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齡書法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進“泥潭”中的。網友:救救他吧

王冬齡,著名書法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協理事,浙江省書協副主席、中國書法進修學院副院長、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客座教授。

上面這些信息一點也不假,大家不要懷疑,因為這都是官方公佈的消息。

一般情況下,學校會給它的學生傳播一些有用的知識,當然,傳播者也應當具備相當的知識儲備,也要有更加勤奮和智慧的探索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學生們的求知願望。

王冬齡是教授,他要教學生,授以中國傳統文化之知識,指導學生對書法進行學習和創作。但王冬齡又是書法家,必須在書法領域內進行探索,他的學書軌跡應當和更多的人一樣,臨摹、臨摹,再臨摹,創作,創作,再創作,探索,探索,再探索。只有這樣才能走進書法藝術性的偉大宇宙之中。

可問題就出在了探索這個過程中了。臨摹、創作、探索,這三個過程,對於一般人來說,只有前面兩個過程,而探索的任務就交給了像王冬齡這樣的教授手中了。

我們來看看王冬齡的書法軌跡,儘管早期的作品無法收集,就以他的作品章法形式來舉例說明。

第一張圖是一幅斗方作品,寫的很規範,只要是學過書法的人,都會把詩句寫成這樣的,後面再留一下空白,使作品看起來很舒服。也可以感受到他嫻熟的筆法駕馭能力以及對“運動藝術”(是他的創造)把控水平。

王冬齡書法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進“泥潭”中的。網友:救救他吧

第二張圖是一幅鉅作,當然他前些年寫了不少巨幅作品,諸如《老子·五千言》、《屈原·離騷》、《莊子·逍遙遊》等等,洋洋灑灑,滿紙遍地,完全是做到了把文房四寶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但寫這幅鉅作的時候,仍然沒有擺脫傳統書法的軌跡,但似乎已經看到了他在逐漸向另一類藝術靠近。

王冬齡書法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進“泥潭”中的。網友:救救他吧

第三張圖雖然看起來星星點點,虛虛實實,但章法沒有多大的變化,仍然是有行有距,只要在墨法上有所變化,虛的、枯的多,實的、濃的少,至少在人們的視角上讓人感覺到很另類,感覺有點意思。但一般人想完全讀認下來卻是有些困難了。

王冬齡書法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進“泥潭”中的。網友:救救他吧

第四張圖是在第三圖的基礎上,更加突出墨法的原理,雖然章法中的行距已經得到了破壞,但由於墨法的變化,人們的視線不會過多地集中於此,這幅作品墨色的變化主要是淡墨表現方法,這幅作品仍然顯得牽強,表現手法比較單一,但已經實現跨越了。

王冬齡書法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進“泥潭”中的。網友:救救他吧

第五張圖是整體交織,即字與字、行與行完全交織在一起,纏繞、交織、交叉,而線條的質量與以往一樣功力不減,這張圖和前幾張比較起來並沒有過多的藝術性,只是纏繞、交織的手法,“密集恐懼症”一般,讓人透不過氣來。

王冬齡書法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進“泥潭”中的。網友:救救他吧

第六張圖實際上是第五圖的“前身”,顯得比較“稚嫩”,是傳統與探索的跨越之作,只是筆法上“枯筆”較多,顯得悠遠與張力共存。

王冬齡書法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進“泥潭”中的。網友:救救他吧

第七圖是在第五、第六圖的基礎上,用濃、淡、幹、溼的墨色變化,營造作品的遠近高低與空間感,這已經在向中國畫的某些理念上過渡了,它是用漢字的書寫藝術性,運用中國畫的繪畫理念在探索前進,應該說,這件事前人沒做過,王冬齡是史上第一人。

王冬齡書法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進“泥潭”中的。網友:救救他吧

第八圖是第七圖更進一步的書寫探索,運用大段落、大區域、大面積來嘗試書法中筆法、墨法、章法、氣韻、精神等各個方面的藝術性,是一幅綜合能力水平體現的作品。

王冬齡書法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進“泥潭”中的。網友:救救他吧

第九圖讓人感覺到了立體的藝術,既有中國畫、西洋畫、書法藝術性,也有色彩的集中應運,當然,這幅寫在玻璃上的作品,是利用了房間燈光、室內外光線、時空感才形成了藝術的整體表現力,這是王冬齡的聰明之處。

王冬齡書法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進“泥潭”中的。網友:救救他吧

王冬齡是一位大學教授,他要傳授中國傳統的書法文化,但他也是一位書法家,他要創新、探索,也許這些探索別人不會理解,根本也就不認同,而王冬齡已經這麼做了,也許有一天,他走到了探索的深邃的宇宙太空之中無法自拔時,一個按鍵卻又回到熟悉的地球上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