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關係中,弱勢群體是醫生還是病人?

就是不要你


真正的弱勢群體當然是病人了,我們不否認有少數的素質惡劣的患者,但其實絕大多數的患者,不管文化水平高低,都會對醫生尊敬有加。醫生的一句話就能牽動著患者跟家屬的神經。

去年我媽子宮肌瘤手術,正規三甲醫院,第一天醫生就讓加了她微信,本來說了星期三手術,什麼都準備好了,突然醫生家裡有事,變成星期四。到了星期四,又推說不行,沒有手術檯了,變成了星期五上午,星期五上午說是有兩例急診手術,推脫下午兩點上班以後,這下把我急了,我說我要打電話舉報,醫生給我道歉說一定快點安排手術,然後是中午十二點四十多安排得手術。

我當時很擔心,早知道就應該給點紅包算了,因為擔心手術醫生故意不把腫瘤切乾淨。只能寄希望於醫德,後來手術以後又換了一家醫院檢查了一下才放心。

主動權都在醫生手裡,患者當然是弱勢群體了啊。


百味雜談記


弱勢群體還是病人和病人家屬,這是現實中的現實。我今年將近七十歲了,改革開放以來,一家三代人到醫院看病,可以說是都有被醫院做為弱勢群體對象的經歷。目前醫院本身已經成為醫院和醫務人員掙錢的工具,拉關係走後門的場所,不負責任,敲詐患者錢財,收紅包……我至今歷歷在目。雖然說也有好醫生,可惜我們家裡三代人很少碰巧,因為老少三代有病都要到醫院去看病,真是一到醫院戰戰兢兢,不敢看醫生的面部表情,不敢多說一句話。舉幾個例子:二十一世紀初,我到吉林一大口腔醫院檢查牙齒,因為假牙帶著不太合適,我掛的是專家號,在排隊期間,有很多醫院職工插隊看病,因為年齡大了,我也不願意找氣生,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什麼也沒看見。好容易輪到我了,一位帶著眼鏡👓的女教授,看了看我的口腔說:都快長癌了。然後轉身就走出診室。也不告訴我下一步該怎麼治療……二零一六年,在小孫子眼睛疼,我們老兩口帶著孫子到北京和睦家醫院看病,兩次掛號和檢查被診斷為結膜炎,效果不佳,花了好幾千塊錢。後來我們又到中日聯誼醫院檢查,醫生一看就是孩子患得是麥粒腫(中醫稱為針眼),掛號和開藥也就幾百元錢,治療效果也非常好。後來我在網上給和睦家醫院反饋這個信息(我也沒有往回要錢的意思,就是提醒醫院今後看病時診斷要準確),結果和睦家醫院把我給拉黑了。我老伴在腫瘤醫院手術……我也不一一列舉了,說出來全是淚。


用戶9534328589765


我個人認為醫患關係中不存在強勢與弱勢。醫生為病人看病,希望能確診,效果又快又好,特別是看到你第一次來求醫和以後痊癒神態完全不一樣,心裡就覺得自己這個職業很自豪,個人有成就感。病人的願望與醫生是完全一致的。有時產生矛盾主要是互相理解、溝通出了問題。醫生診斷時問你的問題你要表達清楚,尤其不能答非所問,特別是你帶孩子去看病,醫生問你有關孩子發燒何時開始?剛發現時體溫多少?最高多少?胃口怎樣?你的回答:大慨、可能…。醫生就想你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對病情含糊不清。還有醫生在診斷時,你不要在邊上話多,會打斷醫生思路,醫患關係靠的是雙方信任,體諒,你有什麼困難或者想法耐心對醫生講,一般都有很好的結果,不仿你自己試試看!


溪邊園公


醫患糾紛中,病人當然屬於弱勢群體,原因是醫療事故鑑定依靠的是病歷,醫囑是醫生下的,輸液是護士執行的,醫療儀器是醫院提供的,藥品是醫院採購的,病程記錄醫生寫的,發生醫療糾紛,醫生很方便做手腳,而且一般病人家屬不是醫學專業,所以醫患糾紛中病人屬於弱勢群體


凡星7431


在醫患關係中,弱勢群體當然是患者了,不用爭論。生命是最重要的了,誰有病不想求爺爺告奶奶託關係找個好醫生把病看好。現在每一個病人都知道有些病是治不了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極端的病人去暴力傷害醫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互相的信任。造成醫患之間互不信任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醫院過度商業化。現在病人去看病心裡都有疑惑,花這麼多錢都是應該的嗎?最不應該商業化的就是教育和醫療。是時候該改變了!


在路上luuu


本來就沒有啥強弱之分,細緻入微的年代,親如一家的關係,啥強不強的,都好的如鄰居,如自己家人…患者尊敬醫生如神靈,怎麼會出現強弱…

最近這幾十年,開始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住院已經成了非常可怕的事兒啦,必須住夠多少天,不然不讓出院…必須做各項檢查,哪怕是你剛做過…錢在醫院已經不值錢,騙醫療保險的錢,已經不是秘密了,公開的讓人無奈…

好的大夫還有,也還有人為他們為自己喊冤,患者呢?冤不冤呢?

我厭惡病人家屬打醫生,可當我錢沒帶夠,醫生無動於衷…母親死了…我真的想上去掐死那個女醫生。幾個月後,該醫院請我幫忙,我對院長講了這個真實的過程。他說:最瞎的醫生讓你遇上了……二十多年了,這一幕誰能讓我遺忘?

醫患關係的緊張,賴誰呀?


洛陽車人


責任在醫院,根子在政府。政府對公立醫院實行市場化管理,迫使醫院千方百計撈錢,靠山吃山。於是,醫院就把病人作為創收的對象,逼迫醫生過度醫療,給病人多開藥,開高價藥,窮盡一切檢查診療手段,喪失醫德,一千元就能診好的病非得讓病人花一萬元,直接形成水火不相容的醫患關係。中國如果不從根原上理順公立醫院的管理關係,不可能建立和諧正常的醫患關係。


赤灣鵝


這個問題很微妙!

當你有病時來到醫院時,你是“求醫問藥”來了。這時你是弱勢!

當你花了錢。病沒看好時你不滿意,你要弄明白,找大夫。

你在順間就可能變成了強勢!

當大夫給你講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管你聽沒聽懂)你也只能接受,去交錢!你說你是強勢還是弱勢?

(有幾個患者或患者家屬能聽懂這些專業知識的)

我認為:討論強勢弱勢沒有意義!

我們應該找醫患矛盾的根源!

我個人認為“根源”就是醫院不能市場化!

不能把醫生看病做為掙錢的工具!


570914


當醫療成為商品的時候患者邁第一步進入醫院門檻開始就是弱者。醫療市場化後它是單向針對患者的壟斷商品,它沒有售後服務,沒有保質期,沒有挑選權,不論它大小優劣一旦售出就絕不能退或換。高度技術化的這個醫療商品對患者來是嚴重不平等魔鬼商品,它面前患者只是小綿羊。


天不能圓


都可能,這個要看在何種狀況下。一般情況下,患者是,為什麼呢。既然去看病,就非常依賴醫生了,醫生怎麼說,你就怎麼做。這樣,過度醫治挨宰的情況是常有的,尤其民營醫院,更甚。無病說有病都很多!有多少醫生又會為你衣袋裡的錢考慮呢?還有,你如果遇到了誤診、錯診那就倒黴了。

極端情況下,醫生就是弱者了,簡單說就是“醫鬧”。最壞的就是暴力傷醫乃至致死了,不過這是極少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