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天性》科學實驗數據總結出的顛覆常規、實現逆襲的學習方法

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最深刻的感覺莫過於感嘆、感慨、感謝

。首先:對自己完全符合書中所說老式學習方式的踐行者而感嘆。其次:對當今社會領域學科細緻劃分帶來的知識變革而感慨。最後,為自己身處這個時代能應用這些變革提高自己而感謝

《認知天性》副標題是: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但通讀全書後發現這不僅是心理學著作,也是嚴謹的科學著作,更是介紹大腦奧秘的科普性著作。在這本書中包含各領域專業術語、已有研究成果介紹、貼合主題的現實案例和大量實驗數據等,可讀性非常強。


《認知天性》科學實驗數據總結出的顛覆常規、實現逆襲的學習方法


這本書的精髓在於向讀者介紹瞭如何有效學習,包括方式、步驟,難點、優越性等,並且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有很強的邏輯性。也正因為邏輯性強,建議大家閱讀中不要過多分配精力在諸多案例、實驗、專業術語中,先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將具體脈絡理清楚、將其介紹的學習方法掌握住,這才是重中之重。另外,利用好每章最後的總結,校檢自己獲悉信息與原文主旨的一致性,避免認知偏差和理解誤區的出現。

本書分為8章,每章都會提出幾個關鍵詞,也是理解全書的關鍵點,在後續文章中會標出:


《認知天性》科學實驗數據總結出的顛覆常規、實現逆襲的學習方法


第一章:學習是挑戰天性的必修課

本章提出學習必須給大腦帶來挑戰,沒起到鞏固作用的輕學習是無效的。學習新知識時要多與已知知識進行關聯,這樣有助於記憶(新知識提取舊知識中與其能建立聯繫的關鍵概念,並組成心智模型,而選取舊知識是最好與自身相關)。在學習過程中藥經常回想事實、概念、事件,並進行檢索式聯繫。在學到知識與技能後要使其在腦中待命,這樣才能再遇到問題後,應用他們來分析、解決問題。這時一定要注意不要使“掌握假象”出現,避免很快遺忘。(重複學習和檢索學習的重要區別體現,在後續章節著重提到)。

本章關鍵詞:檢索式聯繫、掌握假象、元認知。


《認知天性》科學實驗數據總結出的顛覆常規、實現逆襲的學習方法


第二章:學習的本質:知識鏈和記憶結

本章對檢索式練習進行了更深的論述和結識——檢索式練習最好結果是使知識成為條件反射,隨時取用。想要實現則需要經常反思校檢、為檢索

設立間隔期,在每一次重新檢索時給自己設立問題、產生測試效應(延遲檢索非常費力,大腦會有更多動作,也就記憶越深刻。就像平時越難得事情越記憶深刻、越痛苦的經歷越使人難忘)。本章中我非常喜歡作者對學習基礎知識和培養創新能力的說明。書中指出兩者不是二選一而是相輔相成的,對已知知識掌握的越好,越能用有創造力的方法解決新問題。不練習獨創性和想象力,就沒法積累知識。同樣的,沒有紮實的知識基礎,創新也只是空中樓閣。

本章關鍵詞:問題設定、檢索式聯繫、測試


《認知天性》科學實驗數據總結出的顛覆常規、實現逆襲的學習方法


第三章:“後刻意練習”時代的到來

本章用實例對傳統學習模式和刻意練習模式進行了對比,說明了人們頑固地相信,自己把心思放在一件事上,拼命重複就能學得更好。但這種練習方式只會產生短期記憶,如果想更好的掌握知識和技能,則需要進行多樣化練習,在練習中穿插入不同的學習內容並繼續遵循間隔練習的理念,需要掌握好每項學習內容的間隔時間,以此來達到更好的記憶效果。進行間斷多樣化的穿插練習有助於進行反思,這是一種逐次細化的加強訓練,會讓更深刻的瞭解說學內容,進行對比、校驗。使我們明白原來發生了什麼?進步是怎麼做到?我們要怎麼將進步保持住。另外,本章還陳述了書本與實踐間的關係,將書本比喻成平面基礎而實踐是立體模型,知識的運用主要看如何付諸實踐,看如何將運用基礎進行搭建。

本章關鍵詞:多樣化練習、穿插學習、細化加強。


《認知天性》科學實驗數據總結出的顛覆常規、實現逆襲的學習方法


第四章:知識的“滾雪球”效應

本章開篇明義,將最重要的三個步驟首先提出:

編碼、鞏固、檢索。(我的理解就是將新知識與現有知識進行各種類型的聯繫,增加大腦讀取回路的條數)。還介紹了新知識是如何覆蓋舊知識的——首先必須明白舊知識不是被忘記,而是被大腦禁錮、停止了許多記憶線索或被安排了新用途,使我們不能輕易找到它,不會被輕易回憶起。而本書一個重要概念“合意困難”出現了,其含義為:能觸發編碼和檢索過程,從而支持學習、理解、以及記憶。如果學習者沒有相應背景知識或者技能來順利處理困難,他們就會變得不合意。本章中有一個概念需要重要關注:檢索某件事情所耗費的努力越多,我們學的就越紮實。一件事你忘記的越多,重新學習時就更加有效,能更好形成永久性知識。(個人理解這就是腦回路條數、節點增加和中斷點修復加粗兩種增加記憶效果的模式)。最後,本章需要熟讀學習必須做的六個準備:重新鞏固記憶,打造心智模型,舉一反三,構建概念學習,學習遷移,做好學習心理準備。

本章關鍵詞:合意困難、知識覆蓋、腦回路聯繫。


《認知天性》科學實驗數據總結出的顛覆常規、實現逆襲的學習方法


第五章:打造適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本章是全書是作者概念性說明章節的最後一章,是最難理解、體會、應用的章節,同時也最現實、實用、精髓的一章。作者首先告訴我們效率的本質定義取決於我們領悟周圍世界的能力,以及衡量自己表現的能力。

隨後討論通常會誤導我們的東西:感知錯覺、認知偏見、記憶扭曲。其後告訴我們優秀判斷需要敏銳洞察自己想法和表現。這個概念中有兩個非常實用的知識點1.人們在不勝任工作時,傾向於高估我們自己,並認為沒理由調整自己現有判斷。2.身為人類,我們容易被錯覺和認知偏見所誤導。盲從於那些我們為了解釋周圍環境而自行編制的故事,自以為是。深入理解這兩個道理有助於更好體會本章其他內容:勝任工作、勝任能力、敘事慾望、記憶改變等。(因概念說明較長,就不在抄錄了,這些概念偏向思維、認知、等方面,對矯正自己世界觀、人生觀非常有幫助)。

本章關鍵字:優秀判斷、敘事慾望、知識詛咒、避開誤判。


《認知天性》科學實驗數據總結出的顛覆常規、實現逆襲的學習方法


第六章到第八章作者對學習方法、建議、策略、風格等進行了解釋性說明,其中囊括了前幾章諸多概念,使我們檢索、回憶、鞏固 了之前讀過的內容,用自身作為練習內容幫助我們理解其觀點,用意頗深呀。其中多數內容需要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選擇、理解,在此就不做評述了。


感謝羅迪格教授的團隊耗費10年提出人類認知規律和學習之間的緊密聯繫,透徹解讀人類普遍的學習過程規律。根據腦神經科學研究成果,推導出的最有利於大腦的簡單學習法則。

在這裡必須給羅迪格教授的團隊一個大大的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