓他選一個。你的定位以方案實施者為主,別對方案在理論上與他爭對錯。你爭贏了,你就等著下次出錯時他重罰你吧,你爭輸了當然看不起你了。

2、其次,要維護他在技術上或業務上的權威性。

與這類領導相處,第一要務就是要充分尊重他在技術上或業務上的權威性。他對你的技術或業務能力瞭如指撐,你無需在他面前稱能,過度稱能當心被他視為挑戰他的權威性,如果你挑戰他的權威性,如同否定他的管理能力,這是犯忌的。在他看來技術上或業務上的權威性等同於管理能力。你在方案實施過程中可用請教形式來代替工作進度彙報。

3、再次,你按他的方案實施出了問題,他要你背鍋你就當作他的揹包替他背背吧。

這類領導視其技術上或業務上權威性為性命,出了問題一般在下屬面前不會認錯的。他一句你難道不長腦子啊,這麼明顯的錯誤你都照本做,已經算認錯了,但已將你死得半死了。做這類領導的下屬,你要有隨時"背鍋"的心裡準備,你就將他錯誤的"鍋"看作他的揹包吧,作為下屬你替他背背也無妨。

4、最後,與他在工作上最好的配合就是真主意假商量。

當他拿出方案要你去實施時,只要方案行得通,既使你有最好方案,也不要拿出來與他比優劣了,先照著他的方案去做,你的方案可在實施過程中慘透進去;如果你看出方案中明顯的錯誤,你可裝作不懂的樣子在請教中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如果他仍然執迷不悟,千萬不要與他槓,先做起來,等到做不下去時,自己拿幾個方案,將他原方案、你自己的方案或與他混合型方案一同提上去,裝作不懂如何選擇的樣子請教他拿主意。他必競是技術或業務出身,做做選擇題還是小菜一碟啦。所以你在方案實施過程中多用真主意假商量這種處事方式,你就可順利實施你想做的方案了。

總之,你與這類領導工作上配合,首先要維護他的權威性,按他的方案積極地去實施。其次在實施過程中用真主意假商量的辦法來實施你可行的方案。只要最終交出他滿意的答案,至少你無需絞盡腦汁巴結這類領導,必競他對技術或業務還是比較熟悉,他十分了解你的能力。


職業者之家


『職同心合』為您答疑解惑:看到題主這個問題,我就想起了綜藝節目《中餐廳》第三季的嘉賓黃曉明說過的一句話:“我要我覺得,我不要你覺得。”題主領導的做法乍一看與黃曉明說的這句話有些相似之處,貌似有些霸道無理,但細細品來,又覺得該領導的做法又有一些道理。

領導作為決策者,命令的發佈者,她的想法就代表著工作定位和指導方針,作為下屬肯定要按照她的想法來執行,但下屬在執行的過程中,由於特殊情況或突發狀況,為了對結果負責,應該要具備自行應變處理的能力,事後再請示彙報也不遲。這就正好應了那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話。

針對領導這樣的做法和說法,作為下屬,一定要明確,領導的“想法”與你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屬於兩個不同層次的概念,領導的想法是目標,是路線,而你的想法是執行的方式方法,需要對結果負責。

一、領導的想法代表著什麼?

作為領導,屬於組織的決策層與管理層,一般不去執行具體的工作任務,站在領導的職級視野上,他需要統管全局,在他的思維意識中不可能有非常詳細化的執行方案,下發給下屬的只是工作的定位和指導方針。

1.工作定位

工作定位就是領導將公司的戰略目標轉化為戰術的全過程,要想實現戰術,領導在工作定位上一般會對下屬的執行工作進行目標定位,路徑定位,目的定位這3方面的確定。

A.目標定位(點)

組織的每一項工作的執行,都會有明確的目標指向,目標其實就是一個“點”,闡釋了執行工作的最終成果,即工作所要達成的結果。

如果在領導給你佈置任務的時候,你對公司的戰略目標不甚瞭解,按照自己的想法,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既違背了戰略目標,又違背了領導的想法,領導讓你按照他說的做,就不難理解了。

比如,領導讓你去策劃一場促銷活動,公司的戰略目標是快速的佔領市場,不惜平價銷售,而你不瞭解公司戰略,卻建議如何尋找高端客戶,推廣優質產品。

B.路徑定位(線)

領導在向下佈置任務的時候,除過給下屬清晰的目標定位之外,還會給下屬指明前行的道路,即明確具體的工作路線或思路。

路徑定位實際上就是執行工作的“線”,以防下屬在執行工作中跑偏,這條線將會指引下屬直達目標。

比如,還以領導讓你策劃一場促銷活動為例,領導給出的路徑定位是面向大眾消費者,而僅非高端消費者。

C.目的定位(面)

目的相對於目標,它不是更具體化的結果,而是比較抽象,比較單純的思想認知,更偏向於意識方面,屬於執行工作的“面”

比如,領導讓銷售部經理向華南市場的各大商場投放公司產品,爭取在年底完成30000件的產品投放,以便佔領整個華南市場。

向華南市場投放30000件公司產品,是領導的給下屬的目標定位,而通過這種目標定位所要實現的佔領整個華南市場,是目的定位,它是不需要直接付諸實踐去實現的,而是伴隨著目標的實現而實現。

2.指導方針

領導在向下屬進行任務的下發時,除過要下屬明確目標,路徑和目的外,還需要給下屬一定的指導,而這種指導帶有一定的行政命令,不是建議,也不是對方法論,而是工作必須要奉行的方針。

A.時間節點

一個計劃能力強的領導,在向下屬佈置工作任務的時候,都會明確工作開始的時間和截止的日期,以便能夠按照既定時間達成某一階段的任務目標,更好的實施下一階段的任務。

作為下屬,在接受領導的任務目標時,可能因為自身能力,資源等有限,感覺領導所規定的的時間太過於緊迫,根本完不成任務,就會向領導說出自己所面臨的困難,希望領導能夠改變自己的想法,但領導畢竟在提前已經做了任務計劃的時間安排,不會輕易改變開始和截止的時間,就會讓你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B.如何做?

