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傅家甸,也稱馬場甸子,這裡曾經是松花江畔的一片沼澤地。隨著大自然的變遷,松花江江道逐漸北移,沼澤演變成肥沃的泥土。這片土地迎來了零星的打漁人,他們在岸邊支起窩棚,使松花江不僅僅能被晚霞映紅,也會被漁火映紅。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傅家甸中央東望”,即在拍攝點向東南方向拍攝,照片右上方,帶塔尖建築為“天主教堂”,位於南勳六道街,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傅家甸中央西望”,即在拍攝點向西北方向拍攝,照片右側是一條街道,因無法確認地標建築,暫時確定不了照

到了乾隆年間,這裡出現了阿勒楚喀副都統駐屯戍守的旗兵營房。之後,1746年,山西太原人傅振基跟隨阿勒楚喀副都統溫喜山當廚師來到阿城。


傅振基烹藝甚高,善做麵食,尤其刀削麵薄如窗戶紙,拉不斷條,筋道好吃,常常受到溫喜山的誇獎,後被恩准於道外天一街(已消失,原名褲襠街)一帶落戶為民,捕魚擺渡為生。通過傅振基介紹,又有楊、韓、劉、辛四戶人家於今道外北七道街一帶落戶。被恩准於此落戶,開始了墾荒種地。傅振基就像一縷晨曦,引來了一場壯麗的日出,之後,又有楊、韓、劉、辛四戶人家到此落戶,使它人氣漸旺,所以這兒也稱“五家子”。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口的遷入,傅家甸成了氣候。傅振基家開了第一家店,為往來的車馬提供糧草、食宿,做著修車、掛馬掌的營生。之後,其他人家陸續開了燒鍋、藥鋪、網場、客棧、線香鋪、打尖店等,統稱傅家店。於是傅家店就在此誕生和發展起來!  
還有兩種關於傅家甸的起源的說法:

有山東人傅連山、傅海山兄弟二人,在光緒十九年(1893年)7月,經北京、內蒙輾轉前來此地,於現在道外南十道街一帶建房落戶,開設“小店”,兼種地捕魚。因傅連山讀過書懂醫術,又兼行醫賣藥。後來,外鄉人逐漸來此,村落較前擴大,人們便以“傅家店”為村名,相沿傳稱。隨後,又出現了“四家子”、“崗家店”等村落。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山東德平縣人傅寶山、傅寶善兄弟,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經遼寧省朝陽縣來到呼蘭縣東荒李家窪子(現呼蘭縣楊林鄉)落戶為農。因傅寶善讀過書,懂些醫術,時逢馬場甸子(今道外地區)一帶流行瘟疫,傅便來此行醫治病。由於療效較好,頗受群眾歡迎,於是傅寶善便留下來在現道外南頭道街一帶,蓋房落戶,開藥鋪,除行醫賣藥,也給牲畜治病。不久傅寶山又來此開客店,兼賣飲食雜貨和修車補套,為牲口掛鐵掌,取名叫“傅家店”。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1903年7月14日,中東鐵路全線正式通車,同時改“松花江鎮”為“哈爾濱市”。當時,傅家店沒有被劃人中東鐵路的附屬地。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但傅家店作為中東鐵路附屬地的近鄰,無數的中外商賈跑來做買賣,尋求發跡之道。大批窮苦百姓擁來幹“老博代”(俄語苦力的意思),餬口謀生。很快在傅家店周圍形成了一個華人勞工居住區,各色商業店鋪應運而生。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傅家店已顯現出商業中心的跡象。特別是1905年《東三省事宜條約》中,規定要把哈爾濱闢為國際性商埠,這樣,傅家店的設治問題就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1905年10月31日,清政府批准在傅家店設立濱江關道;1907年,吉林將軍達桂以哈爾濱附屬地俄人屢向傅家店侵展,華洋雜處,交涉日繁,商民日眾,無以為治,奏設廳治為由,便以“傅家店”為中心,合併“四家子”,成立了濱江廳,設立“濱江廳同知”。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同年末,濱江廳知事何厚琦以傅家店的“店”字含義狹小,遂改“傅家店”為“傅家甸”。從此,傅家甸就代替了傅家店成為行政區劃的名稱。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1913年1月8日,濱江廳改為濱江縣。傅家甸商業繁興,人口日稠,傅家甸一隅已不夠用,1916年4月,時任濱江廳知事的張曾渠稟準上峰,將傅家甸以東相鄰的地方(舊時稱為四家子)闢為新市場(後改為新市街)。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隨後,“濱江公園’、“薈芳裡”“大舞臺”、“濱安市場”、“華樂舞臺”、“新世界飯店”等一大批旅遊、商鋪和工廠相繼落成。幾年的工夫,昔日的傅家甸已變成了樓閣連綿、商肆林立、車馬絡繹、行人塞途的鬧市了。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與此同時,各種行政設施也移到了新市街(現為道外靖宇街),新市街成了傅家甸行政、司法、軍事、文化教育的中心。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1929年5月,建立濱江市,劃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橋為濱江市轄區。1932年日軍侵佔哈爾濱,第二年,將濱江市、松浦市併入哈市,同時分設東、西傅家區。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
1956年東、西傅家區合併改稱道外區,全區設三個鄉鎮和14個街道辦事處,其中江南城區街道辦事處12個,江北郊區街道辦事處2個。

傅家甸的歷史,老道外的滄桑


傅家甸從一開始,就是小手工業者聚集之地,雖沒有大氣象,但最具人間煙火的氣息。直到如今,哈爾濱的道外區,仍是大店小店,遍地開花;商貿物流,休閒旅遊等無所不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