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拉斯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趙凡丁201


百度或谷歌能找到的那些標準資訊,我就不多說了。

就讓我來告訴你一些不知道而又有趣的洪都拉斯事實吧!


在美國法律史上發生了一個古怪有趣的故事

一名洪都拉斯上校想出售一塊月球岩石,你沒聽錯,是月球岩石,美國商人艾倫羅森到洪都拉斯問價,上校要價一百萬美元,最終被艾倫羅森壓價以一萬美元購得,而且還不是一萬美元現金,而是同等價值的卡車。

艾倫羅森很高興,拿著岩石到哈佛大學檢測,發現原來真的來於月球,非常珍貴。

當他想高價賣出岩石時,被美國警方的密探拘捕,原因是他出售國家級物品,這塊岩石後來歸還給洪都拉斯政府,岩石是當初美國登月回來後送給洪都拉斯的禮物。在洪都拉斯,一臺卡車就能買到國家級物品,可想而知,只要有錢,洪都拉斯什麼都賣。


多名農夫被處決砍頭,政府草草了事

農夫會把土地賣給毒品卡特爾,讓他們在郊野設可卡因工廠,農民甚至還會加入製毒。只要有農夫不聽話,就會被殺,曾經有多個農夫反抗毒品卡特爾,結果,他們在自己的農田上被人處決砍頭,政府草草了事,一堆頭顱還一直在農田上,沒人理會。還用血在他們的農田上寫道:

"這就是不乖者的下場"

洪都拉斯部長博尼利亞曾說:

"不是我們不想打擊毒品市場,而是,我們這個國家上有墨西哥和美國,下有哥倫比亞,正位於吸毒者的製毒者之間,是兩者的橋樑,要打擊也不是如此簡單"

洪都拉斯被稱為"香蕉共和國"

曾經有做水果貿易生意的公司老闆會收買洪都拉斯官員以換取有利的關稅,即使一個水果公司老闆都能收買洪都拉斯的高官。故稱"香蕉共和國"。現在泛指貪汙和不穩定的國家。


洪都拉斯的士兵和警察薪水極低

毒品卡特爾非常容易便能賄賂他們,這是毒品卡特爾經常問被收買者的問題:

"要錢還是要吃子彈?"

士兵和警察當然選錢。


大部分官員﹑士兵﹑甚至領導人都和毒品卡特爾有利益關係,相當腐敗

前第一夫人貪汙腐敗,挪用政府錢私用。


全球謀殺率最高的國家,一個洪都拉斯人在一輩子當中,會有10%機會被殺

根據聯合國統計,洪都拉斯最全球謀殺率最高的國家,一千人之中就有一個會被謀殺。另外,"經濟學人"研究部門也估算得出,每一個洪都拉斯人在一輩子當中,會有10%機會被殺,你沒聽錯,是10%,可怕的暴力令人髮指,謀殺案多到連警察都查不清。


一分鐘路程都不能走,太危險

以上是美國記者湯姆溫萊特,他到洪都拉斯訪問,在夜晚,他剛從洪都拉斯的美國大使館出來時就被大使館的門衛叫停:

"你打算走路去那?"

湯姆溫萊特:

"走回去旅館,在旁邊而已,一分鐘路程。"

門衛說:

"別,你坐車吧。"

湯姆溫萊特:

"但是,只有一分鐘路程。"

門衛堅持:

"相信我,坐車吧。"

可想而知,洪都拉斯的治安多好啊!


如果你有錢,基本上能買到比政府強大的軍力。

你幾乎很難在洪都拉斯的街道見到警察,大多企業﹑酒店或私人機構都會僱用私人守衛,在洪都拉斯私人守衛比警察還好用,至少能保護你。如果你有錢,基本上能買到比政府強大的軍力。


分析指出,洪都拉斯是全世界最適合犯罪分子和毒品卡特爾駐紮的國家

從世界銀行的專家分析二百個國家的"經商環境報告"﹑以及世界經濟論壇公佈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可以看出,洪都拉斯是全世界最適合犯罪分子和毒品卡特爾駐紮的國家。


毒品卡特爾競爭力報告,洪都拉斯是犯罪分子的伊甸園。

曾研究洪都拉斯的記者湯姆溫萊特做了一份"毒品卡特爾競爭力報告",統計結果是由法律制度完善度﹑警力﹑警察的可靠度﹑政府的賄賂情況﹑公共資金轉移﹑市民對政客的信任﹑司法獨立性﹑政策的偏好﹑犯罪和暴力的商業成本﹑組織犯罪的情況﹑企業的道理行為等數據分析出來的,一分最低,七分最高。分數愈高愈適合經商,愈低愈不適合經商,作為生意人,當然要選最高分的國家經商,才有安全保障,但作為犯罪集團,就要反過來看,選那些低分的國家來下手,洪都拉斯就是那些幾乎接近一分的國家,說一句笑話:

"毒品卡特爾可能看了這份經商環境報告和全球競爭力報告才打算在洪都拉斯駐紮的。"

