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字是不是象形文字?

笑滿容


要證明漢字不是象形文字太容易。小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漢字分實詞和虛詞。這兩大類中隨便可以舉出不屬於象形文字的漢字。如實詞中的——好、壞、快、慢、紅、綠、你、我——不勝枚舉。如虛詞中的——很、最、極、的、地、得、都、總——同樣不勝枚舉。誰能說清這些字如何“象形”呢?它們都不是象形字,而另有其構字的方法。

僅僅說到這裡還不夠,漢字確實是從象形文字發展來的。

世界上所有的原生文字都是從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國際上通行的看法,認為這樣的原生文字主要有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蘇美爾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象形文字以及中國的甲骨文等。


(古埃及象形文字)


(蘇美爾象形文字)


(古印度象形文字)

人類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這是有緣由的。自誕生以後,人類經歷了兩三百萬年漫長的進化和發展過程,直到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時候,才有了跨越式的質的飛躍。這個時期,人們製造工具更為嫻熟,狩獵收穫大大增加,特別是農業逐漸形成,剩餘產品多了,社會組織趨於雛形。結果是,人們需要記錄的事情大量增加,僅像以前靠人腦記憶以及口口相傳,已遠遠滿足不了現實的需要。於是,世界上的一些地區的一些原始部落,發明了“結繩記事”的方法。


中國的《易.繫辭下》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結繩怎麼記事呢?古書解釋說:“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之多少,隨物眾寡”。顯然,結繩記事不太好用。慢慢地有了圖畫(巖畫)和花紋的簡單文字。再進一步發展,就產生了上述的幾種象形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大約成熟於公元前4000年左右。西方學者認為中國的甲骨文成熟於公元前1200年左右。但實際上,中國近代出土的大量甲骨證明,在公元前1800-前1200年的商代,甲骨文已經被廣泛、成熟地使用。


必須要說的是,目前發現的4000多個甲骨文文字中,已被識別1490個字。從這些已識別的字來看,甲骨文雖然還具有明顯的象形文字特點,但其中形聲字已約佔27%,而且有大量的會意字。可見,甲骨文已經發展成為能夠完整記載漢語的文字體系了。

還要說的是,我國考古發現,距今8000年前河南裴李崗文化的賈湖契刻與甲骨文有著驚人的相同——書寫工具相同,皆以利器把符號刻在龜甲、骨器上;記載內容相同,皆與占卜相關;造字原理相同,皆為事理符號。中國專家認為,“賈湖契刻的發現,為商代甲骨文的歷史源頭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說明什麼呢?極有可能甲骨文誕生的時間會大大提前;成熟漢字形成(甲骨文不再作為一種象形文字而是成熟文字)的時間會大大提前。當然,這還有待於考古進一步的發現和專家們進一步的研究。

最初的這幾種原生象形文字中,埃及、蘇美爾、古印度的三種,後來都逐漸“死亡”了。取代它們的是拼音文字。只有中國的象形文字,一直穩定地存在並不斷完善發展——應該把甲骨文看作是這種完善發展的重要中間環節——逐漸形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漢字。漢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同源文字。

現在的漢字不能說成是象形文字,那是什麼文字呢?回答這個問題前,需要先了解一下漢字的基本構成法。

東漢的許慎,用21年時間(公元100-121)寫了《說文解字》一書,對漢字的構成做了精闢解讀,詳解了漢字構成的根本法則——“六書”,即象形、會意、指示、形聲、轉註、假借六種構字的方法。該書收錄了單字漢字9353個,異體字1163個。應該是基本沒有遺漏地收錄了當時的全部漢字。書中對每個字的來源、讀音、含義都做了令人信服的解釋。這本書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成體系的字典。

許慎在這部書裡總結說,“文字”一詞連在一起但表示不同的含義——文和字是漢字的兩個發展階段——漢字經歷了由圖畫符號過渡為標音符號的過程。“依類象形”是描繪事物的形象和狀態,這是象形階段和類型。“形聲相益”是偏旁加音符,成為標音的字。《說文》中收錄的一萬餘字,依類象形的“文”約佔百分之二十,形聲相益的“字”佔約百分之八十。“文”代表字源,“字”是在“文”的基礎上孳乳派生出來的。

許慎對漢字的六種構字法則做了具體解釋:“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把事物的輪廓或特徵部分描畫出來創造漢字)”,比如“日”和“月”。“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比如“上”和“下”。“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把兩個字或多個字的字形和字意合在一起,從而表現出這個字的意思)”,比如“武”和“信”。“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比如“江”與“河”。許慎對“轉註”和“假借”也做了說明。但囿於時代,存在一些偏頗,這裡不做介紹了。對漢字中通過“轉註”和“假借”構字,做出重大研究貢獻的是近代的章炳麟。

講了這麼多許慎,就是為說明,漢字是如何從象形發展而來的,發展以後又如何構字的。

漢字不是象形文字,是什麼呢?

