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捕手》:心靈的背後,是一場逃避現實和自我救贖的心理較量

《心靈捕手》是由格斯·範·桑特導演執導一部勵志劇情片,由羅賓·威廉姆斯,馬特·達蒙,本·阿弗萊克等主演,於1997年12月2日在美國上映。影片上映後,

取得巨大的成功,曾獲得1998年第70屆奧斯卡多項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獎。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編劇正好是這部電影中的兩位好友主演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這部電影上映至今已經20多年,可在豆瓣上46萬人的評分下,還能8.9分,超出97%的劇情片,可見大家對這部電影的喜愛。

影片講述了一個童時在寄養家庭受到父母虐待而產生心理問題的天才青年威爾(馬特·達蒙飾演),他有著過人的天賦,但同時也是一個叛逆的青年。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做清潔工時,自己輕鬆解開著名的數學教授藍波公開的難題。因此威爾的能力也打動了教授,在藍波教授找到他時,他正因為一次鬥毆事件而被送進看守所。在藍波教授的求情和保釋之下,威爾才免受牢獄之災。

藍波教授為了和威爾一起探討研究數學,不浪費他的數學天賦,請了很多心理學專家為威爾做心理輔導,但是威爾十分抗拒,專家們都束手無策。無計可施之下,藍波求助於他大學的好友,心理學教授尚恩(羅賓·威廉姆斯 飾)。 在尚恩努力下,威爾終於打開心扉,消除心理痼疾。在好友查克(本·阿弗萊克飾)鼓勵開導下,威爾最終找到了自我和愛情。

在我看來,作為一部好萊塢影片,《心靈捕手》並沒有走好萊塢電影常見的恢弘鉅製路線,也沒有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只有如微風輕拂、小橋流水般的講述,把威爾個人生活以及心理問題用平和卻真實的質樸畫面向觀眾展露。

不同人觀看《心靈捕手》會有著自己不同的感受,有人看到了愛情、有人看到了友情、有人看到了成長,而我卻看到了威爾在追尋自我中與友情、愛情的矛盾與選擇。在本文中,我將從他人對威爾心靈成長的幫助,反思什麼才是成功,電影的價值意義三個方面來進一步探討這部影片的獨特魅力價值。

《心靈捕手》:心靈的背後,是一場逃避現實和自我救贖的心理較量

01、威爾走出心靈的枷鎖,重獲新的理想生活,離不開身邊良師益友們的鼎力支持和鼓勵

威爾的童年是不幸的,親生父母的遺棄,寄養父母的虐待。噩夢般的童年讓他對於社會,對於人都帶有強烈的防禦心理,他把自己的心扉關閉,不願去和別人交流。但他又是幸運的,上帝給了他過人超強的天賦,一群極力對他幫助和支持的良師益友們。在大家的幫助下,威爾終於放開心扉,擁抱新生活。

①數學教授藍波:發掘威爾天賦的伯樂

可以說如果沒有數學教授藍波對威爾的重視關注,就算威爾的天賦有多麼過人,他也只不過是一名不起眼的普通清潔工,他的天賦才能得不到充分肯定和發揮。藍波教授為了讓威爾的數學天賦有發揮之地,他向法官求情,把在看守所的威爾保釋。他知道威爾有心理問題,請心理醫生幫威爾疏通和治療。他不僅與威爾探討研究數學難題,還為威爾介紹讓人夢寐以求的工作......

