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今年家鄉一如既往的潮溼,立春過後以為春天來了。

回北京復工,要說內心不忐忑,必然是不可能的,心情酸甜參半,大抵不如家裡的天氣溫暖如春。聽聞我要回北京,外婆第一個就著急了,擔心我回去的吃飯問題。

離家最後一頓飯,外婆拿出梅乾菜燒肉給我吃。裝梅乾菜的袋子上還有一層薄灰,從儲物間的角落被提出來,一團黑看不出原樣,散發著不甚新鮮的氣味。窗外還飄著雨,梅乾菜燒肉的味道浸著雨水味道,溼噠噠的,即便出鍋後端上桌,梅乾菜浸滿了豬油色澤發亮,還是不起眼。

許久不吃梅乾菜燒肉,味道一如以前。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Ins:kp.8589

五花肉切塊放進鍋裡煸出油,放進泡開的梅乾菜炒香,再加調料燜煮。很家常的做法,掀開鍋蓋撲鼻的香味,還沒入口便知味道很好。

被端到桌上的那一大碗梅乾菜燒肉,厚實的五花肉外紅內白,油脂微微透光,黃豆軟爛且金光燦燦,梅乾菜雖然依舊烏漆漆的,卻因為浸滿了豬油而變得溫和可愛了起來。梅乾菜燒肉也是甜鹹適口的,濃稠的湯汁裡混著豐富的油花,很好下飯。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外婆是浙江人,每年年前家裡親戚走動,總會收到浙江親戚帶來的梅乾菜,梅乾菜好存放,燒菜也好吃,但奈何存在感太低,總是不被想起。

聽聞許多小區封閉式管理,不便出門,買菜也沒個著落,外婆手把手教我做梅乾菜燒肉,媽媽堅持裝了滿滿兩袋梅乾菜讓我帶回北京去。

用外婆的話說,有梅乾菜在,就不怕沒飯吃了。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所謂的梅乾菜,其實就是醃製曬乾後的菜乾。名字裡帶個梅,一說是南方梅雨季製作因此得名,一說其實同發黴的“黴”字,只是梅比黴好看。

烏黑一片,長得醜,存在感低,並不是一個多麼值得人放在心頭一想再想的食物,這是實話。即便遠出在外,回家的第一口飯會想念紅燒肉,想念蟹黃湯包,卻根本想不起梅乾菜。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Ins:shuto_boozer

梅乾菜在家裡長輩的嘴裡,是以前家裡窮沒菜吃,用來過日子的。本身也沒多大味道,微鹹帶酸,乾巴巴的,並不討喜。

“那為什麼不吃新鮮的菜呢,非要吃菜乾?”

“要是有鮮菜,誰願意吃菜乾啊,我們以前能吃上梅乾菜,就不錯了。”

以前存儲條件不好,過了夏天就沒什麼新鮮菜了,只能把多下的菜醃了曬乾,留著寒冬臘月吃。在生活最難的時候,溫飽都成問題,有了梅乾菜,卻多少還有些滋味。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鄰村二妮菜煎餅

平時蒸盤梅乾菜搭飯,家裡要是還有豬油,就稍微挖一勺,放梅乾菜筍乾和黃豆一起炒,也能下飯,偶爾可以做個燒餅,最大的幸事莫過於過年好不容易得一塊豬肉,拿梅乾菜來燒肉,省著吃,可以吃好幾天。

到底是難得的油水。一家人就著一碗菜下飯,吃得嘴角流油,直把飯盆颳得底朝天,鋥亮得比洗過的都乾淨。肉先吃光,剩下的湯汁都得舔乾淨。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Ins:nosweetsour

祖父輩吃梅乾菜的歲月,有種精打細算的味道,梅乾菜的味道滲入生活裡,不知算不算苦中之樂。雪天裡一家人圍坐桌前吃過的那一碗梅乾菜燒肉,是不可多得的甘甜。

那個被貧窮和苦難包圍的年月,即便頓頓都是梅乾菜,吃到厭煩,還是會有好好生活的勇氣。畢竟家裡還有梅乾菜,就不會餓肚子,明天照樣可以出去勞作,往後也是,苦日子總會過完的。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生活大爆料

想起舒婷回憶自己當知青的經歷,曾寫一篇《乾菜歲月》,讓人動容。所提及經歷是痛苦卻有樂趣的,散發著乾菜的味道。當年物資匱乏,落戶的地方唯有芥菜長得好,與芥菜朝夕相伴,半年鮮吃半年幹吃。

無菜可吃,於是頓頓梅乾菜。再見梅乾菜燒肉,已是肉多菜少了。

不為梅乾菜歌頌美麗篇章,卻也不忘當年梅乾菜帶來的,在貧窮困頓生活中得來的些許希望——“是的,當我們說枯槁的乾菜歲月時,我們懷念的是自己多汁的青春時代,雖然有悔。”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Ins:ibabyjoan

