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說:康熙去看望裝病的鰲拜,掀開鰲拜的被子後,康熙立刻回宮要殺鰲拜。你怎麼看?

彭吉光


民間流傳康熙與鰲拜的故事有很多。話說這麼一天, 鰲拜正在家裡試穿龍袍,沾沾自喜呢,沒想到康熙皇帝突然到訪。措手不及的他,來不及換裝,只能裝病躲到了床上。就在噓寒問暖之間,康熙發現了鰲拜所穿服飾。這顏色竟然是皇家專用,鰲拜竟然如此大膽,陰謀犯上作亂。康熙不便發作,回到皇宮後,便有了殺鰲拜之心。這故事是真的嗎?很顯然不是,鰲拜有擅權之跡,卻無謀反之實。

鰲拜曾經跟隨皇太極、多爾袞南征北戰, 他經歷過皮島之戰,松錦大戰,又帶兵剿滅了李自成、張獻忠。可以說,鰲拜為大清入主中原,一統江山,建立了赫赫功勳。順治皇帝駕崩後,鰲拜更是因其忠勇,受命輔政。隨著權勢日增,鰲拜開始私慾膨脹了,他結黨營私,驕橫跋扈。特別是索尼死後,鰲拜更加肆無忌憚,他藉機除掉了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獨攬朝政。

鰲拜的所作所為,不僅僅是品行不端,目無法紀,更重要的是,他已經嚴重威脅皇權,制約到了康熙的執政。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如果放任鰲拜猖狂下去,康熙最後勢必就成了傀儡。因此,康熙之所以要除掉鰲拜,最為根本的原因是:康熙想從鰲拜手中奪回失去的權利,做真正的萬民之主。

在擒拿鰲拜前,康熙做了充足的準備。在孝莊太后,大臣索額圖等人的幫助下,康熙秘密將鰲拜的親信調離京師,又派心腹控制了京師防務。而鰲拜,對康熙的一舉一動,竟然毫無察覺。鰲拜以為自己勇武不凡,而且還手握重兵,黨羽眾多,他根本沒將康熙放在眼裡。康熙對鰲拜虎視眈眈,而鰲拜卻以為康熙還是懵懂少年,只知玩耍。

康熙八年(1669), 鰲拜終被一群布庫少年所生擒。此後,朝臣們議出了鰲拜30款大罪,按律,鰲拜難逃一死。鰲拜身上的累累傷疤和往日功勳救了他,康熙念及鰲拜昔日功勳,加之鰲拜並無謀逆之實,這才留了鰲拜一命。當年,鰲拜死於牢中。

鰲拜作為滿洲第一勇士,權傾朝野的顧命大臣,最後竟然敗在了16歲的少年皇帝康熙手裡。成王敗寇,不得不說,相比康熙的睿智果敢而言,鰲拜還是稍顯稚嫩了。鰲拜為什麼會如此不堪一擊呢?因為他太過自大了,又太過小瞧康熙了。

鰲拜謀反,並無實據,因此,鰲拜才能免於一死,如果鰲拜真的穿過龍袍,康熙又豈能輕饒他呢。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皇帝更是恢復了鰲拜名爵,到了雍正年間,雍正皇帝又下旨賜予鰲拜祭葬,追封其為一等超武公,世襲罔替。這更加說明,鰲拜其實還是忠於大清的。因為一位反賊死後是決計不會有此殊榮的。


風雪夢不逝


康熙探望鰲拜,發現鰲拜被子中藏刀,進而下定決心除掉鰲拜,這個故事出自於清朝皇族昭槤所著的《嘯亭雜錄》。

關於康熙與鰲拜之間的這樣一個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並且還被一次次的搬上了電視熒幕。

順治皇帝去世,除了讓康熙皇帝登基外,還為他安排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輔佐年幼的康熙皇帝署理國政。然而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處於四人中最後一位的鰲拜,開始逐漸的把持朝政,“四大臣輔政”的局面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鰲拜專政”。

