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真的荒淫無度嗎?事實是怎樣的?

暈海的感覺


隋煬帝楊廣是迄今爭議最大的古代皇帝了。

只是在歷史上被稱為荒淫無度的皇帝中,除了商紂王之外,也就楊廣,一生只有一個皇后五個妃子,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他的妃子還有兩個是做皇子時,他大老婆蕭皇后怕別人說妒忌給他安排的。

反觀給他“煬”諡號的唐高祖李淵,除了竇皇后之外,一共上名號的妃嬪就有18個,生了22個兒子(其中李世民都搶了皇位已經4年了,他還給李世民生個弟弟來),19個女兒。

甚至是唐太宗李世民,除了長孫皇后之外,一共上名號的妃嬪就有14個,生了14個兒子,22個女兒。

雖然歷史不會簡單重演,可這次隋煬帝楊廣和商紂王子受兩人在荒淫無度上是蠻像的,而起他們的對手也是“御女無數”,多子多孫。

當年袁紹的冀州鄴城被曹操攻破,袁家許多婦女被侵犯搶奪,若不是曹丕先人一步,得到甄氏,《三國演義》裡的曹操也不會嘆息一口氣了。若楊廣真的是荒淫無度,當年滅陳國時,就不會把陳國的皇宮一封,將陳國主和妃嬪全送到京城了,自己則留在江都當揚州總管了。

《隋史》上說楊廣荒淫的,主要集中在楊堅死之前的“淫母”案和後來殺兄楊勇時,霸佔嫂子案。

可是《隋史》中所記載的“淫母”案是有問題的。

《隋書 楊素傳》和《隋書 后妃列傳》中都描寫了,楊堅病重時,楊廣和內閣臨時班子一起在皇宮裡值守,然後楊廣覺得楊堅可能快要死了,就寫了張紙條給楊素,討論下後面國葬的事宜,楊素後來回信,結果送信的人送錯了,送到皇帝楊堅那,楊堅就很是生氣。

就在此時,這個故事中女主角閃亮登場了——一個據說是天生聰慧、美麗絕倫的女人。陳宣帝的女兒,陳朝滅後被納入隋朝後宮,漸獲楊堅寵幸。獨孤伽羅皇后死後,陳氏“進位為貴人,專房擅寵,主斷內事,六宮莫與為比。”

陳氏悽悽切切跑到楊堅床前說“太子無禮!”然後就述說她早上如廁時,被楊廣欲強行非禮她,她拼命抗拒才逃了回來。

隋書中隱晦記載著楊堅的死是有問題的。同時也著重去記載了楊堅剛死,楊廣就派人給陳氏送去一個錦盒,當時陳氏的宮人都認為陳氏可能要被賜死了。結果打開盒子一看裡面是多個同心結。當夜楊廣就進了陳氏的寢宮過夜了……

為什麼說“淫母案”有問題。

因為隋書裡同時還記載了,當楊廣的母親獨孤皇后死後,楊廣是巴結這個得到楊堅寵幸的女人陳氏的,並且跟陳氏結為同盟,一起打壓前太子楊勇。

若是真的是同盟關係,那麼在楊堅病重時,楊廣若是提出要求,這個聰明的女人為什麼會選擇摒棄盟友而去告狀?(若真的節操問題,後面為什麼又同意侍寢?)

再則,前面說了滅陳國時,楊廣是統帥,他都沒去搶陳國裡面的美女或公主了,為什麼到最後一刻就把持不住?

而殺兄淫嫂案,則為什麼是”只許州官點燈,不許百姓放火"呢?

李世民的14個妃子中就有“嫂子”在。他殺兄奪嫂,就不是荒淫了?

