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好詩」第11期,楊秀武,張常美,錢松子,燈燈,梨落如風


高端 純粹 唯真 創新


「每週好詩」第11期,楊秀武,張常美,錢松子,燈燈,梨落如風


「每週好詩」第11期,楊秀武,張常美,錢松子,燈燈,梨落如風


【每週好詩】第11期

楊秀武 張常美

錢松子 燈燈 梨落如風


《每週好詩》長期約稿,作品將固定於週三推出,歡迎精短意深力作和自帶點評作品。來搞註明“每週好詩”。

稿郵 [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持 陽坡牛 蘭葉子


12


詩人檔案

「每週好詩」第11期,楊秀武,張常美,錢松子,燈燈,梨落如風

楊秀武,中國作協會員,湖北省作協民族文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殘雪融化的過程


像羊群,在陽光下奔跑

跑著跑著,一隻羊變成一隻兔

一隻兔變成一滴水

一滴水就變成一個春天

這個過程,是一種有疼痛的

追趕


羊群,兔子和水跑過的藕塘

荷葉,包括紅色的蓮花也不見了

空曠和狼藉,把身體裡的陽光

分成血液和眼淚

這個過程,是一種殘忍的

裂變


靈川點評:


殘雪融化的過程很普通,但在詩人眼裡,就成了一個季節和時光更替的很具體很細節的過程,在詩人筆下,融化的過程”“像羊群”在奔跑,像“一隻羊變成一隻兔”,像“一隻兔變成一滴水”,像“一滴水變成一個春天”,這個過程充滿著動感和新鮮感,充滿著“追趕”中的疼痛感。同時,殘雪融化又是一個很“殘忍”的過程,因為在“羊群,兔子和水跑過的藕塘”裡,已經不見了荷葉和蓮花,只留下了“空曠和狼藉”,甚至能“把身體裡的陽光/分成血液和眼淚”。這個過程確實是“殘忍”的,它蘊含著一種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走向。可以這樣說,詩人用敏銳的洞察力和想像力,把殘雪融化的過程寫到了極致。


詩人檔案

「每週好詩」第11期,楊秀武,張常美,錢松子,燈燈,梨落如風

張常美:山西代縣人,居大同,地質隊工人。有詩歌發表於《詩刊》《中國詩歌》《長江文藝》《揚子江詩刊》等。獲得第十七屆華文青年詩人獎。

02

桃花源記


有沒有這樣絕美的山水

還沒有被任何語言表達過

它空著,避開了所有路

水流得緩慢,草長得欣喜

有沒有那麼一刻

——夜深人靜的時候

你閉著眼睛,耐心地

一聲又一聲,不知名的鳥把你領到那裡

如果要從那裡折返回來

一定要掩住入口的那塊巨石

也切記不可從人世的大霧中回望……


靈川點評:


想象是詩歌的翅膀,它會讓一首詩歌像鳥一樣飛向遠方,這首“桃花源記”,起句不凡,一句“有沒有這樣絕美的山水”的設問句,就把詩人眼中“絕美山水”的“桃花源”呈現了出來,詩人把一種想象的美交給“任何語言”都沒有表達過的地方,這裡“空著”卻沒有道路,這裡的水流和草,鳥鳴和巨石,都成了絕美山水的一部分。而“切記不可從人世的大霧中回望”的落筆句,更進一步的反襯出這裡是一個不屬於人間的地方,於是,想象在這裡,被提升到一種仙境的高度。整首詩語言平靜卻不乏意味,沒有華麗的詞藻,卻將詩人眼中的“桃花源”刻畫的“入木三分”。


詩人檔案

「每週好詩」第11期,楊秀武,張常美,錢松子,燈燈,梨落如風

錢松子,本名錢勁松,江蘇南通人,1988年開始寫詩。88年詩刊社全國青年詩歌刊授學院第四期學員,89年詩刊社處女作獎,95年詩刊社全國朗誦詩佳作獎,96年星星詩刊佳作獎等一些獎項。輟筆二十餘年,2015年重拾詩歌。