特別是在首輔索尼去世後,鰲拜更加的肆無忌憚,在康熙皇帝已經親政的情況下, 竟然在朝堂上公然以恐嚇的方式,逼著康熙皇帝下旨將蘇克薩哈全家殺掉。擅殺蘇克薩哈全家,給予了康熙皇帝以極大震撼,同時也讓鰲拜更加的囂張跋扈,肆無忌憚,這也進一步激化了兩人之間的矛盾。

之後就發生了“鰲拜被下藏刀”的故事,這則故事並不是出自於《清史稿》,而是出自於《嘯亭雜錄》。

《嘯亭雜錄》的作者是清朝宗室成員愛新覺羅·昭槤,這個名字大家比較陌生,而他的爵位封號大家一定會非常熟悉,那就是和碩禮親王。沒錯,昭槤正是禮親王代善的後人,同時也是禮親王爵位的襲承人,只是後來被嘉慶皇帝革除了世襲爵位,還有他人襲承。關於他我們按下不表,還是繼續說鰲拜的事情。

根據《嘯亭雜錄》中的記載,鰲拜又一次故意稱病不上朝,於是康熙皇帝在退朝後主動到鰲拜的府上府上進行探望,鰲拜就在床上與康熙皇帝會面。誰知期間竟讓從鰲拜的被下搜出了一把刀,眾人皆驚,只有康熙皇帝說了一句“滿族勇士,身不離刃,這是本色,少保沒有忘本。”緩解了現場的尷尬。於是康熙皇帝回到宮中,立馬決定要徹底的除掉鰲拜,隨後就是康熙皇帝利用索額圖訓練的布庫少年“智擒鰲拜”的故事了。而這件事情也成為日後不少人判斷鰲拜有謀反之意的重要證據。

其實,關於這則故事的真假一直以來都有著諸多疑問。說他的是真的,是因為《嘯亭雜錄》為清朝皇室昭槤所著,書中大部分的內容均為故事和實例論述,有著一定的說服力,並且在後世的歷史研究中被廣為應用。

但是單從這則故事來說,我認為其真實性還是有待商榷的:

一來,這則故事與順治皇帝當初探望多爾袞的劇情上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不免有借鑑之嫌。

二來,當年莽古爾泰“御前露刃”,遭到了極為嚴厲的處罰,被直接革去了和碩貝勒的頭銜,康熙在事後卻沒有追究,也沒有列為大罪,這也讓人產生了疑問。

三來,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後來康熙在智擒鰲拜的過程中,索額圖是站在武英殿門口要鰲拜交出了佩刀,鰲拜不假思索的直接卸下給了索額圖。如果鰲拜真的是為了要防備康熙或者有謀逆之意,並不會如此輕易的交出佩刀。況且既然在自己的家中害怕康熙皇帝暗害自己,留刀防身,卻在宮中放心大膽的把刀交了出去,這也是明顯不符合邏輯的。況且鰲拜在被布庫少年控制住之後,又利用自己的武力掙脫了束縛,這個時候鰲拜做的也僅僅是扒開了上衣,露出了滿身的傷疤,並沒有對康熙皇帝有任何的忤逆行為。

所以,關於“鰲拜被下藏刀”這件事情的真假,卻是有待商榷,而關於鰲拜有謀逆篡位之心,更是被反覆證明並無此事。鰲拜只是權臣,但並不是判臣和逆臣。


實際上,鰲拜的擅權專政是當時歷史發展的必然。

順治皇帝安排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但是這樣的安排從一開始就將蘇克薩哈放在了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


索尼、遏必隆、鰲拜,出身於兩黃旗,蘇克薩哈出身於正白旗,兩黃旗與兩白旗自皇太極登基後金大汗進行“黃白互換”開始,就已經矛盾重重,後來經過了“豪格、多爾袞徵位”、“多爾袞專政”以及“清算多爾袞”等時間,矛盾是更加的根深蒂固。況且,蘇克薩哈的上位,靠的是“賣主求榮”,出賣多爾袞及其黨羽,其人品和氣節本就保守爭議,特別是索尼,非常看不起蘇克薩哈。

這些都使得蘇克薩哈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其他三人以及朝中大部分官員的排擠和抵制,自然也就被逐漸孤立了起來。