領導在對下屬下發任務的時候,教給下屬如何做,這不僅僅是領導在給下屬正確的指導思路,而且還是一種行政命令式的指令。

因為領導的每一項任務安排,都相當於一個標準的作業指導書,為了有效的達成最終的目標,都會在這個作業指導書中強制性的規定標準的工作流程,以及標準的工作方式。作為下屬,領導的想法並非他的主觀意識,而是一種制度性的規定。

C.需要注意什麼事項?

也許領導交待給你的工作是他以前所經歷過的,為了使你能夠少走彎路,更加順利的完成任務目標,領導就會給你說明執行工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這些注意事項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與成功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在客觀條件不改變的情況下,是沒有什麼可質疑的。

俗話說:“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在你沒有實踐之前,你若按照自己的主觀臆想,非得持有不同的觀點,領導肯定是不會在乎你的想法的,讓你按他的想法行事就不奇怪了。

【小結】:

作為領導,在對下進行工作任務的佈置時,他的想法絕不是主觀臆斷的,而是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轉換出來的戰術思路,對下屬的執行工作起到了定位和指導的作用,作為下屬,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但也首先必須遵從領導的想法。

二、作為下屬,在執行工作時,什麼情境下該有自己的想法?

作為任務目標的具體執行者,絕不是機械式的,教條式的執行,在領導的工作定位和指導方針之下,在執行的過程中,為了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目標,必須要根據執行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應對。

1.客觀條件改變時

執行的環境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的,作為下屬,在執行時,若是遇到客觀條件改變時,就需要及時的做出調整,進行方案的優化和思路的創新。

A.優化方案

領導在向下發佈任務的時候,有時可能只是口頭表述,而沒有形成書面的任務書,作為下屬,就需要在領導的口述下,進行執行方案的整理。

在形成具體的執行方案後,作為執行者,心裡就有了底,在遇到執行的客觀條件改變時,為了不影響最終結果的達成,就以原始方案(指領導的方案)為參照,有權進行方案的優化。方案的優化,主要做的就是加減法。

比如,在執行的過程中,由於支持資源很到位,某些流程或環節可以跨越式發展,就可以將這些流程或環節進行刪減。反之,就要增加一些流程或環節來助力任務目標的達成。

B. 思路創新

職場中,實際上每一個職級,無論是否是領導崗,還是非領導崗,都有自己的決策權,領導是屬於戰略目標和戰術計劃的決策權,而作為非領導崗,有自己執行過程中的決策權。

執行過程的決策權,多半是屬於個人執行方法方式上的思路創新權,這種思路的創新權,其實也是在領導路徑定位上的另闢蹊徑。

比如,領導讓你用PPT製作一段5分鐘的動態企業宣傳片,要求必須有背景音樂,而你在製作的過程中,發現PPT加音樂,對於不熟悉電腦的人來說,正確播放PPT有困難,於是你用錄屏軟件將PPT動態畫面錄成了視頻,然後將音樂插到視頻中,這樣的話,直接點擊播放就OK了。

假如你這樣做的話,就屬於思路上的創新,既能夠按照領導的想法去做,而且還有自己做事的方法,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2.突發狀況

職場中,下屬在執行上司分配的任務時,有時也會遇到突發狀況,在這種情景之下,作為執行者,不要慌神,冷靜對待,對當前所遇到的突發狀況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做出不同的應對措施。

一般情況下,若在執行的過程中遭遇突發狀況,將領導提前規劃好的執行路徑堵塞以後,可以採取“曲線救國”和“揚長避短”的措施。

A.曲線救國

職場中,下屬在按照上司既定的路徑定位執行時,突然,遇到了難以逾越的障礙,作為執行者,要是硬碰硬,肯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不僅傷了自己的元氣,而且還會耽誤更多的時間,導致無法按期交付。

比如,我的領導讓我去給一個單位老總推銷我們的人臉識別付款設備,去之前,領導給我教了攻克的方法,說一定要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但是,去了之後,老總閉門不見。於是,我就和他們前臺收銀的聊了起來,給她講了人臉識別付款設備的好處,走的時候特意留了一張名片,等著她給我打電話。果不其然,第二天,那個前臺就給我打電話,說是老總同意用我們的設備了。

實際上,遇到這種突發狀況,很多人可能就會打道回府,將實情告訴領導。但我當時想,老總每天又不用收銀,當然不太瞭解收銀過程中的一些不方便之處,我可以給他們直接負責收銀的前臺工作人員介紹,這樣肯定奏效。

當然,在採用曲線救國的時候,也需要遵循兩個最基本的點,一個是不忘初心,另一個是使命必達。

a.不忘初心

在領導安排了工作以後,作為下屬,在執行的過程中,即使遇到了天大的麻煩,也不要忘記自己執行的最終目標。

b.使命必達

在執行領導安排的工作任務時,也要有一顆堅忍不拔的恆心,一定要在潛意識裡面確信自己能夠使命必達。

B.避其鋒芒

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一旦遇到突發狀況,為了保存實力,絕地重生,一定要避其鋒芒。

比如,你在執行領導安排的任務時,可能威脅到了某人的利益,其氣勢洶洶的找你質問,作為你,不要和其發生正面衝突,先予以避讓,才能夠留有餘地,尋求解決之道。

【小結】:

按照領導的意圖執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根據執行過程中的實際狀況做出合理化的調整,而這種調整,既可以是自我主張的,也可以向領導彙報,聽取領導的意見。

三、面對領導的這種做法和說法,下屬該怎麼辦?

