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一撩高考作文,赌!还是不赌

每年高考,语文科目的作文都最受关注,去年的高考作文还一度让“幸存者偏差”这样冷门的词上了热搜。作文每每抢镜,倒还不仅仅因为作文项所占的分数之高,更因为在这样一场全民关注的事件中,作文可说是为数不多的大伙儿都能掺和上的话题。

撩一撩高考作文,赌!还是不赌


至少,看到题目,多数人都能指点江山,品评难易,而且,受众群体实在庞大,因为都能听得懂,这就很妙。试想如果请一位数学家来为大伙讲评梳理一道高考数学大题,就很难让大伙儿这么兴致勃勃。

因为说实话,现在的高考数学,其难度早已非普通凡夫俗子可问津(在此,要心疼一下现在参加高考的伢们),很多既使曾经参加过高考的老同志回头再看,也可能只会一脸懵圈。

例如,本人当年也曾参加过高考,也曾靠数学大捞特捞考分。但如今,早就俱往矣,如果把今年任何一道高考数学题摆在我面前,然后用一把枪顶着我,要么答对要么开火,那么,结果不会有什么幸存,更不会有偏差,你百分之百能听到枪响(在此,要心疼一下曾经的文科生们)。

至于物理化学,更是不说也罢。还有英语呢?ABCD的标准答案根本就缺少掺和的空间。英语不也有作文么?但从当前的英语普及水平来看,讨论英语作文的文采文思可能还是过于超前了点。

所以,要么是不懂,插不上嘴,要么是掺和的空间有限,很难翻起美丽的浪花。只有语文作文,老少咸宜,集普适性娱乐性和大众传播性于一体,聊到高考,不撩它还能撩谁?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也已新鲜出炉,全国卷1的作文题为“写一篇提倡劳动的演讲稿”。这个题目相当的平实,甚至平实的都不像是一道高考作文题。

相比于前几年的《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剧本修改谁说了算》、《读漫画作文》等等,以及去年全国2卷曾出的那道坑人无数的“幸存者偏差”题,今年作文题既不烧脑,也无陷阱,简直就是普渡众生了。

而在另一个方面,虽然考生最怕题目生僻,但作文章,反而是越平实的题目才最难作答,因为想得高分,必须有平中见奇的新意,可往往这类平实的题目,最难出新。这样平实的作文题可能也意味着,在今年全国卷1高考作文这一项上,总体上将不会拉开大的分差,前面各项的输赢才更可能决定语文这一科的成败。

撩一撩高考作文,赌!还是不赌


但人们依然会期待着满分高考作文的出现,期待着妙笔生花的奇迹,人们喜欢观赏这样的奇迹。

其实“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严格地说,满分的文章应该并不存在,因为语言艺术只可能无限接近于圆满,但却永远也无法达到,《红楼梦》和莫言加一起都不行。但高考却自有自己的标准,不能以通常的文艺评价而论。

在这套标准里,语文老师们其实并不鼓励学生出奇出新,因为那无异于一场赌博,赌赢了固然出彩甚至满分,但输了却更可怕,无异于一场单科雪崩。而这场赌博在很多时候更是凶多吉少,在高考的考试中,最可怕的其实并不是难易,而是失手。

要难大家都难,但如果失手,却只能是你一个人的“独孤求败”。所以语文老师们的这种保守其实更符合博弈中的“纳什均衡”,不求高分和满分,保持稳定,哪怕是平庸的得分在概率上也要比失手更符合学生的最大收益。

但仍有艺高人胆大的学子会不走寻常路,并且屡屡让人们惊艳,最具标志性的是2001年的高考作文,南京考生蒋昕捷以一篇《赤兔之死》拿下满分。这篇作文舍弃了现代汉语,通篇使用了古白话,从文体运用到叙事都让人耳目一新,轰动全国。

而2017年,一名理科考生以通篇骈体古文完成了自己的高分高考作文,其古典文献的运用仅注释就需要写上四五页。在此援引一段大家共赏一下:

“今北方久熰(ōu),瀵(fèn)氿(guǐ)甃(zhòu)眢(yuān),坌(bèn)坲坲(fó),焘天幠(hū)日。土地皴崩,罅可容人。南疆霶霈,洚水肆虐,当此之滈,茅舍尽走。欲苫(shàn)不能,啼口立(同泣)啾啾……”。

