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作協會員大多都是寫詩歌的,其次是寫散文的,而寫小說的很少?

有空讀書


為什麼作協會員大多都是寫詩歌,其次就是寫散文,寫小說的人很少?

詩言志 歌永言。我認為詩歌常常是有感而發,即興而為。具有快捷和多產性。它不需要故事情節,只要有意象即可。譬如曹操在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徑碣石山,看到波濤洶湧的大海,一時間詩性大發,創作《觀滄海》。南唐後主李煜,亡國後被宋太祖趙匡胤所囚禁,獨居西樓。亡國之君,目之所及,皆是愁緒,於是《烏夜啼》《相見歡》等一系列佳作被後人銘記。

現代人也是如此,一片紅葉、一座橋樑,一汪秋水,都可成就作者的一首好詩。不僅僅大文人可以寫,小學生也可為。這也是寫詩的人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寫散文尤其是小說的人相比較就少了許多。因為這兩種都需要故事情節,散文故事情節比較簡短,因為它要的是“散”,即可以選材的散、情節的散,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只要主題唯一即可。

小說,則必須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它必須以一個大時代為背景,反映一個更寬泛的社會主體。這樣就需要作者有豐厚的生活積累和閱歷,思想豐富且富於想象力,有良好的語文基礎和一定的駕馭語言文學的能力。必須像曹雪芹、路遙那樣,靜下心來,沉到作品中去,面壁苦想、板凳坐穿、嘔心瀝血,幾年如一日,潛心寫作,作品方能問世。

小說的寫作,它需要作者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它成品慢,而且碼文字的苦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起,所以寫小說的人,就很少了,哪怕是作協會員,他們對於寫小說也是望而卻步,不敢涉足了。


一抹幽蘭846


我就是作協會員(1996年加入新疆兵團作家協會),也是寫詩和散文的,小說也寫,沒發表過。作協會員有兩大類:業餘作家和專業作家。你的問題針對的是業餘作家。

詩歌短小,不佔大塊時間,是大量的業餘作家喜歡寫詩的一個重要原因。

搞寫作的人都知道,詩歌是語言藝術中最基礎、最精妙的。所以寫詩對作家而言是基礎,是入門。路遙、賈平凹最初都是寫詩的。不寫詩,不易練筆。我看王蒙文集,才知道他老人家也寫過不少詩。

對於專業作家(在作協會員中很少)而言,寫小說的居多。最近很受人關注的原湖北省作協主席方方(因為她的日記涉及當下疫情),就是一個寫小說的著名作家,她的代表作《風景》是一篇中篇小說。1989年方方成為湖北作協的專業作家。2012年10月末,根據方方長篇小說《萬箭穿心》改編的同名電影上了院線。《萬箭穿心》講述了武漢漢口一個平凡女人的半生。她1975年從寫詩開始的。

除了方方,中國作協主席鐵凝、浙江省作協原主席麥家(2018年卸任。現任主席艾偉也是寫小說的)、北京市作家協會主席劉恆、上海市作協主席王安憶、江蘇省作協主席範小青都是寫小說的。

提問者還忽略了網絡作家。據我所知,當今網絡作家中,有知名度的,大都是寫小說的(也有寫非虛構文學的,較少),比如唐家三少、殷尋、天下歸元等等。


慈善文化研究


因為寫詩歌最簡單,寫散文更輕鬆,而小說則需要大量細膩繁瑣的描寫,太費事了。

詩歌字數雖少,寫好卻最難。一首詩必須要有詩眼,詩眼是一首詩中最精煉最精彩的字句,有令讀者拍案叫絕的功效,讓人五體投地的神妙。好的詩歌,是有力量的,能鼓氣勵志,催人振奮。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意思是文章應該為時事而著作,詩歌應該為現實而創作。就拿當下的疫情來說吧,抗疫詩歌噴薄而出,為什麼呢?因為非常時期的非常事件激發出了詩人的創作豪情,不吐不快,為英雄禮讚,為勇士高歌,堅毅而悲壯,令無數宅家的人羞愧、自省繼而自勵。好的詩歌,是站在風口浪尖的搖旗吶喊,是激流勇進的義無反顧。

