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1958年前後,為了給建國十週年獻禮,各行各業都使出自己的絕活。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最有名的就是北京的十大建築,我們熟悉的人民大會堂、中國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農業展覽館、民族文化宮、北京工人體育場、北京火車站、民族飯店、華僑大夏、釣魚臺國賓館,就是建國十週年獻禮的傑作。

要編一本“為什麼”

那時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三編室也琢磨著要編一套真正有分量的少年科普圖書,內容要好,形式要有特色,還要讓少年兒童愛看,把這作為1959年新中國成立10週年的獻禮圖書。

雖然這樣想了,但是編一本怎樣的書,大家心裡也沒個數。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當時是第三編輯室的編輯曹燕芳,年齡30多歲,她家有個喜歡問問題的小女孩,整天不停的問“這是為什麼?那是為什麼?”

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樓房汽車,只要她看見什麼,就纏著她的媽媽問什麼,還常常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四川大學物理系畢業的曹燕芳,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給孩子回答,而且孩子問多了,也很心煩。

在討論出版一本什麼書的時候,曹燕芳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喋喋不休的問題,她一尋思:“乾脆就出本回答問題的書,一問一答,讓孩子們自己看!”

得到大家的贊同。

書名叫什麼好呢?

已故前蘇聯著名科普作家米·伊林曾於1929年出版了一本科普讀物,上世紀三十年代被譯成了中文。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書的扉頁上印著一首小詩:七千個在哪裡,五千個怎麼辦,十萬個為什麼。這是英國英國作家、190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的一個詩句。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這本書在譯成中文時就用了《十萬個為什麼》的書名。

大家決定這套圖書也借用這個名字,《十萬個為什麼》的書名被確定下來。

這樣,就開始編書了 。

一開始,曹燕芳直接找到上海一所師範學校,請了7位老師來寫,誰知一寫就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國慶10週年早過了,老師們才把稿子交來,將近6萬字。

大家一看就發愁了,因為這些老師寫的書,不像是科普讀物,就像是教科書。所有的問題還是順著教科書上的知識提的,內容、語言也是教科書式的。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這不是編輯們所要的,於是決定推翻重來。

那時,少兒社的編輯業餘還擔任小學的課外輔導員。和小朋友們混在一起,為的就是了解孩子們的喜好和想法,能出一些孩子們喜歡看的圖書。組稿失敗後,他們想出一個好點子:向孩子們徵集問題。

1960年下半年,一萬份16開大小、打著橫線的問卷被髮給幾十所中小學、少年宮、少年科技指導站的孩子們。上面的問題很簡單,請提一些你想知道的“為什麼”。兩三個月後,收回的六七千份問卷就堆滿了兩個大抽屜。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孩子們的問題是五花八門的,但是都充滿了童趣: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人是不是猴子變的?現在猴子還能不能變成人?

有的小孩為什麼會長白頭髮?

餃子熟了為什麼會浮起來?

路邊大樹的下半截為什麼要刷成白色?

冰棍為什麼會冒白煙?

這些來自小腦袋瓜的問題,讓編輯們驚喜萬分。原來日常生活中有那麼多饒有趣味的問題。按照這個思路,編輯們也自己找題目。

誰來回答“為什麼”

從某種意義上講,找作者,比找選題還要麻煩。懂科學的人明白道理,但稿子寫得都跟學術論文似的;文筆好的人,又不懂科學知識。

每回約稿子,編輯們總要反覆叮囑作者,不要太難懂,要像給你家小兒子、小女兒講故事那樣來寫。後來,編輯們乾脆自己動手寫出幾篇樣稿,隨題目寄給作者,以供參考。這些樣稿後來也被收進了書中,署名“山邊石”。

約稿對象往往是科研人員或者教師,但也有例外。

當時曹燕芳手頭在編輯另一本書,書名叫《碳的一家》,作者葉永烈是北京大學剛上大二的學生,但寫出的文字通俗易懂,把枯燥的化學元素“碳”介紹得頭頭是道。

曹燕芳突然冒出個念頭,能不能請這位素未謀面的年輕人寫幾個“為什麼”?

