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燒製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汝瓷燒製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汝瓷燒造起源於隋唐、盛於宋。燒製的特徵獨特的青瓷稱“汝瓷”,北宋專為宮廷燒造的御用貢品瓷稱“汝官瓷”。汝瓷是五大名瓷(汝、官、鈞、哥、定)之首,聲名於世,它是皇家鎮宮珍寶,也是民間鍾情的吉祥物。主要作品有魁汝蓮花、魁汝中華龍、枊葉瓶、濟公負爐、荷葉口瓶等。
汝瓷燒製工藝要經過選料、制泥、製坯、素燒、施釉和燒成等6道生產工序。1、選料:汝瓷生產主要用可塑性原料和非可塑性原料,將所需原料風化、陳腐,逐項手選分揀,除去雜質,分類存放,用火煅燒,或讓自然風化、乾燥後,將質料用石碾粉碎。2、制泥:將選出的質料,用水沖刷沉澱,將雜物或鐵質淘洗出去,達到製作器形坯體泥料的細密度、粘稠度等技術要求。3、製坯:將備用泥料堆積起來,用木棒或石質器捶打、揉搓,除去其中空氣及雜質後進行拉坯、盤築、範模拓制。4、素燒:把陰乾後的成形胎坯放入窯爐內,經過若干小時的除溼,封閉窯爐,讓爐內溫度達到900℃左右,素燒完成。5、施釉:把調好的釉漿裝進容器內,用棍棒反覆攪拌,使其粘稠適度、附著力相宜。挑出器形完整、胎表光滑、無瑕疵、無破損、無開裂的胎體進行施釉。方法分為涮、蘸、補、修等4個基本程序。6、燒成:燒成過程是汝瓷製造的核心技術。根據器形所需,將胎體用支釘、墊餅等支妥放穩,放入匣缽內,然後入窯燒製。傳統的燒製主要有柴燒、煤燒兩種方法。經過30多個小時的預熱除溼、升溫氧化和拉火還原等程序,使窯溫達到1200度左右,停火,直到溫度適宜,即可出窯。


與其它名窯、名瓷相比,汝瓷在長期的演變和創新過程中,形成鮮明的特色與特徵。特徵之一是“技藝四絕”(配料絕、變色絕、裂紋絕、應光絕);特徵之二是以釉色取勝,難見花紋裝飾,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特徵之三是造型精美別緻,器形有盤、洗、瓶、碗、樽、盆、爐、盞等,碗、盤器皿大都外裹足,滿釉支燒;特徵之四是配料獨特,著色能力強,釉層勻淨似玉;特徵之五是重釉色、貴釉質、美質感,胎質厚如堆脂,胎骨細膩堅實;特徵之六是禁止民窯仿製,其造型、裝飾、釉色等帶有濃厚的皇權色彩,這種特徵在其它瓷藝中是絕無僅有的。
2011年5月23日,該項目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序號1169,編號Ⅷ-189,項目名稱汝瓷燒製技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