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價崩盤前後,還在買房的人到底有多慘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以戰敗國的身份,面臨鉅額賠償,整個日本經濟崩盤。

然而滿目瘡痍的日本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就是得益於美國的幫助。美國想通過扶持日本,制約逐漸壯大的蘇聯。因此對日本進行了大量的投資。而日本在戰前都是工業強國,雖然戰敗了,但是之前的技術以及工廠還在。

日本房價崩盤前後,還在買房的人到底有多慘

在美國資金的注入,日本工業快速發展,經濟得以迅速恢復,彼時的日本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從1955年開始,日本每年的實際經濟增長都在8%以上,恐怖的是這種增長速度持續了接近二十年。在1955年的日本,日本就擺脫二戰的“後遺症”,到了1967年,日本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大國”。

在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導致能源價格大幅提升。美國國內出現了很嚴重的通貨膨脹,為了治理膨脹,美聯儲先後三次提高基準利率,實施緊縮貨幣政策。政策一實施,導致大量的海外資金流進美國,美元大幅升值,對外貿易逆差也逐漸增加。於是,為了改變貿易逆差,美國開始通過美元貶值的手段來提高自己的出口競爭力。於是,就發生了1985年,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五個國家簽訂的“廣場協議”。

日本房價崩盤前後,還在買房的人到底有多慘

協議簽訂完之後,這幾個國家開始拋售美元,美元就此貶值。對應的其他四個國家的貨幣也就升值了。日元在短短3年中,整整升值了1倍。這個協議間接導致了日元“不正常”的升值,雖然日元升值對於日本是件好事,但是日元升值的速度過快,直接導致出口行業受到嚴重打擊。

日本房價崩盤前後,還在買房的人到底有多慘

在本幣升值,出口受阻的背景下,日本國內工廠的產能開始嚴重過剩,加之8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新興市場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吸引著大量國際資本湧入。日本國內則是無法有效出口,導致國外投資也不敢貿然進入日本市場。工業發展受阻,前期發展過程中積攢的財富不知道如何保值增值,於是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不動產——房屋買賣。

日元的升值,直接打擊了日本的出口企業。當時的日本政府為了維持企業的高出口額,實施了寬鬆貨幣政策。在1985年-1987年,連續5次下調利率。寬鬆貨幣政策確實保住了日本企業,這些企業掙來的錢源源不斷地湧進了日本銀行。其中,為了擴大營業的利潤,日本銀行就想進辦法,用超級低的利率去拼命發放貸款。

所以,後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在眾多公司貸款中抵押風險最低的行業,要數房地產了。於是,來自銀行的大量貸款紛紛進入到了房地產中來,這就直接導致了日本房價大漲。單1987年一年,東京的房價就漲了一半。對於普通民眾來說,房子從來都是“買漲不買跌”的。

於是,那些兢兢業業埋頭苦幹的老百姓,一看房價漲的這麼厲害,害怕未來房價還會上漲,就趕緊動用一切手段向銀行貸款買房子。這期間,為了營造房子的火爆程度,一些房地產開發商甚至組織起一幫無業人員,裝扮成購房者去深夜排隊購房。一些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更是前赴後繼地背上幾十年的房貸入市。

大量資金進入不動產行列之後,他們發現效果出奇的好,於是又吸引更多的財團進軍房地產行業。這一點對於剛剛興起的日本製造業造成了重大打擊,土地價格爆發式的上升,本地人因為一塊地皮而坐擁與能力不相符的財富,因為對於他們而言,這種財富來的太過容易了。

1987年的日本,這種“投機”心理成為主流,有資源的人都不願意工作,而是倒賣房產賺取差價,包括原本是製造業的財團也紛紛進入房地產。

當時,為了“公平性”,日本的房地產開發商在1987年就開始了“搖號買房”,一個55平的房子,售價6200萬日元,搖號中籤率僅為1/3700。

日本房價崩盤前後,還在買房的人到底有多慘

為了取得更多的土地,有些房地產公司什麼動用黑社會等不正當力量強行“圈地”,並對其進行炒作,不管有沒有需求,只要不斷增加房價,群眾就會有“危機感”,這就導致了群眾早買早賺的心理,從而又一次刺激了房價上升。

90年代的日本房地產,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瘋狂”。瘋狂到什麼地步呢?一套在現在只能賣900萬日元的公寓,在當年竟然賣出了16.5億日元的高價。在1986年日本簽訂完廣場協議之後,東京的房價直接暴漲120%,到了1991年價格更是飆升到了1450萬日元每平。

據公開數據顯示,在全盛時期,單東京23個區的低價就能把整個美國給買下來

日本房價崩盤前後,還在買房的人到底有多慘

即使房價高到如此程度,當時人們的買房熱情還是非常高漲,前仆後繼地揹著高房貸入市。因為他們認為“房價會一直漲下去”,完全一副沉浸在經濟崛起的神話中。在當時日本的報紙上,經常會出現“把東京的地皮全部賣掉就可以買下美國,然後再把美國土地出租給美國人住。”之類的言論。