所以若說楊廣的一生是“很黃很暴力”,那麼李世民的一生就是“且行且珍惜”


史之為用


隋煬帝對於女色方面是真的荒淫無度。

首先就是隋煬帝楊廣當太子的時候,和宣華夫人的事情。

宣華夫人是隋文帝的賓妃,在隋文帝病重的時候,楊廣和宣華夫人在身邊伺候。一次宣華夫人更衣,楊廣想要非禮她。不過被她給躲開了,這是被病重的隋文帝知道,還想廢掉他這個太子。

這才有了後來楊廣弒父殺兄,並且在隋文帝死後,隋煬帝又把宣華夫人接回皇宮,在宮中一年才死去。以隋煬帝的事情,一年的時間,兩人肯定有染。

還有一個就是容華夫人,也是隋文帝的賓妃,隋文帝一生一妻兩妾。隋煬帝是和兩個後母都有染。

再有就是隋末時期的有關記載,隋煬帝下江都的時候,在宮中設立了一百多個房間,每個房間還放了一個美女,每天去一個美女的房間飲酒作樂。隋末已經危險到國家覆滅的狀態,隋煬帝還是夜夜春宵。

而且隋煬帝為了自己玩樂,還讓宮女都穿上開襠褲,方便自己。

這些都是隋煬帝荒淫無道的事件,雖然他的一生功過有爭議,但是他的荒淫無道是公認的。


歷史費勁兒


在中國古代歷史之中,把隋煬帝描述的是非常的荒淫無度,極其好色。總之很多人一想起歷史上好色的君王來,首先恐怕就會想到隋煬帝,因為有關他的描述實在是太多了一點點,以至於最後把那麼強大的一個隋朝都給弄得滅亡了。

總之史書上說隋煬帝滅絕人性,連他的妹妹都不放過。並且在他父親還沒有死的時候,就調戲父親的嬪妃宣華夫人,結果被宣華夫人掙脫,宣華夫人隨後告知了正在病中的隨文帝楊堅。楊堅大恕,就準備廢掉太子楊廣,重新立之前廢掉的太子楊勇,但是被楊廣知道了,帶兵包圍了楊堅所在的仁壽宮,後來老皇帝就不明不白的死去了。

當隋煬帝楊廣登上皇位之後,不但馬上納了宣華夫人為妃子,並且還廣選美女。據說岳陽地之前在父母面前裝樣子,所以只有一個正妃蕭氏,之後一口氣納了100多位美女,可謂是極盡享樂。但事實上在歷史中,隋煬帝遠遠沒有這麼荒唐。雖然之前他在父母面前裝樣子,但是之後嬪妃也並不多,只有瘳瘳幾個而已。所以後來隋煬帝的後代非常的少,以至於在出現大亂的時候,想多找幾個親王來坐鎮地方重鎮都找不到,只能夠讓表弟李淵去坐鎮太原,結果被李淵篡奪了皇位。

隋朝在隋煬帝初年還是非常強大的,當時北方遊牧民族對隋朝還是相當敬畏的,隋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隋煬帝過於折騰,不體恤民力,導致人民怨聲載道,最終揭竿而起。造成隋朝滅亡的兩件大事,一個是修大運河,再一個就是三徵高麗都極大地消耗了隋朝的實力。事實上也是隋煬帝過於自信,因為他從年輕的時候又一直順風順水,所以即使遇到了困難也認為只是暫時的。到了最後,只要他不再第三次征討高麗,事實上隋朝就不會滅亡。

事實上,古代帝王好色並不是什麼大的事情,很多帝王后宮人都不少,只要不是把國家給折騰滅亡了,根本不會有多少人議論。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隋煬帝楊廣真的荒淫無度嗎?事實是怎樣的?