職場中,也許有人遇到領導這樣的做法和說法時,很無奈,也很無語!但是,只要領導沒有什麼惡意,這也算是領導的一種管理方式,無可厚非。作為職場人,一定要對準核心關注點,堅持正確的行為原則。

1.核心關注點

職場人,無論在任何單位上班,都要記得,你的核心關注點包含2個方面,一個是核心工作定位,另一個是領導的邏輯思維。

A.關注目標定位

核心目標定位,即最終的工作結果。要想進行自我實現,滿足職業需求,就必須要以結果為核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與領導保持統一的結果導向觀。

在領導要求你按照他的想法做的時候,你可以有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也無妨,都是為了工作,至於領導採不採納,那是領導的事情,你只要將自己的核心關注點放在目標定位上,無論執行過程多艱辛,我相信,一定能夠取得圓滿的結果,獲得領導的認可。

B.關注領導邏輯思維

除過關注目標定位之外,還需要關注領導的邏輯思維,因為下屬所有的工作都是通過領導的分配而得來的。

如果站在領導的角度上來看,實際上,組織內部所有成員的工作,都來源於領導將自己的大項工作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分解以後,按照組織成員的個性特徵和能力大小,進行了再分配。

在面對領導既想讓你按照他的想法做,又想讓你有自己做事的想法時,為了能夠達到領導的滿意度,必須要關注領導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懂得了領導的邏輯思維能力,你的做事方法與領導就有了一定的相似度,這樣的話,不僅能夠獲得領導的資源支持,還能夠取得令領導滿意的結果。

2.行為原則

職場中,領導的風格各不相同,為了能夠順利執行,取得好結果,作為下屬,一定要堅持正確的行為原則。

A.擺正心態

心態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從古至今,沒有哪一個成功者不具備強大的心態。

職場人,要想能夠達到領導的滿意度,取得較好的業績結果,擺正自己的心態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些下屬在遇到題主領導的這種做法和說法時,估計內心是憤憤不平的,內心會這樣想:“你都決定了,我還能有什麼好的想法呢?按照你的想法做,做錯了,反正也不怪我。”其實,這種心態是不對的,是一種對領導的牴觸,消極對待工作的態度。

擺正心態,就能夠正確的理解領導的這種做法和說法,在執行的過程中,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進行一定程度的決策,這樣,就等於加進去了自己的想法。

B.正確的執行

職場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領導需要做正確的事,下屬需要正確的做事。”這句話意在說明,領導作為決策層,必須要把握好正確的方向,比如,戰略目標、決議政策。而作為下屬,需要在領導做出的正確戰略決策之下,正確的執行領導的戰略目標。

正確的做事,就要求下屬在接收到領導的指令後,必須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執行的過程中,利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去完成領導交辦的工作任務。

C.保持與領導互動

在執行的過程中,下屬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果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自己能夠自主解決的話,就最好解決,如果超出自己的權限範圍或者能力範圍,就需要向上彙報請示。

向上彙報請示,就是要求下屬與領導保持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下屬既可以獲得領導的政策和資源支持,也可以獲得領導提供的指導方法。這樣,就非常的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任務目標的達成。

D.時刻修正執行路線

在日常的職場工作中,你可能會發現,在執行的過程中,會因為自己的決策原因或外界環境的影響,會逐漸偏離預定的目標軌道,如果發現不及時,就會導致前期的工作功虧一簣,無法向領導交差。

作為職場人,要想既能夠按照領導的想法做,也能夠在工作中正確合理的注入自己的想法,就必須在注入自己想法的同時,時刻注意執行路線是否偏離,只要偏離,就修正。

【小結】:

在面對領導既想讓你按照他的想法做事,又想讓你有自己的做事想法時,作為下屬,擺正自己的心態,對準自己的核心關注點,堅持正確的行為原則。總之,做好工作是王道。

【結束語】:
作為職場人,要學會靈活變通,舉一反三,不要死板教條。在面對比較強勢的領導時,必須讓你按照他的想法做事時,又想讓你有自己的做事想法,不要覺得領導的這種做法和說法很矛盾,實則,按照領導的想法做事,和有自己的做事想法並不衝突。因為領導是戰略層面的,你是執行層面的,必須要在領導的方向下,想辦法達成任務目標。


職同心合


01

這件事舉個小孩子玩耍的例子就很好理解了。

你是小孩的父母,你帶小孩子出去玩,

出門前,

你告訴小孩要有禮貌,可以大聲說話,但是不能尖叫;

你還告訴小孩不能動手打人。

這是你告訴小孩的處事方法,和基本原則,

你的目標是希望小孩出去玩得開心,又能夠和其他小朋友有禮貌的相處。

在玩耍過程中,問題來了——

小孩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時,有一個比較霸道的小朋友兇你的小孩,還動手打了一下你的小孩。

令你意外的是,

你的小孩在那霸道小朋友兇他時,“尖叫”兇回去了;那霸道小朋友動手打人時,你家小孩也很勇敢,立馬動手打回去了。

小孩的反應,和你出門前說的不相同,這時你會罵你家小孩嗎?