然而日本房價的瘋狂增長,銀行盲目放貸,很多人買不起房,或者還不起貸款。為了攢錢導致消費能力下降,整個日本經濟,只有房產業“金雞獨立”,其他行業根本運作不起來。房租持續的增高,導致實業紛紛破產,大量人口失業,陷入惡性循環,人們更是沒錢買房。在泡沫越鼓越大之際,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日本實體工業的發展。高房價還為政府的公共建設帶來了嚴重的阻礙。大量農業用地被佔用,農業產量自然也受到大程度影響…

於是,日本政府慢慢地看到了房產泡沫帶來的危害性,預見到了瘋狂的樓市正在動搖日本的“基本農田制度”和“科技興國”兩項基本國策。日本政府選擇主動刺破這個泡沫,對房市進行宏觀調控。一方面是短期內上調購房利率,同時強制收緊信貸,嚴格控制銀行對房地產信貸的總量,給房地產行業“斷血”,逼著企業為了資金安全而主動降價銷售;另一方面開徵房地產稅,加大對房屋持有環節的徵稅力度,刺激“囤房”的人主動出售手裡的二手房。試圖通過以上措施,將資金從房地產中解放出來,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這兩項政策一實施,泡沫迅速破滅。房價開始下跌,而且是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無限陰跌。隨著房子無休止地下跌,之前的投資炒房客開始大量拋售房產,導致惡性循環,房子越來越廉價。雖然房價下跌了很多,但窮人依舊買不起。

眼見無人買房,開發商決定降價銷售,趕快將手中的房產變現。然而在少量的降價之後,群眾又會產生房價會下跌,再等等會更便宜的心裡,依舊是沒有人買。因此,開發商只能瘋狂降價,以求止損。

日本房價崩盤前後,還在買房的人到底有多慘

但是這樣的瘋狂降價直接導致房產泡沫崩盤,大量投資者資金斷裂,銀行貸款成為爛賬,銀行為了補救,挪用儲戶存款,這樣一環扣一環陷入惡性循環。

對於貸款購房者而言,房屋的迅速貶值意味著必須要追加貸款抵押。比如松下以1000萬的市價貸款購入房屋,貸款抵押物便是這個價值1000萬的房屋,一年後,房屋貶值為800萬,銀行根據協議就要求松下補足貶值的部分來保障銀行抵押貸款的安全性,而松下買房的首付款就已經榨乾了他,無力再補足抵押款項,銀行為了自身的資金安全,有權按照貸款協議將房屋拍賣。可是銀行拍賣房屋的時候,房價在崩盤中,最終只賣了400萬。這就意味著松下的房子被銀行拍賣了,他還欠著銀行600萬,這個貸款協議還要繼續執行,還貸還是要繼續的……

整個日本經濟瞬間崩塌。以及之後的十幾年時間,日本的經濟都是負增長。原本還在享受生活的他們,吃飯都是問題,暴亂、犯罪、自殺事件也達到歷史之最。

日本房價崩盤前後,還在買房的人到底有多慘

當年那些在高點,揹著高額貸款的工薪族們更是悲慘。幾乎是把自己的一輩子都套死在了這棟房子當中,辛苦打工還房貸。

日本的文學記錄了那段歷史,留下了很多故事!

日本的一本紀實小說《新城的黃昏》裡曾寫過這麼一個案例:

一個普通工薪家庭,在樓市泡沫最鼎盛的時期,花了5200萬日元買了一套遠離市中心的“老破小”,其中首富了1000萬,剩餘的4200萬是向銀行貸款。

然而,泡沫破滅之後,家庭中丈夫所在的軟件公司因為被併購,而被迫降職,工資銳減。根本沒有辦法償還貸款。沒有辦法,原先在家裡當家庭主婦的妻子,只能去便當屋做兼職來補貼家用。家裡還有一個正在上學的女兒,學費也只能靠教育貸款,但由於經濟不景氣,畢業後一直也找不到工作,教育貸款也還不上。為了維持生計,家裡正在上大學的兒子,只能輟學去工作。更悲慘的是,原本打算把房子賣掉的他們,卻發現根本沒有買家接手。

就這樣,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被一棟房子徹底毀掉了。

日本房價崩盤前後,還在買房的人到底有多慘

因為房價崩盤,日本出現了很多高學歷流浪者。

很多流浪漢都是之前的白領,有些還是精英,壓力過大過了一年的流浪生活,而且日本的街頭流浪漢大部分物件都能放的井井有條,不會髒亂街頭。

一位網友曾經說起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2000年左右的時候,一位50多歲的日本老人經過上海人民廣場,指著一幢大廈說了兩句話:“日本經濟好的時候,我有5幢這樣的大廈。後來一下子沒錢了,我好多朋友都去地鐵睡紙箱子去了。”而他本人,則跑來中國打工。