腐敗感知指數

國際透明組織會公佈年度"腐敗感知指數",用來羞辱腐敗的國家使他們打擊貪汙,洪都拉斯就是他們其中羞辱的對象。


澳門作家何卓倫


作為拉丁美洲最不發達國家,洪都拉斯或許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地方相當陌生,畢竟往來非常少,不過對於喜歡足球的人來說應該還好——隨著中超的北京國安、山東魯能曾引入洪都拉斯外援,而2014年,洪都拉斯更是第三次進入世界盃決賽。這個盛產香蕉與咖啡的中美洲小國才引起注意。

儘管洪都拉斯資源豐富風景迷人,在世界足球界更是小有名氣,卻因為常年動亂嚴重阻礙經濟的發展,如今依舊是世界上著名的窮苦之地。


整個洪都拉斯的面積大約11.2萬平方公里,比江蘇省略大,總人口不到1000萬。全境四分之三都是科迪勒拉山系的熔岩高原與臺地,平原僅僅分佈在東部沿海與河谷地帶。洪都拉斯北臨加勒比海,而在太平洋的豐塞卡灣也有一小段海岸線,一半以上的土地都被茂密的熱帶雨林覆蓋,礦產資源豐富,也是中美洲最大白銀產地。

與墨西哥以及很多中美洲國家一樣,洪都拉斯人口大多數都分佈在西部的內陸高原地區,而沿海平原人口與城市稀少。畢竟相對於涼爽而平攤開闊的內陸來說,沿海地區雨林沼澤密佈,氣候溼熱蟲瘴叢生,很不適合生活。


作為當年西班牙殖民地的一部分,受到歷史影響,洪都拉斯與大多拉丁美洲地區一樣都使用西班牙語,總人口85%都是印第安人與歐洲白人後裔的混血,信奉的也是天主教。

洪都拉斯自然資源豐富,地理位置也不算差,但是至今仍舊相當落後。洪都拉斯出口商品中,香蕉與咖啡佔據了一半以上,當然,這裡的確是世界上最大的香蕉出口地之一,也是全球第十大咖啡產地。除此以外,洪都拉斯出口也大多是礦產與農業產品,工業與服務業都非常之後。

洪都拉斯曾經是美洲瑪雅文明的核心地區,如今卻成為拉丁美洲的一處角落。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全部醫院不到100家,艾滋病與瘧疾患率位居中美洲首位。雖然有古老的歷史、迷人的風景,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可令人不安的洪都拉斯讓遊客望而卻步。


澹奕


洪都拉斯,西班牙語意為“深邃”,是中美洲的一個國家,面積11.2萬,比我國浙江省面積大一點。人口910萬,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我國明代《坤輿萬國全圖》稱之為“酆度蠟”。

它與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陸上為鄰,瀕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洪塞加灣。大陸以外的加勒比海上還有天鵝群島、海灣群島等領土。

洪都拉斯南北兩面沿海地區,風光旖旎,風景如畫,是旅行者的天堂。

每年世界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特別是來自西班牙、葡萄牙這些與洪都拉斯有歷史淵源的國家的遊客很多。旅遊業是洪都拉斯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洪都拉斯首都叫特古西加爾巴,是個古老的城市,也是古代瑪雅文化發祥地之一。

公元4-7世紀,洪都拉斯西部是瑪雅文明之一。1524年在西班牙人的武力進攻下成為它的殖民地。1539年劃歸危地馬拉都督府管轄。(下圖:瑪雅文化遺址和復原圖)

洪都拉斯人口除了土著印第安人外,殖民主義後代定居與當地通婚形成的後代以及來自非洲奴隸的後代也佔很大比例。

1821年洪都拉斯獨立,隨後的150多年裡,政局一直動盪,光1821年-1978年的統計,政變次數就有139次。主要原因一是內戰,二是英美等國的政治控制、經濟掠奪。(下圖:活躍於上世紀80年代的洪都拉斯游擊隊)

這些列強想要在洪都拉斯攫取利益,就要扶植傀儡,於是政變、人民起義、罷工等輪番上演。

比如英國,它在1840年代起,侵佔洪都拉斯東部地區和巴亞群島,修建鐵路,並取得大片土地的租讓權。

再如美國,到1913年就控制了洪都拉斯90%的對外貿易。洪都拉斯的礦產、香蕉、電力、運輸業等都在美國公司控制之下,並且美國還派兵干預洪都拉斯內政,扶植傀儡政府。

洪都拉斯是個貧窮的傳統農業國,咖啡、香蕉是其大宗出口產品,主要買家是美國。

洪都拉斯的足球運動比較有名,歷史上曾3次打入世界盃世界盃決賽周,3次奪得中美洲國家杯冠軍。

洪都拉斯是世界上謀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邦派暴力威脅著全國各地的社區,年輕人只有一個選擇:加入邦派或死亡。

2015年洪都拉斯的殺人率為每萬人中有6人,其中大部分殺人案件未被起訴。平均每天有一名18歲以下的兒童因暴力而死亡。

原因是洪都拉斯執法資源嚴重不足,導致犯罪活動猖獗,並形成惡性循環。很多案件無法破案,受害人又害怕報復,只能選擇默默忍受,甚至不報案。

自2018年以來,成千上萬名以洪都拉斯人為主的“移民大軍”一直持續北上移徙,試圖進入美國。

而遠在美國,大約有100萬人是來自於洪都拉斯,其中很多人是非法移民。

洪都拉斯與中國目前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但兩國經貿往來有日益擴大的趨勢。中國產品在洪都拉斯很受歡迎,想必中洪建交是未來趨勢。