在我看來,藍波教授為威爾所做的一切,雖然有著他自身利益的目的,但也間接幫威爾發揮了自身天賦的實力。威爾在他的關心和推薦下,數學天賦得到巨大的開發,視野得以開拓,個人才能得到多方的肯定。最主要是接觸了心理學教授尚恩,為他以後的心理問題解決和自我人生追求打下良好的基礎。

說藍波教授是威爾的伯樂一點都沒錯,藍波教授是第一個發現威爾天賦的人。沒有藍波教授,威爾也許又是另一種人生髮展軌道。

《心靈捕手》:心靈的背後,是一場逃避現實和自我救贖的心理較量

②心理學教授尚恩:威爾走出心理封閉,重獲新人生的心靈導師

威爾自小是孤兒且在寄養家庭受到虐待,他把這些陰影埋進心裡,自以為自己不在乎,他拒絕悲傷,拒絕直面自己悲慘的人生真相。他排斥、拒絕心理治療,並把幾個為他治療的心理醫生刺激跑了,直到遇到尚恩。尚恩剛開始也被威爾激怒,但尚恩並沒把威爾當病人而寬容,而是選擇了反擊。尚恩讓威爾明白他們兩個人是在平等的層次進行真心溝通,這也讓威爾緊閉的心靈稍微有了鬆動。

在威爾與尚恩交流溝通的日子裡,尚恩讓威爾明白了從書本中多獲得的知識與現實相比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明白愛過之後失去的痛苦與真愛所帶來的美好相比不值一提。尚恩用了與他人相反的方式告訴威爾這個世界並非只有他想象中那樣簡單,用一句句“這不是你的錯”讓威爾正視並縫合自己的心靈傷疤。

尚恩的幫助,解開威爾的心結,讓一直困擾著威爾的心理問題得到解決,並把他曾經不願捅破的心靈窗紙戳破,與更廣闊的世界連接。威爾終於找回自我,他也可以活出自己新的精彩人生。

《心靈捕手》:心靈的背後,是一場逃避現實和自我救贖的心理較量

③女友斯凱蘭:愛的力量加速威爾心鎖的解開

在威爾喜歡的女友斯凱蘭的面前,他是自卑、膽怯的,曾經的童年陰影和不對等的身份讓他遲遲不敢表露自己的愛意。在尚恩的啟發下,威爾終於鼓起勇氣去見了女友,並且兩人的關係一直髮展得蠻順利。女友斯凱蘭對威爾是真心的,一直想要真正瞭解他的生活,走進他的世界,但威爾一直在逃避,慌稱自己有十二個兄弟,不敢帶女友回家......

在我看來,威爾對於女友斯凱蘭所做的一切雖然看起來讓人覺得他是薄情。但事實恰恰相反,其實他是在意和愛女友的,因為他怕女友知道他身世後的會離開,他受不了再次被遺棄的打擊。戀愛關係,是比治療關係更為深層的關係,它讓威爾與女友有了情感的交流,並讓他清楚知道自己內心真正的喜歡。他緊閉的心靈因為有了一個人的影子,也加速了它全面解開的速度。

《心靈捕手》:心靈的背後,是一場逃避現實和自我救贖的心理較量

④好友查克:一如既往地支持和鼓勵

查克與另外2個朋友,是一直陪伴威爾的僅有的死黨朋友。他們一起抽菸,一起喝酒,一起打架......威爾十分的珍惜這份友情,威爾之所以浪費才華,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他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保持友誼,贏得大家的認可。當威爾有機會擺脫底層、無所事事的生活時,他猶豫,他不想離開一起生活的好朋友,但查克重重地教訓了他。查克告訴威爾,他擁有過人的天賦,卻窩囊地退縮,不敢去追求,那是對不起他們的友誼。

真正的朋友是敢於直言,為對方的幸福生活著想。查克不希望威爾浪費大好機會,他知道威爾內心封鎖的固執,所以唯有用強硬的態度來敲醒他。慶幸的是威爾認真聽取了查克的建議,查克的督促也讓他坦然面對現實,他變得無所畏懼,終於走出內心封鎖的困境,向著新生活出發。

人對自身的瞭解和完善都是從和他人的關係中體會反思出來的,因為人一旦脫離所有人際關係,脫離社會,那他對自身的定位和存在價值將會一片迷茫。威爾最後能治癒心靈的創傷,跳出內心的圍牆,重新擁抱美好生活,是眾多良師益友們對他的支持、鼓勵和幫助,讓他更好反思自己,重新定位自己。

