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間故事:謙益公

我曾祖父的祖父謙益公,是清末的秀才。那個時候我們家還是有著兩百多畝薄田的小地主家庭,家境算不上豪富,但也算是殷實幸福之家。先人們秉承耕讀傳家的祖訓,在今天的魯西南大平原上默默的耕耘,春種夏作秋收冬藏。

聽我的爺爺講從他的爺爺那裡聽到的,謙益公於光緒六年中秀才,光緒八年剛開春的時候有一天做了一個夢。夢裡謙益公夢見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太太上門討要吃的,謙益公是個讀書人,所以骨子裡也有著讀書人永遠很難去掉的強迫症。看到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太太上門要飯,謙益公的第一反應當然是不快的。

故事:民間故事:謙益公

畢竟中國傳統學問是審美的,對那些不是很美的東西很難做到賞心悅目。即使是受到道德的薰陶後,內心也很難完全贊同審醜主義。看到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太太上門要飯,謙益公表示不快,但還是拿了個饃饃遞給她。但夢裡那位老太太不單單是要飯,還想住下來。

謙益公樂善好施,但對髒兮兮的老太太住下來的請求還是有些反感的,所以他當場表示不行。就這樣,老太太央求了謙益公幾番最終還是被攆了出去。攆走了老太太謙益公就醒來了,但是夢醒後他後悔了。謙益公雖然接受的是傳統儒學,但對陰陽雜家學問也有一定的研究,他醒來後回味了一下剛才的夢不禁雙手拍了一下大腿面帶悔色。

故事:民間故事:謙益公

謙益公此時才如夢初醒,夢裡的那位老太太豈止是位叫花子,那不正是謙益公冥冥之中的護佑者是張家的福星嘛。想到這裡,謙益公想再回到夢裡把老太太尋回來。但儘管他閉目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還是未能入夢,就更別提把老太太尋回來了。

從那以後,謙益公便吩咐家人見人做事小心謹慎,生怕有什麼不測如夜雨一般打溼了張家幸福的紅燈籠。但儘管如此,後來發生的事還是讓張家越來越窮,不過兩三年時間,三進的院落就只剩下幾間柴房,兩百畝土地也只剩下十幾畝尚可餬口。

故事:民間故事:謙益公

做了那個夢後不久,謙益公便患了病,瞧遍了名醫,濟南府、北京城去了好幾趟最終還是沒能治癒。光緒十一年,謙益公懷著壯志未酬的恨離開了人世。謙益公走後,家中就剩下了一位祖奶奶帶著幾個未成人的孩子。

我的那位祖奶奶也是周邊莊子上一位大地主家的千金,壓根兒沒操過什麼心,對土地的經營就更是兩眼一抹黑了。祖奶奶帶著幾個未成人的孩子,沒錢了就賣幾畝地賣幾間房。就這樣兩三年的時間,張家便由小地主家庭轉變成了貧農。解放前,我們家就只剩下四十畝鹽鹼地,當時家中人口27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