散文,講究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常與優美相連,因為散文,就是要在輕描淡寫中給人以美的感受。寫景狀物,看似輕閒,實則功力深厚。散文,無論抒情還是敘事,都與小說不同,講究的是意味,意味足,思之才長。好的散文,如清香的茶,開過的花,讀過,便齒牙留香。散文以靜為主,有讀後令人心氣平和,志趣高雅之功。散文還如小小精靈,讓人捉不到,卻想追著跑。我最喜歡朱自清的《匆匆》,宗璞的《紫藤蘿瀑布》,覺得美的不要不要的!

至於小說,更是費時費力,長篇大論,必須耐心。寫事,要引人入勝;寫景,要細緻入微;寫人,要形神俱備;刻畫,要入木三分。好的小說,一句話就是一句詩,一段字就是一篇散文,一番評說就是至理名言,真真的寫好太難了。寫小說是要嘔心瀝血的,往往消耗作者十幾幾十年的精力。當代作家路遙,就是在寫完宏篇鉅製《平凡的世界》之後去世的,那簡直就是用生命在寫作呀!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寫作沒有難易,只看是否有其才。非要說難,那只有寫好最難。





一蓑煙雨崔俊平


因為通常來說,寫詩歌,寫散文的門檻比寫小說要低一些。而加入作協的要求,是要發表過一定數量的作品。所以,用詩歌和散文來當敲門磚的情況比較多。

至於你這種看法,多少有些片面。

實際上,單純只寫一種文學體裁的作家是很少見的。一個現代作家,通常都寫過很多種體裁的作品,只不過某一兩類的比較多或者比較出名罷了。

例如,安妮寶貝,主要寫長篇小說,其次是散文,評論和詩歌也寫一些。

下面來詳細聊幾句。

作協會員的身份,其實說明不了什麼。達到入會標準,有人推薦就可以加入。

進入市一級的作協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省級和國家級的要求就更高一些。硬性要求,大多是要在正規的文學報刊上發表過作品,或者在正規出版社出版過個人專著,各地和各級的作協,要求也有所不同。

無論從創作還是發表,詩歌和散文相對來說都要容易一些,但是真正寫好也不容易。

而小說呢,特別是純文學的中長篇小說,無論從創作還是發表來說,都比較困難,寫的人也相對少一些。

網絡小說除外。但是,現在很多優秀的網絡小說作家也被各級作協吸收入會了,目前來看,網絡作家在作協裡畢竟還不是主流,這裡就不多說了。

畢竟,各行各業的精英總是少數的。作協組織裡,除了一些大牌作家之外,更多的都是業餘寫作者,這類作者通常都會寫很多種文體,只不過都不太出名。


黃銅騎士


作協會員很多都是有公職的人員,公務繁忙,我認識很多公務員秘書類的,和我聊到寫作上的共同興趣愛好。

人家每天都在寫上萬字的公文,有一種框架給固定在這個範圍之內了。一板一眼的寫作方式,不允許行雲流水式地閒話——嬉笑怒罵皆成文。寫小說,萬一被人閒話私生活,那個會把鐵飯碗都搞砸了,真是不適合公職人員來寫。

有鑑於此,這些人也就只好寫一寫詩歌,簡短一點,寫得也很正統,很正能量的那種詩詞歌賦。還會有工作之餘時間寬裕點的,寫寫散文,已經很滿足了。



燕子歸巢作家


作協會員大多是寫詩歌的,其次是寫散文,而寫小說的很少。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我們通過三者的性質、特點和作用分別加以說明。

1、詩歌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它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有一定的節奏和韻律。

詩來源於生活。詩是生活大海的閃光。把詩與生活隔開,就無法認識詩的內容本質。在古今中外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詩歌。“詩的範圍是全部的生活和自然,詩人關照森羅萬象,他的關照是如同思想家對這些森羅萬象的概念一樣多方面的。”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詩的歌唱。詩的領域象生活一樣廣闊無垠。

