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身體好、學習好、脾氣好,做這一件事就夠了

想要孩子身體好、學習好、脾氣好,做這一件事就夠了

文|喬小麥 來源|喬小麥(qxm20160728) 圖|網絡

有個男孩,上幼兒園時總是被老師們抱怨:

“他總是不能安安靜靜地坐著,老是喜歡動來動去,不時地還發出怪笑,或是去打擾其他的同學來引人注目。”

上小學後,老師們說他總是做出一些“不成熟”的舉動。

一位女老師對他媽媽說:“你的兒子永遠也沒有辦法把注意力集中在任何一件事情上。”

老師們的一致評價是,“不會有什麼天分。”

9歲時,男孩的父母離婚,也是在那一年,他被診斷出注意力缺陷障礙伴多動症(ADD)

--身體活動過度、控制不佳、粗心大意、常出事故,同時伴有認知、運動和語言發育延遲。

於是,他必須服用抑制多動症的藥物利他林。

不過他有個愛好,游泳。

這一愛好真正改變了他的生活,當他開始每天遊3到4小時的遊時,過了一段時間,他不需要再服藥了,只需要繼續游泳就有不錯的自控力。

11歲時,他開始了大量運動訓練,每天至少遊5個小時。

很快,他就展現出驚人的游泳天賦,16歲時就創造了自己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從此人生一路開掛,收穫了26枚世錦賽金牌,23枚奧運金牌,成為奧運歷史上獲得獎牌和金牌最多的運動員。

是的,你一定猜到了,他就是邁克爾•菲爾普斯。

想要孩子身體好、學習好、脾氣好,做這一件事就夠了

邁克爾•菲爾普斯患上ADD跟遺傳有關,而游泳治癒了他,可謂是“運動改造大腦”最典型代表。

在我們的常識裡,運動強健身體,塑造肌肉,但很少知道運動也塑造大腦。

尤其對於孩子,運動的幫助更大。

0~3歲的孩子,尤其0~1歲,是大肌肉發展期,我們常說的“七坐八爬”就是孩子與生俱來的運功敏感期。

運動可以發展孩子的前庭系統

在身體發育方面,這個系統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坐、爬、站、走、跑、跳……都與前庭平衡息息相關,我們也知道,運動靈活的孩子,身體平衡感很好。

事實上,前庭系統不僅讓我們感知空間位置,身體姿勢,速度等肢體運動信息,還與閱讀學習、情緒調節都有關。

孩子能專心閱讀,不僅眼睛看,還要維持身體肌肉張力、平衡,

還要有空間概念,認清文字的字距、行距、字形,一行行平順地看下去等,在這個活動中前庭系統起的作用就是所謂的“

感覺統合”。

前庭系統還與大腦中的情緒中樞有聯繫,進而影響情緒表達。

可以說前庭系統是我們賴以生活的大支柱,幾乎隨時隨刻都在執行任務。

它發揮的是腦的基本功能,對於健康成人,前庭默默地運作,我們可能完全忽略它的存在。

但對於孩子,通過積極的身體活動,不僅豐富了生活經驗,也活化了大腦。

想要孩子身體好、學習好、脾氣好,做這一件事就夠了

現在市面上感統訓練課很火,就是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痴迷於各種電子產品,常悶在家裡,活動量不夠,前庭刺激不夠,開發這樣的課程來訓練孩子的感覺統合。

很多孩子的問題,比如膽小怕事,精力旺盛,在家喜歡搗亂,沒胃口,睡眠不好,愛發脾氣,總是悶悶不樂等等,這些都與前庭器官沒有得到充分刺激有關。

所以,別讓孩子深居淺出,走出家門,參與更多戶外活動,這些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孩子們歡笑,奔跑,遊戲,相互追逐,做健美操……這些活動還可以提高專注力、自控力記憶力,有助於孩子的學習。

我們常有這樣的印象,運動多的孩子不僅成績好,人緣也好(情商高),會玩,也會念書,這點在青少年的身上表現得更明顯,因為運動讓他們的大腦更活躍。

不僅是孩子,對於成人,運動也是大有益處。

想要孩子身體好、學習好、脾氣好,做這一件事就夠了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運動與大腦研究領域世界級權威John Ratey在他的書《運動改造大腦》中透過大量真實的案例與親身經歷和上百項科學研究證實,

運動不只健身、鍛鍊肌肉,還能鍛鍊大腦,改造心智與智商,讓人更聰明、更快樂、更幸福。

因為運動刺激了腦幹,提供能量、熱情和動機,還能調節腦內神經遞質,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情緒

和改善我們的認知能力,包括學習、思考、記憶和執行能力。

運動還可以治療注意力缺失症(ADD),抑鬱症,英國早已把運動作為治療抑鬱的首選。

研究發現運動是最好的保養大腦方式之一,運動不僅幫助我們的大腦運作更好,同時也確實讓大腦轉動起來,大腦就和肌肉一樣,“不用則廢”。

當我們總是感到壓力山大,抑鬱纏身,健忘,無法專注,緊張焦慮,這是因為我們的腦細胞開始變少、海馬體變瘦、突觸萎縮、血清素不夠用了。

而有氧運動能釋放緊張、壓力,改善抑鬱、焦慮。

身體只要動起來,就能增長腦細胞、避開消極中樞,重新開拓新的腦回路。

所以,帶著孩子開始運動吧,這是實實在在的鍛鍊身體、改造大腦、改善生活的好事情!

參考文獻:《運動改造大腦》,【美】John Ratey, Eric Hagerman, 浦溶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