不會的,你反而非常高興。你會表揚他做得很好。

這就是,你既希望小孩聽你的,也希望他有自己的想法。


02

領導想讓你按照她的想法做事,往往領導的想法是結果、是目標,是按領導經驗、做事風格所說的框架。

完成領導交代的事情,可以參考領導所說的大致框架。

而你的想法,是執行部分。

執行,完成目標,達成結果,需要你發揮自己的專業性,發揮自己的能力,依據實際情況,做出變通,有時需要有創新的想法,有不同的做事方式。

完成一件事情,絕對不是簡單是按領導說的一二三就可以完成的。

如果事情完成是如此簡單,反過來說,你在職場上並沒有不可替代性,換了誰都可以做你的工作。


03

需要注意的時,有時我們完成目標,還需要超出領導的預期。

就好像開始舉例的小孩子,會玩是天性,遇到欺負,會反抗,則超出一般小孩的水準。

有些小孩,就是家長告訴他要反抗,許多小孩也只是會躲、會退縮。

領導交代一件事情,也是授權和被授權的關係。

當我們完成領導授權的事情,還超出了預期,幾次下來就會刷新領導對我們的印象,

這就意味著後面,擁有更多的機會和空間。


神彩梧桐


職場當中,領導安排下屬工作,都是安排到即可,一般不會指手畫腳或提一些要求,而一旦領導讓下屬按照領導的想法去做事,只能說明以下問題:

  • 領導想要的結果領導自己最清楚。

領導想要什麼樣的工作結果,領導最清楚,他擔心下屬領會錯自己的意思,或者做錯方向浪費時間浪費精力,因此,安排工作時特別有要求和說明。

  • 領導不太信任下屬。

這個可以理解,當領導不信任下屬,或者領導對下屬的能力有所懷疑、有所疑慮的時候,但工作又不得不交給該下屬去完成,那麼領導就會專門囑咐下屬,讓下屬按照領導劃定的框框去做事。



有些員工說,領導安排他做事,既要讓他按照領導的想法去做,又要讓他摻雜進他自己的想法。那麼領導真的想讓下屬員工在做事情上加入下屬自己的想法嗎?

  • 領導並不關心下屬員工在做事情上要不要加入他自己的想法。
正常情況下絕大多數領導都是隻關心結果不關心過程,下屬員工在做事情上加入了下屬自己的想法,領導不關心這個,這對領導而言無所謂。下屬員工在做事情上沒有加入下屬自己的想法,領導同樣也不關心這個,這對於領導而言也無所謂。其實就是下屬員工在做事的過程當中加不加想法,這都是下屬自己的事情,都是下屬自己的做事方式方法,這和領導無關。

  • 當工作結果符合領導的預期,領導並不介意下屬員工在做事情上是否加入了他自己的想法。

我們說過領導其實只關心工作的結果,那麼當工作結果符合領導的預期,或者工作結果正好是領導所想要的結果時,因為結果還可以,那麼下屬在做事的過程當中有沒有加入下屬自己的想法,領導不會在意,更不會介意,你加也好,不加也罷,反正這個結果還算不錯。

  • 當工作結果不符合領導預期,不加想法就會成為領導的一個藉口。

當工作結果不符合領導的預期,當工作結果不是領導所想要的結果,這個時候領導就會以結果為導向。他可能會給他自己找一個臺階,這個臺階就是有可能之前他安排工作的時候沒有說清楚,從而導致結果偏離預期,本身領導自己的責任比較大,但他會以下屬員工自己沒想法作為一個藉口,將責任完全推到下屬員工身上。


每個人對於工作都有自己的想法,對於完成工作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那麼下屬員工在完成領導安排的工作的時候,要不要加入下屬員工自己的想法?

  • 常規的做法是肯定要加入下屬員工自己的想法。

因為大部分領導只考慮結果,不關心過程,當然過程也關心不過來。對於下屬員工而言,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在過程當中,既然過程是由下屬員工自己來做的,那麼做的過程當中,自己肯定會有自己的方式、方法、技巧等,而這些其實就是下屬自己的想法。

  • 有些工作只需按照領導的要求完成即可,沒必要亂加想法,畫蛇添足。

有些工作可能結果相對簡單,或者結果比較明確,那就沒必要亂加自己的一些想法,或亂加自己認為的好的想法,有時候不一定是錦上添花,反而是畫蛇添足。

老闆有一次讓我彙報工作,主要就是數據上的統計。我根據老闆的想法統計了數據,而且根據自己的想法把數據轉化成了圖表,這樣更加形象更加直觀。結果在彙報的時候,被老闆批評,因為老闆就是隻想要個數據結果而已。

  • 領導在安排工作時只提了指導性意見,或者框架性意見,員工在實際完成工作時,一定要加入員工自己的想法。

這個很好理解,領導的想法只是大框架,只是方向。員工要想完成工作,在細節上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但員工的想法一定要在領導指導性意見範圍之內,或者在領導框架性意見範圍之內,一旦超出這個範圍,有可能結果會偏離領導的想法。

  • 如果下屬員工根據員工自己的一些想法,做出來的結果剛好是領導所反感或者所忌諱的東西,那千萬不要隨意亂加。

員工想的不一定是領導想的,員工想要的不一定是領導想要的。員工在做事過程當中,可能會有他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這個其實也沒問題,但如果通過這些奇思妙想做出來的東西,恰好是領導所不想要的,所不想看到的,那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


“領導既想讓你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事,又想讓你有自己做事的想法”,這其實並不矛盾。

  • 領導的想法是方向,你自己的想法是細節上的處理。

領導給下屬安排工作肯定不會事無鉅細,所以領導幾乎都是提供指導性的意見,或者提供一個大的方向讓你去填充細節的東西。而你的想法其實就是將領導指導性的以及大的框架更加細化。

  • 你的想法是對領導想法的有效補充。

領導安排工作有可能也會產生疏漏或遺漏,那麼你就要按照你的想法把這個疏漏補起來,當然你的想法不能跳出領導的大方向。

  • 領導的想法和你的想法,如果一致的時候皆大歡喜。

領導在安排工作的時候,領導告訴你如何如何去做,恰好,而你自己的想法也是如何如何去做,你和領導想法一致,這至少對你而言是個好事。

  • 領導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不一致的時候,按照領導的想法去做。

領導安排工作的時候,可能領導有些要求,有些想法,和你對於處理工作時候的想法差別很大,那麼你就要儘快的提出,找領導確認,或者直接按照領導的要求去做即可。

“領導既想讓你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事,又想讓你有自己做事的想法”,作為下屬員工到底應該怎麼辦?