葉永烈如今已是全國知名的傳記文學作家。當年雖然讀的是化學專業,但博覽群書,愛好散文和小說,曹燕芳將《化學》分冊中的絕大部分題目都交由葉永烈主筆。最後,這位最年輕的作者總共寫了三百多個“為什麼”,成了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中寫作篇目最多的人。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從第二版開始,《十萬個為什麼》的作者隊伍擴大了好幾倍,不僅請了專業的作者寫稿,還請來上世紀60年代中國科學界最負盛名的大科學家們參與編撰和審稿。李四光、竺可楨、華羅庚、茅以升、蘇步青、錢崇澍、盧嘉錫,這些大家寫的小文章,深入淺出,平實可愛,有學者的嚴謹,也有長者的親切,娓娓道來的是科學的真實,循循善誘的是科學探索精神。

《十萬個為什麼》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帶給我們是什麼

其實,許多人對《十萬個為什麼》的記憶並不是科學知識本身,而是洞開科學之窗後的那份驚喜、快樂和滿足。

人在童年時期提出的問題,有的需要用一生來回答,有的終其一生卻也得不到答案。答案固然重要,懂得提問才是根本——每一個“為什麼”都意味著積極的探索和獨立的思考。多年來,《十萬個為什麼》不斷推陳出新,唯一不變的是“為什麼”這一積極的提問方式,它培養並保護著孩子們對提問的興趣和習慣,使之受用一生。

《十萬個為什麼》時間線

1961、1962年間,《十萬個為什麼》第一版共8冊,一共收錄問題1484個,印刷發行了530多萬冊;

1964、1965年間,《十萬個為什麼》第二版正式出版了,由8冊增加到14冊,“為什麼”的數量達到2000多個;

1970年開始的“大修訂”,不可避免地烙上了時代印記,但在那個圖書極度匱乏的歲月裡,21冊的《十萬個為什麼》仍是廣受歡迎的知識讀物;

1980年、1999年、2013年的第四版、第五版、第六版,除舊佈新,在圖書日漸豐富的今天,仍然是許多少兒課外讀物的首選。

1998年,《十萬個為什麼》摘取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桂冠。這是該獎項設立以來,第一次授予一套科普圖書。

1999年,還是這套圖書,又被千千萬萬的讀者推選出來,成為人們心目中“感動共和國的50部圖書”之一。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從1961年這套書出版,出版後馬上就成為了國民書,幾乎每個中國孩子都看過這個書,影響了中國數代人。

其實,在那個時代,中國人中別說掌握科學知識,不識字的文盲還有很多。但是很多大人對科學知識的興趣絕不亞於孩子,這才是這套書這麼火的原因吧。

對科學的尊重和渴求,是我們這個民族能自強的基因。

中國人的科學啟蒙就是從這本書開始的。

最近好多家長就問我有沒有《十萬個為什麼》,現在這個書版本很多,需要給大家找到一個好的版本。需要內容好,質量好,價格還要好。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今天就聯繫了出版社,找到了一套《圖說十萬個為什麼》,這是日本教研社出的一套書,它的特點一是內容比較新,二是配圖很漂亮,三是知識成體系,而且是由科學家校對,保證內容的正確性。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這套書內容上還是有一些深度的,建議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孩子進行閱讀。三年級以下的孩子需要家長陪同閱讀。這套書可以一直陪伴孩子到成年,甚至成年之後都可以隨時翻看。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這個學期,孩子大概率要在家裡學習,空餘的時間比較多,孩子如果沒有好的閱讀書,很可能把時間用在電視和手機上。給孩子備上這一套書,用豐富的知識填充孩子的時間,打通孩子的知識體系,而且這裡面的知識很多跟初高中的數理化以及生物等內容有重疊,小學生看了可以打一個基礎,中學生看了,可以拓展課本的內容。

你不知道的國民科普大書《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大開本,彩圖印刷,而且價格也很好,原價是450,現價只要158包郵。點下面的鏈接就可以購買。

這套書總共有十五本,是一套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的好書。點下面鏈接把科學帶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