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觀之下,不凡歷程,不虛此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講述了一個在冒險中成長的故事:派自幼生活在印度,直到17歲那年,他的父母決定移民到加拿大。一家人乘船出發,但途中遭遇海難,最後只剩下派和一隻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派和它在海上共同漂流了221天。派用智慧和勇氣戰勝漂流中的各種困難,譜寫一首壯麗廣闊的冒險之曲。

這部影片是李安首次執導的一部冒險奇幻3d電影,西方的冒險精神和東方的含蓄隱喻相互交織,使這部影片脫穎而出,攬下85屆奧斯卡四項獎項: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攝影和最佳原創配樂四個大獎,其中三個獎項是對這部影片畫面的高度讚譽。

這部影片給我們帶來一場視聽盛宴,用"奇觀"展現成長故事。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觀之下,不凡歷程,不虛此生


一、"奇觀"是一場視覺盛宴

人的眼睛會不由自主地被奇特的景觀吸引,或是色彩鮮豔的畫面,或是美輪美奐的場景.......以往我們看電影看的是故事,但隨著科技和時代的發展,除了故事之外,我們對電影的畫面也提出了要求。

因此,一種新的電影範式——奇觀電影在電影中逐漸佔據主流位置。

法國哲學家居依·德波在討論"景觀社會"時分析道, "奇觀"就是指非同一般的具有強烈視覺吸引力的影像和畫面, 或者藉助高科技電影手段創造出來的奇幻畫面和影像。

如陳凱歌《妖貓傳》中氣勢恢宏的盛唐景象,精美絕倫的畫面讓人挪不開眼,如以好萊塢為代表的商業大片,運用高科技手段在影片中"炫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賦予奇觀電影新的含義:基於人內心體驗的奇觀。

影片將人物的情感外化,豐富的暗喻衍生出無數種解讀的可能,帶給人一種奇特的感受。


二、"奇觀"外衣下的人性內核

1、形象奇觀

①身體奇觀

身體奇觀,指的是通過調動各種電影技術手段塑造和展示身體的奇觀形態,以滿足觀者"凝視"的需求。

"凝視",即視覺文化中觀眾如何看待被展示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作為觀眾的我們如何看待電影中的人物,這往往投射了我們的窺視欲和觀看欲。如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男性觀眾認同了少年雷納多對瑪蓮娜的慾望。

在傳統電影中,女性通常被當做被觀看的對象。

但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李安把男性作為被觀看的對象。

17歲的派是一位陽光矯健的大男孩,微卷的髮型和清澈的眼神無不彰顯著他的青澀與活力。儘管他在漂流旅途中變得骯髒狼狽,但仍然無法掩蓋他特有的屬於少年人的青春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觀之下,不凡歷程,不虛此生


對派外形的塑造符合社會對男性魅力的評判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力量崛起,女性消費需求增加,電影中被"凝視"的對象除了女性之外,還多了男性。

派美好的身體形象展現出一種身體美學,是一種視覺消費下的感官愉悅。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海上漂流多日的派,經受陽光毒打、海水浸泡後,他的頭髮變得凌亂、皮膚變得黝黑、身體變得消瘦,整個人潦倒憔悴。

這時,他的身體已經沒什麼美感了,觀眾便會把目光放在他的成長上。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觀之下,不凡歷程,不虛此生


派形象的變化體現他心理成長的變化,在長期漂流中,派從一位青澀的少年逐漸變為成熟的男性。

派在海上漂流的歷程可以看作人成長的過程,派從乾淨無暇的少年變得傷痕累累,可以看作人在成長過程中經受社會考驗而經歷的創傷。唯一不變的是派始終沒有丟失希望,在漫長的漂流之旅中,派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的心態。

動物奇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動物大多是技術合成的,尤其是跟派相愛相殺多日的孟加拉虎,只是一個抱枕而已。但這個特效過於逼真,使人難以分辨真假。