03

蟬聲


我用手機拍出荷花,

但拍不出,陽光在它身上挖過的每一鍬。

從波痕倒數回去,

那些下載在荷葉上的蟬鳴,

像一個人,

被鏡子過濾了引擎聲。


靈川點評:


詩人在抓取了“蟬聲”這樣一個很普通的詩歌意象之後,不是直接點題,而是運用“襯托”和“迂迴”的手法,把一隻匍伏在荷葉上的蟬和它的聲音,通過“陽光”和水的“波痕”牽引出來,在意象疊加和語言錯位的過程中,讓蟬聲“活”了起來,“活”成了一個人,“活”成了一個“被鏡子過濾了引擎聲”的人。詩雖小,卻意韻飽滿,個性化的語言和漸次推進的詩寫風格,揭示了暗藏在“蟬聲”裡的一種美和深度。


詩人檔案

「每週好詩」第11期,楊秀武,張常美,錢松子,燈燈,梨落如風

燈燈,女,70後,江西上饒人。現居湖北武漢。作品發表於多種詩刊併入選多個選本。曾獲《詩選刊》2006年度中國先鋒詩歌獎、第四屆葉紅女性詩歌獎、第二屆中國紅高粱詩歌獎、第21屆柔剛詩歌獎新人獎。參加詩刊社第28屆青春詩會。魯迅文學院31屆高研班學員。出版個人詩集《我說嗯》。

04

一張白紙在飛


白鷺要帶著水中的自己

遠離冬天,所以它飛翔


遠遠望去,整片水域都跟著它飛

接著是山脈,是山脈後面

黃昏的村莊


更遠一點,是冬天,是塵世


遠遠望去:

一張白紙,領著茫茫的塵世在飛。


靈川點評


一種典型的借喻手法,凸現在詩歌的題目和整首詩中,詩人用嫻熟的創作技能,讓一隻“帶著水中自己”的白鷺,為了遠離冬天而飛翔,並且“領著茫茫的塵世”一起飛,讓它在飛的過程中,承載了山脈、水域和村莊,承載了人世間的所有,於是,詩中的暗示從借喻的名詞中替換出來,讓我們感受到一個人在前行的過程中也是這樣,不可能輕裝而“飛”,總要攜帶著人世間的一些事物,不管你願意不願意,總有一些事物要跟著你一起“飛“,無論是奔跑還是飛翔,“茫茫的塵世”,是一個人無法卸載的行蘘。這首詩的精闢之處就在於:從一隻白鷺的呼吸和飛翔裡,也能看到人類的影子。看到一種更深更遠的人們不易察覺到的東西。


詩人檔案

「每週好詩」第11期,楊秀武,張常美,錢松子,燈燈,梨落如風

梨落如風,西安人,西安市作協會員,畢業於復旦大學。作品在《詩刊》《詩選刊》《星星》等國內媒體均有發表。著有詩集《似水年華》。

05


鳥飛過天空。它沒有落下來。再遠點,就是一條藍色的河

它看見:他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到處都是種子

它們長大了。是一群黑色的翼。摩擦生澀的冬天

永遠都不會落下來


靈川點評


相對天空和“一條藍色的河”,相對一個季節,一隻鳥或一群鳥,它們飛翔的時候,只是一個不易察覺的斑點,就像一個人在廣闊的水面上或在大地的種子中間。在這裡,一種揭示是顯而易見的,鳥可以放牧著天空,人可以牽引著種子的生長和豐盈,這些看似微小,看似微不足道的“斑”點,卻像一種散發著光芒的耀斑,鑲嵌在綿延的時光之中,“永遠都不會落下來”。一個“斑”字,很隨意的就道出了微小與浩大、瞬間與永恆的秘笈。整首詩短而有序,行文隨和,不動聲色,讓人讀後生成的感悟,久久不能離去。


「每週好詩」第11期,楊秀武,張常美,錢松子,燈燈,梨落如風


聲明 刊發作品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北極星文學系作品發佈平臺,僅提供作品存儲空間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