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怎麼理解?老子的生死觀是什麼?

開經語

宣道貴德抱無得一,行善利生濟世救人。

虛靜恬淡寂寞無為,知強守柔神定氣閒。

求真返樸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無名玄同無礙,上德無己法雨無邊。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此章是講生死的,世人總是被生死大事所困擾。自從意識產生以來,生死大事一直擾亂世人的心,沒有一天停止過。生死是宗教文化的核心命題,佛教和基督教都是在回答這個問題。

換個角度看,生死問題就是生命意義的問題。所以《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 ·赫拉利得出結論,

隨著衰老密碼的破解,人的壽命將極大延長,文化和宗教所關注的生命意義的問題將不復存在

“出生入死”怎麼理解?老子的生死觀是什麼?

因此傳統意義上的文化宗教都將退出歷史舞臺,正像科學發展三百年以來文化界和科學界精英當年所認為的一樣。對生死問題或對生命意義的關注是傳統文化的基礎,因為基因編輯技術,死亡被最終征服,建立在關注死亡和生命意義上的傳統文化必然失去存在的必要性。

但禪宗和心學思想家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即使人能夠活一千年,心靈依然需要被呵護,禪的心流是呵護心靈的唯一途徑。“出生入死”對心流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老子此章進一步提出了“善攝生”的教理,開啟了生命關懷的大門。

“出生入死”怎麼理解?老子的生死觀是什麼?

第五十章

第一段:出生入死。

第二段: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第三段: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sì)虎,入軍不被(bèi)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zhǎo),兵無所容其刃。

第四段: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此章經文分為四段。第一段經文:出生入死。

老子一眼望去,茫茫人海,都逃不出“出生入死”的生死演化和心靈的考驗。出生入死是什麼含義?王弼注:“出生地,入死地。”這個註解不直接。《莊子》中孔子說:“日出東方而入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後成功。是出則存,是入則亡

。”

(田子方)太陽(早上)從東方出來,晚上從西邊落下。萬物都是遵循這個法則,然後才會有所成功。出就是存(生),入就是亡(死)。孔子把人的生死大事視同太陽早上從東邊出來和晚上西邊落下,這當然不值得傷感。

“出生入死”怎麼理解?老子的生死觀是什麼?

老子經文顯然包含了這層意思,人的生死不過是太陽早上升起和晚上降落,悲傷是人自己生出的煩惱。

正是人自己生出的對生死的煩惱導致了死亡的加劇,這是違反生命的本來意義的。所以莊子說“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同上)關於心流才是一切的關鍵

此段是《莊子》中孔子與弟子顏淵的問答,其中包含深刻的思想,與此章經文關係極大。孔子說:“萬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萬物都是如此,順著太陽而死(消逝),順著太陽而生(出現)。“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效物而動,日夜無息。”

“出生入死”怎麼理解?老子的生死觀是什麼?

吾,真我,不是假我。真我是伴隨形而出現一旦出現就不會變化,直到迴歸。真我仿效太陽昇起和落下,沒有一天停止過。真我的終點在哪裡是不知道的(真我是沒有終點的)。“燻然以成形,知命不能規乎其前。”像氣一樣不知不覺的出現了這個形體,人出現在這個世界是不能預先謀劃的。

丘以是日徂。”孔丘我每天都在消失中,這個剎那的孔丘不再是上個剎那的孔丘。“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光陰一剎那一剎那消失,我與你也是一剎那一剎那消失,不知變化了多少個我和多少個你。

“出生入死”怎麼理解?老子的生死觀是什麼?

現在是此時此刻的我與此時此刻的你相見,所以我一輩子與你只有一次見面的機會,你卻執著剛才的我(已經消失的我)而毫無知覺(以為是現在的我),想起來不免傷懷。表面看我們認識很多年,實際上不過是剛剛才認識,剎那過後,剛才的我和剛才的你早已消失。珍惜此刻才是真諦。

汝殆著乎我所以著也。彼已盡矣,而汝求之以為有,是求馬於唐肆也。”我看到的你必定(大概)都看到了,我早已消失了,你還在追逐不已,不是在空空蕩蕩的馬市場中尋找馬嗎?“吾服汝也甚忘,汝服吾也甚忘。”我存於心中的你瞬間消失了,你存於心中的我也瞬間消失了,我心中的你和你心中的我都是剎那剎那消失的

“出生入死”怎麼理解?老子的生死觀是什麼?

“雖然,女奚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雖然生命現象是如此殘酷,但你何必擔憂!消失的是形我,還有不消失的真我存在站在背後觀察“出生入死”的那個觀察者才是真我,他永遠都在觀察。(此處採用部分傅佩榮譯文)這與《楞嚴經》中佛陀與波斯涅王的對話多麼一致。

孔子此段對生死的解悟令後人印象深刻,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由此悟出“一期一會”的茶道精髓,被後代所尊崇。“出生入死”一句經文包含的對生命現象的無限傷感,更包含了對生命現象的無限期待。河上公注不同:“出生,謂情慾出於內,魂定魄靜,故生也。入死,謂情慾入於胸次,精神勞惑,故死。

“出生入死”怎麼理解?老子的生死觀是什麼?

情慾從內心中消失了(出來了),魂魄安定寂靜,所以能夠生。情慾進入心中,精神受到折磨,所以必然死。這是把“出”和“入”的主角解讀為人的情慾,無情慾則生,有情慾則死。道家是倡導養生的,情慾是養生的死敵,所以河上公用情慾解讀經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