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共享軌跡對臨時在線群體創新結果的影響

知識共享軌跡對臨時在線群體創新結果的影響

引用

Ann Majchrzak, and Arvind Malhotra. "Effect of knowledge-sharing trajectories on innovative outcomes in temporary online crowd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7.4 (2016): 685-703.

摘要

目前有大量關於正式控制結構(即激勵、身份、組織、規範)對知識共享的影響的研究,此類知識共享促進生成在線社區的創新成果。然而,很少研究是關於臨時在線群體中的知識共享軌跡在沒有這些結構的情況下如何產生創新結果。這類研究關注的是通過眾包方式獲得的臨時在線人群,因此只有很少的知識共享結構。本研究以協同創新挑戰模式的眾包為研究重點。通過對五項不同的協同創新挑戰中所有帶有時間戳的帖子進行內容分析,以確定不同的知識共享軌跡。結果發現,與其他三種知識共享的軌跡相比,一個悖論框架的軌跡更有可能產生創新成果。悖論框架軌跡就是當不同的參與者按照下列順序解決方案:貢獻一個與目標問題相關的悖論;分享假設驗證悖論;以符合問題陳述的方式分享解決悖論的初步想法。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一個臨時在線群體中的悖論框架軌跡理論,並對一般的知識創造理論尤其是在線知識創造社區的知識創造理論提出了啟示。

關鍵詞:創新;序列;眾包;知識;在線社區

介紹

知識共享軌跡被定義為知識共享的類型和不同類型知識共享的序列。在線社區中,帖子就是參與者可以看到的虛擬工作空間中的知識共享軌跡。然後,成員可以通過這種知識共享軌跡在網絡社區中相互影響。

本研究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知識共享的發展軌跡是否會影響群體所取得的創新成果?如果是這樣,是否有一些軌跡比其他軌跡更能帶來創新成果?

臨時的網絡群體特徵是一群陌生人為了一個特定的目的在短時間內聚集在一起,一旦時間或目的實現後就解散,並且對未來產生的規範性影響最小。將臨時網絡群體作為研究背景,是因為這種組織形式應用越來越受廣泛。通常由眾包倡議和開放創新形成,沒有正式控制機構。其中涉及到創新的本質尤其是結構不良問題需要被驗證。

理論發展

研究知識共享軌跡對在線群體的創新成果的影響必須鼓勵知識共享。此外,還要使知識如何共享的正式控制結構最小化。在八種不同的知識共享模式的眾包配置中,只有協同創新挑戰鼓勵對整個問題的知識共享,而不是模塊化,並且共享不受限制。因此,我們著重研究協同創新挑戰。

在群體中,不一致是必然存在的,而悖論中潛在的矛盾可以帶來變革,從而導致創新。有研究認為群體問題的解決可以在目標沒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進行,一個模糊的目標甚至可以作為創新的一個重要觸發點;同樣,不確定的假設也能幫助群體創新成果。因此,臨時在線群體問題解決的知識共享序列包括:目標、假設和解決方案的想法,原本模糊的問題逐漸得到一致性的關注,群體可能能夠推動其知識創造過程向前發展。本研究描述了不同的知識共享軌跡:悖論框架軌跡、純創意軌跡、創意框架軌跡。

悖論框架軌跡:以一個群體成員的帖子開始,表明最初的問題需要解決一組目標之間的內在矛盾;然後接著另一個群體成員的帖子,表明一個假設,驗證了矛盾;最後是第三個成員發佈了一個最初的想法。悖論框架軌跡的結構是悖論 → 假設 → 初始概念。這就引出了第一個假設:

H1A:悖論框架軌跡與臨時在線人群中出現的創新結果密切相關。

創新性成果可能在一個悖論帖子後的初步構想的帖子後面就出現了,而與假設帖無關。在這個軌跡中,悖論的目標不遵循假設,即稱為“未驗證的悖論”軌跡。

由於不同的成員可以提供各種悖論目標,因此需要一個一致的假設來找出哪個目標是有驗證價值的。因此,有第二個假設:

H1B:與未經驗證的悖論框架軌跡相比,經過驗證的悖論框架軌跡與臨時在線人群中出現的創新結果有更強的相關性。

純創意的知識共享軌跡是指從創意之初,就接著更多的創意,就像頭腦風暴一樣一直處於發散性思維。這種類型的軌跡無法集中注意力,反而會損害創新成果。因此,有第三個假設:

H2A:與純創意的軌跡相比,在臨時在線群體中,悖論框架軌跡與創新成果的出現聯繫更為緊密。

創意框架軌跡類似於最初進行頭腦風暴,然後根據想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進行過濾討論。最初即使是一個得到假設驗證的想法,也可能會因為目標不一致而產生衝突,無法產生創新結果。為了避免這種衝突,在初步的想法已經驗證了假設後一個悖論可以插入這個軌跡。這將產生一條軌跡,我們稱之為“創意框架”,由創意 → 假設 → 悖論組成。通過在觀念產生之後引入悖論,而且沒有被證實,所以關於這個悖論不一定是群體的最佳目標,對創新結果可能會有負面影響。因此形成第四個假設:

H2B:與“創意框架”的軌跡相比,“矛盾框架”的軌跡與在臨時網絡群體中出現的創新成果聯繫更緊密。

研究方法

五項協同創新挑戰分別針對五個不同的組織進行。將一個組織問題向公眾廣播,並提供解決問題的激勵措施。參與者可以通過對問題的假設,或回答問題的最初想法和目標,開始討論。在這五項活動中,共有 509 個帖子共被分為三種知識類型:悖論、假設或創意。對這些帖子進行編碼,從中提取指出 107 個頂層創意,發起組織的 CIO 根據新穎性和競爭優勢潛力兩方面,採用 7 級的量表對其進行評級。最終形成三個創新水平。然後構建評級思想的序列,在這個序列中可以確定假設的軌跡,每個序列都包含了頂層想法之前的所有帖子。採用最小二乘法進行迴歸分析,因變量為創新水平(低,中,高),自變量為 4 次軌跡的比值,如下表所示。

知識共享軌跡對臨時在線群體創新結果的影響

圖 1 解構人群中的知識共享:軌跡視圖

結果

迴歸分析結果表明是支持 H1A 的。與悖論框架軌跡相關的兩個次級領域都與最終的創新性有著顯著的積極關係。當輸入測量替代軌跡的變量時,悖論框架的子軌跡變量仍然顯著。與其他軌跡相關的變量都與頂級創意的創新性沒有顯著關係。這也為假設 H1B、H2A 和 H2B 提供了支持。總之,與未驗證的悖論框架軌跡、純創意軌跡和創意框架軌跡相比,悖論框架軌跡更有可能產生創新結果。

致謝

本文由南京大學工程管理學院 2019 級碩士黎慧翻譯轉述。

感謝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YFB1403400)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732003,61772014)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