而另一方面,索尼年老多病,長期告假,但是他與鰲拜關係密切且友好,當年在扶保豪格的過程中結為了八拜之交,自然會讓鰲拜擔任他的代言人。遏必隆的上位主要靠的是他高貴的出身,他是開國五大臣之一的額亦都的兒子,但是他有勇無謀,長期依附於同樣是名門之後鰲拜。這樣一來,除了蘇克薩哈,其他三人又將權力集中在了鰲拜身上,這也直接導致了鰲拜的專權。

除此之外不得不說的是,鰲拜從成為輔政大臣的伊始就已經開始了爭權奪勢

按照鰲拜的獲得功勞和威望,他完全應該成為四位輔政大臣中,僅此於索尼的二號人物,但是最終的結果是鰲拜排在最後一位,可以說鰲拜的心中是極度的不平衡,或許對於索尼的首輔之位鰲拜無話可說,但是對於蘇克薩哈,鰲拜必然是一萬個不服氣,這也註定了鰲拜會通過各種方式,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同時對蘇克薩哈等其他勢力進行打擊。

所以鰲拜的在這一時期的專權也就變成了必然。


在此期間,一些事情的發生發酵,又進一步激化了康熙皇帝與鰲拜之間的關係,最終讓康熙皇帝下定決心除掉鰲拜。

首先就是鰲拜對於湯若望的打擊與迫害。

湯若望是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的西洋老師,並且在當時的西洋官員和漢族官員中享有極高的威望,於是,推行“首崇滿洲”思想的鰲拜,必然不能容得下湯若望。

於是,鰲拜利用楊光先等漢臣為馬前卒,挑起了“曆法之爭”,隨後又構陷了“洪範五行案”,徹底將湯若望推入深淵。儘管在孝莊太后的不斷努力下,加之當時北京突發地震引得人心惶惶,湯若望這才撿回性命,但對其身心造成了巨大打擊,很快就去世了。

當年順治皇帝臨終前,正是湯若望提出建議要出過天花的康熙皇帝繼承皇位,並且湯若望還是孝莊太后和順治皇后等人信賴的西洋醫生,與皇室的關係極為密切。可以說湯若望的死極大的刺激了康熙皇帝,也讓康熙對於鰲拜產生了極大的怨恨。

其次就是“換地之爭”引發了八旗內部的動盪。

“換地之爭”,是鰲拜單純的想要提升兩黃旗的地位,同時打壓正白旗的所為,實際上除了鰲拜的黨羽,就連牽扯到的兩黃旗部眾也對此項決定頗有微詞,畢竟他們已經耕種多年,有了產業的積累,並不想放棄。然而鰲拜還是一意孤行的推行“換地”,期間更是矯詔處死了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等人,讓康熙皇帝是大為震驚。

再次就是鰲拜擅殺蘇克薩哈。

前文中也提到了這一點。當時索尼去世,康熙皇帝親政,蘇克薩哈自知鬥不過鰲拜,希望通過辭職的方式遠離朝堂是非之地,然而卻被鰲拜以藐視皇上、肆意妄為治罪。康熙皇帝對於處死蘇克薩哈全家並不同意,然而卻遭到了鰲拜的公然恐嚇,這才同意了鰲拜的請求,只是將凌遲處死改為了處斬。就這樣蘇克薩哈頃刻間被鰲拜滅族了。

這些時間的發生,一方面是極大的刺激了康熙皇帝的內心,傷害的是康熙皇帝感情和尊嚴,使得康熙皇帝對於鰲拜的擅權專政產生了巨大的不滿,另一方面,就是康熙對於自己皇權穩固的擔憂,特別是蘇克薩哈死後,康熙更加感覺到了危險的存在,更堅定了他除掉鰲拜的決心。

於是經過長時間的沉淪,康熙皇帝成功麻痺掉了鰲拜,使得鰲拜徹底忽略了康熙皇帝的威脅,而與此同時,康熙皇帝在索額圖的協助下成功訓練了一批忠於自己的布庫少年,並且通過他們成功智擒鰲拜,宣佈鰲拜的“三十大罪狀”。