隋煬帝楊廣並不是像野史或小說演義裡描述的那樣荒淫無度,歷史上的楊廣則是另外一個樣子,我們一起來還原、穿越一次。

一、關於隋煬帝的傳說

隋煬帝在傳說當中是荒淫無度的昏君,不論從野史還是小說、影視劇裡都能看到對他不好的描述。三徵高句麗、修建大運河、好大喜功、貪念美色等等,最讓人嗤之以鼻的是竟然對老子的妃子宣華夫人動手動腳。

唐代作家顏師古在其《大業拾遺記》描述,隋煬帝出遊江南的時候,曾經有一千名貌美如花的女子一起划動船槳;明代小說《隋煬帝豔史》中居然還描述說他騎著綿羊,在嬪妃帳前行走,停在哪個嬪妃處,就臨幸那位嬪妃。如此荒誕的情節,將楊廣黑的體無完膚,整個一個絕版的好色之徒。

二、歷史上的楊廣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楊廣又是什麼樣子呢,真如小說裡描述的那樣好色嗎。我們學習中國古代史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朝代更迭之後,後代往往會把前朝皇帝的文治武功有意抹黑,甚至說得一無是處,正所謂歷史都是由成功者書寫的。所以我們還原真實的楊廣必須追根溯源、迴歸歷史。

世人對於楊廣的誤解多半始於他東征西討、勞民傷財,不懂得與民休息,以至於朝廷內憂外患、民不聊生、朝綱敗壞。單說楊廣確是一個胸有抱負、雄才大略之人,可能世人對他的一些做法總有不能釋懷的地方。他南下滅陳,在二十歲的時候就基本完成了統一大業。然而,他的偉業從東征高句麗的時候就開始了急劇轉變——陡轉之下。

作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完成版圖統一是每位領袖的終身使命,古往今來皆如此。東征高句麗不是為了侵佔他國,而是還遼東百姓一片安寧。在第一次攻打高句麗的時候,楊廣集全國各地軍隊、糧草、輜重等,畢其功於一役,很多人認為三十五萬大軍對付小小的高句麗綽綽有餘,然而令楊廣沒有想到的是,由於隋軍不喜水戰,導致數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第一次出師不利,楊廣慘敗而歸。經過整頓,楊廣吸取第一次的教訓,開始了第二次東征,這次進展順利,打得高句麗節節敗退,就在勝利在望的時候,隋朝楊玄感起兵叛亂了,楊廣不得不班師回朝,解決內患才能攘外,最後楊玄感兵敗自殺,而楊廣第二次東征又失敗了。

我們知道,每次的東征都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個時候國家已經空虛,老百姓徭役、賦役沉重,潛在的社會矛盾已經很凸顯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烈,分化嚴重,政權已經開始動搖。作為一國領導人,楊廣不可能感覺不到內部政權的變化,亦或是為了完成統一夙願,他毅然決然開始了第三次東征。最後一次東征,掏空了隋朝,雖然高句麗很快投降,但隨著李淵、武李軌等貴族勢力的反叛,楊廣已經無力迴天。隋朝土崩瓦解之際,楊廣不忘帶著蕭皇后攜手逃亡,丟失祖先基業的楊廣最後含恨死於江都。

三、歷史上的人物定性思考

我們通過歷史還注意到,楊廣只有3個孩子,而且老大、老二都是跟蕭皇后所生,不是楊廣生殖能力不行,而是楊廣並不像後代野史裡描述的那樣荒淫無道,否則不至於就三個娃。

另外,楊廣的偉業不僅僅體現在統一疆土上,還表現在他的文治領域。他開創了科舉,讓那些出身寒門的弟子也能通過公平的“高考”來改變命運。總而言之,隋煬帝楊廣雖然在體察民情上有所欠缺,不懂得休養生息,不善於駕馭權臣、貴族,但他為了國家統一、為了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曾殫精竭慮,也作出了空前的貢獻,包括後來的大唐偉業,如果沒有隋煬帝的前朝鋪墊,就不可能有大唐的後世繁華。

打贏了小國,失去了天下。不禁為楊廣惋惜、哀嘆。

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鄭振鐸:楊廣雖不是一個很高明的政治家,卻是一位絕好的詩人。
蒙曼:隋煬帝有功,但是無德。所謂無德,就是不識人君之大體,不知道君、臣、民之間到底應該怎樣處理關係。也就是內聖不足吧。

