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的道理無需長篇大論

有一次和一對父母聊到孩子的繪本,對方說給孩子買了一些,又說繪本貴,對孩子的改變好像不大。這種想法不是特例,許多家長不僅如此,還對書本和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給孩子買本書,要孩子從頭看到尾,不然就是浪費。不僅如此,還希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一本《匹諾曹》,想著孩子立刻改掉撒謊的習慣。一本《伊索寓言》,就希望孩子變成真善美。

這些父母有錯嗎?出發點是好的,結果並不都是差的。但是否忘了,翻看繪本的是孩子,大人為孩子讀繪本,根本的原因是孩子不認識字。相比起來,更應該關注孩子,而非做決定的大人。

市面上有許多關於孩子的專業書籍,理論知識不免枯燥,如果你沒有耐心,不妨讀一讀《當孩子遇見書》,可以輕鬆地幫你瞭解孩子。

《當孩子遇見書》|繪本的道理無需長篇大論

1935年出生的中川李枝子,從畢業後到1972年的17年間一直在綠保育園工作。1962年出版的童話著作《不不園》獲得了了厚生大臣獎、NHK兒童文學獎勵獎、產經兒童出版文華獎和野間文藝獎推薦作品獎。主要著作有繪本《古利和古拉》系列、《一起來吃好吃的》系列、《中川李枝子經典繪本》系列,其中《古利和古拉》已被翻譯成數十種語言,受到了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孩子們的喜愛。

《當孩子遇見書》並沒有教大人如何為人父母的理論,也沒有說明孩子心理的理論。有的只是作者在綠保育園中和孩子、繪本的一些故事,以及自己生命中和繪本、書籍相關的故事。道理,就在這些故事中。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從作者的視角看到繪本對孩子的影響。

時間告訴你,這本書值得一讀

綠保育園的開辦理念是“孩子應該如此”,讓孩子在其中自由成長。因為一些原因,從開辦直到停業,都沒能取得經營許可,最後停業也與經營許可有關。這裡也是中川李枝子剛從學校畢業後就開始工作的地方。她從1955年到1972年,一直工作了17年,直到綠保育園停止營業,自己的孩子也是在園裡長大,有著豐富的育兒經驗。

《當孩子遇見書》|繪本的道理無需長篇大論

作者受家庭影響,從小熱愛讀書,在工作以前就閱讀了大量書籍,工作中常年和孩子、繪本相處,後來自由職業也是成為一名童書作家。可以說,書、孩子、繪本,這三樣在她的人生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和長久的時光。《當孩子遇見書》是作者的隨筆合集,書、孩子、繪本也是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日本,這本書的首次出版時間是1982年,也就是作者結束綠保育園工作的十年後。2013年本書再版,經過30多年,這本書仍然大受歡迎。時間告訴我們,和孩子、和繪本相關的方面,這本書都是值得一讀的。

大人給選擇,孩子做決定

作者的兒子在十個月時,找到了第一本格外喜歡的書。不會說話,更不識五線譜的孩子,抱著《世界著名歌曲集》反覆翻看,即使生病住院也要抱著。此後,孩子轉而喜歡名為《逃跑的小火車頭》的繪本。孩子的喜好是如何轉變的,身為母親的作者,也不是很明白。

大人給孩子買書,決定權大多在大人手裡,買書時容易出現這類情況:大人覺得一本書很好、很有趣,買回去,孩子不喜歡看。或者買回去,孩子不配合大人,不會認真翻閱,乖乖聽故事。

《當孩子遇見書》|繪本的道理無需長篇大論

中川李枝子也經常被問:“怎樣才能教出安心看繪本的孩子?”

她認為,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即使孩子對繪本態度反覆或是提出許多疑問、想法,都沒有關係,這些都意味著孩子有興趣。換個角度想一下,大人對於不感興趣的事物,很可能連詢問都沒有。小孩子也是一樣的,主動拿來一本繪本,主動提出問題,都是好奇的一種表現,也代表著讀書的意願。

作者在書中還提到:孩子對繪本的興趣每天都在變化,大人只需要選出真心喜歡、想給孩子看的繪本,常備在身邊,孩子終歸會和大人希望的一樣,安心地看完繪本。

與其強迫孩子讀繪本,不如準備好繪本,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讀完。對於孩子來說,因為是自己想讀的繪本,才會認真聽大人讀,仔細翻看繪本的每一個角落。

《當孩子遇見書》|繪本的道理無需長篇大論

對孩子來說,繪本都是真實的

綠保育園中每天午睡前有念繪本的時間,孩子們一起圍著老師聽繪本,間或伴隨遊戲,孩子們在過程中拉近了距離,大孩子、小孩子、新加入的孩子,不知不覺做到了一起,互相玩耍。在中國,像綠保育園這類的幼兒園少有,更多的孩子由家長帶著,和外界的小孩接觸較少,繪本為孩子提供了共同的朋友,能讓孩子更快拉近距離,互相玩耍。即使是進入幼兒園,也能讓孩子更快融入,渡過適應期。

孩子天生具有想象力,隨著後天養育的不同,孩子的想象力也許會茁壯成長,也許會乾枯貧瘠。現實生活,大人有自己的無奈之處,繪本為孩子提供另一種可能性。繪本可以為孩子打開一扇扇門,帶著孩子進入不同的世界,讓孩子的想象力得以肆意生長。

在大人看來,繪本不過是一個個故事,可不要忘了,孩子才是讀繪本的人。也正是因為對孩子來說,繪本是真實的,孩子才會受到影響,從中學習到大人想要孩子學習的內容。

《當孩子遇見書》|繪本的道理無需長篇大論

不用讓孩子成為乖乖牌學生

孩子的世界遠沒有大人複雜,上一刻的爭吵是真的在吵架,絕交也不是作假,下一刻連道歉都沒有的和好也是認真的。這類情況,不僅是孩子的脾氣,也是孩子的智慧。有的時候,大人不用過於一板一眼,更寬鬆的和孩子相處,才能瞭解孩子的世界。

繪本也是一樣,對於孩子來說,繪本並不是在上課,也無法理解一字一句從頭至尾唸完的意義。繪本可以為孩子打下閱讀的基礎,幼兒時期的習慣,可以影響終身,但閱讀應該是一件不讓人感到負擔的事情。對孩子來說,繪本也是玩耍的一種,不需要一字一句地聽大人讀完整本繪本,更不需要大人在其中加入各種大道理。

大人想讓孩子從繪本中學習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有句話叫“死讀書不如不讀”,還有話是“盡信書不如無書”。正如這本《當孩子遇見書》只有故事,沒有理論一樣,道理不見得都要直白地說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