  • 將領導的想法全部記錄下來。

不管領導的想法是大方向還是小細節,你都要將它記錄下來,然後進行詳細的梳理,更要充分的理解與領悟。

  • 將你自己的想法全部羅列下來。

自己在工作上有什麼具體的想法,自己也要羅列下來,儘可能的詳細,不要有遺漏。

  • 求同存異,對比溝通。
將你的想法和領導的想法進行對比,想法相同的部分,你可以放心的去做。想法有差異的地方,按照前面所提到的,找領導確認一下。及時找領導溝通,讓領導確認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確,是否能達到領導的要求。然後根據領導的建議,最終決定要不要加入你這部分想法。

  • 想法差距巨大,不可融合,要學會變通。
如果你和領導在工作上的某些想法,差距非常的巨大,沒辦法進行融合,那你不妨多花點時間,按照領導的想法做一個,按照你的想法做一個,領導想要哪個結果,就給他哪個結果。

問題的本質,其實就是工作當中缺乏有效的溝通。

領導要的是結果,員工做的是過程,過程決定結果,這個是毫無疑問的。

既然有什麼樣的過程就有什麼樣的結果,那麼員工在具體做的過程當中,自己的想法也好,領導的想法也罷,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要及時有效的去和領導溝通,只有這樣你才能把整個過程納入可控的軌道之中,最終結果肯定不會偏離方向。

通俗的講,你和領導去溝通的是什麼?肯定不是你和領導想法一致的情況,你們溝通的肯定是想法有差異的情況,你們溝通的是領導想法之外的情況,而這些其實就是你的想法。


陪娃樂趣多


【“沉浮場”觀點】這是一場關於“授權”的遊戲。在這個遊戲中,領導佔據著絕對的主動權。你要隨著她的指揮而舞蹈,也要在她給定的權力空間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每一個優秀的員工,都是從出色完成好領導的授權開始的。你能站上這個舞臺,說明你已經有了這個資格,下一步,就是如何跳好這支舞的問題。


授權,是一個領導的基本功;被授權,也是一名優秀員工成長的必經之路。


但在現實中,有些領導不會放權。他們給下屬的權力不清晰、不明確、不放心。

不清晰是沒有明確規定責任邊界;不明確是沒有告訴下屬自己的真實意圖;不放心是總覺得下屬無法達到自己的要求,結果導致大家都很辛苦又很無奈。

他們也搞不懂領導的目的是什麼,邊界在哪些,哪些是可以自己決定的,哪些是要領導來拍板的,要不要彙報,怎麼去彙報?彙報多了覺得我沒能力,彙報少了又覺得我鬧獨立,各種糾結。

這裡我們就從員工的角度,來分析應該如何面對領導的授權。

兩種情況下,領導會放權給你。

  • 一是分身乏術

領導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必須將工作做一些輕重緩急的安排。

當她覺得有些工作自己可以放手,而又有員工能夠去承擔時,就會把這部分工作轉交給下屬去做。

領導選中你,雖然略帶有一點被動,但至少說明你在承擔這項工作中,比其他同事更合適、更優秀、更值得他依賴。

  • 二是培養鍛鍊

這種情況下,授權給你,就是有針對性的對你進行觀察培養。

瞭解你能力如何,是否聽話懂事,看你各方面考慮是否周全,能否與她的工作思路保持一致。被領導選中,也是要過關渡劫的。

無論何種情況,你都是被領導選中的,代表你已經在同事中脫穎而出了。

同時,也要清楚地知道,無論何種情況,在“授權”的這個過程中,你都不是主角,只是一個配角。

授權就是:你的領導把一點權力暫時交給你,讓你來負責某一範圍內的工作。

這裡有三個關鍵詞,是關你對待“授權”的態度,必須要搞清楚。

  • 一是“權力”

授權,首先得是權力,要能拍板的,能說了算的,才是權力。如果領導讓你寫個材料,倒杯水,那叫派活。

因此,你應該分析清楚哪些地方自己是可以作決定的,這是領導授予你的權力空間。

有些領導可能不會明確告訴你這個邊界在哪裡,那就需要自己去揣摩:

領導讓你按照她的想法做事,這些想法,就好像給了你一個骨架,你就可以圍繞這些骨架去填滿血和肉。

填到什麼程度?

不要完全侷限於她的想法,那就變成了“皮包骨”,最後結果肯定不會滿意。

要適當地有所拓展,做出一些她沒想到的亮點工作,但又沒有脫離她的要求,達到“肉包骨”的效果。

  • 二是“暫時”

領導的授權永遠都只是暫時的。不要以為拿到了授權,就有了尚方寶劍,可以一直用下去。

這一點一定要清楚,用好了權之後,就要及時把權力還回去,而且以後不要再去用了,直到她新的一次授權。

  • 三是“範圍”

領導的授權是有範圍,僅限於當時當事,如果超出了這個範圍,就是一種越權的行為。

用好領導的授權,就一定要學會尊重權力,對這份權力要有一定的敬畏心,不能不用,也不能亂用。

有的員工因為不瞭解領導的意圖和這個邊界,不敢去動這份權力,導致權力被閒置,領導肯定會對你失望的。

比如領導讓你管幾個人,就要對他們的勞動紀律提出明確要求,不準遲到早退,請假就要按規定的程序來;如果領導讓你負責一項工作,你就要去積極協調內外關係,必要時還可以代表領導去落實一些工作要求。

