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上朝時說什麼話:長安話、太原話、胡語?

眾所周知,當今中國的官方語言就是普通話,普通話的基礎就是北京話。那麼,中國古代有官方語言嗎?據史料記載,中國境內雖然方言眾多,但自周朝以來,就有一種主導的語言。周秦時,這種主導語言叫做 “雅言”。西漢時期則稱作“通語”。

西漢的首都在關中,也就是現在的西安一帶,所以西漢通語應該是繼承自周秦雅言的關中話。到東漢則遷都至現在的洛陽一帶,當時的“洛語”則上升為了官話。魏晉繼承東漢則不用多言。

李世民上朝時說什麼話:長安話、太原話、胡語?

探究唐太宗鄉音

唐太宗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曾出任晉陽留守,李世民也曾跟隨父親到任,史稱太原公子。後父子倆自晉陽起兵,攻入長安並一舉滅隋。由此,有後人大膽揣測,一千多年前的唐太宗上朝時也定會操一口地道的太原話。  

一千多年後,沒人能知曉真實的唐太宗究竟是什麼樣子,但說唐太宗操著一口地道的太原話上朝,這事不靠譜。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句眾人熟知的古詩道出了一個常理:即一個人不論走多遠走多久,打記事起所學的鄉音是會伴其一生的。用強大的網絡搜索李世民的史料檔案:公元598年(隋文帝開皇十七年)農曆十二月戊午日(一說公元599年,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李世民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別館。

武功縣在今陝西鹹市境內,直到公元616年,父親李淵出任晉陽留守,他才跟隨父親到了太原。那時,李世民17歲,早已成家立業,因此他的鄉音不太可能是山西太原話。然後再搜索其父母的資料。公元566年,其父李淵在長安出生,長安在今天的陝西境內;其母為太穆皇后,竇氏,北周上柱國竇毅與襄陽長公主之女(宇文泰外孫女)。

有史料考證,竇氏為鮮卑族人,竇氏幼年及青少年時期並沒有在太原生活的記載。父母鄉音都不是太原話,由此可以推斷出,唐太宗鄉音是太原話的可能並不大。


李世民上朝時說什麼話:長安話、太原話、胡語?


中國古代有官方語言嗎?

眾所周知,當今中國的官方語言是普通話,普通話的基礎就是北京話。那麼,中國古代有官方語言嗎?據史料記載,中國境內雖然方言眾多,但自周朝以來,就有一種主導的語言。周秦時,這種主導語言叫做“雅言”,西漢時期則稱作“通語”。西漢的首都在關中,也就是現在的西安一帶,所以西漢通語應該是繼承自周秦雅言的關中話。到東漢遷都至現在的洛陽一帶,當時的“洛語”則上升為官話。

西晉末年,匈奴等五胡在晉室內亂之時攻陷洛陽,中原漢人紛紛南渡,越過淮河或長江,主要落戶在了現在的江蘇、安徽、浙江等省,晉室也遷至現在的南京。這些中原士族把洛音也帶到了江淮一帶,與當地土著的吳語交融。長達近300年的南北朝對峙,中原漢語“南染吳越,北雜夷虜”。  

隋統一之後。與秦一樣,僅僅傳了兩代就覆滅了,取而代之的是強盛的唐朝。隋唐的首都都在關中西安一帶,金陵音與長安音形成南北兩大官話之後,最終長安音佔據了上風。日本人在六朝的時候曾輸入南京“吳音”,到唐朝則重新把長安的“漢音”帶回日本,有“誦兩京之音韻,改三吳之訛響”之說。  

唐末,北方戰火紛飛,大量中原居民南遷,經歷五代,宋一統天下。因宋都在開封,所以開封音就成為宋元明所稱“宋音”“雅言”或“中州音”。隨後金滅北宋,宋遷至杭州,即南宋。大量的中原人遷至杭州、南京、揚州一帶。杭州因被吳語包圍,故而遷至杭州的中原音最終消亡。而南京、揚州作為吳語的北緣,則相當程度上保留了中原音,並逐漸脫離吳語,慢慢形成了後來的“下江官話”(江淮官話)。  

中國的語言在歷史上有過兩次大規模製定標準語音的事件,一次在漢朝,一次在宋朝。但是,那時的語音規範在今天看來依然是模糊的。如漢朝的《說文解字》,對於字音的註釋,今天看來就不夠精確。舉一個例子,按照《說文解字》的主音規則,“劉”這個字的發音可以註釋為“李樓切”,也就是“李”的聲母同“樓”的韻母相切。

李世民上朝時說什麼話:長安話、太原話、胡語?

但是,“六”似乎也能這麼注音。當然,“六”更適合的注音也許是“李漏切”。然而,當我們不知道“李”“樓”“漏”的標準發音時,又如何能獲得“劉”“六”的準確發音呢?這種注音的循環狀況,缺少了今天小學生先學拼音的標準化過程。同樣一個字,用普通話和用四川話讀截然不同。  

再回到歷史的長河中。蒙古滅南宋後建立元朝。元朝軍隊對北方漢人實行滅絕式的屠殺,以至於秦嶺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區幾乎成為無人區,黃河中游的“中原音”也幾乎完全消失。朱元璋就從因位於山區而得以保存人口的山西遷移大量人口至河南、河北、山東等省,從江南遷移民眾至江淮,並從湖廣調人填四川。此時環視中國,河洛早不是那個河洛,齊魯早不是那個齊魯,燕趙早不是那個燕趙,整個北方都不同程度地多民族聚居。只有南京、揚州、鎮江一帶保留了原先相對純粹的中原語音。  

到了清朝時,北京內城居住的滿清貴族本不會說漢語,後來學說,完全喪失了入聲,有了翹舌和兒化音這些阿爾泰語系的特徵。內城話最終蔓延到了整個北京,到清朝中後期,最終戰勝了作為明朝官話的下江官話,成為清朝的官話,這就是現在普通話的基礎。  

歷史上的官話則被中原移民帶到了東南沿海各省並以某種方式保存了下來。據說客家、閩南話就非常接近唐宋的官話,而粵語則比較接近秦漢時期的關中話。江淮方言則接近明朝官話。所以直到今天,中國各地方言差異仍然很大,這也算是一個歷史遺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