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河西走廊是中國東部通向西域的咽喉要道,漢唐以來,逐漸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河西走廊段,是中國古城遺址最密集的地方,蘭州、天水、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早已為人所熟知。


金昌,也是絲綢之路河西走廊上的主要城市,雖然在人們心中,金昌是一座年輕的城市,但人們往往忽視了其中的永昌縣是一座歷史非常悠久的古城,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金昌都有哪些值得了解的歷史呢?不如跟隨我的腳步探索金昌的歷史古蹟吧!

探尋金昌歷史古蹟計劃:永昌鐘鼓樓——漢明長城遺址——御山聖容寺——雲莊寺——武當山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永昌鐘鼓樓

晨鐘暮鼓,聲達四方。
始建於萬曆年間的永昌縣鐘鼓樓,是漢、唐絲綢之路上的一座古城。鐘鼓樓又名聲教樓,位於金昌市永昌縣城中四街交匯之處。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鐘鼓樓的形體是由屋頂、木構架、臺基三大要素所構成,沿襲了漢朝的做法;鐘鼓樓設在全城正中,掌管全城作息和夜禁時刻,是元朝的制度;其屋頂是蒙古族風格的寶頂,是元朝常見的造型。鐘鼓樓體現了蒙漢党項等多民族文化交融一體的風格。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樓體四面各懸巨匾三塊,匾文為“麗日摩雲”,“民淳俗美”,“金闕迎恩”,(東上、中、下);“文運天開”,“魁壁聯輝”,“雲錦天香”(南上、中、下);“中天一柱”,“懷柔西域”,“玉關通道”(西上、中、下);“聲聞四達”,“保障金川”,“威宣沙漠”,(北上、中、下)。臺基拱門上鐫有:東“大觀”,南“迎燻”,西“寧遠”,北“鎮朔”。一層樓臺上置大鐵鐘一口,內置大鼓一面。整個建築結構謹嚴,造藝精湛,高聳挺拔,雄偉壯觀。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在金昌,車來車往,人來人往,不變的是永昌鐘鼓樓在當地人們心中的地位。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夜晚的鐘鼓樓在霓虹中照亮了這座寧靜的小城,也彷彿穿越了歷史的長河,照見百年風雨。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漢明長城遺址

無論勝衰風雨,沙漠還是綠洲,永昌古城從古至今,保護著一段綿延220多公里的漢明長城遺址。沿途路過長城時,風沙四起,更加凸顯出長城的磅礴氣勢,腦海中浮現出西漢名將霍去病徵戰沙場、大敗匈奴的勇猛事蹟。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永昌漢明長城遺址東起永昌縣與民勤縣交界的大口子,西止永昌縣與山丹縣交界的繡花廟。而位於永昌縣城北12公里的金川河峽谷中的長城,保存較為完整,形制也規整,全長224.1千米,其中明長城129.7千米,漢長城94.4千米,現實存約80公里。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作為在山海關古城腳下長大的孩子,早已登過角山長城,也曾爬過丹東虎山長城,北京八達嶺長城……對長城的印象再熟悉不過了。每一段長城都因周邊的環境、歷史故事、四季的更迭等而有著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景緻。但這些長城的一磚一石一樓,大部分都是重新修建的,多多少少的失去了一些歷史與歲月的滄桑感,也觸摸不到多少當年的熱血與溫度。在永昌的漢明長城遺址,幾乎是我第一次見到真正的古長城的風貌,儘管風總是吹來一身的塵土,我還是義無反顧的想走近感受它厚重的歷史和雄姿。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據瞭解,漢代長城主要是為了抵禦北部匈奴的入侵而修建,永昌的漢代長城是早期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漢王朝構建河西乃至整個北方防禦工程的歷史縮影。而明代長城亦稱“邊牆”,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主要為了防禦元朝殘餘勢力和韃靼、瓦剌諸部的侵擾。牆體使用的建築材料包括磚、石、土三種,牆體的高低寬窄,根據當時地形的險要程度而決定。此外,長城沿線還建有各種城、關、隘口、敵臺、烽火臺、堡子等,它們與城牆一起,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歷經滄桑歲月,加之長期遭受自然風蝕、洪水沖刷及人為破壞,永昌漢明長城毀壞嚴重。喇叭泉、雙豁路灘、繡花廟地段的長城佔永昌長城的70%以上,大多處於自然條件惡劣的戈壁灘,部分長城已被沙漠所覆蓋。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漢明長城雖然歷經風雨侵蝕與磨礪,但在永昌的漢明長城遺址,依然能看出長城的堅固和傲人的氣勢,彷彿建造長城的過程就是將古人堅韌不屈、頑強抵抗敵人的豪邁灌注其中,將中華民族的血液融於其中,凝聚起了世代中國人民的優秀品格。此情此景,不禁在心中生髮出了一種自豪感。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陽光打在城牆上,光影斑駁,我沿著城牆向前走,輕撫牆壁粗糙的肌理,感知歷史的溫度,聆聽歲月的迴音。時間與光影從長城的牆壁、烽燧、隘口的縫隙處悄然溜走,偶爾吹來一陣風,揚起一層沙土,萬物平靜之下湧動著不平靜,似乎那是歷史的腳步聲。