文字是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把世界上的所有文字,分為表音文字和語素文字。表音文字的一個基本單位(字母),對應著語言的語音。語素文字的一個基本單位(字),對應著一個語素。語素是語言的最小語義單位。

漢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語素文字。

需要說明,語素文字也有表音的成分,所以語素文字也稱“意音文字”。漢字亦是“意音文字”。

語素文字的早期階段以表意為主。大致變化的過程是:圖畫字-象形文字-形意文字-意音文字。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漢字裡面,承載了太多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哲學、數學、科學、歷史、天文、文學等等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漢字和漢語,還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緊密團結、發展繁榮的強大紐帶。至於漢字作為語素文字,具有“形、音、意”三維結合的特點,因而內涵豐富,表達力強,便於學習等等,就不再多說了。在“悟空問答”裡,我還就漢字寫了幾篇小文,如有興趣,可以搜出來看看。


一老沈一


先回答問題,現代漢字包含但不限於象形文字。

世界文字可以大致劃分為兩類:拼音文字+象形文字。

現在的文化普及度較之從前簡直兩個檔次,每個人最少都會那麼一兩句外語。

就拼音文字而言:日語、英語、法語、德語、韓語,全部都是拼音文字。

其中以日語為最,早先因為好奇接觸了一點日語,發現他們的文字簡直就是會說就會寫,簡單的要命!

以老師為例:日語讀作“せんせい”;“せ”讀音“se”“ん”發“n”音,“い”發“e”長音。

簡直就是把我們的漢語拼音拿出來直接當文字啊!其它國家的語言雖然沒有這麼隨便,但是也有音標或拼讀法,實際上都是大同小異。

漢字則與以上內容均不同

經歷了幾千年的沿革,漢字現在業已不單單僅有象形這一種概念了,但是你說它是象形文字,其實不算對,也不算特別錯。


漢字可分為:象形、會意、指事、形聲等等內容,接下來和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分享。後方多圖,多文字,沒耐心的看到這就可以了。

象形字

很多人會說,隨著漢字的不斷進化,中國已經沒有象形文字了(這是翻看前人答案總結出的內容),我卻認為這種說法稍顯偏頗。

我們以最簡單的“刀”為例:

【刀】在甲骨文時寫作表示有長柄的鋒利兵刃,金文在其基礎上稍稍做了變更,其實就是刀柄變短了

我們現在楷書的寫法中,也僅僅是去掉了“刀柄的弧度”而已。

會意字

會意字,明顯就是將兩個單字組成一個字,以將其合併為一個意思。

在這裡我們以“採”為例:

樹上結了果實,我們要伸手摘下,這個過程就是【採】。所以在甲骨文中,採寫作

這其中上半部分的“爪”,指用手摘取

下半部分的指結了果的樹木。

果子既然被摘下,自然要省去【木】上的那三個小圓圈了。所以後來的金文變成了

到了篆文,人們為了更突顯採摘的動作,將“手爪”放在了果樹的上面

指事字

指事字,採用象徵性的符號表示抽象意義。

在這裡面多數人會舉“上”或“下”兩個字為例子。不過考慮到“一”曾經也是表示天地初開之態的特殊指事字,在這裡我們承接上文,以【刃】為例:

刃在甲骨文中寫作

那一點,表示刀口最鋒利的部分。

到了篆文,因為“刀”這一字有了變形,所以【刃】自然也要發生改變,但從表意上仍舊指一把刀最鋒利的部分。

形聲字

形聲字我們見得簡直太多了,這裡就不一一為大家舉例了。不過有些字即是形聲字,也是會意字,需要和大家重點說明一下。

如【獷】,粗獷的獷字,左面“犭”部,右聲部與本字相同都讀作“guǎng”,我們很自然地會將其歸類到【形聲字】這一範疇。

然而【廣】這一字,即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高大”。

篆文中的

左面“犭”部表示野獸,此字為“犬”的變形,音同“quǎn”。

右面“廣”即表示本字讀音,又有高大之意。

《說文解字》:獷,犬獷獷不可附也。從犬,廣聲。漁陽有獷平縣。

【獷】字原意:身材壯碩高大的惡犬。

當然,我們中國文字的分類可不止上面四種,還有“假借”“專注”等諸多劃分,篇幅原因,不在此贅述了。

能夠堅持讀到這裡的朋友,說明您一定也是個熱愛研究中國文字的人,點個贊活加個關注可好?