康熙皇帝原本判處了將鰲拜處死,但是鰲拜的功勞太大了,再加上鰲拜亮出了自己一身的傷疤,就連康熙皇帝也為之動容,最終改為了將其監禁,兩個月後,鰲拜在獄中鬱鬱而終,結束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雍親王府


滿洲第一勇士鰲拜,將門出身,精通騎射,自青年的時候就跟著皇太極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據說還救過皇太極的性命,之後在順治皇帝福臨登基的時候因為牽制多爾袞而立下大功,"一心為主,生死與共",得到了順治皇帝的重用,順治死的時候還封他為輔政大臣。

鰲拜對於大清,對於皇太極其實是忠心耿耿的,對於順治皇帝和康熙還有恩,可是卻被親政後的14歲的康熙在1669年五月設計擒住,給他定下三十條大罪,原本還要處死他的。

列上鰲拜大罪三十,論大辟,並籍其家,納穆福亦論死,上親鞫俱實,詔謂:“效力年久,不忍加誅,但褫職籍沒。

啥意思了?意思就是說原本應該要處死鰲拜父子的,可是最後念在他給大清效勞這麼多年,就沒有殺他,而是把他和兒子納穆福收監了,兩個月之後鰲拜病死監獄,這個兒子也被釋放了。康熙和雍正和乾隆皇帝又先後給鰲拜平反,最後給了鰲拜一等男爵位,總的來說,結局不是很慘。

14歲的康熙皇帝為何要殺鰲拜了?

據說還有這麼一段神奇的野史了。

說的是鰲拜臥病在床,康熙皇帝去看望病重的鰲拜,可是掀開被子之後,馬上就回宮要殺鰲拜,究竟康熙掀開被子時看見什麼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話說14歲的康熙登基後,也開始想自己掌權了,可是朝中很多大事都還是鰲拜說了算,鰲拜的同黨很多,康熙皇帝覺得自己有時候還被這些人給挾持了,不能有自己的主見,很是鬱悶。

獨攬大權的鰲拜已經到了殺人都不用稟報的地步,先是矯旨殺了和自己對著幹的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康熙的意思是各鞭一百,沒收家產就可以了),接著又把要解甲歸田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蘇克薩哈定下心懷奸詐、久蓄異志等24項大罪殺害滅族。

康熙龍顏大怒,希望鰲拜可以進宮和自己解釋,可是傳了幾次鰲拜都不搭理,還說自己生病了。康熙就決定去鰲拜的府邸看看真實的情況,就帶著自己的侍衛去了鰲拜的住所,這一去可不得了,居然發現了一個驚天的大陰謀。

康熙到了鰲拜的府邸,裡面的人說鰲拜病到臥床不起了,就親自和侍衛走進了內室,可是就在康熙靠近的時候被侍衛給攔住了,因為他們發現鰲拜的神色有異。

侍衛掀開了鰲拜的被子,發現裡面有一把寒光閃閃的刀,康熙呆住了,可是這個時候自己也沒帶多少人了,好在他反應很快,笑了笑說道:“隨身帶刀是滿洲人的習慣,你們有啥大驚小怪的。”化解了尷尬,但是也馬上帶人離開了鰲拜府。

鰲拜也許是準備不充分,還是讓康熙離開了,幾天之後,康熙再傳他進宮就下令殺他。其實康熙在看見他拿刀的瞬間就已經決定要殺他了,所以這次傳喚就命令一夥少年擒住鰲拜,然後定了30條大罪,關監獄了,鰲拜最後在監獄抑鬱而終。

這段故事說完了,可是是真的嗎?很明顯是被誇大了的野史了。

第一,康熙一直知道鰲拜專權,不會傻到帶幾個人去看鰲拜。那不就是自投羅網了,孝莊太后這麼精明,也不會同意他這麼冒險的。

第二,鰲拜其實也沒謀反之心,他不會在自己的府邸殺康熙,退一萬步說,要是真的設計殺康熙,壓根就不會半途而廢,以鰲拜的性格那就是會殺的。

歷史上康熙的確是擒住鰲拜了,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了?