(飽受爭議的隋煬帝,您對他有何看法呢,歡迎關注@山城小哲,歡迎點評。)


山城小哲


一提到隋煬帝,大家的第一印象估計就是這四個字--荒淫無道,依據在哪裡呢?在著名的影視作品「隋唐演義」中,隋煬帝躺在宮女的懷中說道:“女人之於本王,生我者不可,我生者不可,其餘無不可。”

但是,我們要知道,很多影視作品都是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的,甚至就連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楊廣作為隋朝的亡國之君,自然逃不過被貶低的命運。

因而,談及楊廣,人們總是帶著憤怒的情緒,將他罵的一無是處,說他是個昏庸無道、殘暴不仁的昏君,不管事實是不是如此,反正電視裡就是這樣演的。

其實,楊廣真的算是史上被黑得最慘的皇帝了,雖然是亡國之君,但對後世的功績還是非常顯著的。

楊廣少年成名,英勇善戰,在隋朝實現統一大業的路上,親率大軍攻克南陳。要知道,當時南陳有長江這道天然屏障,要想攻克絕非易事,很多人都不看好楊廣這一仗。

但楊廣偏偏帶領部隊渡過長江,攻克了南陳,在楊廣的指揮下,隋軍軍紀嚴明,英勇無敵。

其次,楊廣開鑿了大運河。先不論他開鑿運河的目的究竟是為了尋歡作樂還是別的什麼,但大運河確實給後世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不僅加強了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哪怕到了現在,大運河依然是南北水路樞紐。

再一個,楊廣還是一個難得的才子,頗具才情,有很多文學作品流傳於世,他的詩中佳句,常常成為後世才子效仿的對象,甚至就連唐太宗李世民都對楊廣的詩詞作品大加讚賞。

所以說,歷史上真實的楊廣可並非一無是處,否則隋文帝也不至於廢長立幼,讓楊廣來接他的班。

而且,雖然都說楊廣荒淫無度,但是楊廣對蕭皇后的愛護程度也是沒得黑的。

說白了,楊廣敗就敗在建功立業之心太過迫切,他急於效仿秦皇漢武開拓疆土,但國家的繁榮如何可能一蹴而就呢。一味的勞民傷財帶來的影響只會是百姓的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歸根結底,隋煬帝雖然有錯,但也不失為一個偉大的皇帝。


輕侃古今


隋煬帝楊廣可不是一個荒淫無度的皇帝,事實上楊廣和商朝的紂王,秦朝秦始皇都被後人所誤解。後人把他的錯誤過度放大,卻忽略了楊廣的政績。

南下滅陳

隋文帝稱帝之後其主要目標就是消滅南方的陳朝以便統一天下。開皇八年隋文帝以楊廣為滅陳統帥南下滅陳,楊廣大軍以高熲指揮,揮師南下跨過長江天塹,打到陳都城建康滅亡陳朝一統南方。

遠征高句麗

楊廣繼位之後對外戰爭更是不減。繼位後不久就派軍徵滅吐谷渾,吐谷渾在青海、河西一帶。楊光滅亡吐谷渾之後把疆域延伸至青海湖和塔里木盆地為隋朝的疆土做出貢獻。在位期間還派軍率領突厥人攻打契丹人,俘獲人口人口數萬人,鞏固北疆。

在東南方向派人安撫流求但是流求不聽從隋朝,於是隋煬帝就派兵攻打流求並且殺了流求之主。還把疆域擴大到安南,臺灣和海南等地在這些地方設置郡縣。

隋煬帝最高瞻遠矚的決定就是征討高句麗,但是也是因為征討高句麗導致國內民變四起最後隋朝滅亡。在隋文帝時期為了奪回被高句麗佔據的東北地區,隋文帝曾派大軍攻打高句麗但是由於士兵在戰爭中多有生病作戰不力,高句麗也懼怕隋朝就遣使言和,就此作罷。