《心靈捕手》:心靈的背後,是一場逃避現實和自我救贖的心理較量

02、數學教授和心理學家對待威爾不同態度方式的鮮明對比,讓人不由反思什麼才是成功

如果說電影裡威爾的心靈成長轉變歷程是影片的主線,那麼數學教授藍波對威爾成功的期待,和心理學家尚恩對威爾培養成功對比卻是一條暗線。這條暗線貫穿了電影的始終,雖然導演沒有刻意去讓這個對比凸顯在觀眾面前,但卻依然讓人看完對這一明顯的對比產生思考。

一個人最好的成功,是儘快促使他提升能力創造價值,還是讓他按照自身發展規律,一步步完善和提升。藍波和尚恩開口閉口都是為了威爾的發展和成功,都是覺得自己的理念才是最適合威爾,可到底什麼才是成功呢?也許藍波和尚恩的對比會讓大家得到自己的答案。

①數學教授藍波:“天才+努力”達到功成名就

是的,數學教授給了威爾很多,保釋他,和他共同研究數學,給他介紹很好的工作,給他尋找心理醫生治療......但他所做的一切是帶有目的和功利性的。他不理會威爾以後的人生會是如何發展,他追求的是現在威爾給他帶來的實質性幫助。他自認為自己為威爾已經做得夠多,威爾應該在自己的安排下,充分發揮他的天賦能力,才是最好的選擇。

藍波認為人人都應該像他這樣,取得功成名就便是成功,否則就是失敗者。過於追求成功的藍波,其實已經過了人生巔峰,開始走下坡路,對失敗的厭惡與恐懼再次襲來,只能依靠他曾經20年前的獎章來苦苦維護。威爾的過人天賦給了藍波新的希望,只要藍波把威爾的天賦充分開發出來,讓威爾為自己所用。藍波便可以繼續輝煌,保持他曾有的名望和社會地位。

在我看來,藍波是自私的,他對於威爾的幫助和培養,只是看中威爾給他目前帶來的價值利益。他忽略威爾是有心理問題的青年,也沒想過以後威爾失去價值,被他拋棄時會再次受傷的事實。

《心靈捕手》:心靈的背後,是一場逃避現實和自我救贖的心理較量

②心理教授尚恩:“道法自然”跟著內心走

和數學教授藍波的急功近利不同,心理教授尚恩是真心幫助威爾。即使威爾為了激怒他,用他逝去的愛人來攻擊他,尚恩當時很生氣,但他通過調整,還是心平氣和地對待威爾。威爾多次激進的冒犯,尚恩從不在意,他泰然處之。他把威爾當成交心朋友對待,與威爾講自己的人生經歷,談自己的個人思考分析。他教導尚恩做人的道路,用真實的眼光來看世間問題。

尚恩的成功理念是淡定看待恐懼,遵從自己的內心選擇,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尚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幫助威爾這個人,而不是看上威爾的過人天賦。他希望威爾在他的幫助和教育下,可以正視自己的內心,把懷藏在心裡的躲避和自卑陰影通通拋棄,獨立理智看待問題,選擇自己的人生。

尚恩是偉大的,他不追求名和利,只希望把有心理問題的威爾教導好便是他的成功。在尚恩的身上,威爾看到了人生選擇與相互尊重,看到了愛的理性和助人的光芒。

在電影尾端,我們看到的是威爾找到了好工作,選擇事業的積極上進,這一切都好像按照著數學教授藍波的理念而實行。但是其實不然,片尾威爾卻最終選擇了去尋找他靈魂的伴侶,他深愛的人,這又是尚恩教授理念更勝一籌。

