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解?罵郭德綱的人那麼多,為何沒人“捎帶”于謙?

德雲社近年來,無疑是娛樂圈最大的流量社團。

郭德綱也曾自言,“自己如今是Wifi體質,有事沒事都有人要碰上一下”。

孟鶴堂也是在《歡樂喜劇人》中調侃“吃一口唐僧肉,長生不老。罵一句郭德綱,大紅大紫

何解?罵郭德綱的人那麼多,為何沒人“捎帶”于謙?

這些年,郭德綱“被動”接受的質疑與批判不計其數,參加節目也是爭議不斷。

錄製《相聲有新人》時,被交大博士“懟沒文化”、之後還揚言不懂新式相聲,節目尾聲的時候,還被質疑前三甲的選手有兩位都來自德雲社。

何解?罵郭德綱的人那麼多,為何沒人“捎帶”于謙?

錄製《歡樂喜劇人》每一次有德雲社相聲演員參賽,總會有“黑幕”這種腹黑的說法。

德雲社風雨20餘年,郭德綱可謂是歷經波折,但是與郭德綱同一個舞臺之上的于謙,卻一直能成功躲避這些言論,就算是微博出現“不雅圍觀”,大家說辭也都是一成不變的手滑。

何解?罵郭德綱的人那麼多,為何沒人“捎帶”于謙?

成為大家打趣的話題,並沒有人對其上升到人格上的攻擊。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于謙能在這鬧市中開創自己的一片,恬淡的樂土,這是什麼原因?

01自得其樂的性格

于謙能有今天這般成績,與其性格脫不開。

侯耀文曾斷言郭德綱,“一路坎坷走來,必定嫉惡如仇”,郭德綱也果真如此,多少次都是因為心直口快遭到一眾人不理解,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性格與經歷。

郭德綱一路坎坷,早年間打拼都是在市井之中“爭搶”,沒有一腔孤勇的性格,絕對不能有今天的成就。

何解?罵郭德綱的人那麼多,為何沒人“捎帶”于謙?

而於謙就不一樣了,于謙的經歷雖然也是豐富,但是絕無吃不上飯這種愁心事,所以性格上也就少有強勢,隨和的性格也就沒有太多與人爭辯的可能。

三山五海,皆為朋友,江湖恩怨,皆一笑而過之。

郭德綱自己也是坦言,娛樂圈沒有多少真正的朋友,而且他本人也不熱衷於應酬,一年能出去吃飯的次數也就五六次,相比之下於謙就與郭德綱有著南轅北轍的姿態。

朋友遍佈娛樂圈,《老師好》上映之前,半個娛樂圈的人都在為于謙站臺宣傳,這就是于謙的魅力所在。

更值得說的便是德雲社最有名的“翻車版”《汾河灣》,那天于謙應酬酒局5次,飲酒不計其數,這才造就了德雲社經典的“名場面”。

何解?罵郭德綱的人那麼多,為何沒人“捎帶”于謙?

莫非你真當,于謙的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是胡說不成。

02于謙是有師父“疼”的孩子

相聲講究的就是“師承”,以前的郭德綱為了這個“師承”,曾經三次入京尋找門路。

但是遺憾的是,郭德綱比沒有被當時的相聲圈接受,所以早年的郭德綱吃過很長時間“沒師承”的苦。

直到遇見侯耀文之後,侯三爺也算是真心喜歡郭德綱這位後生,全國演出、電視節目無不是步步提攜。

何解?罵郭德綱的人那麼多,為何沒人“捎帶”于謙?

那些年郭德綱鮮有質疑與非議,因為有侯三爺鎮在郭德綱身後,很多人想要“懟”郭德綱,也要想上三分,更要給他師父幾分薄面。

不幸的事情大家也便知道了,侯耀文老先生英才早衰,這不僅是相聲界的遺憾,對於郭德綱也是一種心痛,從此之後他就是沒有師父疼愛的人了。

何解?罵郭德綱的人那麼多,為何沒人“捎帶”于謙?

談及於謙,在這一點確是比郭德綱幸福很多。

如今師父石富寬依舊健在,而且還在德雲社2019年的“紀念侯耀文專場”中上臺表演,有師父在總能有震懾“宵小”的作用。

這也是于謙的福氣所在。

03舞臺職責所在,也讓于謙避難一些紛爭

相聲舞臺,雖然總說“三分逗,七分捧”。

但是說到根源,其實還是逗哏演員與舞臺上作用更為巨大,貫口、柳活、學唱,捧哏可以不會,但是逗哏必須要有幾項專精。

何解?罵郭德綱的人那麼多,為何沒人“捎帶”于謙?

這也就讓逗哏更加被大眾廣為熟知,對於一般的觀眾耳熟能詳的相聲演員都是逗哏,郭德綱。岳雲鵬、張雲雷、孟鶴堂等等。

所以,在對於舞臺上犯下錯誤的時候,捱罵最多的也都是逗哏,當初德雲社秦霄賢與孫九香“懟觀眾”事件,雖然話是孫九香說的,但是秦霄賢還是一樣被指責最多。

何解?罵郭德綱的人那麼多,為何沒人“捎帶”于謙?

這也是因為逗哏被大家知道的更多而已,同理于謙老師也是因此少了很多紛爭。

其實無論是罵郭德綱也好、罵于謙也罷,他們是多年的夥伴與搭檔,早都榮辱一體,有一樣的夢想、去一樣的遠方。

這樣,便也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