隋煬帝繼位之後依然把征討高句麗作為目標。大業八年隋煬帝徵調百多萬士卒幾百萬的民夫攻打高句麗。不過由於高句麗堅守城池,而隋軍作戰失利,楊廣曾下令作戰前需要通知他後在出兵延誤了戰機,使隋軍作戰被動。經過三次的遠征高句麗並沒有擊敗高句麗,但是因為戰爭人員損失慘重,而且戰爭期間花費的物資甚多。加重了國內農民的壓力,所以在第三次對高句麗作戰時,國內民兵四起。很多有勢力的人開始起兵作亂,這也直接到了隋朝的覆滅。

修建大運河

隋煬帝楊廣的另一個舉措就是修建大運河,在位期間徵調民夫疏通前朝的一些河道,修建永濟渠從北京到洛陽,又修通濟渠從洛陽到杭州。連通南北的水運航線,使沿線的城市聯合在一起加強了南北的溝通。使南北地區在交通和經濟上連為一體,可謂是又一偉大的工程,隋朝大運河的經濟作用遠大於政治作用,雖然其目的加強中央集權但是為南北經濟的發展做了很大的貢獻。


楊廣不僅不昏庸反而在開疆拓土和經濟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可是因為常年的對外作戰,和短時間內的開拓很多工程,雖然利在千秋卻弊在當代。因為楊廣的常年對外作戰,對國內老百姓壓力巨大,致使民變四起,各路勢力起兵滅亡了隋朝。楊廣做的這些事對於後人其是偉大的,可是太過於急躁所以才導致滅亡,但楊廣並非昏君。


三國讀史


隋世祖楊廣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具有豐功偉績的有為名君,而且是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佛學家。

所謂楊廣荒淫無度是評書演義等的抹黑,楊廣的嬪妃與子女數量其實遠遠少於唐朝皇帝李淵、李世民父子。

楊廣正史記載的只有一個皇后五個嬪妃,只有3個兒子3個女兒,而李淵有22個兒子17個女兒,李世民有14個兒子20個女兒,李世民的嬪妃中有弟弟李元吉的妻子楊珪媚,有王世充的兒媳韋尼子,有楊廣的妻子女兒,李世民40歲時娶14歲的武則天、11歲的徐慧等,誰真正荒淫無道一目瞭然。

公元618年4月,隋朝將領宇文化及等人發動江都兵變,隋世祖楊廣為宇文化及叛軍所弒。

事實上,就在隋世祖楊廣健在之時,公元617年,隋世祖楊廣的表哥、隋朝大將李淵因為霸佔隋世祖楊廣在太原宮的尹張兩位嬪妃做賊心虛,被迫在太原起兵反叛隋朝,年底就攻入了長安。

可由於隋世祖楊廣還在,李淵且擔心自己若輕舉妄動反而使得自己成為眾矢之的。於是李淵挾天子令諸侯,擁立楊廣的親孫子楊侑為隋恭帝,楊廣為太上皇,李淵自稱大丞相、唐王,成為長安隋朝政權的真正最高統治者。


江都兵變發生之時,楊廣被弒。當時洛陽的隋朝大臣擁立楊廣的孫子楊侗為皇泰帝,皇泰帝楊侗即為自己的祖父楊廣上諡號為“明”,廟號世祖。這個“明”字,對於楊廣一生當中的文治武功,內外修為,都是褒義的高度概括。而且,無論是從規制上還是法理上來說,後世應該根據廟號稱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為隋高祖,隋朝的第二代皇帝楊廣為隋世祖。

而所謂的隋煬帝的“煬”字,則是一個明顯的貶義字,這個諡號,是李淵廢掉隋朝的隋恭帝篡位之後,強行加在隋世祖楊廣身上的一個帶有侮辱意義的諡號。既有悖人情,又顯失法理。

隋煬帝楊廣的豐功偉績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是名列前茅的,比如親自帶兵平定陳朝打敗突厥一統天下,比如開大運河,比如開創科舉制,比如收復青海開通西域,比如營建東都洛陽,遷都洛陽,改州為郡;比如修築長城,比如改度量衡依古式。比如收復臺灣收復琉球,比如征服越南,比如逼迫日本稱臣,這是後來元世祖忽必烈與明太祖朱元璋都沒有實現的目標。