鑫時空科技


問題錯誤,漢字的起源就是象形文字。

迄今為止,最早的漢字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文字,也可能還有更早的文字,比如夏朝,或者堯舜禹時期也有文字,可是,現在沒有發現哪。

甲骨文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屬於一字一形一義的造字方式。再通俗一點,基本上是通過意會畫出來的文字。舉個例子,山和火的甲骨文都是三面圍住,上面波浪形狀,有不固定尖頂的圖案,但是,山下面是直線,代表地面。火下面是弧形,代表火燃燒的形狀。

文字的發展最能夠體現出人類文明的進化歷程,幾十萬片的甲骨文現在認出來的只有一千多字,還有四千多字認不出來。所以,漢字隨後又經歷了殷周交替發展的金文,大篆,真正使文字統一是戰國末期,秦朝時期的小篆,不再侷限於象形,而是有了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可以說,許慎的《說文解字》奠定了文字成型的基礎。

由此可見,象形字是漢字的鼻祖,怎能說,漢字不是象形文字呢?


本樞


現代漢字是古代漢字的繼承與發展。經歷了由簡到繁、再由繁到簡,反反覆覆漫長的進化過程。最初的甲骨文、金文比較簡約,進化到大篆小篆是為由簡到繁(商朝至春秋戰國);從小篆到隸書又是一個由繁到簡過程(秦朝至漢朝);隸書到楷書又由簡到繁(漢朝至東晉),此後漢字形態基本固定,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進一步規範了現代簡體漢字。

現代漢字與古代漢字一脈相承,雖有某些變化,但造字原理未變,始終保持自漢代以來的“造字六法”:即象形、形聲、會意、指事、轉註和假借。嚴格來說,轉註和假借當屬用字方法,主要是前四法。

象形字,如山、田、土、石;花、鳥、蟲、魚等雖然楷化簡化後與原始形態有較大差異,但仍保留著明顯的象形痕跡。

形聲字,如楊、柏、釘、燈等,一邊偏旁表示字的性質屬性,一邊主要部分表示字的讀音。形聲字佔古代現代漢字很大部分,約80%。

會意字,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按意義合起來形成一個新字。如:酒,就是一個陶器裝上液體,意為酒;鳴,就是一隻鳥用口在叫;解,就是用刀分剖一頭牛和角,等等。

指事字,有點象象形字,區別在於取形態上較抽象部分,指向事物的某個部位,合成一個新字。如“刃”,在刀邊加註一點,指向刀的邊緣鋒利部分;“眉”,就是在一隻大眼睛上,加上一大筆,表示眼睛上面那個東東叫“眉”。

所以古代漢字就不是簡單的象形文字,現代漢字當然也如此。


雲卷飛山


現代漢字已是不象形的象形字了。

在中國文字史上,隸書的出現是個大事件,史稱“隸變”。

隸書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甲骨文、籀文、小篆等,統稱篆書,基本上符合文字產生的六義,由古時的象形符號發展而成。

隸書的出現,文字由圓變方,同時破壞了文字產生的六義,讓漢字由象形文字變成了方塊漢字。

此後的文字,離象形越來越遠,今天,我們只能追根溯源,在早期的篆書裡才能尋找到象形的影子。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漢字如何不是象形文字?有人說現在漢字80%是形聲字,已經不算象形文字。那麼,知道漢字的組成結構是什麼不?自漢字簡化後,我們學習漢字丟棄了漢字的基本構字法“六書”,導致導致大多數人學習漢字只知其形不知其義,是以才有了漢字不是象形文字的謬論。漢字自殷商甲骨文起,最初形成的原始漢字均為獨體字,而這些獨體字結構簡單而表意明確,多以圖形表達,這就是最基礎的象形字,如日、月、牛、羊等字。而對於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則在象形基礎上加以指事符表示其義,如“刃”字,在象形字刀基礎上加上指事符的點表示刀刃,任然屬於獨體字。後來隨漢字演變的複雜化準確化,獨體字逐漸不夠用了,於是出現了形聲字與會意字為主的合體字,如“權”字形聲,木表義雚表音,表示發號施令的權杖。“信”字會意,從人從言,表示說出來的話要有信用。但即便是合體字也是由獨體字組成,這些作為組成元素的獨體字被稱為漢字字根,按許慎《說文解字》共計540部,這些字根均為象形指事字。所以無論形聲會意佔據漢字中多大的部分,其基本結構字根依然脫離不了象形,所謂漢字不屬於象形文字不過是一群不知詁學不懂漢字之人妄言以譁眾取寵罷了。


