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讀出生產力”:1次求助,4人獲益。怎麼回事呢?


樊登“讀出生產力”:1次求助,4人獲益。怎麼回事呢?


樊登“讀出生產力”:1次求助,4人獲益。怎麼回事呢?

文|(嚴焱)三火老師

引子

2020年的春節,不同凡響。

一場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在全國肆虐。

截止今天(2月12日11點)為止,全國確診人數44742人,疑似人數16067,死亡人數1114,治癒人數4760。


樊登“讀出生產力”:1次求助,4人獲益。怎麼回事呢?

很抱歉,這些數據可能增加了你的焦慮。

我也是第一次,在公眾號文章裡面發佈肺炎數據。

事實上,當下,也許是抗疫形式最嚴峻的時候,我也沒有閒著。


認認真真的按照要求宅家裡。

義務帶領一群喜歡演講的小夥伴們在線演講打卡10天。

參加了“微心戰疫”志願者組織。

參加了樊登“讀出生產力”30天訓練營,擔任輔導員,帶著我的學員夥伴們一起學習成長。


下面的故事,來自樊登“讀出生產力”30天訓練營。


樊登“讀出生產力”:1次求助,4人獲益。怎麼回事呢?

01故事起因


書友子輝(化名)遇到了麻煩。

他喜歡學習,期待通過讀書提升自己的能力,於是報名參加了訓練營。

訓練營要求:每天讀特定的書籍,寫出不低於300字的心得體會,打卡提交。


子輝犯了愁:他讀書速度很慢。認認真真讀一天,一章還沒有完結。

他希望完成任務,於是在我們組的微信群裡求助:“我讀書速度太慢。請問怎麼可以提升閱讀速度呢?”


組內夥伴迅速給了回覆,加了好友,然後指點他怎麼跳著讀,抓住自己需要的部分讀,等等。


02

不獨如此,小組長楊文(化名)親自聯繫子輝,詢問情況。

子輝一五一十,細細道來。

楊文給他建議:“你去找三火姐姐吧,她可以給你指導。”


子輝給我發來消息。


我們聊起霍蘭德6種人格。

在瞭解到,有的人更喜歡與物而不是人打交道,擅長思考、動手,不擅長語言、人際交往時,子輝如釋重負:原來是這樣的啊!

超級開心。


我們聊讀書。

讀書,有二八原則:一本書,只有20%的內容是核心。

20%的內容中,你真正需要的,只有其中的20%。

抓住這個20%×20%=4%的內容,你去認真消化體會,結合自己實際,不斷反思,寫出感悟,就是成長。


我們還聊人際交往。

交往是一種技能。即便你不喜歡,也可以通過練習獲得。


比如,學習演講,可以提高說話的能力,知道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讀書,可以幫助我們,讓說話的內容更有寬度、有深度,讓話說得直擊要害,又娓娓動聽。


樊登“讀出生產力”:1次求助,4人獲益。怎麼回事呢?

03

子輝很開心,連連道謝:謝謝三火姐姐,我受益良多。

我回復說:也謝謝你,讓我獲得了成就感。

他表示驚訝:明明是我麻煩了你,你怎麼感謝我呢?


於是,我們又繼續探討了人的各種需求。

當助人者自願幫助別人時,他的確是在付出。

他在付出時間精力,固然會有一些辛苦,但是,如果被幫助的人有收穫,他也會有成就感,心理學成為自我效能感。


比如楊文小組長,本身是優秀的企業家,真的是分秒寸金。

但是,為了獲得成長,來到訓練營,全身心地為大家服務,非常了不起。


子輝高情商,立馬說:

“我要去向他們道謝。

謝謝第一名書友,關心幫助我,幫助我提升了閱讀速度。

謝謝楊文小組長在這麼繁忙的情況下,熱情關心我,還把優秀的你,推薦給了我。”


哎呀,這超強的學習力!了不起的小夥伴。


樊登“讀出生產力”:1次求助,4人獲益。怎麼回事呢?


04

楊文私聊我,詢問事情的進展。

我對他表示感謝:“謝謝你,在子輝面前大力讚美我,提升了我的形象,有助於我和他之間建立信任關係,有力地推動了溝通的順利進行。”

楊文很開心,立馬聯繫子輝,子輝也給出了積極的反饋。

楊文覺得,這事非常有意義:關心一位書友,結果三個人共贏。

哦,他應該還沒有聽到第一個書友的故事呢!

1人求助,4人共贏。


樊登“讀出生產力”:1次求助,4人獲益。怎麼回事呢?


結束語

人際交往的第一本質是:通過交往,獲得你期待的人際關係。

和不在乎的人交往,你可以比較隨意。暢所欲言。

和你在乎的人交往,就得用心琢磨,選擇恰當的方法。


真誠地關心、讚美他人,給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是我們成功對外交往的關鍵。

與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