隋世祖楊廣在位期間,待人以寬,對於前朝的一些惡刑酷法,深惡痛絕,必與消除。縱使對於法律上認定的“十惡不赦”之人,他也儘量為這些人寬泛施法,並最終從隋朝的律條當中廢止了“十惡不赦”法條。

隋世祖楊廣之為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仁慈、寬容,對臣子尊重不慢待。 據《資治通鑑》記載,楊玄感起兵反隋之時,世家子弟不少人投降叛軍,楊玄感失敗之後,隋世祖楊廣對這些叛臣以及親族不予追究,這在當時都是轟動一時的。

對於隋世祖楊廣在位期間,對於高句麗的數次征討,一定的時期裡,後世史家攻擊隋世祖楊廣是好大喜功,虛耗國帑,以至於隋朝江山丟失。

可是,李世民李治父子上位以來,同樣對高句麗多次討伐,累次徵東,李世民甚至中箭受傷,最終傷重而死。

文人雅士為了隋世祖楊廣徵討遼東之時,編成歌謠來罵楊廣。可就不想想,三次東征,人夫徵集超過百萬,到底是為了什麼?對此,隋世祖楊廣曾經這樣概括自己的不懈軍事行動的宗旨;“不為後世憂也!”

當然,對於隋朝的滅亡,隋世祖楊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比如楊廣為了成為秦皇漢武那樣的千古一帝,急於求成 ,濫用民力,雖然隋世祖楊廣表面上不是隋朝的亡國之君,因為在楊廣遇弒以後,隋朝還有三個皇帝,比如被李淵篡位的隋恭帝楊侑,被王世充篡位的皇泰帝楊侗,被宇文化及篡位的秦王楊浩等,但實際上隋朝的確是亡在隋世祖楊廣手裡。


厚德載物49847


一提到隋煬帝楊廣,很多人對其的印象不是特別好,就連我們的教科書對其的評價,都是一個暴君形象,鋪張浪費,奢靡無度,好大喜功,荒淫無道。因此後人給他的諡號就是“煬”,這是對其一生的評價,擁有此諡號的,除了楊廣,就剩金煬帝完顏亮了。

那麼隋煬帝楊廣真是這樣的一個人嗎,如果對他進行客觀評價,楊廣會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旺盛的精力

隋煬帝有一點很與眾不同,那就是這個人非常有精力,他在位的十四年間,總共三次下江南,四次北巡塞北,另外還西巡張掖,可以說沒有閒著的時候。

同時,隋煬帝在位期間,也建造了很多東西,比如他為了連接東西,重新修建了洛陽東都,為了連接南北,開鑿了大運河,還有出西域,安江南,修長城,隋煬帝在短短十四年裡,做了很多足以影響後世的大事。

堅韌的毅力

隋煬帝貴為一國之君,並不矯揉造作,反而是相當能吃苦,一次北巡張掖的時候,路過祁連山,可是祁連山上只有一條路能夠通過,而且僅能容下一個人,加上嚴酷的惡劣環境,許多隨行人員,包括王公貴族,都死於途中,但隋煬帝卻堅持了下來,可見他是一個擁有堅韌毅力的人。

過人的才氣

可能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隋煬帝還是一個擁有才氣的詩人,他一生創作了44首詩詞,其文采優美動人且大氣磅礴,毛主席對其也是高度評價:“會做文章,會做詩詞”,可見隋煬帝確實擁有過人的才氣。

並非荒淫無度

其實後人對其產生了誤解,隋煬帝個人精力很旺盛,14年裡不是巡視,就是在巡視的路上,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停下來享樂,最好的證明就是他一生只有3兒2女,而且其中3個孩子是蕭皇后所生。只是後來隋煬帝知道隋朝氣數已盡,無法挽回,因此才沉迷酒色來麻痺自己。