同時,詩歌也是一種高級的藝術。因其文字精煉,篇幅短小,容易上手而備受廣大文學愛好者愛好。但是,要想寫好詩歌很難,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出成就。

現代詩壇百花齊放,古體和近體詩,如古風、絕句、格律詩等都有一大批擁躉者。更加興盛的,仍然是自由體的現代詩,沒有門檻,靈活發揮,寫作者很容易佔有一席之地。

所以,不奇怪作協會員裡大多是寫詩歌的。

2、散文

散文是一個漢語詞彙,一指文采煥發;二指猶行文;三指文體名。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

《辭海》認為:中國六朝以來,為區別韻文與駢文,把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統稱“散文”。後又泛指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

隨著時代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散文是指以文字為創作,審美對象的文學藝術體裁形式。

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這是狹義上的散文。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但要真正駕馭好散文,那也是要有真功夫的,非得有一定的筆力和閱歷才能寫好散文。

作協的作家大都實力雄厚,有一定的功底,所以寫起散文來也是神龍見首又見尾,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吧!

3、小說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尾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根據篇幅和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仙俠、武俠、古傳、當代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同時,小說是一種寫作方法。

由此看來,寫小說大費周章,佈局謀篇都不是那麼容易。寫小說費時間、費功夫,還未必能看出來好。

作家們為了儘快出成績,都挑趁手的兵器,目的是為了出奇招、短平快出成績。

所以,作協會員大多是寫詩歌的,其次是寫散文的,而寫小說的很少。

寫小說,繁瑣冗長,不容易很快寫出作品的緣故吧?因而大多數人不願意砸時間在這裡罷了。





拂硯


您好,我是詩詞小說交流匯,有幸由我為您解答這個問題:“為什麼作協寫詩歌的多,寫散文和小說的少!”

相信我寫小說真的是很痛苦的過程!但凡能夠不寫的都不會去碰它!而寫詩歌是臨時起意的,只要一個好念頭,一句好句子,就能寫出一首很好的作品!

寫小說就難多了!屬於那種費力不討好的,而且寫小說很考驗一個人真實文學功底和視野的開闊度!不同於網絡小說(也需要聯想能力和很好的點子!),傳統文學作品的小說更容易揭文化圈人的底,有沒有實力寫上一部小說就一目了染了!

詩詞不一樣,只要寫得讓人摸不著頭腦,很隱晦很朦朧,就算成功一半了!先不論有很好的詩歌作家,但是混日子的,欺世盜名的還是有很多的!不敢寫小說,只能寫詩歌了!

就算有能力寫小說的作家,會考慮寫小說的成本太高,得連續投入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幾年時間都可能耗在一部小說裡了,且擔心寫完後能不能被市場接受!如果不成功,恐怕就揭不開鍋了!風花雪月只能寫在小說裡,財米油鹽才是作家們真正會考慮的!

我答完了,希望能夠幫到您!





詩詞小說交流匯


因為寫詩歌或散文都花不了多少時間,創作激情來了,或說是靈感來了,詩歌或是散文都是一天半天功夫就可完成!而小說就不一樣了,最少都要三五幾月,甚至三五幾年才能完成,搞過創作的人都知道,創作是靠一種激情來完成的,哪怕你才高八斗,你沒有創作慾望,是很難寫出一篇好文章的,寫小說需要有長時間的激情才能完成作品,但一個很難保持長時間的激情,所以你看很多小說作品開篇寫得很精彩,慢慢的就很貧乏了,也就是人們說虎頭蛇尾!所以作協會員多是寫詩歌散文的了!


用戶宏古堂


真正寫好一部小說不容易,要有人生經歷,而不是一般的經歷,是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象梁曉聲那樣,經歷過上山下鄉,知青大返城,才寫出了《今夜有暴風雨》,《年輪》,《雪城》,最後收筆。

閉門造車也行,有骨沒肉,不感人,不叫坐,不能流傳。幹這行,首先要深入生活,要收集素材,下筆才有神。


劉承澤3


詩好蒙可以作假。像《西遊記》裡一樣假觀音,假佛祖,假神仙層出不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