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蘿蔔湯


父親的蘿蔔湯

味覺是有記憶的,有些食物對我們來說不再是簡單的吃食,正如冬日的蘿蔔湯,時常讓我記起熱愛生活的父親,記起平凡又深情的父愛!


■ 汪愛賢

天氣漸冷,又到了火鍋盛行的季節!羊肉火鍋、重慶火鍋、豬肚雞火鍋、泰式火鍋等相繼登場亮相,而我,尤其喜愛用蘿蔔來熬湯或者打火鍋。

民間一直流傳著“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的說法,但有很多人不是很理解,冬天很冷為什麼要吃涼的蘿蔔?據《黃帝內經》的記載,冬日寒冷,陽氣在胃裡,胃中煩熱,“冬吃蘿蔔”就是用蘿蔔比較清涼透氣的東西,把內熱調衡一下,以達到陰陽平衡。

而我愛喝蘿蔔湯,除了受一點養生的知識影響外,最大的原因,還是念念不忘父親當年熬的蘿蔔湯吧!在我眼中,父親也算是個“吃貨”,再簡單的食材到了他手中,也會變得美味。

我上初中時,還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那時候家裡還挺困難的,沒有自行車,要步行半個多小時才到學校,我又是個特別怕冷的人,晚上頂著“呼呼”的北風回到家裡,能喝上一碗父親熬的熱氣騰騰的蘿蔔湯,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父親教我說,要想喝上甜甜的蘿蔔湯,挑選蘿蔔是關鍵,一要看色,最好是白得透亮那種;二要看飽滿度,蘿蔔的頭尾要長得均勻,個夠大;三要看重量,把蘿蔔拿在手上拋幾下,沉的話代表水分多、新鮮。切蘿蔔也有講究,最好切成茶杯大小的方塊,不能切得太小塊,小了容易爛,放在嘴裡口感不好,切出來的蘿蔔還要大小一致。如果想讓蘿蔔湯更鮮甜,必需要用肉或者豬筒骨把鮮味帶出來。父親喜歡用五花肉來熬蘿蔔湯,他說,五花肉跟蘿蔔是絕配,蘿蔔吸收了五花肉的鮮味,五花肉吸收了蘿蔔的甜味,湯的鮮甜味就出來了。

主材料選好後,就可以下鍋熬湯了,熬湯的時候,還要加一塊生薑和一點點陳皮,一般用大火燒開五分鐘後,改用文火熬一個小時就可以了。湯熬好後,再撒上蔥花和少量胡椒粉,美味的蘿蔔湯就做成了。

至今尤記得父親調的酸辣醬,首先倒一點桂林辣椒醬到碗裡,然後加兩個醃好的酸梅子到碗裡搗鼓幾下,再加一點香菜,一碗熱湯下肚後,就開始蘸著酸辣醬吃蘿蔔了,吃幾塊蘿蔔就吃一塊軟軟的五花肉,一直這樣交替著吃。記得在那些寒冷的冬日裡,昏黃的燈光下,我曾被嗆得連連呼氣、呱呱大叫……

味覺是有記憶的,有些食物對我們來說不再是簡單的吃食,正如冬日的蘿蔔湯,時常讓我記起熱愛生活的父親,記起平凡又深情的父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