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戰長卷”之二:鳴條之戰

鳴條之戰發生於夏桀五十三年(前176年),是夏夷兩宗族間的重大戰爭。桀為中原共主,夏朝君主,商湯為東方夷族當中強大部族首領。桀兵敗夏亡,夷族之商湯成了中原共主。

中國“十戰長卷”之二:鳴條之戰

夏代自孔甲以後,國勢衰退,到了夏桀時代,夏桀雖不是一庸碌無能的君主,但因其荒淫自縱,且近讒拒諫,殺害老臣,所以使夏政每況愈下。商族為東方夷族集團中之強大部族,湯為夏代方伯,為夷族中之有力氏族,但居亳時僅有地七十里,因見時人懷怨憤,夏桀眾叛親離,遂不艱險,而處心積慮顛覆夏政。期間,商湯任賢用能,振德修兵,採用蠶食策略,經18年之力,將夏在東方之氏族降服殆盡,之後,對夏朝都城發起攻擊。在和夏朝對決之前,商湯做《湯徵》,舉述夏桀之罪,說明代天伐罪之意,以激勵士眾。

中國“十戰長卷”之二:鳴條之戰

湯之進兵,系由亳都沿黃河南岸西進,利用大河掩護使桀不能覺察,待至潼關附近,再渡河而北,由黃河河曲部經“陋”而東,攻擊安邑之側背。夏桀乃倉應戰,西出拒湯,戰於鳴條之野(在安邑縣西)夏師敗績,於是夏鐵遂放棄安邑東入于山,出太行東南涉河避走三腰(今山東省定陶縣)湯又移師伐三腰,桀乃奔於南巢(今安徽省巢縣)戰事遂告結束,夏朝滅亡。

中國“十戰長卷”之二:鳴條之戰

此一戰,開闢商643年基業,並啟夏夷兩宗族血統文化之融化結合與親密之合作。商成為距今三幹餘年前之強大之國家,遠征外族,開疆擴土。政治經濟之進步,文化之優越與武力之強大,遠邁前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