霧都的早晨


題主的問題是:洪都拉斯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洪都拉斯,我第一次聽說這個國家的時候是在歷史課本上,這個國家給了我很深的印象。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洪都拉斯購買的英國產品總值比大清還多,我以為這是一個很富裕的國家。

洪都拉斯位於中美洲地區,是一個國土面積只有11萬平方公里,人口840萬的小國。

(洪都拉斯地圖)

這個國家曾經是瑪雅文明的中心之一,創造了神秘輝煌的瑪雅文化。

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後,哥倫布於1502年來到了該國的西部地區,從此這裡成為新大陸第一批接觸歐洲人的國家,也是他們噩夢的開始。

1524年,西班牙人征服了這裡,並且在當地開始了殘暴的統治,13年後,3萬印第安人發動起義反抗西班牙人,雖然人數處於絕對優勢,但在武裝到牙齒的西班牙軍隊面前還是被殘酷的鎮壓下去了。此後,洪都拉斯的印第安人越來越少,到今天,印歐混血已經佔到了全國人口的83%,而印第安人只佔到全國人口的10%。

直到1821年這裡才脫離西班牙成為一個獨立國家,此後,該國先後加入過墨西哥和中美洲聯邦,在1838年從中美洲退出後成立了共和國。

也就在這個時候,英國開始加大了對洪都拉斯的影響力,於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前這個國土面積只有11萬平方公里的小國,所購買的英國產品竟然超過了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清,也說明該國已經完全淪為了大英帝國的商品傾銷地,這個國家即使沒有閉關鎖國也難以有出頭之日了!

到今天,洪都拉斯還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家,人均GDP只有2800美元,排名為世界第128位。

可以說,洪都拉斯是南美落後國家的代表,這個國家在世界各國普遍向前發展的時候,經濟反而出現了倒退。2010年,該國大約有一半人口處於貧困狀態,到2016年,貧困人口已經達到了總人口的66%。

(洪都拉斯的農村兒童)

洪都拉斯經濟的落後,主要還是要歸咎於混亂動盪的政局。自從獨立之後,這個國家就存在著無休止的內鬥,不同黨派之間為了爭權奪勢互相攻擊,讓這個國家一直處於一種失序的狀態中。

於是,這個國家難以獲得海外投資,自身也不好發展經濟,雖然近年來這一現象有所改善,但是未來的路還任重道遠!

政府管理的混亂和無序,導致社會的治安極為惡劣,這是世界上謀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根據2015年的數據,洪都拉斯的謀殺率達到了驚人的萬分之六,幾乎相當於人口差不多的以色列的50倍!

除了社會失序,洪都拉斯的環境也不好,這個國家經常被自然災害光顧,而且損失非常大。

就拿1998年來說,這一年颶風米奇來到了洪都拉斯,短時間內破壞了該國70%的農作物,70-80%的交通基礎設施,有8萬多房屋被不同程度損壞,對這個小國來說,這次颶風無異於一次破壞全國的大規模戰爭!

(颶風光顧過的地方)

希望這個國家越來越好吧。


歷史風暴


來看看洪都拉斯,是如何從美國手中獲得天鵝群島的。

美國是江湖老大,只要美國看中的地方,誰都別想虎頭拔毛。但凡事總有例外,還真有一個反例,一個小國竟然從美國這頭老虎身上揪下一撮毛,這就是香蕉界的大國洪都拉斯。

洪都拉斯和美國在陸地上並不接壤,即使在海上,也相距遙遠。不過,美國是個全球利益的國家,經常把自己的勢力範圍劃到別人家門口。

天鵝群島在哪呢?位於洪都拉斯東北海面上,距離本國153公里,再往東北就是著名的開曼群島。天鵝群島兩個島,大的叫大天鵝島,面積2平方公里。小的叫小天鵝島,面積1.2平方公里。另外還有一個鰹鳥礁,面積還不到0.01平方公里。

現在的天鵝群島隸屬於洪都拉斯的海灣群島省。但在四百多年前,那時還沒有洪都拉斯,天鵝群島上盤踞著一夥加勒比海盜,成天耍著刀槍劍戟、斧鉞鉤叉,到海上到處劫票。

天鵝群島的歷史非常簡單。之後中美洲被西班牙統治,洪都拉斯獨立後,認為在西班牙統治時期,天鵝群島就隸屬洪都拉斯,洪都拉斯當然擁有對天鵝群島的所有權。

沒想到,卻遭到了新崛起的美國的反對。1863年,剛打贏南北戰爭的美國,派出國務卿西華德對洪都拉斯說:再說一遍,天鵝群島是美國的。

美國那麼大,為什麼要爭這個彈丸小島呢?這源於美國一部奇特的國內法案——《鳥糞島法案》。

農業最好的肥料是什麼?當然是鳥糞了。美國不缺地盤,卻缺少鳥糞。美國面積超多的肥田,就需要進口鳥糞。有個數據:1844年,美國進口鳥糞700噸,僅過了10年,美國就進口鳥糞高達175000噸。美國主要是從天鵝群島,以及一個叫海燕群島(新淺灘)的小島引進的。