看晕了?正常,不晕才不正常。因为当时阅卷老师都一脸惭愧地读晕了,只好将它归于“怀疑卷”,所幸最后经过专家组及古典文献专家评阅后,最终才认定这是真金。

但即使这样被称为“古文奇才”的考生,直到考试前一天,才向妈妈表达了想用古文冒险一搏的决心,但考完后心里仍在打鼓。所幸,他赌赢了。

可是这么多届的高考,有没有赌输的呢?按概率来说,一定会有,而且可能更多。但公开的报道只关注登顶的胜利者,很少会再去顾及顶峰下的大片尸骨。近年来,各种高考满分作文选集飞满天。但我觉得,更应该多编辑一些高考失手作文选集,因为这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才更像是一种功德。作文满分或极高分者,或有长时间极广博的阅读积累,极好的思辩素养养成,甚至是近乎天赋的文采文风,后来者很难复制。而那些失败的案例,至少可以让更多的学子知道要绕开哪些坑。

撩一撩高考作文,赌!还是不赌


其实从古代的科举,到今天的高考,考场也从来就不是文章佳作的孵化器。唐诗宋词,名篇林立,却几乎没有一篇出自考场。但在赌不赌这一把上,却自古有着前赴后继的纠结。

李商隐赌过,输了。史书记载的原因是,他太自由发挥,不按套路来。这倒也是,按套路来他就不是李商隐了。他的诗极美,但却很难看懂他究竟要说什么,不仅当时的人有点蒙,千年之后,他的那首《无题》究竟想说什么专家们还在争。

唐代取仕重诗,但李商隐却落榜,因为他的朦胧诗作派超越了他的时代,如果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妥妥的明星诗人。

到了宋代,柳永参加高考,使出了毕生功力一搏,结果是落榜四次,原因是“辞藻浮糜”,这也倒是,辞藻不浮糜也就不是柳永了。柳永是婉约派,但这是高考,你婉那门子约呐。

学学人家苏东坡,虽然是豪放派,但在高考考场上,就不会写什么“大江东去……”,东坡同学写的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虽然也在考卷上编造了一点“尧与皋陶”的名人名言,但主考官欧阳修仍然觉得暇不掩玉,捏造归捏造,但不脱君臣大义,齐家治天下,套路完全对头嘛。

撩一撩高考作文,赌!还是不赌


而真正能在这个考场上既能写出千古名句,又能拿到作文高分的,千年以来好像只有一个人,这个人是唐代诗人钱起,相比于那些唐代诗坛大咖,钱起可能很不起眼,估计现代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这样一个人。

绝佳的唐诗很多,但能在高考考卷上写出千古名句的却只有这位钱兄。他是唐玄宗天宝九年的考生,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就四个字:湘灵鼓瑟。幸好这是唐代的高考题,如果把它放到今天,我相信广大考生杀人的心都会有。因为仅想搞清楚四个字的意思,注释可能就不止八百字了。但对于唐代那些老司机,这根本就不是事儿。钱起在试卷上写的是: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简直了,也把阅卷老师眼都看直了,写得实在太好!不但好到当时的人普遍认为这两句诗是鬼诗,即这不是神助,而是鬼助,才能写出这么好的诗。甚至后来,朱光潜都曾评价说,它达到了中国诗歌里罕有的静穆境界,这境界就连屈原、阮籍、李杜都不曾达到。朱老先生此说是否过奖另说,但此诗为难得佳作却是肯定的。

但这首诗之所以能得满分第一,却也有运气成分。因为盛唐科举考试虽然重诗歌,但很讲究答卷上的政治方向要正确,诗颂盛世,笔歌君臣,至少要有这个意思。但偏偏钱起的这张状元答卷里一点没这个意思,而且前十句更是描摹哀怨之音,好在当时还在盛唐,考官们不乏那份唯文采的不拘与大度。如果放在晚唐或两宋的考场上,钱起的高考之路可能凶多吉少。

回到今年的作文考题,如果进行一场模拟赌博的话,

卡夫卡:一天早晨,我从不安的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蜜蜂……

马尔克斯:那头劳作的牛夺过主人的鞭子,开始抽打自己的影子……

但丁:天堂,就应该是劳动的样子。

卡尔维诺:许多年以来,我为一些连对我自己都解释不清的理想而活着,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情:劳动

屈原:以劳动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歌颂劳动……

但他们能不能赌赢,我真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