那是因為鰲拜早期是戰功赫赫,立下無數戰功,可是後期也仗著功勞巨大而囂張跋扈了,當時順治皇帝立下的四個輔政大臣,分別是派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

可是鰲拜壓根就沒把其他幾個人放在眼裡,索尼年事已高,很多事都不過問,去世前上書請求康熙按照規矩應該親政了到是幹了一件好事。遏必隆基本上都是順從鰲拜,不反對鰲拜幹任何事情,壓根就不敢反對。

蘇克薩哈就最慘了,一直被打壓,在請求解除輔政大臣去給順治皇帝守陵墓的時候又惹怒了鰲拜,鰲拜可不想解任輔政大臣了,鰲拜乾脆說他”欺藐幼主、不願歸政”將他殺了,這才是康熙殺鰲拜的導火線,康熙覺得鰲拜殺輔政大臣已經是無法無天了。

但是康熙殺鰲拜也是計劃很久的事情,並非是一朝一夕成功的,先是招募了一批少年天天練習布庫為戲,鰲拜看了是喜滋滋的,覺得康熙整天只曉得玩樂了;接著又把鰲拜的很多親信都找藉口派到外地去了,遠離了京城,無人救鰲拜;最後康熙還把守衛都換成自己的親信。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宣鰲拜進宮,鰲拜毫無防備就進宮了,他壓根就沒想到14歲的康熙要殺自己,最後就被一夥少年擒住,打入監獄,兩個月之後在監獄抑鬱而終。

康熙最終沒有殺鰲拜,第一是鰲拜的確有功勞,滿身的傷痕就是最好的見證,第二康熙也不糊塗,知道鰲拜只是囂張跋扈,還沒有謀反之意,所以才沒有殺他還在晚年給他平反了。

怎麼說了?人還是低調點好,特別是為人臣子,功高蓋主還囂張跋扈的話,很可能就會招來殺身之禍,畢竟君王脾氣不同,不會都像李世民那樣善待功臣的。


湘西小木魚


人滿則溢,月滿則虧,鰲拜之所以落得晚節不保的下場,錯在其居功自傲、目無君主法紀,一副人生好牌被打的稀爛。




鰲拜被聖祖皇帝順治譽為“滿清第一勇士”,其功勳卓著得到順治皇帝重用,併成為託孤輔政大臣輔佐康熙。但鰲拜卻把輔佐演變成了“攝政”,屢次三番打壓阻擋康熙親政,康熙為了奪回權利,暗中密謀智除了鰲拜,並把其打入大牢,軟禁終生。


歷代皇帝對待有功之臣慣用的手段是兔死狗烹、卸磨殺驢。以防備功臣武將功高震主,結黨營私凌駕於皇權之上,無視皇家威嚴。而鰲拜卻把自己的功勞當做炫耀的資本,行事太過張揚,迷戀權勢,忘記做臣子的本分,貪念太重,終把一生積攢的功勞給消磨殆盡。



清朝史上的順治皇帝與多爾袞;康熙皇帝與鰲拜;雍正皇帝與年羹堯,皆是臣子自視清高,無視君臣綱紀,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歷史上傳說:康熙之所以殺鰲拜,是因為康熙屈尊親自探望生病的鰲拜,結果在其病榻上看見“忤逆君王”的東西,這才決定對其痛下殺手。


其實不是這樣的,鰲拜本身並不是亂臣賊子,也無謀反之心。他只是受人蠱惑,加上身邊“別有用心”人的吹捧,仗著三朝元老的身份,權利燻心,被矇蔽了雙眼。


眾所周知康熙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期間這幾年一直是鰲拜為首的輔政大臣代為“攝政”。在其輔佐朝政期間,康熙一直把他當做前輩對待,對其畢恭畢敬,禮敬有加。


而鰲拜卻只把康熙看做一個乳臭未乾的頑皮少年,從未把其當做主子看待(這點就是鰲拜的死穴)。而且他還肆意縱容手下圈地、行賄、營私結黨。卻從未想過這個14歲的少年一直忍辱負重等待時機,最終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一舉擒獲鰲拜及其黨羽。