美國覺得自己那麼強大,卻傻乎乎花錢買鳥糞,會讓列強笑話,不如把這幾個鳥糞島佔為己有。美國宣稱只要是美國人先發現的鳥糞島,就是美國的,其中就包括天鵝群島。

洪都拉斯雖然是個小國,但天鵝群島上鳥糞的重要性,他們也知道。到了1921年,洪都拉斯派人去天鵝群島宣示所有權,惹得美國很不高興。

1939年,美國官員把情況彙報給了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認為有必要和洪都拉斯爭一爭。不過,羅斯福卻不是很看重天鵝群島。

羅斯福的理由也很充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鳥糞已不那麼重要。美國的農業不需要依賴於天鵝群島的鳥糞。羅斯福的態度是天鵝群島交給國際法院仲裁,愛給誰給誰。天鵝群島之於美國的價值,也就是在島上建一個機場,成為美軍在這裡的停靠點。

沒幾天,二戰爆發,羅斯福考慮美洲有可能是戰場,天鵝群島對美國的價值有所提高。羅斯福就派人對洪都拉斯說:咱們都是美洲兄弟,你做為小弟,能看著大哥與德國作戰,你在大哥的後院放把火嗎?何況天鵝群島對你們來也沒啥用?

洪都拉斯很不高興,說誰說沒啥用,小弟全指望天鵝群島上的鳥糞給香蕉地施肥呢。洪都拉斯不敢得罪美國,但也堅持對天鵝群島的所有權。

好在,美國當時事太多,對天鵝群島這麼小的事也不那麼用心,隨便洪都拉斯怎麼折騰。

但20年後,也就是1959年,距離美國最近的海島國家古巴發生了對美國非常不利的變化。美國必欲除之而後快,而天鵝群島正好位於古巴島東南,戰略價值陡然上升。

美國跑到天鵝群島建了一個天鵝廣播電臺,成天播放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洗腦大法。天鵝廣播電臺對古巴的作用非常有限,美國漸漸對天鵝群島也沒啥興趣。等到美國的注意力放到越南後,所謂的天鵝廣播電臺萬里搬家,躥到越南去了。

至於天鵝群島的所有權,美國說洪小弟向來很聽話,就送給你們吧,多給香蕉上點鳥糞。1971年11月22日,洪都拉斯的聖佩德羅蘇拉,美洪兩國簽訂條約,美國正式放棄天鵝群島,洪都拉斯喜笑顏開地收了天鵝群島。

不過,美國並沒有完全撤離天鵝群島,還在島上建有氣象站、通迅站,沒事測量個天氣預報什麼的。


地圖帝


#國家概況。

洪都拉斯,意為“深淵”。全稱:洪都拉斯共和國。地處中美洲。北臨大西洋加勒比海。南與薩爾瓦多為鄰,共同瀕臨太平洋。東向和尼加拉瓜交界。西向與危地馬拉接壤。面積;11.249萬平方公里(排名世界101位)。

人口:911.3萬(2016年)。

首都:特古西加爾巴。

#地形氣候。

整個國家以山地為主。

熱帶氣候。年均溫度23攝氏度。年降水量3000毫米。5一7月,有部分地區會下“魚雨”(大西洋上多形成龍捲風,將海中魚類捲到空中,隨雨落到地面)。

#族群構成。

印歐混血人83%,印第安人10%,黑人5%,白人2%。

官方語言:西班牙語。

絕大多數人信仰天主教。

#簡要國史。

洪都拉斯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

1502年哥倫布在此登陸。1524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9月15日宣佈獨立。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8年聯邦解體,建立共和國。

#國家體制。

總統制共和國。國家軍隊編制12000人,實行義務兵役制。自1821年獨立到20世紀70年代,共發生139次政變,政府更迭頻繁。

#資源特產。

有金、銀、煤、銻、鋅等礦藏。銀儲量佔中美洲第1位。

農業特產:出口咖啡+香蕉+菸草+甘蔗+棕櫚油等。

#國家標識。

國旗、國徽(見下圖)。

國歌:《您的旗是天國的光》。

國花:康乃馨。

#民俗習慣。

洪都拉斯有一匪夷所思的習俗,就是“賣媳婦”。男人可以將自己媳婦送到集市上賣,或者去和別人的媳婦交換。買來的媳婦可以再賣。這種習俗源於古代瑪雅社會。戰爭中抓獲的俘虜,男人全部殺掉。女人留下做媳婦,允許進行買賣。如今,根據法律規定,只能在每年3月開設的“人集”上買賣。