御山聖容寺

御山聖容寺位於永昌縣城北10公里處的御山峽西段。從金川峽水庫往回走,路過漢明長城遺址,之後即可抵達御山聖容寺。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御山聖容寺在古絲綢之路上具有很高的歷史地位,是河西地區著名的漢傳佛教寺院之一。因遺址所在的御山峽谷,是絲綢古道的北路,所以這裡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古文化遺蹟集中於此。至今仍保存有較完整的漢、明長城和西夏文石刻、高昌王墓遺址、齊家文化遺址、花大門石刻遺址,非常值得沿著這條線路慢慢探尋古絲路文化。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在御山聖容寺,矗立於南北兩山的大、小佛塔,是盛唐時期的土基佛塔,形制同西安小雁塔,被稱為聖容寺塔,因聖容寺而得名,又名後大寺塔。建於石崖之上,為聖容寺建築之一,古寺已毀,而塔獨存,塔為四方形七層密據式磚塔。這兩座佛塔是河西走廊上難得見到的古蹟,所以尤為珍貴,值得一看。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我爬到山頂,俯瞰御山聖容寺,只見它背靠古長城,周圍的山形非常奇特,和西北常見的山形不同,綿延起伏,形如波浪,逶迤蜿蜒,環繞著聖容寺,山洞的形狀各異,被譽為白象託塔。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下圖的景觀為加里東期花崗岩差異性風化形成。傳說當年玄奘修成正果東歸,落腳聖容寺講經之餘,與徒弟在此打坐,突然金光佛祖現顯眼前,玄奘虔誠誦經,頓感清風如芝。片刻,佛光消失,突現酷似五指冠僧帽巨石一塊,成了見證佛教因緣故事的聖物。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說來到御山聖容寺,一定不要錯過山頂的日落美景。雖然因時間問題沒能等到日落便已離開,但下午的光線依然溫柔,溫暖和煦的陽光灑向這片山野,也灑向御山聖容寺,彷彿寺廟也鑲上了金邊,閃閃發光。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雲莊寺

抵達雲莊寺所在的雲莊山腳下,仰望滿山的秀美秋色,色彩繽紛層林盡染,山勢高峻,山松蔽日。沿著山路向山頂爬去,一路上曲徑通幽,峰迴路轉,清泉細流,山間瑞氣氤氳,景色變幻無窮。抵達山頂俯瞰,景色更是美不勝收。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雲莊寺開鑿於晉代,坐落於永昌縣的祁連山中,在寺廟東南五華里處,有石佛崖,是東晉高僧劉摩訶駐錫處。先鑿石窟後建寺院,原雲莊寺建築毀於民國十六年的一次大地震,雲莊寺原有多處寺觀,尚存大小石窟21個。石佛崖石窟在雲莊寺石窟東南2.5公里的石佛崖上,原有棧道、亭閣,現存大小石窟9處。現寺院建築是近幾年由三位僧人在原址處修建而成的。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據瞭解,歷史上雲莊寺曾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和遊人來這裡觀光旅遊,特別是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朝山節”,更是香火鼎盛,遊人如織。著名的永昌八景之一“雲莊鋪翠”風景點就在此處。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武當山

金昌的武當山又名金山、北武當山,位於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北海子風景區西邊,是永昌歷史上宗教文化繁衍傳承的重要場所,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臻隆於清代康乾盛世,成為儒釋道三教並存、活動和發展的聖地。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由山麓至山頂,一路上看到山間四處散落著寺廟,第一次見到彙集儒、釋、道三教建築並存山間的建築群落,鱗次櫛比,星羅棋佈,蔚為壯觀,其強大的氣場,令人感到此處無聲勝有聲。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全部建築分三個部分:山腳為佛教建築,山腰百子洞為民俗眾神建築,百子洞至金頂為道教建築。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在武當山間遙望,遠處氤氳的晨霧使永昌古城披上了一層迷幻氣息,永昌古城還未甦醒。對於我來說,來到一座新的城市,定是要看看它清晨、正午、傍晚的模樣,才算真正認識了它。永昌這座古城,沒有太多鋼筋水泥,也沒有快速穿梭的車流,沒有大城市的喧囂,這也使得古老的文化和建築得以在這片土地上長久留存。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甘肅金昌·歷史篇」探索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