弒兄是事實

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隋煬帝確實是弒兄才登上皇位的但這並不能成為其最大的汙點,因為歷史上有很多弒兄的事情發生,比如最為著名的李世民,也是這麼做才當上皇帝的。

有才無德

既然隋煬帝有這麼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為何後世對其評價這麼低呢?最主要的還在於他有才無德,因為楊廣確實有才華,因此他表現的十分自負高傲,根本就不把大臣們放在眼裡,所有事情自己一個人說了算。

這種做法,導致大臣們心生怨恨,才有了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虎資郎將司馬德戡兵變逼宮的事情發生。

個人評價

隋煬帝是一個擁有遠大抱負的皇帝,他理想的國家應該是輝煌千秋萬代的這麼一個國家,可是在他自負的心理下,最終釀成悲劇,實在是可惜。


草木皆史


隋煬帝是現代被翻案最多的帝王,但是真實的隋煬帝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咱們先談一談隋煬帝楊廣的功與過 。

隋煬帝被認定的幾處功勞是:

一、隋煬帝建造京杭大運河,對後世交通和運輸有很大的幫助。大運河的開通,讓中國從南至北首次實現了大貫通,為南北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隋煬帝開設科舉制度。科舉制在隋文帝時期就已經有了,但並不完善,並不能通過科舉有效的為國家選拔人才。楊廣在原有制度上又豐富了進士科制度,讓有才能的人第一次有了通過國家選拔改變命運的渠道。

三、隋煬帝得罪了很多世家大族。這算得上是一種功績。

四、唐朝對隋朝的抹黑。李世民有篡改史書的先例,所以有可能唐朝對隋煬帝進行抹黑。



但是實際情況呢?

一、京杭大運河這種超級工程是功在千秋、罪在當下的工程,要開鑿,必須定製一個長時間週期,至少50年起步。而隋煬帝為了加快進度,將百年工程壓縮到十幾年就完成,這對百姓已經不是一種負擔,而是追命索。 再說了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真的是為了南北經濟?不!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是為了自己享樂。



二、科舉制度的確是隋朝開始的,但是話說回來,科舉制度在最開始的上百年時間內都是沒有太大作用的,那時候科舉一年才十幾個人,完全無法打破世家大族的壟斷。 真正打破世家大族壟斷的是武則天時代,然後經過晚唐五代幾百年時間,到北宋時期才消除了五姓七望、關隴世家這些超級世家勢力。



三、隋煬帝的確得罪了很多世家大族,但是他得罪世家大族僅僅只是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力,對百姓毫無裨益。甚至說隋煬帝從來沒有在意過百姓,比如開鑿京杭大運河,比如三徵高麗句,這些可以滿足隋煬帝的好大喜功,但是後果卻是民眾承擔,京杭大運河的民夫都是成批成批死亡,遠征高麗句,那就更可悲,上百萬軍隊潰敗,幾十萬軍人埋骨他鄉。



四、李世民的確有修改史書的前例,但是唐朝對於隋煬帝的惡劣評價可能有誇大,但是絕對沒有顛倒黑白。

最主要的原因是:

  • 1)編纂前朝歷史本來就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甚至說編纂前朝歷史是本朝正統地位的表現,本朝統治者需要通過對前朝歷史的編纂來警醒本朝或證明自己為正統。看看《後漢書》中對漢朝的描述,《三國志》中對曹魏的描述,《元史》對元朝的描述,《明史》對於明朝的描述,你會發現本朝不僅沒有摸黑前朝,甚至很多地方都在美化前朝以證明自己的正統地位。
  • 2)唐朝很多臣子骨頭很硬,很剛直。唐宋時期的大臣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士大夫真正的典範,並不會同意唐朝統治者太過扭曲歷史。
  • 3)唐朝時期李氏皇族並不是最強大的勢力,五姓七望這些千年世家才是實力最強的。李世民修《氏族志》,群臣共推清河崔家為第一姓,足可見勢力之大。這些世家都有自己的史料記錄,而且不受皇帝控制,所以唐朝篡改隋煬帝的史實概率很小。