同時:業內人士也不能避免

一位叫一郎(化名)的不動產營業員,在1990年與同在不動產業內工作的妻子新婚後,一直就想買一套公寓。

他先是看上了一套埼玉縣川越市的新建公寓,距離上班的東京世田谷區42公里,售價3700萬,首付500萬,月供17萬。

想著反正房租也要13萬一個月,一郎買的婚戒分期還有2個月就結束了,17萬根本就不是大事。

沒有首付,可以直接刷信用卡貸款。

不過這套公寓離車站有點遠,一郎又看上了一套3800萬的“廣受歡迎的小田急沿線”新的三室公寓。

因為1分錢首付都不想出,一郎在購買時稀裡糊塗地簽了很多文件,賣方也幫助他進行文件造假,很多合約也進行了篡改,說白了就是借錢付首付,空手套白狼。

搬到這間新公寓後,一郎每天要花4個小時在上下班路上,一週6天,相當於每個禮拜有一個整天都是在火車上度過的。

回家之後,只有15分鐘休息就要上床睡覺。

這樣的生活過了一年,夫妻倆就鬧翻了,一郎經常喝酒喝到錯過末班車徹夜不回,3個臥室的屋子太大了,兩個人乾脆分房睡,交流越來越少。

沒過多久,泡沫破裂,公司破產,兩人的收入都下降了。

決定離婚後,這套夫妻共有的公寓需要出售,如果3800萬買入的房子原價賣出,還要額外掏一筆中介費,一郎打算以3950萬的價格賣掉。

但畢竟泡沫已經破裂,出售消息掛出去3個月沒有人來看房。

一郎嘗試過了各種途徑,都沒能把房子脫手,為了還貸,只能把公寓分租出去,每個月租金10萬,都還有9萬的月供缺口。

租客租了一年就退租了,一郎想勸租客買下房子:“反正每個月10萬,不如把房子買下來吧。”租客說:“那要買的話,我也可以買到更好地段的房子。”

拖了幾個月的月供,銀行最終下了最後通牒,要收回房子抵債,房子估價只值1500萬,最終1100萬成交。

一郎只在這套屋子裡住了一年,但按虧掉的錢來算,相當於包了一間豪華酒店套房。

扣掉稅費和拖欠的管理費,到手只剩100萬現金。

另外欠銀行的是無抵押貸款,每個月還1萬日元,需要還1700期,也就是141年才能還清。

這麼一折騰,一郎和前妻已經沒有任何積蓄,還上了銀行黑名單,即使兩人已經離婚了也無法賴賬,催債公司一直催著他們還錢。

人的觀念也在改變

《白夜行》正是也這一時期為背景,在文中也多次提到了“泡沫經濟”這個詞語。小說開始時的場景就是一座廢棄的爛尾樓,這種衰敗的景象和情形讓人不難聯想到當時日本經濟的頹廢和蕭條。

泡沫經濟的破滅致使大批工廠企業倒閉破產,全民失業率急劇上升,此時的日本有近30%的失業率,個體家庭也因此揹負鉅額債務,經濟也同樣跌入谷底,習慣了養尊處優的日本人也開始體會到錢財的重要性。

金錢使人異化為資本的奴隸,使人和人之間的聯繫除了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和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繫。當泡沫經濟破滅的情形壓得每個人都喘不過氣時,日本又相繼發生了幾起重大自然災害和社會事件,從根本上改變了日本民眾的價值取向,特別是年輕人的價值觀。

民眾普遍感到了對個體之間相互信任上的威脅,社會發展過程中隱藏在黑暗之中的精神道德問題不時顯現出來,看似光鮮靚麗的形象下面蟄伏的陰暗一面變得昭然若揭,個人本位主義和社會無罪感同樣也是大行其道。

崩盤的過程

整個房地產崩盤首先發難的是日本股市,1990年日本股市斷崖式下跌,暴跌40%,近乎腰斬。所以第一個倒黴的是金融系統,那些持有日元資產的銀行、投行,因股價下跌導致資產直接縮水。為了保住自己,他們必須拋出另外一些資產來獲得流動性,這就是所謂的系統性風險。

於是真正的流動性危機到來了,延遲支付屢屢發生。公司因業務萎縮不得不進行裁員,那些昨天還月薪100萬日元的高級白領,一下子就還不起房貸了。

而樓市大崩盤與1991年才真正開始,這是因為不動產市場相對金融市場反應更遲鈍。要賣掉高價值資產是需要進行很激烈的心理鬥爭的。日本的老百姓還抱有一絲幻想,再等等,說不定只是暫時的波動,畢竟還有那五大紅利支撐呢……結果這個暫時,一下就暫時了26年……至今仍然看不到盡頭 。

日本房價崩盤前後,還在買房的人到底有多慘

日本房價崩盤前後,還在買房的人到底有多慘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現在發生的,也許過去都曾出現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