#自然名勝。

洪都拉斯大藍洞。

雷奧普拉塔諾生物圈保留地。



趙凡丁201





這麼近那麼遠F4


洪都拉斯全稱洪都拉斯共和國,是一個位於中美洲的國土面積11.25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洪都拉斯的國土面積排名第101位,人口也只有900多萬。洪都拉斯全境四分之三以上為山地和高原:山脈自西向東伸延,內陸為熔岩高原,多山間谷地,沿海有平原。洪都拉斯北部瀕臨加勒比海,南部是太平洋的豐塞卡灣,東與尼加拉瓜、薩爾瓦多交界,西與危地馬拉接壤。洪都拉斯屬於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在23℃左右,北部濱海地帶和山地向風坡年降水量高達3000毫米。洪都拉斯部分海面在5月到7月間會形成龍捲風,因此形成了一種世界上較為罕見的現象——魚雨:龍捲風會把海里的魚捲到天上,然後又把這些魚捲到部分地區扔下來,由此形成了魚雨。 洪都拉斯全國分為阿特蘭蒂達、科隆、科馬亞瓜、科潘、科爾特斯、喬盧特卡、埃爾帕拉伊索、弗朗西斯科·莫拉桑、格拉西亞斯·阿迪奧斯、因蒂布卡、海灣群島、拉巴斯、倫皮拉、奧科特佩克、奧蘭喬、聖巴巴拉、巴列、約羅18個省,首都是特古西加爾巴。洪都拉斯的森林面積約佔全國面積的一半,盛產優質木材——年產木材500萬立方米,這其中不乏紅木、紫檀、紅松、雲杉等名貴木種。洪都拉斯還擁有銀、金、鉛、鋅、銅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白銀的蘊藏量位居中美第一位。

和其他美洲國家一樣:洪都拉斯最早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其實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對除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之外所有美洲土著民族的統稱。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美洲印第安人創造了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等美洲本土文明。生活在如今洪都拉斯土地上的印第安人屬於瑪雅文明的範疇。1502年哥倫布到達洪都拉斯的海灣群島,22年後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洪都拉斯全境。1537~1539年洪都拉斯爆發了萊姆皮拉領導3萬印第安人舉行起義,西班牙殖民者在鎮壓了這次起義後將洪都拉斯劃歸危地馬拉都督府管轄。西班牙人殖民時期大量歐洲白人移民至此,同時他們還從非洲擄掠了大量黑奴用於種植園生產,這些移民與當地的印第安人不斷融合形成了洪都拉斯複雜的種族結構:如今洪都拉斯人口的83%左右為混血種人、10%為印第安人、5%為黑人、2%為白人。1821年9月15日洪都拉斯宣佈獨立,但在1822年被墨西哥第一帝國兼併。1823年洪都拉斯與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組成中美洲聯邦,1838年10月洪都拉斯退出中美洲聯邦併成立共和國。1840年洪都拉斯的保守派人物弗朗西斯科·費雷拉在危地馬拉獨裁者拉斐爾·卡雷拉支持下建立獨裁政府。兩年後洪都拉斯試圖與尼加拉瓜和薩爾瓦多重組聯邦,但這一計劃未能實現。1853年以後洪都拉斯國內自由派和保守派的衝突導致政權更迭頻繁,金、銀礦業遭到破壞、影響經濟發展甚巨。從1840年代起英國侵佔了洪都拉斯東部地區和巴亞群島,英國人在此修建鐵路並取得大片土地的租讓權。

西班牙人殖民時期完全是按自己的需要規劃殖民地的產業佈局的,這導致包括洪都拉斯在內的原西屬殖民地產業結構上的畸形,即使在洪都拉斯獨立後也難以實現經濟上的獨立自主。洪都拉斯在政治體系的構建上同樣也表現得極不成熟:自1821年獨立以來至1978年一共發生了139次政變的洪都拉斯是拉丁美洲政變最頻繁的國家之一,政治局勢的長期不穩定狀態進一步阻礙了洪都拉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當包括洪都拉斯在內的拉美國家在擺脫殖民枷鎖後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時美國表現出了對拉美越來越明顯的興趣:自從拉美各國獨立以來美國將一直將拉美各國視為自家後院。1823年美國第5任總統詹姆斯·門羅在國會的演說時提出“我們對歐洲國家將其制度擴張到西半球任何地區的所以企圖都視為對我們的和平與安全的危害。我們不曾也不會干涉任何歐洲國家的現存殖民地或屬地,但對那些已宣佈獨立並在維護其獨立,而我們基於偉大動機和公正原則承認其獨立的國家,任何歐洲國家為壓迫它們或以任何其它形式控制它們命運而進行的任何干涉,我們不能不視為對美國不友好的表現”。門羅主義承諾美國不干涉歐洲各國的現存殖民地事務(包括歐洲國家在美洲的殖民地),但與此同時要求歐洲各國不得再在美洲進行殖民擴張活動或干涉已獨立的美洲國家事務,這其實是美國將美洲視為自家後院的宣言。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前半葉的拉美各國無不受到美國各種政治經濟控制,各國的經濟生活基本被美國資本所把持壟斷。這種由外國資本扶持的畸形政治很容易引發中產階級以下人民的反感:他們從自己國家的資源裡得不到任何好處,未來等待他們的只有無盡的絕望。所以對外國資本的仇恨情緒就一直在拉美各國的土壤裡野蠻生長。從20世紀中期開始拉美各國陸續湧現出卡斯特羅、切格瓦拉、貝隆、阿連德、古斯曼、查韋斯等主張進行獨立自主的改革者。長期以來拉美各國的政治走向幾乎就是在親美與反美之間來回搖擺:一會兒美國扶植的政府上臺控制了局面,一會兒親美的政府又被反美人士推翻。具體到洪都拉斯而言:設在紐約的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在洪都拉斯大量投資開發北部沿海平原,在此創建香蕉種植園,當地原始森林被砍伐燒盡,代之一排排香蕉樹。到1930年聯合果品公司和另一家美國公司控制了洪都拉斯北部半數耕地。20世紀30年代末香蕉已佔洪都拉斯出口總值的70—80%,而利潤全在美國人手中(聯合果品的利潤率高達600%,20世紀60年代年利潤4.9億美元,這相當於洪都拉斯年度財政收入的10倍)。與此同時聯合果品公司還控制著洪都拉斯的交通、電力、礦業、銀行等經濟命脈並擁有警察、軍隊,甚至能影響洪都拉斯的內外政策,聯合果品公司儼然已成為“國中之國”。

