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土納群島的前世今生

引子

最近看到東方網的一篇文章《印尼重提“納土納群島”釋放出哪些信號?》,印度尼西亞政府承認我國的九段線南海疆域,在這個前提條件下我國政府承認印度尼西亞政府對納土納群島擁有主權。納土納群島被印度尼西亞政府作為作秀、轉移內部矛盾的擋箭牌,對於我來說,內心是疼痛的。相比被他國侵佔的南沙諸島而言,讓我最難以釋懷的還是納土納群島。

納土納群島的前世今生

曾母盆地周邊地形

前世今生

納土納群島,由272個島嶼組成,總面積為2110平方千米,距曾母暗沙約400千米,距中國大陸約1900千米。在這些島嶼中,最大的島嶼叫大納土納島,最高峰海拔約為959米,島嶼周圍是廣闊的曾母盆地,屬於淺海區,平均水深約30米,最深處100餘米。納土納群島位於南中國海最南端,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納土納群島的前世今生

納土納群島

《後漢書》(432年至445年)記載:“交趾七郡貢獻皆從漲海出入”。東漢時期的《異物志》記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三國時期的《南州異物志》記載:“東北行,極大崎頭,出漲海,中淺而多磁石”。

漲海即南中國海,面積近350萬平方公里。中國南海總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是南中國海的一部分,在古代稱為“石星石塘”,是南沙、中沙、西沙、東沙的總稱,因為其水面沒有露出多少,礁石大部都在水下,又因其水下五顏六色的珊瑚礁就象密佈的星星一樣,所以,人們稱此海域為“石星石塘”。

漲海崎頭即為納土納群島,極大崎頭即為大納土納島,明朝時稱為“萬生石塘嶼”。因潮汐的作用,從太平洋經過巴士海峽傳來的潮波,小部分進入臺灣海峽區域,大部分進入南中國海,潮波自東北向西南以每小時600-700千米的速度傳播,北部起於西沙群島,南部延伸至曾木盆地,東部到達巴拉望島,西部到達越南芽莊。同時由於納土納群島正對太平洋和印度洋交匯的馬六甲口,此海域受到兩個大洋水位落差活動的影響,致使該水域水位時有升高和回落現象,其潮水漲落頻繁而壯觀。

公元1405年,明朝的船隊第一次下西洋做貿易,就以納土納群島作為中轉站,當時這個中轉站的作用,不僅是用來做修整與補給,同時也作為連接中國大陸與大西洋的橋樑,鄭和船隊的船工、將士們沿用中國古籍的命名,把納土納群島稱為“漲海崎頭”,把最大的島稱為“極大崎頭”。

有後人做過調查,根據鄭和船隊的湖南籍船工的流傳,明代時,大納土納島作為海上第一驛站,曾建有大量的營房,生活設施比較齊全,也有明朝的士兵在島上值守。納土納群島海區漁業資源豐富,鄭和船隊每次經過,都要在此捕魚、加工、換洗、檢修等。船工有木工、篾工、雕工、畫工、漆工等。隨後,聚集在大納土納島的中國船工越來越多,達到萬人之眾,於是極大崎頭在世界上第一次被稱為島嶼,叫做“萬生石塘嶼”。“萬生石塘嶼”是大納土納島在法理上歸屬於我們的直接依據之一,是我們通過國家、政府行為開發的第一片海外領土,這個名字被詳細標註在世界著名史圖《鄭和航海圖》上。

納土納群島的前世今生

《鄭和航海圖》

公元1433年,明朝鄭和船隊的官員考慮到“萬生石塘嶼”是我南海的重要門戶,自鄭和下西洋始,就代表朝廷直接管理,島上還有不少營房等生活設施,於是上奏朝廷,請示“萬生石塘嶼”的去留,明宣宗賜予“萬生嶼,安不納”,意思是說在大納土納島居住的明朝人,皆可享受安定的生活,永遠不用納稅。此後,以曾沅芳為代表的船工隊伍,帶著皇帝手諭及各自家眷上島居住。為紀念和感謝皇恩,住島人員將“萬生石塘嶼”親切地稱為“安不納島”。明宣宗的聖旨再次證明納土納群島是我們歷史上第一個直轄地。

湖南籍住島船工曾氏的後裔,至今保留著一塊象牙胸牌,據說這件工藝品出自於鄭和船隊所攜帶的藝人之手,胸牌上的一面刻有“萬生嶼,安不納”“宣宗癸丑年”字樣,中間是一立體島嶼,中下部是水紋;胸牌的另一面刻著曾家的20個家譜老派字。由此能夠佐證,不僅“萬生石塘嶼”這個名稱實實在在地存在,而且“安不納島”名稱確實來自皇帝所賜。