領導給了權力,就不要客氣,想辦法用足它,你使用的越充分,領導越滿意,你不去動它,反而是對權力、對領導的不尊重。

  • 二是不要濫用

不用不對,濫用也不對,拿著雞毛當令箭,很快就會失去領導的信任,還會惡化你與同事的關係。

不要以為領導讓你有自己的思路,就可以放飛自我,授權只是一個“暫時”性的行為。

如果你有一個宏大的計劃,認為執行起來能完全改變當前的形勢,剛好領導讓你發揮自己的想法,那就藉此機會大幹一場。停!你如果有大計劃,就等當了領導之後再說,現在還是先忍一忍。

要清楚你拿到的是一項有時間、空間和程度限制的權力,不要想著去做一些影響長期的、永久的決定,這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可控的、不可逆的被動局面,領導不僅會失望,更可能會憤怒。

你拿到的是授權,不是完整的權力,就去做一些你能承擔的,最多是領導能承擔的工作決定;做一些對這項工作有影響的,不至於失控的決定。其他事情,那是你獲得永久性授權,也就是提拔之後的事情。

  • 三是及時還權

有“授”就有“收”,有“接”就有“還”,再“接”就不難。

有的員工被授權久了,有的是被授權的次數多了,就以為這個權力是自己的了。

有一個同事,他們科長在外培訓一年,這段時間由他負責這個科室的管理。一年後,科長回來了,他的權力也就被收回去了,又成為了一名普通員工。對此,他憤憤不平,情緒波動很大。本來一年多的表現不錯,組織已經有所考慮。結果這樣一搞,他就失去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而且可能會永遠失去了提拔的機會。

要清楚,這個權力不是你的,永遠是在領導手裡,不要真覺得權力屬於自己的了,可以去放心大膽的使用了。

總結:領導讓你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對你的一次授權;而要按照她的思路來,就是給你了一個行權的框架,你要在這個框架範圍內做好自己的工作,並且有適度的延伸,謹慎地行使好這個在一定範圍內、一定時間段的權力。


沉浮場


【職場筆桿子創業】獨特觀點:“領導永遠是對的”,職場中你一定要記住這句話。不要天真地以為,我有個性,我當面指出領導的錯誤,領導或許還很肯定我。可以負責地告訴你:這純粹是謊話、假話!

如果你明白這個觀點,那麼當領導說:你難道就沒有點自己的想法嗎?儘管你曾表達了你的觀點,只是領導拒絕了你!

那你內心也能釋懷,領導要樹立自己的威信,工作結果好了,領導會有臉面地說:“你看,這是我的思路。”如果沒有成績,他會說:“我給你部署的工作任務,你難道就不思考嗎?”

請問,領導真得是這個意思嗎?

表面上看,貌似是領導不滿意你的工作結果;其實,本質上是因為你在執行過程中,沒有及時向領導彙報工作進度,領導不清楚你的工作現狀,又不想主動去問你,所以無論你結果做到了什麼程度,領導在內心都對你不滿!

如何破解這種局面,既不讓自己難堪,也不會讓領導尷尬?

一、識別領導

如果你首次遇到這種情況,想必你一定沒有準備,一時不知所措,只能呆呆地站在那裡,聽著領導批評。

受教了一次領導的“語言藝術”後,想必你的頭腦中一定對領導的這種“職場突發狀態”有一個意識準備:如果下次再遇到類似情況,你該如何回應?

【話術參考】:

“領導,非常抱歉,執行工作時,沒有精準理解你的意思,導致實際落地過程中,沒有達到你理想的效果。下次,我一定會及時跟你溝通,給你彙報工作進度,以便工作能夠更好地完成!”

二、彙報溝通

職場中,無論領導佈置任何一項工作,不管大小,不分輕重,只要你在接手工作後,沒有針對工作進度情況給領導進行實時溝通、及時彙報,領導不清楚你的工作現狀,那麼,你作為下屬,工作之外的“人際”溝通是沒有做到位的。

為什麼?因為你的結果再怎麼好,只要領導不滿意、領導不認可、領導覺得差,那麼你獲得不了領導的支持和贊同。

三、想好再做

如果領導給你佈置工作任務時,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看法,而否決了你的建議時,這時你首先要做的是:準備理解領導的意圖和工作思路!

下去後,做兩件事情:

(1)按照領導的思路出套執行方案,預估結果;

(2)將自己的想法摻雜進領導的思路里,出套預備方案,供領導選擇。

然後,將這兩套方案同時遞交到領導的辦公桌上,讓領導選擇,將問題拋給領導。當然,你同時也要給自己的看法,供領導參考。

如果領導選擇了其中一套方案,那麼也就意味著:領導和你,在同一條船上了,一榮俱榮。

剩下的就是:你按照方案的思路,隨時向領導彙報,遇到問題向領導請教,讓領導始終能夠參與其中,所以最後的工作結果,也是領導一手抓起來的。就是結果再不好,領導也會認可!

—END—

【職場筆桿子創業】始終相信:“一支筆足以撬動職場,一支筆足以結識你我!”我是【職場筆桿子創業】,以我11年的職場經驗為你解疑釋惑。如果你覺得我的建議有用,希望【關注】點贊、轉發分享,讓更多的人看到!

