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走一走,活到99?这几种人却不适合饭后走

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如今这句话已经成为不少人中老年人养生的金科玉律,以致于一放下筷子就出门走“养生步”。so,饭后走路是否真的养生?他们都走对了吗?人人都适合饭后走路吗?


养生这一说法,源于中医。传统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而健脾的理想方式就是运动四肢。因此,很多人认为饭后走路是有益于脾胃消化的。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饭后走路也是有一定的学问的。


不能放下筷子就去走路


饭后走一走,活到99?这几种人却不适合饭后走

很多人把“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理解为:吃完饭后、放下筷子、立马出门、走路延寿。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从消化生理功能角度来讲,饭后人的胃正处于充盈状态,为了进行初步的消化吸收,就必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供应,而这时匆忙起身而走,就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中去,会延缓消化液的分泌,很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正确的做法是:饭后适当休息20~30分钟,可以做些洗洗碗筷这类小幅度的运动,使胃肠道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也顺便帮忙收收碗筷),之后再走。


用闲庭信步代替快走出汗

饭后走一走,活到99?这几种人却不适合饭后走

步行是很好的养生良方,但准确来说,有益于消化的养生步,应该是“饭后散步”,就是指漫不经心、闲庭信步、心无杂念地漫(慢)步走。


而现在很多广读“养生理论”的人但凡走路都会追求大步疾走、发热出汗,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增加消耗,既助消化又能减肥,走得乐此不疲。但其实这种走路方式并不适合在饭后(包括休息20~30分钟之后)进行,会相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可能还会诱发疾病。像疾走、出汗这种强度的运动,最好还是在饭后休息至少一个小时以后再去做(但也因人而异,部分特殊患者除外)。


方式和时间需因人而异


饭后走一走,活到99?这几种人却不适合饭后走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饭后走一走,如以下两类人群就比较建议饭后进行休息:


● 贫血、低血压患者:饭后大量血液会供给胃部消化,这时候走路散步会很容易造成脑部相对缺血,进而出现头昏、目眩,甚至昏厥的情况。


正确方式:如果需要锻炼可以选择晨起后散步。


● 胃下垂患者:饭后胃内食物充盈,此时再进行直立性活动,会增加胃的振动,从而加重胃的负担,可能会加重胃下垂。


正确方式:饭后不宜散步、走动,选择平卧至少10分钟。


饭后走一走,活到99?这几种人却不适合饭后走

此外,散步也需要注意时长。一般来说,吃完饭20~30分钟后,散步半小时到一小时,是比较适合的。而部分特殊人群还要注意控制饭后散步的时长,譬如: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此类患者进食后,不但不应立即进行活动,还应减小活动量。用餐完毕休息1小时后再散步,每次散步半小时,步速也不要太快。


●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饭后休息30分钟再散步,散步时保持上身挺直,避免压迫胸部影响到心脏功能;后脚跟先着地带来的脑部振动感容易引起头晕,因此这类人群走路时还应注意前脚掌先落地。


根据季节气候变化选择散步场所


饭后走一走,活到99?这几种人却不适合饭后走

一般来说,散步最佳的场所就是室外。空间大,散得开,空气流通,心情也会开朗。但是,也要跟随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调整。比如如今寒冬时节,就不适合在室外散步,一是天气冷,二是雾霾重,空气质量极差,也不利于呼吸健康。这个情况下室内走动会相对比较适宜,而等到天气好、空气好的时候就可以出门散步散心。


总结一下,饭后科学走,才有可能活到九十九!科学走的要点是:一般饭后休息20~30分钟后再进行散步为宜,走路不要太快,最好去室外,如果天气、空气质量不好的情况下室内走动即可,每次散步半小时-1小时即可。特殊患者人群需遵医嘱、根据身体情况做调整,贫血、低血压、胃下垂患者不建议饭后散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