鰲拜是朝中三朝元老,在朝廷經營多年,人脈黨羽盤根錯雜,涉及到清政府各個部門,況且鰲拜還是滿清“第一勇士”,沒有十足的證據很難除掉鰲拜。


於是就有了後來電視劇中的片段,為鰲拜加上密謀弒君奪位的罪名。


傳說鰲拜因為不滿康熙親政,置氣謊稱在家養病不去早朝,並以此來為難康熙。康熙知道鰲拜是故意為之,索性就親自上門探望生病的鰲拜。康熙的突然到訪讓其措手不及,尤其是他手下人為其秘密準備的龍袍也沒來的及收起來。慌亂之下鰲拜連忙將龍袍蓋在被子裡面,而他本人也躺在床上佯裝著病殃殃的姿態。


康熙知道他老奸巨猾,為了“演戲”逼真,康熙在床邊對其是噓寒問暖,故意掀開被子查看身體狀況,一副關心則亂的態度,當然藏在被子裡面的龍袍也被康熙看到。當時康熙沒有當場撕破臉揭穿鰲拜的罪證,而是帶著身邊侍衛立刻回宮。



在古代家天下的制度中,黃色龍袍是皇家的標配,九五龍袍更是為皇帝一人私人訂製,其他人私自制作穿著都被視為謀反。


康熙對於鰲拜的專權跋扈早就恨之入骨,在回宮後不久,以進宮議事為由召見鰲拜,並命事先秘密訓練的侍衛埋伏起來,一舉將鰲拜拿下。


雖然這只是傳說,但康熙皇帝智除鰲拜確是事實。


鰲拜被抓後,康熙並沒有將其殺頭遊街示眾,以儆效尤。相反康熙感念鰲拜曾在戰場上救國先父順治帝福臨的性命,如果沒有鰲拜就沒有順治帝,更談不上今日登基的自己。


再加上鰲拜是受班布爾善等人煽動一時糊度才做出大逆不道的事,並沒有不臣之心,而且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大清朝的江山。想起以上種種,康熙出於仁慈之心,就將鰲拜終身監禁在牢獄之中,對其家人並沒有追究責任,也算是對鰲拜法外開恩吧!


微風之語


"歷史上"是誰?這個姓氏很少見,《百家姓》中都沒有記錄。我送給這個叫“歷史上”的朋友一句話: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

野史故事中,有人編過這個故事,我來說一個版本。

康熙繼位以後,鰲拜仗著權勢隨意“圈地”,得罪了其他八旗貴族。於是,有人向小康熙告狀。鰲拜知道此事後,把這幾個人都給除掉了。小康熙讓鰲拜進宮解釋此事。鰲拜稱病不去,於是,康熙就帶著侍衛,去鰲拜府邸看望鰲拜。

侍衛們發現躺在床上的鰲拜神情不對,擋在康熙前面。侍衛們掀開鰲拜被子一看,鰲拜手裡那些一把刀或者匕首一類管制刀具!

鰲拜很尷尬,要不要現在殺了康熙?

侍衛很尷尬,這可是鰲拜老巢啊!?我們才只有幾個人。。。

康熙想起來黃渤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不要讓別人尷尬。於是,康熙說:俺們滿人馬上得天下,都是身不離刀。一句話化解了尷尬局面。



回去之後,康熙就密令太監韋小寶,侍衛魏東亭,犟驢子等人,找個機會把鰲拜抓了。

這個故事漏洞百出!

第一,康熙沒有殺鰲拜,也不想殺鰲拜!

第二,堂堂滿清"三代元勳,第一勇士,康熙朝輔政大臣"鰲拜,竟然藏把刀殺皇帝?!真是幼稚!鰲拜不是小孩,躺床上不玩刀,只玩槍。

第三,皇帝不會親自去看望生病的大臣!除非,那個大臣馬上要死了!

第四,這個侍衛膽子真大!竟然敢掀開鰲拜的被子!你以為康熙是去鰲拜家捉姦啊!