理查德·帕克發出低沉的嘶吼,在救生艇上踱步,目光幽幽地看著大海,渾身上下寫滿了"老子不好惹"的氣息。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觀之下,不凡歷程,不虛此生


派心生恐懼,但這份恐懼使他暫時忘記了家人和悲慘的經歷,專注於如何從虎口脫生。

漸漸地,孟加拉虎變成了派的精神支柱,如果沒有理查德·帕克,派將在無邊無際的海洋中,因孤獨和寂寞而死去。

最後,派成為了孟加拉虎活著的希望。派抱著奄奄一息的理查德·帕克,撫摸它的腦袋,鼓勵它活下去。

從恐懼孟加拉虎、依賴孟加拉虎,到最後變成孟加拉虎的依賴,這一過程也是派內心認識到自我的價值的過程。在毫無秩序的海洋裡,派重塑了自身的價值。

不得不佩服李安導演的高超手法,將人內心的衝突外化成人與虎的衝突,帶給人從視覺到心裡的雙重奇特體驗。

2、場面奇觀

場面奇觀最能體現視覺藝術,指的是在各種場景和環境中真實而唯美的獨特景象。

李安藉助高科技手段將臺南建造的一個造浪池變成美麗的海洋——平靜時碧海青天,風光旖旎;奔騰時波瀾壯闊,洶湧澎湃。

如暴風雨後晨曦的景象。影片用全景展示一個夢幻般的仙境:平靜廣闊的海面上倒映著藍天白雲,救生艇靜靜地呆在海面上,在橘黃色的陽光下散發著溫暖。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觀之下,不凡歷程,不虛此生


當派將求救的漂流瓶拋入海中時,置於畫面前景的漂流瓶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著光芒,漂流瓶激起的浪花似乎表明:派的希望將隨它一同飄向遠方。背景是模糊處理的派佇立在用泳圈做成小木筏上,救生艇一動不動地陪伴在派的身旁。派和救生艇以及他們倒映在海面的影子構成對稱的畫面,彰顯著靜態的美。這一刻,影片中的時間和空間無限延長。

與孟加拉虎對視一眼後,派似乎感受到了一股力量,於是他顫抖地對著上天祈禱:

上天,我把自己交給你,我心無旁騖,無論未來如何,我都想知道,請給我指點

派向上帝祈禱,重新獲得勇氣。他閱讀航海書,分析當下情況,開始在海上生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觀之下,不凡歷程,不虛此生


這處奇觀與前面呼嘯的狂風驟雨形成鮮明對比,給大海渲染了夢幻色彩,給這場充滿冒險的海上漂流增添浪漫色彩。

再如飛魚場景。救生艇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行駛,派和理查德·帕克站在搖晃的小船上,漫天的飛魚前仆後繼地救生艇上飛躍而過,造成了一種奇異的景觀。

在一群飛魚中,一條色彩鮮豔的大魚突然出現,飛到了救生艇上,這條魚叫做"鯕鰍",幾乎是海洋最美麗的生物,當這樣美麗的生物誤入救生艇上時,派和孟加拉虎進行了一場食物爭奪之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觀之下,不凡歷程,不虛此生


這個場面是派內心衝突的外化表現,派作為素食主義者,從不吃葷,但由於食物匱乏,他不得不讓自己吃葷。

再如食人島。這片憑空冒出的島嶼沒有昆蟲,沒有鳥語花香,只有數不盡的狐獴,在廣闊的草地中沉默地站著。這是一個怪異的島嶼,但它救了派的生命。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觀之下,不凡歷程,不虛此生


這個島嶼其實是派內心的寄託,經歷了烈日暴曬、海浪侵襲,缺水少糧的派終於看見了生的希望。派在島嶼的清水中歡快地游泳,煥發出活力。派將女友送的紅繩系在島嶼上時,派萌發出居住在這個島嶼的想法。