洪都拉斯東北海面上距離其本土153公里處坐落的天鵝群島由三處島礁構成:面積2平方公里的大天鵝島、面積1.2平方公里的小天鵝島、面積不到0.01平方公里的鰹鳥礁。洪都拉斯獨立後認為天鵝群島在西班牙人殖民時期就屬於洪都拉斯,於是派人到島上宣示主權。然而此舉遭到了美國的反對:美國立即派出當時的國務卿西華德向洪都拉斯強調天鵝群島是屬於美國的。美國之所以執著於這幾個小島主要是看中了島上的鳥糞資源。當時美國農業的主要肥料就是鳥糞——根據美國人自己的統計數據:1844年美國進口鳥糞700噸,僅過了10年美國的鳥糞進口量就漲到了175000噸。與此同時洪都拉斯也同樣看中了島上的鳥糞資源,因此雙方就島嶼歸屬問題發生了爭議。一開始在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上都佔據絕對優勢的美國掌握著主動權,然而到了上世紀30年代事情出現了轉機:這一時期隨著美國農業技術的提升已使鳥糞在美國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大打折扣,同時由於德國、日本等國的法西斯勢力的崛起使美國不得不將主要精力用於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防備上。在這樣的形勢下美國也就默認了洪都拉斯對天鵝群島的實際控制。1959年古巴革命順利後美國迫切需要在鄰近古巴的地方打造一處監視遏制古巴的戰略基地,而天鵝群島恰恰是和扮演這樣的角色。洪都拉斯自然知道自己無力與美國抗衡,因此為保住自己對天鵝群島的主權採取了主動示好的策略:洪都拉斯表示將積極支持美國在島上建設監測通訊設備。美國考慮到洪都拉斯多年來一直在內外政策上比較配合聽話,即使美國不佔領洪都拉斯一寸土地也能在當地維持巨大的戰略和經濟利益,因此也就承認了洪都拉斯對天鵝群島的主權。洪都拉斯維護本國領土完整的代價就是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領域幾乎受到美國全方位的控制。正所謂物極必反——事實上洪都拉斯國內始終存在對這種高度受制於美國狀態的不滿情緒。1975年洪都拉斯政府在國內的抗議浪潮下宣佈收

獲包括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在內的一切外國公司的特權。


今年5月31日中午幾名蒙面抗議者將12個輪胎推至位於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的美國大使館門口並用汽油澆滿了這些輪胎,然後點燃了這些澆滿汽油的輪胎。這一事件被視為是洪都拉斯國內反美民意的一次爆發並令本來在國際舞臺上默默無聞的洪都拉斯一度受到世界的關注:現任總統埃爾南德斯一直被視為是親美人物。當特朗普擅自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時甚至遭到了來自美國傳統盟友的普遍反對,然而埃爾南德斯卻緊隨美國的步調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聲稱打算在那裡開設貿易辦事處。在2017年12月洪都拉斯大選中埃爾南德斯成功連任,然而反對派認為他在大選中擁有欺詐和舞弊行為,隨即洪都拉斯各地爆發大規模遊行和抗議行動。儘管埃爾南德斯成功平息了反對派的抗議行動,然而反對他的聲音並未就此消失。那麼這次縱火時間有沒有可能是洪都拉斯國內的反對派所為呢?應該說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洪都拉斯是拉美地區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產業主要以咖啡、香蕉及棉花為主,工業基礎極為薄弱,經濟總量排名全球第103位,人均GDP位居世界第127位,高漲的失業率使洪都拉斯大量人口都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洪都拉斯的問題還不單純只是經濟上的貧窮:位於美洲咽喉地帶的洪都拉斯歷來都是毒販的集中營,因此洪都拉斯的社會治安狀況相當糟糕。那麼洪都拉斯的社會治安究竟有多糟呢?事實上這個國家擁有全球最高的謀殺率和常年居高不下的自殺率:在洪都拉斯平均每天有16人死於各種街頭暴力,每年有數千人慘死街頭,因此被譽為全世界最危險的國家。在這種惡劣的生存狀態下洪都拉斯人對現行政策其實是有著諸多不滿,恰逢此時埃爾南德斯意圖在國內推行醫療和教育私有化改革,這就使洪都拉斯的國內矛盾進一步激化:本來洪都拉斯的經濟狀況就已相當惡劣,如果需要民眾個人負擔更大比例的醫療和教育支出無疑會使老百姓的生活狀態雪上加霜。這件事就此成為這次洪都拉斯騷亂的導火索。在洪都拉斯民眾的眼中:埃爾南德斯就是美國扶植的一個代理人——在其任內大量的國家資源被廉價賣給美國金融寡頭。因此洪都拉斯民眾對現任總統及其政府班子的不滿是完全可能遷怒於美國的。