勇戰王聊歷史


康熙擒殺鰲拜可以認為是康熙親政的真正開始。實際上鰲拜一生忠君愛國,並沒有任何反叛之心。


但是無論是民間演繹還是文學作品,亦或是由文學作品改編而來的歷史影視作品,比如《康熙王朝》中都明顯將鰲拜與康熙皇帝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放大,把鰲拜的位高權重、把持朝政放大說成是篡位奪權。這對於三朝重臣鰲拜來說確實冤枉。

而關於康熙皇帝去看望鰲拜的民間故事最廣泛的版本是這樣的。

相傳康熙皇帝日漸成熟,獨攬朝廷大權的鰲拜深感與康熙之間矛盾日深。但又不捨得將手中的扶正大權讓出,還政於康熙皇帝。畢竟此時的鰲拜已經習慣了將生殺與多大權全部集一身。就連殺害朝廷大臣也是先斬後奏,完全把年輕的小皇帝康熙不放在眼中。可見兩者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因此鰲拜打算採取以退為進的方式,使康熙皇帝意識到大清王朝的朝政離了自己而無法正常運作。因此鰲拜稱病多日不再上朝,也不去治理朝政。就連康熙皇帝召見鰲拜,鰲拜也稱病以無法下床為名而拒絕前往。

年輕氣盛的康熙皇帝於是親自前往鰲拜府中探望,更是讓宮廷御醫隨行打算為鰲拜診治一番,以探虛實。如果鰲拜是真的病入膏肓,那麼康熙皇帝正好藉機將其手中的權力收回,準其賦閒在家養老。

也許鰲拜也沒有想到康熙皇帝會突然間造訪自己的府邸,因此聽聞門衛傳報康熙皇帝親臨的消息後,鰲拜來不及寬衣解帶就急忙鑽進了被子裡,躺在床上裝出一副病入膏肓的樣子。

說是遲,那時快,康熙皇帝很快便來到了鰲拜的寢室之中。康熙皇帝竟然是以慰問鰲拜為藉口,自然是坐在了鰲拜的床榻前,並且命隨行而來的御醫上前為鰲拜把脈。

當御醫掀開被子的一角想要為鰲拜把脈時,鰲拜隨身攜帶了一把彎刀漏了出來。所有人瞬間感覺到氛圍緊張。只見年僅14歲的康熙皇帝不急不躁說道:鰲拜乃我大清王朝第一勇士,滿族勇士歷來有刀不離身的傳統。想不到愛卿身體不適依然佩刀在身,不愧為我大清王朝的中流砥柱!”

聽到康熙皇帝這樣說,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鰲拜也暫時放鬆了警惕。認為康熙皇帝並沒有對自己起疑心和殺心。於是鰲拜躺在病床上恭送康熙皇帝等人離開了自己的府邸。

誰知康熙皇帝從鰲拜家中離開之後便下定決心一定要擒殺鰲拜。最終就有了鰲拜進攻而被庫布所活捉,之後更是羅列了30條大罪將鰲拜關押至死。

然後歷史上是怎麼樣的呢?歷史上的鰲拜並沒有欺負康熙皇帝年幼而想要篡位自立。但是鰲拜也確實犯下了一些違反法紀的事情,比如說圈地弄權、把持朝政等等。

但是鰲拜之所以被擒。還是因為14歲的康熙皇帝已經不能接受別人代替自己治理朝政,而鰲拜成為了康熙皇帝實現親政理想的最大絆腳石。因此康熙皇帝不得不搬開這塊絆腳石,將鰲拜下獄。

康熙皇帝晚年親自為鰲拜平反。並且恩賞鰲拜的後人繼承爵位,世襲罔替。後來雍正皇帝與乾隆皇帝又對鰲拜的後人進一步加封爵位。從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皇帝對鰲拜的態度,我們可以看出鰲拜對於大清王朝的建立和早期統治可以說是居功至偉!這也難怪康熙皇帝會在自己的晚年為鰲拜平反並且加封鰲拜的後人。


珞珈山的貓


從電視上看到是鰲拜裝病在家,康熙去看他的時候見到他穿著龍袍,,對於龍袍在歷史上那只有皇帝才可以穿的衣服,康熙看到了鰲拜也穿了龍袍,起殺心是必然的,帝位都是代代相傳,這相當於挑戰皇室的烕言,拿現在的話來說這就是作死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