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抗癌博士的《此生未完成》上班族一定要一讀再讀

突然翻到了《此生未完成》,一直不太敢看這類講生死的書籍,但在疫情當前,還是決定看一看。

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能帶走。

31歲的于娟,身上有著太多的光環,名校、博士、海歸,但疾病不會因為你是天之驕子,就會對你網開一面。

拋開光環,她是一個兩歲半孩子的母親,一個四十歲男人的妻子,兩個六十歲老者的女兒,幾個失學兒童的資助者,很多人的朋友。

她是翱翔的雄鷹,剛張開翅膀,就被無情地按入了土裡。

正如這本書的書名:此生,未完成。

她在生命的盡頭,告誡世人:

“在生死的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幸福。”

可是,人在擁有健康的時候,是不會去珍惜的。

現在的年輕人,熬夜是常態,點外賣是常態,每天都在趕路,生怕一停下來,房貸、車貸、養娃就無以為繼。

難道這就是生活的真相嗎?

在剛畢業的時候,我進入了報社,做夜班編輯。每天下午四點半上班,沒有固定的下班時間,有時候是晚上十二點,有時候是凌晨四五點。

那時候年輕,二十三四歲的年紀,下班後因為大腦很難立刻從緊張興奮的工作中脫離出來,就會刷劇、看書,要一直持續兩三個小時。

別人起床上班的時候,我是進入睡眠的時候。

早飯是肯定不吃的,午飯也時長忽略,餓了就吃點麵包喝點牛奶,頂多再炒個雞蛋。每天只有晚飯是吃的最多最好的。

這樣的工作,一干就是五年。

後來堅決要放棄這份工作,是因為孩子的出生。

有了孩子,突然就惜命了。害怕生病,害怕身體不好。

于娟在生命日記裡提到,整個抗癌過程是很疼、很累、很苦的,如果不是因為孩子、父母、老公以及眾多朋友,她很可能堅持不下來了。尤其是想到孩子那麼小,再難都得堅持。

她留給兒子土豆的話是:

因為你的媽媽沒有放棄,所以你的人生裡,遇到珍貴的人與關鍵的事,都要積極爭取可以失敗,但是不能放棄。

很慶幸自己當初做了那個決定,離開了那樣一份對身體有太多損耗的工作。

比起健康的身體,沒有什麼是不可以捨棄的。

工作可以再找,錢可以再掙,但身體只有一個。

很多時候,道理都懂,但很多人就是做不到。

明知道熬夜不好,卻還在熬著夜;

明知道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卻忙到沒有時間生活。

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上班族,當你壓力大、慾望大的時候,看看這本書,看看別人在臨終時的無畏施,反思一下自己的步調,是不是走的太快太急了。

我們到底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生命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