然而這件事也不一定就是洪都拉斯國內的反對派勢力所為,事實上被視為美國盟友的埃爾南德斯也有嫌疑。事實上埃爾南德斯同美國的關係在此之前已出現裂痕:政治動盪、經濟貧困、犯罪率高發這一系列因素導致洪都拉斯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以致於每年都會有大量洪都拉斯人逃離故土,而他們的首選目的地就是美國。一方面作為發達國家的美國相對更高的生活水平對他們充滿吸引力,另一方面美國也是在地理位置上距離洪都拉斯最近的發達國家。美國面對越來越多的來自洪都拉斯的非法移民也不免頭疼,因此敦促埃爾南德斯遏制非法移民浪潮,然而只要洪都拉斯尖銳的國內問題得不到根治就不可能真正遏制非法移民浪潮,對埃爾南德斯而言:一方面他無力遏制這股浪潮,另一方面或許他也巴不得這些對自己不滿的人士早日離開洪都拉斯。總之美國所感受到的就是非法移民有增無減——據美國國土安全部數據顯示:從2005年至2017年間洪都拉斯的非法移民有328萬人之多。去年10月一支約1600人的洪都拉斯移民隊伍曾一度引起兩國關係的緊張:特朗普政府為此大舉增兵美墨邊境線並以此為由要求國會批准50億美元修建美墨邊境牆,由此引發了美國兩黨內鬥和政府停擺。墨西哥還因為控制非法移民不利而遭到了美國的制裁。儘管美國製裁的是墨西哥,但湧入美國的非法移民可並不全都來自於墨西哥,只不過墨西哥作為美國的陸上鄰國成為了非法移民湧入美國的重要中轉通道,而在湧入美國的非法移民中洪都拉斯人佔了相當的比例,為此特朗普政府曾警告埃爾南德斯政府:如果再不遏制非法移民浪潮,那麼墨西哥所遭遇的制裁將會降臨到洪都拉斯頭上。就在兩國關係因非法移民問題橫生波折之時美國政府又以“涉嫌向美國販毒和走私武器”的罪名逮捕了埃爾南德斯的兄弟安東尼奧·埃爾南德斯。此事之後儘管埃爾南德斯在公開場合仍保持著親美的外交立場,然而他和美國的關係究竟如何就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了。美國對埃爾南德斯的態度令他感覺自己有被美國拋棄的危險,恰逢此時洪都拉斯國內爆發了反對他的大規模騷亂,埃爾南德斯政府完全有可能縱容乃至授意這次縱火事件,然後嫁禍給反對派人士——以此告知美國人:在洪都拉斯他們還必須依賴自己這個代理人撐場子。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洪都拉斯(西班牙語深度的意思,又一說哥倫布在此差點因風暴喪命,於是稱其為無底深淵)是雄居於西半球中美洲的小國。

自然地理

國土面積:11.2萬平方公里。

海陸位置:洪都拉斯東南與尼加拉瓜相鄰,西南小面積臨豐塞卡灣,西接薩爾多瓦和危地馬拉,西北隔洪都拉斯灣與伯利茲相望,北濱加勒比海。

海洋:豐塞卡灣(太平洋),加勒比海。


陸地:以高原(熔岩高原)山地為主(75%),沿海有少量平原。


水系:帕圖卡河(東北部),烏盧阿河(西部),科科河(與尼加拉瓜界河)卡拉塔斯卡瀉湖,約華湖(西北內陸湖285平方公里)。


山地:索科努斯科山。

氣候:東部為熱帶雨林氣候(年均溫23℃上下,北方濱海和迎風坡降雨3000,魚雨),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

地質: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2018年發生了7.6級地震),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交界處。


資源:森林覆蓋率超過一半。

人文地理

首都:特古西加爾爾巴(人口100萬)。

歷史:西部瑪雅文明中心之一(4-7世紀)~1524年西班牙征服~1821年獨立次年併入墨西哥第一帝國第三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8年成立共和國。