以前的日子很難很苦動輒吃不上飯,梅乾菜卻能帶來一點點希望,現在因為疫情待在家的我,稍微也有點體會了。

如今生活變好了,家裡人卻固執地依舊每年要存些梅乾菜,儘管想不起來吃它。倒不是窮怕了,而是梅乾菜放在那,就足夠讓人心裡有底氣。

只要家裡的梅乾菜還沒吃完,就不怕活不下去。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梅乾菜如它的長相一般,很樸實,常吃的梅乾菜是大芥菜的莖葉做的,有些地方也用雪裡蕻、白菜和油菜,差不大多,不是金貴的蔬菜,無論南北都有栽種,梅乾菜算個統稱。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為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能吃上菜,老一輩人也是用盡心血。

製作梅乾菜,是一項很費力氣的活動。

曾經見過一次老一輩人做梅乾菜,那可是大工程。那時候沒什麼機器,全靠各家人工採摘,醃菜曬菜也都得自己來。

先曬了去水汽,陰乾通風再醃製。加鹽搓揉。雖然是很普通的醃菜操作,但做梅乾菜從來沒有少量操作的,都是一大盆一大盆,坐在院子裡徒手搓揉,一搓就是一下午,直到菜出汁。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Ins:gogodaredevil

把菜挽成一把一把的,放進醃菜的盆或者陶缸裡,醃菜的時間倒是沒有標準,通常是一個多月。醃好後撈出來,曬乾才是最重要的步驟。

選個天氣晴朗陽光充足的日子,把菜懸掛起來放在大太陽下曬。有的時候為了曬起來方便,會提前把菜切段切碎,然後均勻鋪在笸籮上。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Ins:missyihanmo

家家戶戶都曬梅乾菜,家裡的笸籮偶爾不夠用,就會出動家裡的大圓桌,院子裡的石板桌凳,甚至大腳盆。

但凡是能拿來曬菜的工具,都得交給梅乾菜,一旦到了曬梅乾菜的時候,家家戶戶的院子都挺壯觀的。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堆糖:饗韻

直到曬到完全乾透,才算梅乾菜。曬梅乾菜的日子,院子裡滿眼都是黑黃色的梅乾菜,翻動的時候,梅乾菜的香氣混著陽光的乾燥味道,全都融進了生活裡。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Ins:2015520do

雖然梅乾菜長得那麼不起眼,卻因為帶著人們辛勤勞動後的汗水,反而更樸實而有厚重感了。

曬乾了的梅乾菜收進袋子裡收好,就成了各家後半年的菜,無菜可吃,就是梅乾菜登場的時候了。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我心裡的梅乾菜,比起那些年歲裡毫無油水的梅乾菜,是更有滋味的。現在吃豬肉不像當年那麼奢侈,梅乾菜燒肉也因為足夠的油水,變得可口了起來。

放一勺豬油,下鍋一炒,香味保準繞樑三日。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梅乾菜的滋味,是很多包郵區人刻在骨子裡的味道。

早在《越中便覽》中就有記述:“梅乾菜有芥菜乾、油菜乾、白菜乾之別。芥菜味鮮,油菜性平,白菜質嫩,用以烹鴨、燒肉別有風味,慈溪人、紹興居民十九自制。”

梅乾菜和肉,那是絕配。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為什麼梅乾菜做菜總能勾起食慾?畢竟是醃製過的菜,大量氨基酸就是鮮味劑,要麼說梅乾菜是最佳輔助呢,拿梅乾菜做的菜,滋味總是更為鮮甜,畫龍點睛。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饒是不那麼愛紹興的饞嘴魯迅,也抵不過面前一碟梅乾菜扣肉的誘惑。聽聞早年間迅哥兒請胡適吃飯,便有一道梅乾菜扣肉,雖是加了辣椒的,卻也令胡適愛不釋口。

作為傳統的南方民間美食,梅乾菜扣肉是有天然誘惑力的。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Ins:jamesh_cookery

梅乾菜扣肉在紹興,算得上名菜。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和炒香的梅乾菜一層層混放,澆上醬油白糖黃酒調的料汁,上鍋蒸熟。肉爛菜酥是一大特點,入口軟糯,但絕不會發膩。

梅乾菜燒肉的重點,在於油水一定要充足,梅乾菜吸飽了油,吃起來就不會有菜乾的生硬感,反而變得油滑,香氣也更甚,可以說相得益彰。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Ins:paintthetownred__

