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人间的黑白无常

九华山方东讲述,皮皮撰文。

民间故事栏目旨在搜集民间奇闻异事,大家当故事看即可。

——王皮皮


1


我小时候住在天后宫我外婆家,外婆家隔壁住的是和家。

外婆的老朋友和祖奶奶身上有一桩公案,也算奇谭——她曾经死而复生,再死而复生,第三次才真正去世。经和祖奶奶去世一事,我才知道活人也可以做黑白无常。


2


和祖奶奶第一次死而复生,我有幸参与。

那时候我只有2岁,过程已经不记得,是外婆讲给我听的。

那年,和祖奶奶已快九十岁了,一觉睡过去就没醒过来。和家开始给老奶奶办后事。

七十年代末的人都很淳朴,一家有事,整个家属院的人都会帮忙出力。和祖奶奶是老喜丧,更要大操大办。

第三天中午,和家在家属楼外面的空地上摆了酒菜,招待帮忙的人,整个家属院的人几乎都去了。

我在家午睡,刚睡醒,叫了一圈,没人答应我。我摇摇晃晃走出家门, 不知道怎么地,我就拐到了隔壁和家。

他家的门大开着,和姨歪在外间的一张靠背椅上睡着了。

我懵懵懂懂地朝前走,跨进了屋子后面的院子中。

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个像木头箱子一样的东西。

我不知道这是棺材,只是儿童的好奇心驱使着我,垫着小板凳,爬上棺材边,踮起小脚,朝里面看。

和祖奶奶躺在里面,她平时很喜欢我的,总将我抱来抱去。

我趴在棺材边上,探身伸手在她脸上拍拍,叫:“和奶奶——”

我大概以为她睡着了,所以要叫醒她。

果然,随着我的叫声,和祖奶奶的眼睛慢慢睁开,她还对我笑,干瘪的嘴张开,露出残缺不全的几颗牙。我也笑了,叫道:“起起,起起——”

和祖奶奶当真挣扎着慢慢从棺材里坐起来,我忙拍手大笑。

就在这时,我听到身后一声尖叫,回头一看是和姨,她眼睛惊骇地瞪着我们,然后猛地朝后一头栽倒下去……


3


和祖奶奶第一次走,就这么被我“拍”回来了。

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玉皇阁唐老道只说:“命不该绝。”却也没说出为什么。

和祖奶奶还阳后,又活了七年之久。

这中间,她又经历了一次假死,在医院被送到太平间后,又自己醒了过来。

据说,当时把看太平间的人吓得不轻。


4


我9岁那年,百岁老人和祖奶奶才真正去了。

这次和祖奶奶走,也让我顺便揭开了前几次的谜。

那是一个周日,春天的旭阳照得人身上暖烘烘的。

我跑到娟姨家,和她的女儿金玲在院子里玩。娟姨是天后宫著名的“过阴人”,能查花树,或让亡人附体。

她在院子里晒被子,一边笑着和我们说着话。但过了一会儿,突然就没声音了,整个人突然瘫倒在地。

金玲拍着娟姨叫道:“妈,妈——”

我站在金玲身后,吓得不知所措了,好半天才冒出一句:“她……她是不是……死了?”

金玲被我一提醒,反而冷静下来,她说:“我妈平时过阴,也是这样的。”

她伸手试试娟姨的鼻息,又摸摸她的胸口,说:“还有心跳和呼吸。”立刻叫我帮忙,把娟姨挪到屋里的躺椅上。

我好奇地问金玲:“姐,你妈怎么了?”

金玲蹙眉道:“我妈好像又过阴了。可是这一次好奇怪,没有人来求她,她也没有念咒,又没有做法上身,怎么会突然就过阴了呢?”

我问她:“那要不要找人看看?”