對大海和未知的恐懼使他做出了留在島嶼的決定,直到某天夜晚他發現了島嶼的秘密——島嶼慢慢地吞噬島上的生物,呈現出一種恐怖又陰暗的模樣。

派在蓮花中發現了人類的牙齒,他明白了自己未來的命運。如果自己繼續在這個島嶼生存,將會變得跟這些狐獴一樣,白天吃著島嶼的供養,晚上淪為島嶼的食物。他將會喪失作為人的尊嚴,與獸無異。人類與獸類的區別在於人會思考,派明白自己永遠不能同獸類一樣,不能喪失精神自由,所以他離開了食人島。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觀之下,不凡歷程,不虛此生


這些場景奇觀危險又迷人,使人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李安不僅塑造了一個個場面奇觀,還給這些場面奇觀賦予意義,使奇觀之上更具奇觀。

3、文化奇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展現出的文化奇觀具有雙重含義。

首先,影片的背景選址古國印度。印度是多宗教國家,同時受到殖民影響,古老又神秘,滿足了觀眾對異域的期待。派生活環境極為複雜,他深受本土宗教和傳統文化的影響,同時受西方教育影響。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觀之下,不凡歷程,不虛此生


幼年的派信仰三個宗教,影片中將尖銳的宗教文化矛盾化解成派的幾次宗教衝突,極大地淡化了多信仰的矛盾。正是這樣的成長經歷,派才能在漫長的海上漂流中重建信仰。在海上漂流的過程中,派、虎、上帝逐漸在派的心中融為一體,體現了人性獸性與神性的融合。若是選擇一個基督教國家,或是未被殖民過的國家,很難有這種奇特的效果。

其次,導演李安具有東西方文化背景。李安出生於中國傳統的書香門第,自幼了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長大後李安在美國生活多年,浸染了西方文化。在這其中,李安經歷了艱辛的文化認同,成為了獨一無二的好萊塢華人導演。

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李安講了一個關於西方信仰的故事,但在講述的過程中,無不透露出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整部影片既有好萊塢大片"炫技",又飽含內斂深沉的東方式抒情。李安關注點並未放在青年和孟加拉虎驚心動魄的鬥爭中,而是極力渲染奇麗的海上景觀,製造視覺盛宴。在影片結尾中給予觀眾一個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真相,讓每一位觀眾都感受到奇觀般的體驗。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奇觀之下,不凡歷程,不虛此生

三、奇觀電影的"可知"與"不可知"

奇觀電影的好處是可以給觀眾視覺享受,尤其是3d效果,更讓人慾罷不能。三d技術帶給觀眾多重感官體驗,使他們更真實地沉浸在大海的夢幻之中,使這部影片的奇觀更加真實。

但電影的內核仍然是講故事,若精美絕倫的畫面下是一個空洞的故事,這部影片將只是一部爆米花式的電影。也許空虛的奇觀電影在起步階段可以獲得觀眾的青睞,但隨著奇幻電影發展,空虛的故事將無法支撐其華美的外核,只會讓觀眾視覺疲勞。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功之處在於它不單單講述了一個少年和孟加拉虎海上漂流記,而蘊含著更深層次的關於人性黑暗的故事——關於人吃人的恐怖故事。在大海上沒有任何人類的文明來約束人的行為,所有的人在大海的嘶吼著展現出獸性。

我們可以選擇相信這個結尾,也可以選擇忽略它。

所以李安才會說:"原著的結尾才是我拍這部電影的本源, 這種更本質更抽象的東西才是我的興趣所在, 在我看來, 派的故事就像男孩的名字, 是一個無理數, 是一個無解的存在, 而這種不可知也恰是故事本身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奇觀電影呈現的視覺效果使它的"可知"遠遠超過其他電影,但也正是這種視覺效果,能使富有內涵的奇觀電影呈現出數不勝數的"不可知"。

結語:姜思達曾說過:你可以一天整成范冰冰,但不能一天讀成林徽因。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奇觀電影,華美的畫面帶來的只是短暫的歡愉,唯有深刻的內涵才能帶來長久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