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生娃後,婆婆用30天退出兒子生活,值得所有媽媽學習

有人做過匿名統計,發現在婆媳矛盾中,有43%的誘因是“婆婆隨意插手兒子的日常生活”,

諷刺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老人的出發點是想要子女過得更好,她們並非故意找茬,鬧成最後那個樣子,老人也不曾想到。

一些聰明的老人就很機智,她們在時機成熟時,會主動退出兒子的生活,從而避免了與晚輩的直接碰撞。

兒媳生娃後,婆婆用30天退出兒子生活,值得所有媽媽學習

兒媳生娃後,婆婆用30天退出兒子生活,值得所有媽媽學習

寶寶出生後,奶奶在家照顧孩子,子女外出工作,這是很多家庭的生活模式。然而,現實往往充滿了戲劇性,越來越多的年輕媽媽開始牴觸老人的這種行為,她們並不願意婆婆隨意插手自己的生活,哪怕這是在為自己減負。

網友劉女士家的兒媳就是如此,“我可以自己來,不用她(婆婆)插手。”

從兒子那裡得知這個消息,52歲的劉女士沉默了好一會,隨後什麼多餘的話都沒說,直接將原本準備好搬過來的東西又帶回了家。

剛開始還不習慣,總是放心不下,時不時還去看一看小孫子,可到了後來,見同輩朋友因為照顧孩子而累出了病,她突然想明白了:自己年紀這麼大了,該為自己考慮考慮了。

【跳舞、旅遊、種花,短短30天,劉女士完成了從奶奶到老年人的心態轉變,完全退出了兒子的生活,自此家庭一片和諧,婆媳關係非常融洽。】

當然,劉女士家的情況也屬於特例,正常情況下,兒媳的要求多為,老人既幫助自己照顧孩子,又不要插手日常生活,說白了,就是做好保姆的工作。

不少老人對此深感氣憤,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對待,其實真不必如此,就問一個問題:你插手兒子的日常生活,有什麼好處嗎?出發點是什麼?

兒媳生娃後,婆婆用30天退出兒子生活,值得所有媽媽學習

如果你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掌控欲,那自然無話可說,可我想沒人會是這個目的;既然不是為一己私慾,那就剩下“為兒子好”這個目的了,可擺在面前的局面是,明明不管比管更好、更輕鬆,為什麼還執著於插手兒子生活呢?

辛辛苦苦這麼多年,到老了還各種操心,累不累呀?兒孫自有兒孫福,懂得放手才是聰明的婆婆。

沒有界限感的公婆,是爭吵導火索

下面這幾種行為,常常成為家庭爭吵的導火索,希望各位老人能警惕起來,避免發生類似的事情。

1)、不重視兒媳的隱私權

兒子的東西,父母可以隨意翻看,畢竟血脈相連,從小到大什麼沒見過?可對兒媳就不行了,日記、房間、包包、手機等等,很多東西別說是公婆了,就算是老公。要是沒經過允許都不給看,這叫隱私權。

不尊重她人的隱私權,其實就是在變相侮辱別人,凡是有點自尊心的人都會生氣,這是人性,與孝順不孝順、有沒有秘密沒有任何關係。

兒媳生娃後,婆婆用30天退出兒子生活,值得所有媽媽學習

2)、要求兒子按照自己意願做事

家裡發生某件事情,兒子與兒媳還沒敲定主意,婆婆突然插手,表示你們都得按我說的做。

暫且不論結果如何,單單從這種行為本身來看,是不是覺得給人一種“媽寶”的味道?而媽寶男是所有女性的禁忌,很多人表示寧願不結婚,也不願嫁給一個媽寶男。

聰明的老人在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想法做事時,往往會以建議的方式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而不是簡單粗暴地下命令,這不是公司,公婆也不是領導,千萬別把自己擺得太高。

3)、關於帶娃的爭議

在帶娃問題上,老人與兒媳多少會有一些分歧,公婆通常是“經驗派”,根據記憶做事,而兒媳往往是“理論派”,更加講究科學。

在這不得不提醒各位長輩,也許靠經驗確實能養活孩子,可要想做好、做到位,還得靠科學,事關孫子的健康安全與未來,別拿固執去賭博,不值得。

兒媳生娃後,婆婆用30天退出兒子生活,值得所有媽媽學習

父母給兒子最好的幫助,不是事事操心,什麼都管,在恰當的時間放手,才是真正信任他們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