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節:說說做飯這件事

寫在前面

古人常用“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來形容好女人。

更封建的時期,女人只能下廚房,不能進廳堂。古代娶媳婦,婆婆還要考兒媳婦的茶飯手藝。

從這個角度來看,現代女人還是更幸福的。不會做飯也不需要勉強自己,反正餓不死咱就是了。

但是得承認,能夠做得一手好菜,的確是讓自己驕傲的事,畢竟自己的胃也沾光。

可是,有的女生,就是對做飯沒什麼天賦,做飯的標準就是“熟了”,色香味之類的,只能靠臨場發揮,水平非常不穩定。

比如我。

女神節:說說做飯這件事

早些年做飯的美圖


我一直想要請朋友來家裡吃飯,因為自己不擅長廚藝,還買了專門的火鍋、烤肉的器具。

但是2019年幾經搬家,各種事情打亂了計劃。請吃飯的心情也漸漸淡了。

也曾想象自己做一桌子好菜,讓朋友們嚐嚐。可實在是本人做飯的天賦太差,怕怠慢了大家。如今疫情當前,請朋友來家裡吃飯更是不敢想的事,於是這件事就成了心底的一個隱蔽的心思,再也沒有冒頭出來。


女神節:說說做飯這件事

早些年做的湯

近來做飯頗有心得,也覺得自己做出來的飯菜竟有些可口可愛,也在一次次做飯的過程中,生出一些感悟來,忍不住想要為此寫上點什麼。

1、關於做飯,只有想和不想之別,沒有會和不會之分

我的母親大人,最不喜歡做飯。

她總說自己手藝不行,但她的幾個拿手菜,我們姐弟幾個怎麼做都做不出一樣的味道。

她總是吐槽我爸不會做飯的事,她說,“誰生來就會做飯,就是看想不想,學不學。”

老人家說的擲地有聲,我們也不敢反駁。


女神節:說說做飯這件事

模仿姐姐做的捲餅


要說做飯這件事,天賦的確很重要。(當然其他事天賦也很重要。)

就說我姐吧,我認為她就是天賦型選手。隨便做一道菜,全家人都能給吃個光盤。

我呢,認真練習了好久的宮保雞丁,被我爸當成是麵條的“滷子”。


過年期間她做了兩次捲餅,非常好吃,我回北京之後,想念的不行,於是自己做來吃。

雖然口感和味道還是差很多,但已經超出我的預期太多了。大大的增加了我的信心。


女神節:說說做飯這件事

模仿姐姐做的捲餅


立刻又萌生了 “疫情之後請朋友吃飯”的想法。

沒去做之前,我也不會,嘗試一下,就發現其實還不錯。​

不僅僅是做飯,做任何事都一樣,會不會做不重要,想不想做才是關鍵。

當然有些事,想做也不見得能做好,但不想做就肯定做不好。

2、做飯這件事,要“現在做”,不要“計劃做”

週五(3月6日)下班後,我想,明天試著蒸包子吧。

晚飯後把自發粉揉成麵糰,用保鮮膜封好,放在暖氣邊上的小凳上發麵。

計劃著第二天早晨起來蒸包子。


女神節:說說做飯這件事

自發粉揉成的麵糰

工作週報寫到一半的時候,忽然聞到空氣中若有似無的釀酒的味道。

我回頭一看,剛才還是一個巴掌大面團,已經變成了兩倍大。


女神節:說說做飯這件事

一回頭就長大了


立刻打電話給家裡求救。

老媽說,已經發開的面就要立刻蒸,過了時間就不好吃。建議我直接蒸饅頭得了。

這必須不行啊,我想吃包子怎麼甘心變成饅頭。

於是從晚上十點半忙活到二十點半,終於蒸完了三鍋包子。

賣相不錯,味道也尚可。


女神節:說說做飯這件事

各中辛苦一言難盡

如果當時我稍有猶豫,可能包子就變成了饅頭,或者我一拖延,包子饅頭都沒了。

以前我做事拖拉,總在心裡計劃來計劃去。以為找一個最好的時機,可以呈現最好的結果,但很多時候都是不了了之。

這個快速發起的麵糰,讓我忽然明白,所謂的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就是你“想”的時候。

3、做飯這件事,會做不難,做好不易

要說做飯這件事,我從小就接觸的。八九歲就可以自己用家裡的大鐵鍋燜飯,十幾歲就會蒸饅頭啦。

工作之後自己做頓飯完全不在話下,但問題是,做的不夠好。

最明顯的是,我只會炒素菜,不會做肉菜。


女神節:說說做飯這件事

清炒萵筍


清炒嘛,要麼幹炒A,比如土豆絲,要麼A+B,比如土豆絲+胡蘿蔔絲/青椒絲,要麼A+B+C,比如胡蘿蔔+黃瓜+雞蛋。

每次菜裡只要放肉,肉就特別硬,對牙齒非常不友好。

於是我做菜,從來就是全素。

和朋友交流過幾次這個問題,她告訴我方法,先下油鍋炒到肉變色,撈出來,再炒菜,炒到8分熟,再放肉,翻炒幾遍出鍋。

最近嘗試各種炒肉,味道不錯,口感也還可以,至少不會嚼不爛。

雖然依然不能說做的多好,但是小有進步。


女神節:說說做飯這件事

最近感覺進步不少

會不會做飯是一件小事嗎?的確不是什麼大事。

但是做飯和所有的小事一樣,如果我們不想做,就永遠都不會去做,如果不去認真做,就永遠都做不好。

我們的一生當中,其實90%以上都是這些衣食住行的小事。

這些小事做成什麼樣,我們的人生,就是什麼樣。


今天是女神節,時代賦予女性的價值和責任越來越高。

女性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從廚房走到廳堂,走到職場,走到各行各業。

在這個時代裡,女性不再僅僅是女兒、妻子、母親,只在親緣關係中,接受角色賦予的義務和權利。

不再只是圍著灶臺轉,圍著孩子轉,圍著男人轉,我們有了自己選擇角色的權利,可以是企業家、政治家、教育家……可以在任何領域裡,成就自己。

重要的是,任何事,只要我們女人認真去做,都會做的不輸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