  • 4)唐朝統治者沒精力大規模篡改。李世民的確開了看自己注居錄的先例,但是他更在乎的是殺兄囚父的影響,對隋朝的關注遠不如對李建成的關注多,而他一生都在洗白他殺兄囚父的影響,後代倒是可以洗白李世民,但是悲劇的是,唐朝被他兒媳他兒媳武則天篡權了,作為篡位者,可不會替李世民歌功頌德,武則天之後的李顯、李旦、太平公主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來篡改歷史和歌頌李世民,好不容易到了唐玄宗手上唐朝安穩了幾十年,結果安史之亂一爆發,自己都顧不來,更別說美化李世民和篡改歷史了,中唐晚唐想洗也力不從心了,所以隋末、唐初這段時間的歷史就是最真實的歷史。
  • 5)唐朝沒必要抹黑隋朝。要知道隋朝雖然幾百年後重新一統天下,但是隋朝的統一和秦朝統一根本無法相比。

秦國統一天下的實力是自己一點點積累起來的,秦國上百年的穩定是統一天下的基礎,秦孝公統治了24年(公元前361一前338年),商鞅就是在他治下任職的;然後是秦惠文王統治了27年(公元前337一前311年);然後是4年的秦武王朝(公元前310一前307年);然後是秦昭襄王統治了56年(公元前306一前251年),然後是秦孝文王(前250年)和秦莊襄王(公元前250一前247年)兩朝4年的間歇期;最後是秦王嬴政的37年統治(公元前246一前210年),可以說到了秦始皇時代,秦國一統天下是水到渠成之勢。



而隋朝的政權是竊取北周政權的,而唐朝是一個地方軍閥割據勢力,經過隋末大亂,一步步剪除各路諸侯割據勢力而重新一統天下的,可以說唐代隋,而不是唐篡隋。再說唐朝雖然和隋朝有親戚關係,但是不要忘記後周宇文氏和隋朝皇族也有親戚關係,從這個層次講,都是一丘之貉,沒誰笑話誰。

隋朝真正的滅亡原因就是對百姓太過暴虐,導致民眾大規模死亡,最終導致農民起義遍地,而隋朝也隨著起義的爆發而走向滅亡。




隋煬帝或許有功,但是功勞遠遠抵不了過錯,隋煬帝的“煬”就是對楊廣最好的闡釋。

隋煬帝是被抹黑之論可以休矣!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隋煬帝楊光是否真的荒淫無度,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

楊光的形象,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唐朝的抹黑。但是,我們承認抹黑的存在,不等於能順理成章地替楊光翻案。

隋煬帝固然做了很多大事,諸如三徵高麗、開鑿大運河。但是,這些行為不能得出隋煬帝很偉大的結論,只能說明:

隋煬帝楊廣的內心中,有當一位偉大皇帝、做大事的慾望或野心。

至於野心能不能成為現實,這是要根據結果來判斷的。有野心的人,未必能成為好皇帝。

以結果而論,隋朝在隋煬帝的手上被折騰的氣數完結,這種行為能給他翻案嗎?

隋煬帝的野心,是建立在濫用民力的基礎上,無數的老百姓生活困苦,乃至於流離失所。

根據歷史學家胡如雷的估算,直到三徵高麗以前,隋煬帝濫用的民力有3000多萬人次,而當時隋朝能控制的人口,也只不過是4600多萬。

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充分證明隋煬帝楊廣的不得人心。

直到唐朝初年,隋煬帝所帶來的社會動盪都沒有結束。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政府控制的戶數:大業初年是890多萬戶,武德初年只有200萬戶。

因此,隋煬帝楊廣的私人生活是否荒淫,我們無從判斷,這確實有抹黑的可能性,但皇帝當的很不稱職,這是肯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