平時在家嫌扣肉做起來麻煩,大可以直接下鍋瀟灑地炒,總是好吃的。

梅乾菜扣肉的美,可是千金不換的啊。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梅乾菜燒肉的基礎上,更美的是梅乾菜虎皮鳳爪。

不過操作起來有點複雜,但反正在家做飯的日子,多的就是大把時間,也不妨礙嘗試。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先炒糖色,放進炸好的雞爪和泡好的梅乾菜,幾顆幹辣椒,加啤酒和調料燉煮,開鍋就是撲鼻的香。雞爪過了油,外酥內嫩,配上濃稠的湯汁和鮮爽的梅乾菜,滋味也是足夠好的。

雖然沒有梅乾菜燒肉那麼油潤,但有獨特的口感。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以梅乾菜做餡料的麵點倒是不少,

縉雲燒餅挺出名。

縉雲燒餅也叫桶餅,是浙江縉雲縣的傳統小吃。炭火烤制的貼爐燒餅,餡料是梅乾菜和豬肉。剛出爐的燒餅熱氣騰騰,咬開後撲鼻而來是梅乾菜的鮮香,燒餅酥脆,帶著肉汁,每一口都是滿足。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征戰到縉雲,吃過縉雲燒餅念念不忘,還封了做燒餅的師傅為御廚。傳說可能只是個故事,但縉雲燒餅的美味卻是實打實的。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梅乾菜做餡兒的包子,是足夠讓人食指大動的。

圓滾滾白乎乎的包子,氣孔細密,蓬鬆喧軟,掰開是豐富的梅乾菜肉餡。肥瘦肉的配比得當,拌上梅乾菜炒制,不柴不膩。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上海去哪兒吃

最好吃的其實不是包子餡兒,而是吸收了肉汁和梅乾菜鮮香的包子皮,能有兩個梅乾菜包子當早點,疲憊的精神都會被喚醒。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梅乾菜的鍋盔也是不可多得的,又薄且脆,口味是鹹甜的。

鍋盔這種食物,看著薄,卻也是有餡料的,尤其剛出爐的好吃,燙麵做的餅,配上微酸還甜的梅乾菜,豬油融化後,還沒入口,香味先行。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Ins:sindychen10

不經意間吃完一整個,吃完還想舔舔手指。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吃梅乾菜的不止江浙地帶,客家人的記憶裡也是有梅乾菜的,家常會做梅乾菜排骨湯

之前問了一個客家朋友,他們說梅乾菜對他們的意義很大,很多客家人以前也是頓頓梅乾菜,家裡的每個縫隙都是梅乾菜味。

從前為了節省,買排骨煲梅乾菜湯,總會一直加梅乾菜,吃了一頓又一頓,只加菜不加肉,一直加到湯都沒什麼肉味了。很多客家人小時候記憶裡對梅乾菜意見是很大的,連吃一兩個月,可不是會厭煩麼。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 Ins:omarkitchen

不過梅乾菜排骨湯還是很好喝的,如今吃排骨也不算奢侈,排骨湯肉香濃郁,裡頭的梅乾菜既提鮮又爽口,一碗下去,身子都熱乎了。

毫無疑問,梅乾菜是能帶來驚喜的。我帶著半行李箱的梅乾菜回了北京,北方朋友見我從行李箱掏出一大袋梅乾菜,表示質疑——

“你帶的那一袋黑黢黢的是什麼玩意兒?”

“救命的玩意兒。”

現在這麼個特殊時期,不能出門吃飯,叫外賣心裡發怵,買菜也不方便,我也沒得挑,嘗試用梅乾菜做菜。我穩穩當當用梅乾菜變著法做了三天飯後,才明白外婆為什麼說有它就不怕了。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雖然家裡沒有新鮮的菜,但梅乾菜燒肉就能承包一頓美餐,吃剩的湯汁還能煮麵拌飯,梅乾菜加點黃豆煮湯也挺下飯的。

外婆誠不欺我!梅乾菜可以吃好多好多頓,這兩袋梅乾菜解決了首要的生存問題,並且舒緩了我回京的忐忑心情,看著大家卡著點搶菜到焦慮,我反而淡定了。

如今的生活,怕是我活這麼大經歷的最難時刻了。家裡的梅乾菜只要還沒吃完,我都覺得我還能再宅個十天半個月。

為什麼離家前我媽要在我的行李箱裡塞滿梅乾菜?

對於梅乾菜,平時我是不會多看一眼的,在這個眼看著不知道吃什麼的日子裡,吃到了浸滿肉香的油潤的梅乾菜,彷彿也能體會到長輩們當年是如何被一碗梅乾菜燒肉治癒的了。

雖然不知道還要在家待多久,只要還有梅乾菜壓箱底,就還有好好生活的底氣。

疫情算事兒嗎?不算,它會被打敗的。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大眾點評、Instagra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