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终有一日,江城再度飞花,

  爱她的人们依旧愿意让她继续美丽。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你是否记得,疫情之初,“新型冠状病毒”被很多人称为“武汉病毒”。 因为是大面积爆发的初始地,武汉这座城市被烙下了惨痛的回忆。

  在经济发展上,她是九省通衢之地。 历史文化中,她是荆襄重镇。

  印象中,这座城市除了江城飞花的美名,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若非疫情肆虐,原本这个时节,很多人都在订机票去武汉大学看樱花了。

  抗日战争时期,武大师生被迫离开校园。 日寇占领后,栽下了一些樱花树。 抗战胜利后,有人觉得那是耻辱树,也有人觉得应该留下。

  第一批樱花树枯绝后,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访华时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樱花。 周总理曾住在珞珈山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于是将其中50株转赠武大,栽种于半山庐前。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后来,为纪念中日友好,日本友人又先后两次赠送樱花树苗。 如今,武大已有1000多株樱花树。

  武大樱花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4种为主。

  对了,樱花并非日本独有,而且起源于中国。

  早在秦汉时期,皇家宫殿里就种植樱花了。 到了唐代,普通老百姓家里都种植。 白居易写过: “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 ”

  后来樱花传到日本,因为其短暂的生命周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日本文化里“消逝”的一面,于是乎,樱花成了日本的国花。

  网络时代逐渐发达后,武汉大学的樱花成了著名的网红打卡点。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武汉大学樱花季俯视图 )

 

  2011年3月26日,武汉大学一天之内涌入20万游客,仅仅是为了观赏樱花。

  从此之后,几乎每年,武大樱花在三月时都成了驴友们的热门打卡点。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武汉大学坐落在珞珈山上,这座山也沉淀了很多故事。

  此山原名“逻迦”,有宗教底蕴。 扯开去说一点,迦楼罗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记载的一种巨型神鸟,在佛教中是天龙八部之一,就是金翅大鹏。

  再扯开去说一点,小说《天龙八部》里几个重要人物都有一个对应,比如游坦之对应的是莫呼洛迦。 再扯开去……不扯了,继续聊“逻迦山”

  1929年,国立武汉大学在逻迦山一带选址,觉得此处山峰秀丽,植被纷繁,如少女之项链,于是改名“珞珈山”。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其实在“逻迦”这个名字之前,据说最早叫“落驾山”。 相传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在平定叛乱时,就把大营设在此处,于是取名“落驾”。

  到了东汉末年,孙权到了珞珈山这一带觉得非常壮观,想把都城设在武昌。 谋士张纮则建议迁都到秣陵,甚至于刘备去见孙权时也觉得秣陵不错,诸葛亮把秣陵形容成“虎踞龙盘”有帝王气象。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珞珈山 )


  孙权觉得有道理,于是从吴郡迁都到秣陵,改名建业,也就是后来的金陵南京。 当然,也许刘备当时有私心,因为刘备在荆州,孙权如果每天住在武昌威胁有点大……

  不过,到了三国末期,吴国君主孙皓还是想迁都到武昌一带,老百姓怨声载道,唱着“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

  到了民国时期,珞珈山因为风景秀丽,不少名门望族都争相到珞珈山修建山庄别墅。 比如,武汉人都熟悉的百年老店曹祥泰号,当时老板就在珞珈山修建了“种因别墅”。 一时间,珞珈山成了富豪别墅区。

  解放后,珞珈山进一步开发,除了武汉大学,“珞珈书乡”等成了旅游胜地。

  珞珈山位于东湖西南岸边。 说到东湖,武汉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白马冢”的故事。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东湖绿道 )

  

  相传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在东吴和孙权商议孙刘联盟事宜,鲁肃听说曹操派了说客去刘备的夏口,想搅黄孙刘联盟。 为了家国大事,鲁肃骑上了心爱的白马赶往夏口。

  行到东湖时,白马不慎深陷沼泽中。 鲁肃以为自己也要一命呜呼了,结果白马使劲力气,把鲁肃甩到了岸边,自己则阵亡了。

  赤壁之战后,鲁肃思念白马,命人找回白马尸身厚葬,此地便取名“白马冢”,此洲改名“白马洲”。 白马洲原是东湖中的一片荒滩,水退了才会露出地面,自从有了白马冢,这里便水涨滩高,白马冢则高出水面很多。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除了珞珈山,武汉还有一座名山,蛇山。