職場筆桿子創業


“沈理職談”給你分析,“領導想讓你按照她的想法做事”和“領導又想你有自己的想法”,這兩種情況本身並不矛盾,是你沒有真正理解這兩個概念之間的聯繫,所以你不知道怎麼辦。

”領導的想法”主要是偏重工作整體的解決方案和方向,而這個場景下“你自己做事的想法”更多的是體現在工作的過程中,對領導的整體方案進行細化,在領導的指導下更加高效的做出成績,超出領導的預期。整體來說二者非但不矛盾,還可以相得益彰。

領導說出這樣的話,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對工作結果並不完全滿意的表現,說明你還有提升的空間;因為你沒有在執行過程中進行創新,領導看不出你的主觀能動性,所以仍會指責你,這就是你困惑的原因所在了。

人在職場,面對工作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領導說:“你按照我說的來就行了”,但是工作完成的時候領導又說:“你為啥不能有一點自己的想法呢”?作為執行者來說,自己這個時候就很憋屈了:按照領導的想法去做事,結果還要得到指責,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這個場景下,我整體的建議有幾點:第一、正確理解領導的指令,讓你按照他的想法來,只是一種對結果的要求,是整體框架性的建議,但如何能夠在他的思路下做的更好,這就是你應該有自己想法的地方了;第二、你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要體現在你崗位的職能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性,配合領導的思路,這才是雙贏的局面;第三、要明白達到領導預期和超出領導預期做事的差異性,充分發揮出執行者的價值;第四、工作執行過程中要知道進度彙報的重要性,讓領導看到你的付出,看到你的“想法”;第五、工作中也要適時表現自己,改變在領導心中的形象。

領導既想讓你按照他的想法執行,又想讓你有自己的想法,在這個看似矛盾的話題中,卻蘊含了很多職場邏輯。為了解答你的疑惑,幫助有類似難題的職場人,我將針對“領導讓你按照他的想法去做,又指責你應該有自己的想法,該怎麼辦”的話題展開論述,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此文可做類似話題的標準化教程使用:

第一、領導既想讓你按照她的想法做事,又想讓你有自己做事的想法,這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邏輯,如何正確的理解?

之所以你不知道怎麼辦,是因為你沒有真正理解領導這兩種說法代表著什麼,真正的含義在哪裡。

我們可以換位思考,站在領導的角度上來分析兩種說法是什麼意思:

領導讓你按照他的想法做事:

領導作為決策者,在指導下屬工作的時候,如果說“你就按照我說的去做”,則說明領導此時並沒有發現其他更優秀的選擇,下屬的某些建議並不一定可行,領導從自己多年工作的經驗出發,這個時候想著按他說的執行就可以了。

正常情況下,領導所說的執行方案是整體的思路,就是大概怎麼做,最終能夠達到什麼樣的結果,他並不會事無鉅細的來給下屬指導工作。

因此,領導讓你按照他的想法做事,側重點是整體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是方向性策略和結果性導向。

領導想讓你有自己做事的想法:

既然讓你按照他的想法做事,那為什麼還想讓你有自己做事的想法呢?

去理解這個邏輯,我們就應該明白“規劃”和“執行”之間的關係邏輯了。

領導更多的是出謀劃策,教你整體如何來做,但是具體的細節還是有你自己來執行。

如果你在執行過程中並沒有根據自己的專業性進行調整或者創新,領導看不到你的與眾不同,做出的結果又在他的預想範圍之內,這個時候領導肯定會指責你要有自己做事的想法,因為他更多的是想看到你在過程中的閃光點。

根據以上邏輯來看,兩者並不矛盾:你只有在領導的整體思路下,根據自己的崗位專業性,加上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的去完成工作,最終的工作結果超出了領導的預期,讓領導不僅看到你的執行力,也看到了你的工作能力,這才是他想要的局面。

我舉個例子:

假如你作為公司銷售經理,現在的銷售業績不佳。領導讓你安排一個客戶會議,會議的主題是給客戶展示公司的新產品,目的是讓客戶達成回款,促成提貨。

這個工作場景下,領導的思路就是:通過組織公司的新品展示會,來促進銷售。

而你把客戶召集起來,進行產品展示,宣貫新品的價格政策,號召讓大家打款提貨。

如果僅僅這個做法的話,看著是遵循了領導的工作思路,但卻不一定能夠讓領導滿意。

為什麼會這樣呢?

明明是領導想通過新品會議來提升銷量的,你也做了這個工作了,但是領導卻不滿意!

你正確的工作思路是:如何在新品展示會上,讓客戶最大化的回款提貨。比如是不是設置一個現場抽獎環節,是不是找客戶代表發言,是不是提前和大客戶溝通好回款的金額等,這才是你在領導整體思路下邊應該要思考的問題。

你作為銷售經理,提升銷售量是你的本職工作,如何最大化的提升銷售量是你應該有的專業知識。領導的思路是新品展示會這個策略,而你就應該想辦法在新品展示會上能夠讓客戶踴躍打款提貨,這才是兩種側重點不同的“想法”。

如果你不去想過程中如何做的更好,等到新品發佈會接結束的時候,領導肯定會說:“雖然我讓你按照我的思路進行工作,召開了新品展示會,但是你也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啊!”這就是問題的理解差異點所在了。

小結:領導的兩種說法並不是矛盾體,而是不同的場景下發出的感慨。作為職場人,一定要去理解背後的邏輯,這樣你才知道領導的關注點到底在哪。

第二、如何才能做到既能按照領導的想法做事,又能有自己的做事想法?

對於職場人來說,當你理解了領導的想法,明白這兩種說法背後的原因以後,那麼如何才能夠做到既按照領導的想法,又能有自己的想法做事呢?