“我妈说过阴期间,凡人最好勿近。等等看看吧。”

然而,娟姨这一次竟然一整天都没醒过来。

就在娟姨刚刚昏死过去不久,外面的街面上突然传来一声哀嚎,然后老街上就又闹哄哄起来。我跑出去一看,才知道,和祖奶奶又一次死了。


5


和家的堂屋里又搭起灵堂,和祖奶奶又被放进棺材里。

这副棺材早在她刚过花甲之年就已经早早备齐,放在和家的阁楼上,每过几年都会抬出来,找老街上做棺材的刘木匠油上一遍黑漆,这么多年下来,棺材在时间的沉淀中,没有变得破损陈旧,反而被这十多遍的黑漆油得包浆上色,好似古物一般。

来帮忙的,随礼的,挤得和家堂屋内外人满为患,还有许多是来瞧热闹的。和祖奶奶死过两回又还魂的事早已经传遍整个天后宫老街,人们都想来看看和奶奶这次会不会真的走。

我从大人们的腿缝中好不容易挤进去,看到灵堂里高悬着的白绸花下,是一幅和祖奶奶的大照片,下面是她的灵位,一对白蜡烛放在灵位前,中间是一个香炉。香炉前用三个碟子放着祭品。祭品是老城里有名的老字号万家春的绿豆糕、墨子酥和鸡蛋糕。隔着老远,我都能嗅到它们散发出的麻油香气。

和家忙着办大事,大概是预演了好几回,程序也溜熟了,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看到外婆也来了,给和祖奶奶上了香,随了礼。她转身看见我,把我一把拉过来,让我跪在和祖奶奶的灵位前,让我磕头,然后嘴里还念叨着:“和奶奶保佑你,没病没灾,长命百岁。”等我磕完头,外婆拉着我回家了。

吃完晚饭,我又跑到娟姨家。娟姨还是像早上那样,一动不动,宛如死人一般。金玲姐坐在她身边,有些担忧地望着她。

“金玲姐,你妈还没醒么?”

金玲摇摇头。

“那你吃饭了没有?”

她还是摇摇头,我听到她的肚子咕噜叫了一声。

听到这声音,我突然就想起和祖奶奶灵堂上供放的那些点心,立刻来了主意。

“你等着,我给你去找点吃的去。”说着,我一溜烟跑了出去。

我跑到和家门前,现在正是饭点,瞧热闹的人都回家吃饭了。和家的男丁们也带着来帮忙的亲戚朋友,在后面院子里吃饭,或商量着办事。前面的灵堂只有和姨一个人跪在灵位前烧纸。

我蹑手蹑脚跨进屋子,顺着墙根,一点一点往灵堂那边蹭。

等我蹭到和姨侧边时,发现她面前的火盆里纸钱已经快烧完了,可她可能太累,还是垂着头,似乎睡着,没有加纸,也没有发现我。

我心中一阵惊喜,轻手轻脚地移动过去,一手抓了一块绿豆糕,然后立刻逃离和家,跑到娟姨家。

我把一块绿豆糕递给金玲:“给——”

不想一只手突然“啪”打到我手上,吓我一跳。

是娟姨,她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又醒了过来。

娟姨很严肃地望着我问:“死人那里的点心你也敢吃?”

“妈,你醒了!”金玲惊喜地叫道,又说,“你别骂小东子,他看我整整守了你一天,没吃过东西,所以才拿绿豆糕来给我吃的。”

娟姨叹了一口气:“你们不知道,灵堂上的东西都是给来拘锁鬼魂上路的阴司判官和押解的小鬼们准备的干粮。你吃了鬼差的东西,还想好吗?”

我连头发根子都竖了起来:“娟……姨,你刚才不是昏死过去了吗,你怎么知道,我……我偷拿的和祖奶奶的供品?”

“我这趟出差是走无常,就是为了和祖奶奶!刚才,要不是我在下面看到你偷供品,跟来拘人的黑白无常说好话,你非吃点苦头不可。”

金玲姐问娟姨:“妈 ,你这次是怎么了?究竟什么叫走无常啊?”

