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我辛辛苦苦買的房子自己住不了,就因為我是你爹媽?

小編上次看“安家”的時候,就被房似錦的媽媽氣得肝火旺盛。

本來以為房似錦還有個不錯的弟弟,後來經過網友提醒我又回去看了一遍。

才發現這個弟弟是和那個討債老媽串通一夥的,把我又氣了一遍。


《安家》:我辛辛苦苦買的房子自己住不了,就因為我是你爹媽?

並且我還發現第一遍漏過了重要人物,嚴叔嚴嬸。

可以說劇裡面的房似錦有多慘,嚴叔嚴嬸就有多慘。

房似錦被迫還房貸,兩位老人家卻是做賣包子生意做大半輩子在大上海買了一套房。

主動買給兒子,想讓他過得好一點。


《安家》:我辛辛苦苦買的房子自己住不了,就因為我是你爹媽?

兒子卻是白眼狼本狼。

不僅房子只寫了他和他老婆的名字,還叫丈母孃來住。

但是老爹老媽搬著行李過來的時候,卻毫不留情的將父母拒之於門外。

彈幕裡評論道“其實現實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事情”。


《安家》:我辛辛苦苦買的房子自己住不了,就因為我是你爹媽?

看到這裡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無論是一些短視頻平臺還是一些節目,說到父母的時候,都會提及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關注度往往都要普遍大於西方。

舉個例子,就比如看孩子這個事情,在中國的普遍環境下,很多父母會幫忙帶自己子女的孩子。

而在西方,他們不太可能包攬本來應該屬於他們子女的分內之事,帶孩子更是少見。


《安家》:我辛辛苦苦買的房子自己住不了,就因為我是你爹媽?

除此之外,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他們更加堅信自己是一個個體。

就算子女與其有著血緣關係,他也會將其看做應該獨立的生命個體,而不是對其有著管控的權利。

這一點認知與我們的文化背景大相徑庭。

中國自古以來就流行“老有所養”以及所謂的“養兒防老”。


《安家》:我辛辛苦苦買的房子自己住不了,就因為我是你爹媽?


這也是為什麼說會有重男輕女這個現象的另一個源頭。

這樣的認知造成了一種兩極,如果兒子孝順,則頤養天年,如果不孝順,則會有悽苦的晚年。


《安家》:我辛辛苦苦買的房子自己住不了,就因為我是你爹媽?


雖說有關於此的法律正在慢慢的完善,但是情與理一旦加上了親情這一層關係,彼此的關係不是冷冰冰的法律條文就可以撇清。

畢竟,指望子女能夠始終如一對自己很好實在是有很高的風險。


《安家》:我辛辛苦苦買的房子自己住不了,就因為我是你爹媽?


就像“安家”中的兒子兒媳,錢沒有讓他們花一分,反倒是自己當起了主人,而丈母孃和兒媳的行為也讓人窩火,住別人辛苦打拼換來的房子還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做人不行,做親戚更是不行。

問題的根源又出在兒子身上,但凡兒子稍微孝順一點,記得二老的恩情,也不會做出如此非人之舉。


《安家》:我辛辛苦苦買的房子自己住不了,就因為我是你爹媽?

所以,親情固然很重要,但是當作為父母和作為子女的兩種不同身份的時候。

適度的距離才會讓彼此舒服,比如我要是嚴叔嚴嬸我就先付個首付,你對我好我就接著幫幫忙,對我不好就回老家種地吧,別混大上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