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樂主義有多深影響?歷屆法國領導人都要遵循這一政策傳統

42歲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是目前最年輕的大國領導人,但他的嗜好卻是喜歡欣賞古老而優雅的美好事物。2018年,他帶著夫人首次訪問我國,就先去了西安,在那邊觀看了秦始皇兵馬俑。2019年11月,他又帶著夫人來我國上海豫園欣賞了崑劇表演。

戴高樂主義有多深影響?歷屆法國領導人都要遵循這一政策傳統

(馬克龍參觀故宮,法國領導人都有迷戀中國文化的一些傳統)

馬克龍的訪問不是偶然和巧合,也不是個人興趣。2017年,馬克龍以中間派候選人身份贏得大選。他高調宣佈自己是“戴高樂主義”的信奉者,以重振法國國際地位為己任,當年8月就提出加強反恐確保國家安全、確保歐洲的戰略自主性、捍衛法國的全球影響力3個主張,隨後又提出“重塑歐洲”概念。他的前外交顧問官員介紹說,馬克龍對外政策有個3個重點,法國革新、歐洲前景和促進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什麼是戴高樂主義?1958年,戴高樂當選為法國總統。此後11年的執政時間裡,戴高樂在國際上維護民族獨立,力爭大國地位,積極打破美國和蘇聯兩極格局,推動世界多極化,努力建立以法國為核心的“歐洲人的歐洲”。他主張不論是政治、外交、軍事還是經濟和文化政策,都必須由法國獨立決定。誰都不要指望法國成為附庸。這一系列獨立自主政策被稱為戴高樂主義。就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引下,法國在1964年和我國建交,因為雙方有一些共同的立場和觀念。戴高樂去世以後,法國執政者的立場時而改變,但他的思想一直是主流。蓬皮杜執政時期,就堅持戴高樂主義,為了中東石油,不惜和美國激烈抗爭。這一階段他就是首次訪問我國的法國總統。

戴高樂主義有多深影響?歷屆法國領導人都要遵循這一政策傳統

(希拉剋看到了川劇變臉,覺得政治舞臺和藝術一樣,他開玩笑問,是否可以拜師學藝)

德斯坦上臺以後,也堅持了這條路線。1980年,他首次訪問中國,老先生特別喜歡喝龍井茶,後來乾脆在晚年時候自學中文,每天花20分鐘閱讀中文

左翼政治家密特朗執政時,更加積極追求戴高樂的大國信念。1961年,他以參議員身份訪問我國,甚至還為此寫了一本書。1983年,他和我國簽署了核電合作協議。

希拉剋接班以後,出了新戴高樂主義概念,反對美國打伊拉克戰爭,積極推動歐洲獨立防務建設,邀請我國參加在法國舉行的8國峰會活動,提出建設“社會歐洲”的設想。他是一箇中國古代文化的痴迷愛好者,尤其是對中國古代青銅器能一眼鑑定。

但薩科齊上臺以後,就改變了這一路線,提出向美國靠攏,重返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拋棄了戴高樂主義。他追隨美國對利比亞採取軍事幹預行動,結果帶來了嚴重的危機。2012年,左翼政黨的奧朗德當選總統,立刻恢復了戴高樂主義的政策,次年4月,他訪問我國。當時法國正經歷1945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奧朗德希望藉助中國力量走出經濟困境。

戴高樂主義有多深影響?歷屆法國領導人都要遵循這一政策傳統

(馬克龍曾對美國抱有希望,但很快,雙方分歧出現了)

在馬克龍的外交活動中,可以看到鮮明的戴高樂主義風格。對美國,他也曾抱有很大的希望,曾以禮相待,希望勸說美國總統特朗普回到“正軌”的道路上。2017年7月,他邀請特朗普參加法國國慶活動,熱情接待。特朗普也邀請馬克龍於次年4月訪問美國,雙方在媒體面前演了一場“走秀”。然而事情沒有向著理想的方向前進,特朗普一意孤行,馬克龍的言語和舉動並沒有打動特朗普的心思。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和伊核協議、將駐紮在以色列的大使館遷移到耶路撒冷、發起貿易戰等等一系列單邊行動,一步步激怒了馬克龍。他公開批評特朗普的政策,呼籲歐洲的自強。對此,那位美國大總統也毫不客氣,他居然在網絡媒體上公開發文猛烈回擊。雙方終於鬧僵了,馬克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目前正在經歷北約的腦死亡。”他警告歐洲國家,特朗普領導的美國已經“拋棄了我們”,歐洲需要重新思考戰略問題,否則將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戴高樂主義有多深影響?歷屆法國領導人都要遵循這一政策傳統

(馬克龍贈送了一匹法國衛隊的精英馬匹作為國禮)

也就是在這種走獨立道路的思想引導下,馬克龍在上任後不到8個月就是實現了訪華,並表示以後每年都會訪問中國。那次訪問,他帶了一份貴重的禮物,一匹駿馬。這匹馬是法國共和國騎兵衛隊的駿馬,作為國禮,這是法國首次向外國贈送騎兵衛隊的精英馬匹,意味著尊貴和情誼。2019年,我國領導人訪問法國時,馬克龍就打破了在愛麗捨宮舉行歡迎儀式的傳統,而在凱旋門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兩國領導人還多次會晤。

戴高樂主義有多深影響?歷屆法國領導人都要遵循這一政策傳統

(當法國重返北約時,曾經有2 /3的軍官反對,可以見到戴高樂思想不止影響了領導層)

與戴高樂時代相比,馬克龍時代的法中關係還增加了經貿合作這一堅實的基礎。2018年,中法雙邊貿易額已經超過600億美元。法國是中國在歐盟的第四大貿易伙伴、第四大實際投資貿易來源國、第三大投資目的國及第二大技術引進國,中國也成為法國在亞洲的第一貿易伙伴。反對貿易保護是雙方的共同立場。馬克龍在滬就抨擊了美國的政策:“一些國家如今採取單邊主義和弱肉強食原則。我認為不該如此行事。這不是法國的選擇,也不是歐盟的選擇。”

戴高樂主義有多深影響?歷屆法國領導人都要遵循這一政策傳統

(馬克龍奉行獨立自主的大國思想,他希望能讓法國主導歐洲)

世界不是單一的,法國總統馬克龍的政策實際上是法國政府一種傳統,馬克龍認為包括法國在內的各國要抓住重要機遇,不必再天天圍著美國轉,法國人要和中國緊密合作開拓一個新的局面。參考資料《人物》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