娟姨不知道是为了教育我,还是要借机把自己的衣钵传给金玲,就给了我们讲了她的这次经历。


6


“走无常,就是因为种种原因,阴司判官鬼差,不易走到要拘锁的人身边,在阳间找体质特殊的人,让他们灵魂暂时出窍,帮忙去勾人。充当一回黑白无常的差事。”

“为什么连勾魂鬼都走不到要勾的将死之人身边呢?”金玲好奇地问。

“这个原因就很多了,可能,他家年轻男性多,阳气充盈,或者,她身前做了什么积大功德的事,或者得了什么法宝。比如说和祖奶奶吧,我也是这次给阴司出差做事才知道原因。”

娟姨是老街上的过阴观花人,体质特殊,可以下阴司地府。所以,这次来勾和祖奶奶的鬼判就找上了她,让她帮忙走无常勾和祖奶奶的魂魄。在接领差事的时候,娟姨也是问了才知道,和祖奶奶为什么死了几回都没有死,而且到了该当寿终正寝的时候,鬼差们为什么不能靠近她。

原来,和祖奶奶身上有一件宝贝。

她娘家祖籍苏州,几辈子都是江南绸缎织造户,非常擅长织造丝绸。

后来,到了和祖奶奶爷爷那辈,来到了安庆,在老省会开起了绸缎庄,前店后坊,开始做绸缎批零生意,慢慢做大,成了省会比较大的绸缎庄。

清亡前几年,两江总督的老夫人重病时,找到她家,想给老夫人赶织一套陀罗经的锦被,老夫人装殓时盖身用。她家紧赶慢赶,终于在老夫人薨了时,赶出来了,可是不知道何故,总督家又没有拿走这套陀罗经的锦被,上面全套的金刚经经文,多一半是出自当年尚未出阁的绣娘——和祖奶奶之手。后来,这条锦被就随她出嫁,做了嫁妆,来到了和家。

和家当年也是省城富户,在长江五大米市中,不说数一数二,也是叫得响的头十几家之一。民国时期,军阀割据,战乱频频,天灾人祸时有发生,和家经营粮食,当然首当其冲,很快就败落了。后来,日本鬼子侵华,占据安庆,囤积军粮,和家的生意更是一落千丈。曾经站在长江边,跺跺脚米市都震三震的和家,竟然也开始为吃饭发愁了。

也就是这一年,和祖奶奶又生下四丫头。

这年春荒,饿殍满地。有一天,和祖奶奶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开,是一个老和尚带着个十一二岁的小沙弥,两个人都面黄肌瘦。兵荒马乱,连遁世的出家人都饥不饱腹,下山来化缘求生了。

和祖奶奶看看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又看看家中老人孩子,实在不忍心让他们饿死街头,便让他们进了自己家门。她不能让自家老人孩子饿坏了,只能把自己的口粮让给了这两个和尚。而她自己则吃糠咽菜,苦熬到春荒过去。

春荒一过,老和尚带着小沙弥走了,临走时说,女施主宅心仁厚,定会得佛祖菩萨的庇护的。后来,抗战胜利那一年,和祖奶奶的丈夫去世了,这和尚好像算到了一样,特意赶来给他念经超渡。当时,和祖奶奶就把这床陀罗经的锦被要给丈夫盖着下葬。被老和尚劝阻了,和尚说,这是一件宝贝,而且自己这次下山给他超渡就已经足够他的福分了,宝也认人的,只有和祖奶奶这样的积大阴德的人才配得起它。

听到这里,我和金玲姐才恍然大悟。


7


“妈,那你不怕那个陀罗经的锦被吗?”

“妈是阳魂,不受影响。”

娟姨奉命带着和祖奶奶的灵魂,来到了本地的城隍庙。

在这里与判官鬼差交接。

和祖奶奶这一世做人良善,鬼差允许娟姨又陪着走了一程。娟姨就一直送和祖奶奶到地藏王菩萨讲经台前,看着和祖奶奶听经,受地藏王菩萨加持,方才返回阳间。

娟姨刚走到和家,就看到我正在偷供桌上的绿豆糕,于是赶忙回魂,制止了我。

“娟姨,你说这一次和祖奶奶还会再活过来吗?”

娟姨望着空中,眼神悠远,过了好久才说:“不会了,她早就飞到天上去享福了。”

天上是什么样的,我们都不知道。

然而白云悠悠,日光温暖干净,想必和祖奶奶生活得极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