經濟:很不發達,農業為主。

人口:820萬(印歐混血人83%,印第安人10%,黑人5%,白人佔%)。

宗教:天主教(96%)。

語言:西班牙語。

政治:18個省,共和民主代議制。
2


教育:14歲以前義務教育。

時區:西六區。

旅遊:洪都拉斯大藍洞(世界最大水下洞穴,石灰岩洞145米)。

習俗:換妻子(瑪雅遺風)。


張堯自媒體


瑪雅文明發祥地之一,300年殖民統治後走向淪落:“香蕉共和國”不改,近2/3的居民身處貧窮的深淵。

洪都拉斯共和國地處中美洲北部,南、北瀕臨兩大洋,面積11.2萬平方公里,人口911萬(2016)。

洪都拉斯為多山之國,全境75%為山地,地勢高峻,沿海和東部低平。全國分為4大自然地理區:東部低平區、北部沿海沖積平原區、中部高地區和太平洋沿岸低地區。

洪都拉斯人口90%為印歐混血後裔(梅斯蒂索人),他們常常被稱作拉迪諾人,以此突出其西班牙血統。該群體主宰國家社會、經濟和政治事務。其餘10%的人口族裔異質,包括佔總人口6%的印第安族群、擁有非洲血統的黑人混血後裔、獨特的阿拉伯社群和少數白人。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洪都拉斯各族群間關係和睦,基於土地所有權的不平等、貧富差距構成社會最大的問題,經濟地位、階級對立是社會動盪的根本原因。

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4世紀,洪都拉斯西北部曾是印第安古瑪雅帝國的一部分,留下科潘遺址的金字塔、廣場、廟宇、象形文字臺階等。公元10世紀後,當地瑪雅文明突然中止,迄今原因不明。

1502年8月,哥倫布的船隊駛近該地時,水深浪大,船隻時而浪尖時而低谷,他驚險登岸後稱之“洪都拉斯”——西班牙語“無底深淵”。1524—1525年,西殖民軍從南、北進入洪都拉斯,到1539年率眾起義的庫倫酋長倫皮拉被害時,境內只剩下2.5萬印第安人......倫皮拉現已化身民族獨立與自由的象徵,1926年其名稱為該國貨幣單位。

1821年,中美洲脫離西班牙獨立。1838年,它宣告成為獨立的共和國,期間英、美染指,鄰國干涉,洪都拉斯政治不靖,礦產開採遭到破壞,農業生產落後,整個19世紀國家徘徊不前。

1903—1950年是洪“香蕉共和國”時期,設在紐約的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在洪都拉斯大量投資,當地原始森林被砍伐燒盡,代之一排排香蕉樹,到1930年,它和另一家美國公司控制洪北部半數耕地。20世紀30年代末,香蕉已佔洪出口總值的70—80%,而利潤全在美國人手中(聯合果品的利潤率高達600%,20世紀60年代年利潤4.9億美元,10倍於洪年度財政收入)。他們還控制著該國交通、電力、礦業、銀行等經濟命脈,公司竟有警察、軍隊,並影響甚至決定洪內外政策,聯合果品儼然“國中之國”。在工人罷工、舉國抗爭下,洪都拉斯於1975年收回外國公司手中的一切特權,國營公司接管香蕉出口,被百姓稱作“綠色魔鬼”的美國壟斷統治宣告終結。

與跨國公司獨霸經濟相輝映,軍隊一直是洪都拉斯政治生活的主宰,數據顯示,1821年至1978年的一個半世紀裡該國共發生139次政變,在拉美獨領風騷。表面上,該國政壇紅、藍兩黨(保守黨和自由黨)輪流執政,而一旦違背將軍的意願,槍聲就是“下課”鈴聲。更奇葩的是將軍聽命於聯合果品公司。2009年總統被政變軍人放逐。洪都拉斯的權力鏈條昭然若揭,代表上層利益、意識形態基本相同的紅、藍兩黨,大權在握、時時干政的軍隊,聯合果品公司、美國駐洪都拉斯大使館。

這樣的權力結構之下,全國經濟、社會資源自然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依賴香蕉和咖啡出口的單一經濟模式始終沒有改變,工業缺乏競爭力,在中美洲諸國中工業化程度最低。600家大地主佔據全國近1/3的良田,而60%多的農戶僅佔有9%。農民人均年收入70多美元,其中2/3不足50美元。1/4的兒童營養不良,半數人口是文盲。2016年實現GDP215億美元,貧困率62.8%,預期壽命73.3歲。

最後一項尤顯洪都拉斯人的頑強與抗爭,被稱作中美洲“北方三角”的危險地帶(另兩國是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是世界最致命的地區,20歲以上年輕人中每50人就有1人在31歲前被殺。世衛組織報告稱,截至2011年,該國兇殺率從10年前的30.7起/10萬人增至86.5起/10萬,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0倍——貧窮、游擊隊和腐敗是主要原因,近年來,毒品因素大增,因為中美洲是向美國輸送毒品的主要通道。

無底深淵,西班牙人殘殺印第安土著、劫掠黃金白銀不遺餘力,它是這個國家貧困“深淵”的製造者。香蕉共和國,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唯一的長篇小說中杜撰的國家,用以諷刺美國控制的以單一作物為經濟命脈,專制、腐敗且聽命於大國的中美洲國家,洪都拉斯名副其實。美國繼承西班牙的地位,靠跨國公司控制洪經濟,在政治軍事上做專制政權的堅強後盾,維護自身利益不惜犧牲他國人民的基本權益。

利益面前,沒有道德、正義,這是洪都拉斯近500年的血淚歷史的冷酷結論,“深淵”的製造者懺悔道歉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