這個情況下,有幾點需要理解的地方:

1、明確領導的想法所要求的的結果,超出預期的完成

領導讓你按照他的想法做事,這個時候領導對自己的決策是比較自信的,他內心認為如果按照他的想法來行動,起碼會保證結果的穩定性,這是領導多年職場經驗下的判斷。

那麼你此時就要分析領導的預期,想要實現的結果是什麼,他最後想要局面的是什麼。然後你的職責就是如何超出領導預期的去完成。

同樣是新品展示會的例子:

領導想通過新品發佈會來實現客戶回款提貨,這個是他整體的思路策略,他要求的結果就是客戶回款提貨;

而你作為銷售經理,的關注點就是如何提升客戶回款提貨的金額,如何促進結果的最大化,這個邏輯是執行者要認真考慮的。

2、明確自己的崗位職責及專業能力所起到的作用

你想要超越領導預期的規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的專業能力。

執行過程才是發揮個人價值的重要階段,過程中你的努力方向就是領導想要看到的地方,也就是你應該“有自己想法”的地方。

同樣是新品展示會的例子:

作為銷售經理,你的專業能力就是如何能夠讓客戶最大化的打款提貨,這是由你的崗位職責來決定的,因此具體的策略領導可能不會交給你,這是需要你“有想法”的地方。而現場抽獎,贈送禮品,客戶代表發言,提前溝通客戶意向這些具體的策略,就是你的具體想法了。

3、讓領導知道你“額外做了什麼”,而不是讓領導知道你“本應該做什麼”

工作完成以後,領導指責你應該有自己做事的想法,反過來想,也就是領導認為你沒有自己做事的想法了。

因此,你的“想法”一定要讓他知道,讓他明白這個工作之所以達到這個局面,不僅是在他的想法下執行的,中間你也是做了很多“額外的工作”,這才是他想看到的。

“額外的工作”和“本應該做的工作”,對領導來說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本該做的工作”是在領導的意料之內的,“額外做的工作”是超出領導預料的。有驚喜,他自然不會再指責你了。

4、明確過程管理和進度管理的重要性

項目過程管理和進度管理是也是一門學問,在這個場景下非常重要。

項目進度管理,是指採用科學的方法確定進度目標,編制進度計劃和資源供應計劃,進行進度控制,在與質量、費用目標協調的基礎上,實現工期目標。項目進度管理的主要目標是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制定出合理、經濟的進度計劃,然後在該計劃的執行過程中,檢查實際進度是否與計劃進度相一致,保證項目按時完成。而在這個過程中,公佈項目進度和計劃推進情況也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不要等到工作完成了你才讓領導知道其中的細節,你要在工作的推進過程中就讓他知道你做了什麼,對項目有什麼正向的作用,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小結:既想要在領導的思路下工作,也想要有自己的想法,那麼你就要明確以上幾點,這樣才能夠遊刃有餘。

第三、在這個場景下,職場人做事的原則有哪些?

在這個場景下,你還有明白整體的做事原則,更加理性的指導自己的職場行為。


主要的行為原則有如下幾點建議:

1、千萬不能帶情緒,不要抱怨

很多人面對這個情況,心裡會抱怨領導前後的行為不一致,性格多變。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去抱怨,因為不同的場景下,領導話術側重點是不一樣的,當你換位思考的時候,你就理解了。

2、多去反思自己工作的不足

領導希望你能夠有一些自己的做事想法,更主要的是認為你當期做的還不夠好,他對你的要求和標準還沒有達到。

你更多的是要反思自己:如果你一開始就有很好的整體解決思路,能夠得到領導的認同,我相信他不會執意讓你按照他的想法來的。

因此,你要去分析領導想法的可行性,從中吸取經驗,下次從一開始就執行你的想法。

3、關注點不是領導的態度,而是本職工作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有想法也能得到領導認可的員工,最主要的不是領導現在對你的態度如何,而是你如何把你的本職工作做的更優秀,這是職場人的價值之本,也是領導看重的地方。

4、先執行到位,再進行創新

另外一點:不要因為領導對你提出要求了,你就變得想法很多,有時候當你實力不夠的時候,老老實實的執行說不定是最好的行為。

創新的前提基礎是你能夠保證正常工作和結果的達成,這很重要。

小結:正確的理解做事的原則,你的行為就不會無的放矢,你做出的轉變也將會更加理性,成長也才能夠更紮實。

第四、面對這個情況和領導風格,以後的工作具體應該如何來做?

經過以上的原因分析、行為核心點分析、指導原則分析,面對這個場景下,職場人具體應該如何來做呢?

有幾點建議:

1、工作開始前和領導確定整體的建設方案

按照領導的想法來做工作是沒問題的,但工作開始前一定要根據領導的想法來制定整體的解決方案,然後和領導去確認這個思路。

在和領導確認方案的過程中,你要去理解他的預期是什麼樣的,結果的傾向性是什麼樣的,這樣你才知道你過程的發力點在哪裡,如何才能夠超過他的預期來實現。

2、過程中要用自己的專業能力來做錦上添花的事

想要有自己的想法做事,在這個場景下最主要的就是突出自己的專業能力,你擅長做什麼,你能夠做什麼,那麼久把這些能力充分的展示出來。

3、過程中要學會將困難拋出來,降低領導的預期

另一個技巧性問題:在整個工作的推進過程中,你要學會去降低領導最終的期望值,也就是說過程中要羅列一下困難,這樣領導才會知道你的不容易,最後工作結果達成後,他自會認為你也出了不少力。

4、帶著自己的想法多和領導彙報、請教

當然,在過程中你也要提前提出自己一些有建設意義的看法,幫助完成領導的整體私立,這種錦上添花的行為不要最後才告訴領導,要讓領導提前心裡有數。

5、善於學習和積累,增強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如果不知道如何才能利用自己的專業能力去做“有想法”事,那麼你現在一方面認真執行領導的想法;另一方面就去學習提升自己吧,這也是問題最後的落腳點。

以上是我對你最誠懇的回覆,希望對你有幫助!

後話:

領導既想讓你按照她的想法做事,又想讓你有自己做事的想法,該怎麼辦?看起來很矛盾的話題,其實蘊含了很有價值的職場邏輯:你必須要懂領導,也要讓領導懂你。

我用了將近5000字來回答這個問題,就是想讓你在這個場景下能夠找到準確的方法論指導,讓你走出困惑。

希望我的回覆能夠給你帶來感悟,如果有幫助了可以關注我;創作不易,請尊重原創;多分享,讓更多的人看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