牧雲散人


本題,應該反過來,證明“漢字是象形文字”。研究可分析語言,都會涉及音形義,涉及音位學(phonology)、形位學(morphology)、義位學(semology)。這裡,我只談及形位。

位,是單位的簡稱,表示基本元素。形狀的基本單位,簡稱形位,或形素。漢字的形位,就是構造漢字的基本筆畫。包括:橫(一)、豎(丨)、點/捺(丶)、折(乛)、勾(√)。

橫,表示水平、一個。例如:一,二,三,平、上、下、車。

豎,表示垂直、挺立。例如:卜、幹、木、末、本。

點,表示水滴、指事。例如:氵、卜、主、辦、下。其中,主之丶,意思是在上為王,卜之丶,意思是指著豎杆的一邊。

捺,表示傾斜、延伸。例如:入、人、木、來。其中,人的古形是彎腰勞動。


折,表示方框、圓圈。例如:口,像一個圈⭕。國,外框象徵邊境。可,是男丁女口,原本象形陽器與陰器,這也見證,郭沫若的“文字始於兩性”說。

勾,表示勾連,有橫勾、豎勾、彎鉤、折勾。例如:買、欠、割、剎、丁,打,飯、飛、弋、我、司、包。

大家都知道,“永字八法”,漢字的基本筆畫,皆在其中。永的含義,不妨牽強附會:一點在上,直上👆蒼穹,水形加折(乛),有如上善若水,源遠流長。


當然,要提及“漢字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通假、轉義。其實,都與象形脫不了干係。例如:

仁=人+二,本指二人相愛,其象形、會意、轉義,皆有。次=二/第二+欠/欠缺,既是會意,也含著象形。盯=目+丁,不只是形聲,也含著會意。

綜上所述,漢字的象形理念,貫穿於每一個漢字當中。結論是:漢字屬於象形文字。

附英文術語:音位/音素(phoneme),形位/形素(morpheme),義位/義素(sememe)。


物理新視野


前賢總結漢字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象形僅僅其中一類而已。若止於象形,漢字早亡了。因為象形的限制太大了,難以表達抽象概念。上下左右,是象形嗎?雞鴨鵝靠象形如何區分?必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才能超出具象,漢字才能生存至今。否則可能走向純粹表音的道路了。


憑闌客


首先,這是一個很可笑的問題,首先邏輯就有問題。用集合概念來說,就是象形文字與漢字這兩個集合有交集,但又不相互包含。也就是說,漢字有一部分文字是象形文字,而所有象形文字中,除了漢字外,還有其它文字。對集合有基本瞭解的話,也就知道這兩者的邏輯關係。不能簡單地說象形文字是漢字,或者漢字是象形文字。

其次,對漢字有所瞭解的朋友都知道,漢字的構字法有六種:象形,指事,形聲,會意,假借和轉註。這六種構字法中,象形與指事是最基礎的,是其它構字法的基礎。漢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礎上發展越來的,雖然目前使用的漢字中,90%以上都不是象形文字,但你不能因此來否認漢字不是象形文字


染柒柒雜柒


從提問者給的圖片來看,本是想說:如何證明漢字不是圖畫文字? 前面我說過新文化運動攪亂了漢字的字本義,將很多詞義混為一團,如:數碼——數字混為一團寫論文會出笑話,有人不以為然,反笑之; 如今小編提的又是一個類似問題:就是胡亂翻譯混淆詞彙的問題!從小編給的圖片來看,那是——圖畫文字,而新文化運動後將之翻譯成“象形文字”,於是國人就始終不能自圓其說了,怎麼證明漢字都是錯!都是原始的! 其實不然,圖畫文字和象形文字有天壤之別和本質的差別!其產生的歷史條件和背景也完全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