公元1601年至1942年,荷蘭殖民者侵佔我國的“安不納群島”,從此納土納群島被荷蘭施行了340年的殖民統治。荷蘭人佔領納土納群島後,推行極其嚴厲的文化奴役政策,殖民者首先從更改地名下手,將“安不納島”篡改為“安波納島”,將永不納稅的含義強行抹除,因為對荷蘭殖民者來說,島民不納賦稅是絕不允許的行為;隨後荷蘭人設立了宗教機構和教會學堂,將漢語和漢字從日常生活中取締掉了,荷蘭殖民者通過300多年的去漢化努力,使當地華人與祖國大陸文化的聯繫逐漸遠去,雖然在1980年代時,納土納群島的華人比例仍然高達80%以上,但基本不會講漢語,不會寫漢字。殖民者後來又發現“安波納”與另一個殖民地同名,於是他們又把“安波納島”篡改為“納土納島”,這就是如今所謂“納土納群島”的由來。

公元1942年,日本海軍進入望加錫海峽,大敗美、澳、荷聯軍,納土納群島從荷蘭殖民者手中被日本鬼子奪走。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荷蘭又企圖繼續派軍對納土納群島實行殖民統治,印度尼西亞人英勇反抗,通過三次戰爭,最終瓦解了荷蘭的企圖,1945年12月19日印尼聯邦成立,27日舉行移交主權儀式,這次儀式上,荷蘭將侵佔的納土納群島移交給印度尼西亞。從此以後,納土納群島成了被列強拐賣的中國孩子,永遠地離開了祖國的懷抱。

駁斥

有人對《鄭和航海圖》提出異議,質疑“萬生石塘嶼”的位置,聲稱其地是西沙永興島,亦或是中沙群島。

這種言論深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意圖混淆歷史,這種錯誤言論很容易反駁:

第一,西沙群島離大陸很近,島礁數量為22個島嶼、7個沙洲、8座環礁、1座臺礁、1座暗礁,遠遠達不到過萬的數量;第二,萬生顧名思義是能住一萬人的,西沙最大的永興島原始面積僅為2.13平方千米,無法容納一萬人;第三,鄭和下西洋的航線是南華水道,與永興島還有很遠的距離;第四,南沙群島古稱“萬里石塘”,與萬生石塘嶼相印證,也就是說萬生石塘嶼應該離南沙群島更近才對;第五,《鄭和航海圖》中的萬生石塘嶼圖案畫的是山的形狀,從繪畫技法的角度分析,是象徵較高、較大的海上島嶼,在中國東南海域,只有臺灣、海南外,只有納土納群島才有較高的山峰,三沙地區的所有自然島嶼海拔都極低,海拔最高的石島,位於永興島東北部800米處,海拔只有15.9米,是南海諸島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小島;第六、此圖上,我們只要將“萬生石塘嶼”與“萬州”間的距離上下拉開兩倍,就會發現,“萬生石塘嶼”正好處在當代地圖的印尼“納土納群島”位置上。

至於將“萬生石塘嶼”說成是中沙群島,更是極端錯誤的言論。我們只需要說明一個事實就可以駁倒它,那就是中沙群島中的中沙大環礁、黃巖島都只有零星的礁石露出海面,連立足之地尚且沒有,何來容納一萬人之眾呢?

歸屬

島嶼歸屬權問題,歷來有兩種理論:一是歷史主權論,二是有效先佔論。

從第一種理論來看,納土納群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們的,法理依據為:

一、《後漢書》記載:“交趾七郡貢獻皆從漲海出入”

二、《異物志》記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

三、《南州異物志》記載:“東北行,極大崎頭,出漲海,中淺而多磁石”

四、《鄭和航海圖》。

五、納土納群島居住者後代提供的證人證言證物。

六、今天的納土納群島的原住民,仍以華人為主。

七、毗鄰我們的九段線,屬於曾母盆地的一部分。

從第二種理論來看,納土納群島是我國先民最早發現並最早開發的,按“誰發現誰所有”原則,整個南中國海的所有島、礁、灘、沙(包括納土納群島)都是我們的。我國早在漢朝就發現了納土納群島,並於明朝時期以官方的身份長期經營納土納群島,這是印度尼西亞必須接受的事實。1980年代華人依然佔80%以上,1993年的中國地圖把納土納群島列入,這些都再一次證明納土納群島從法理上屬於我們。

納土納群島的前世今生

《異物志》

結束語

有網友留言說,11段線給人一種特別的感覺。我不認同這種觀點,並且認為這種說法是不懂歷史導致的謬誤。當容韻琳用悲傷的聲音演唱《七子之歌》的時候,你難道忍心調侃“11段線流氓”嗎?當鄧世昌驅艦撞向清朝定製而沒有購買的吉野艦的時候,你難道忍心調侃“東亞病夫”嗎?當蔣介石再次申明不承認外蒙古獨立的時候,你難道忍心調侃“醜陋的中國人”嗎?

答案是不會,因為我們都是愛國者,我們永遠熱愛我們的祖國和人民。

1947年,民國內政部方域司11段線為何只劃到曾母暗沙?

這個問題留給後學者去討論吧,歡迎大家留言。

納土納群島的前世今生

1947年,民國南海區域圖

本文引用的圖片尚未聯繫到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聯繫我,我會第一時間刪除圖片,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