成功,不在於你取得了什麼,而在於尋找自我。所以最終威爾走向了他人生的成功,自我的成功。

《心靈捕手》:心靈的背後,是一場逃避現實和自我救贖的心理較量

03、電影價值:基於《心靈捕手》的劇情內容和觀影體驗的價值,談談這部影片背後的意義

《心靈捕手》這部影片,內容平實卻細膩,結構單純卻寓意深遠。雖然至今已過去了20多年,但影片中傳遞的普世意義,仍然可以引起當代人們的思考。

所以,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影片背後的深刻寓意,瞭解其中的價值,我會結合《心靈捕手》的情節內容,談談我的的幾點思考:

① 父母的拋棄虐待,對孩子的心靈創傷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感覺到,威爾雖然他的天賦過人,但他極其脆弱、敏感。他看問題只看到陰暗面,看不到陽光之處。他有極強的防禦性,他為了隱蔽自己內心的傷疤,會選擇攻擊,將注意力和暴力轉嫁於他人,尋求心理平衡。

威爾這樣對待自己的才華,對待擺在面前真摯的感情的作法,不過是對他童年被父母拋棄,在寄養家庭受虐待的痛苦的防禦罷了。威爾只敢與書本建立聯繫,而不敢與現實世界直接建立關係。可以說,曾經的家庭因素給威爾的成長帶來了巨大陰暗面,扭曲了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電影背後的隱藏的家庭警覺意義就是如此,父母是孩子心靈港灣,父母對孩子的一言一行,對於孩子的心靈成長極為重要。這也正是《心靈捕手》成為經典作品的魅力之一,把作品提升到探討心靈成長的層面,為父母的教育方式樹立典範。

《心靈捕手》:心靈的背後,是一場逃避現實和自我救贖的心理較量

②要直面問題,尋求自我救贖

威爾為了逃避舊時的心靈創傷,以防衛的心理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與外界隔絕,不敢嘗試與人建立親密、信任的關係。威爾不敢去愛,對建立家庭有深深的恐懼陰影,但在外人面前又假裝表現得堅強自信。

幸好,威爾沒有在逃避心理歷程中迷失自我。經過大家對他的開導、鼓勵和幫助,他最終克服內心恐懼和自卑的心理疾病,勇敢正視自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其實,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內心脆弱的一面和心理痼疾,所不同只是大小問題。遇到問題不可怕,可怕是不敢正視,任憑它一直髮展,最終對自己的生活工作造成不良的影響,這樣的做法是危險的。想要擺脫困境,唯有不斷去化解,勇敢走出心靈的迷霧圈,方能找到自我救贖的道路,從而不斷趨向個人心理成熟。

③人要有顆敬畏之心,方能始終

威爾雖然有天賦,開始的他持才放曠、桀驁不馴。他可以單獨挑戰法官、法律的權威,但最終還是免不了牢獄之苦;他可以單挑重量級的教授,整得眾多心理學家奔潰,但依然解決不了自己的心理問題。其實他的不羈只是掩飾自己的渺小和無力的面具。

後來,經過大家幫助解開心結的威爾才真正意識到曾經自己的幼稚和無助,才最終迴歸社會的主流,才逐漸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其實不只是威爾,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何嘗不是如此?他們有所依仗,沒有敬畏之心,胡作非為、無法無天,但最後還是逃不掉法律的懲罰。

心懷敬畏,是心懷神聖感的尊敬和惶恐,既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又是一種生活的信念,只有我們擁有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它的無限生機。


總結一下:

《心靈捕手》之所以取得如此好成績,就在於主人公威爾從心理創傷到自我救贖的心靈之旅可以從熒幕上照進普通人的現實。威爾能夠克服困難治癒成功,不過是一個弱者在痛苦和黑暗面前敢於直視自我,尋找自我的結果。事實上,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具備這樣的品質,只不過或被現實所打擊,或被自己所逃避,而威爾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喚醒了我們的無限機能。

人生之路曲折而又漫長,在追尋自我價值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可能會有客觀的不利因素或心理陰影的影響。當苦難接踵而來時,依然能夠遵循本心,樂觀積極正視,從痛苦中找到快樂、在黑暗中尋得光明,這才是導演真正想要講述的《心靈捕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