  蛇山当然不是因为蛇多而命名,而是绵亘蜿蜒,形如伏蛇,头临大江,尾插闹市。 蛇山最著名的景区就是大家熟悉的黄鹤楼,真实的黄鹤楼,不是香烟。

  黄鹤楼本来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座军事楼,三国之后逐渐成了一座游览的宴宾楼。 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去那里喝酒吟诗。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黄鹤楼)

 

  唐代李白当然去过。 李白的诗集中共收诗歌千余首,其中有关黄鹤楼和江夏、汉阳的诗就有五十多首,蛇山留下了许多李白的传说和相关的遗址,比如搁笔亭、太白亭、李白读书处等。

  搁笔亭最有意思,相传李白到了黄鹤楼,也许赋诗一首。 以他的才气,当然是想压倒众人。 可他看到有人题过一首《黄鹤楼》,看完,自叹不如。

  那首诗作者就是崔颢,李白于是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崔颢的《黄鹤楼》,小学生都会背。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哦对了,李白也去过东湖一带。 相传他在那里遇到一只被夹子夹住的鹰,心生怜悯,放生之。 于是有了一个景点,放鹰台。

  黄鹤楼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吕洞宾也喜欢去那里喝酒,但从不给钱。 老板人很好,没催。 吕洞宾觉得老板是好人,于是在墙上画了只黄鹤。

  只要有客人对着墙壁拍手,黄鹤就飞出墙壁,在地上翩翩起舞。 众人皆以之为奇观,各地游客纷纷至此观赏,这酒店老板生意也就越来越好了。 后来吕洞宾觉得老板钱赚够了,就乘着黄鹤飞走了。

  据说因此诞生一个成语“驾鹤西去”,升天了,委婉地表示GG了。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吕洞宾驾鹤西去 )


  蛇山除了黄鹤楼,还有很多名胜古迹,比如祭奠抗日英烈最高规格祠堂——表烈祠,还有陈友谅墓。

  《倚天屠龙记》里陈友谅是个卑鄙小人,历史上他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曾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他用火攻对付朱元璋的战船,结果搞错了风向,把自己烧没了 (赤壁周瑜泉下有知估计会笑死) 。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蛇山头枕大江,距离长江不远。 说到长江,在武汉,不得不提武汉长江大桥。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在武汉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你和你喜欢的人能一起手牵手走完长江大桥,你们就可以一辈子在一起。

  我问了几个武汉的朋友,有的表示“都走完好几次了”,还有的表示“冬天不走,因为江面太冷”。 武汉长江大桥,线路全长1670米,主桥全长1156米,要走完的确不难。

  不过武汉关于爱情的传说真不少,比如龟山风景区内的一眼山泉“蝴蝶泉”,因为明朝崇祯年间田玉川和胡凤莲“化蝶双飞”的爱情传说而得名。

  比起大桥的传说,长江的传说在武汉更多。

  历史上长江多次爆发洪灾,武汉每次都深受其痛。 相传有一次,一个老人为了拯救当地百姓,用一双木鲤鱼对称托出大梁,为洪灾中的百姓建造房舍。 这就是“鲤鱼担梁”的传说。

  除了洪灾说法,历史上武汉也有过旱灾。 相传有一次旱灾特别严重,以至于百姓颗粒无收,江里的鱼都快吃没了。 这时候路过一个道人,怜悯当地百姓,于是教他们把杉木屑撒进湖里。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第二天,百姓们半信半疑做了,结果,杉木屑到了水里,变成了很多活蹦乱跳的小鱼! 直到现在,武汉当地还有这种尾巴弯翘形似杉木屑的鱼如是被称为“杉木屑”。 还有一种传说,“杉木屑”是鲁班建黄鹤楼的刨花入水化的鱼。

  当然这个不可信,因为鲁班在世时黄鹤楼还没开始造呢。

  在吃货遍地的武汉,美食和传说联系在一起也是必然的,比如热干面。 据说是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叫李包的人在武汉卖面食。

  因为天气炎热,他就把面先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 结果他不小心把麻油打翻在面条上,只能用油拌匀了第二天再卖。 结果这面一过水,发出扑鼻香气,歪打正着,生意爆好。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这就是热干面的鼻祖。

  写在文末

  很多架空小说喜欢把场景设置在“江城”, 故事中的江城总是富庶一方,总裁遍地。

  现实中的江城就是武汉,有美丽的风景,也有动人的传说。 这座古老的城市饱经沧桑,如今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疫情灾难。

  疫情终将过去,惨痛的回忆无法从这座美丽的江城抹去。

  但是,江城并不会因此而黯淡,终有一日,江城再度飞花,爱她的人们依旧愿意让她继续美丽。

除了热干面和樱花,武汉人的灵魂都藏在这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