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疫情,作為普通人的我們,這八個字就夠了

高度重視但不恐慌

如果覺得不夠,還需要再加幾個字,那麼就是:

善良包容有教養

1

我堅信,肯定能夠戰勝新型肺炎,但是,這場戰役,有可能會留下很深且長久的傷口,如果誇大一點,稱為“民族的傷痕”都不為過。

與過往的傷痕不太相同的,歷史上的傷口,多是發生在戰爭或者動亂時期,現在是和平時期,而且是新中國成立70多年後,用“民族的傷痕”形容,貌似有點誇張。

我認為比疫情更嚴重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大面積暴露的人性卑劣一面,與病毒作戰,我們容易贏,但在公民素質、文明程度方面,容易輸。

冠狀病毒,就像試金石一樣,個體、家庭、區域、組織……無所遁形。

當然,表現惡劣的只是一部分人而已,無法代表全部中國人,無法掩蓋人性光輝。

對人世,我們仍要抱有希望,同時,更要反躬自省,以身作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當然,在肆虐的病毒面前,每個人都容易面臨著兩難的困境:假如自身利益受到威脅,是否還能做到坦蕩從容?

我們會看到一種人為撕裂:

對於困在武漢的人們,會呼喊“武漢人加油!”

對於身邊的武漢人,會嫌棄“武漢人滾開!”

我們先不要去譴責這些表裡不一的人們,可以先想一下自己,能不能做到接納身邊的武漢人?

昨天有這麼一則消息:

对付疫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这八个字就够了

相關的微博,主要有兩個。

來自武漢人:

对付疫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这八个字就够了

來自上海人:

对付疫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这八个字就够了

我用武漢人、上海人這樣的稱呼,只是區分,對於地域之爭,我個人比較反感。

兩位前後都還有微博,特別是小錢老師_R發的較多,我沒辦法全部截圖,所以各選擇了其中一條,另外的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移步微博去看,避免我斷章取義。

說起來,兩位都沒有錯,各有各的訴求。

兩方的問題出在哪裡?

不恰當地上升了高度。

一位上升到了“這還是同胞嗎?”的高度。

一位上升到了“保護上海”的高度。

這個事情能不能平心靜氣地解決?

可以。

其實最後給出的解決方案就不錯。

但在當時,雙方都不夠冷靜,而圍觀群眾也本著各自的見地,掀起罵戰,最終釀成了地域之爭。

我不清楚那成千上萬條評論,在10年後還會不會保留著。

假如10年後有一種工具出現,一個人的家人特別是孩子可以用這種工具辨認出發佈評論者的身份,這個人心裡會怎麼想?是仍以自己的言論為豪?還是會羞愧?

我想得比較久遠。

我相信互聯網是有記憶的,我在上面發表的每一條言論,都將成為呈堂證供,即使不是別人一條條地審視,在生命末尾,我自己回頭審視的時候,也不願意羞愧難當。

我能夠理解每一個人面對未知特別是面對死亡威脅的恐懼,但是,我們原本可以保持對他人的尊重、自我的尊嚴,而不是稍有風吹草動,就撕破臉皮。

2

每一次公共事件,都是檢驗:檢驗智商、情商、責任感、公德心,檢驗應變能力、抗壓能力,乃至於生活能力,也檢驗人性。

這次的疫情,由於其特殊性——春節期間、人口大流動、工廠放假停工等——所以影響範圍大且深遠。

在災難面前,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和醜惡的一面會同時顯現,甚至有可能同時顯現在一個人的身上。

如果我們擁有一個俯瞰的視角,可能就會發現,從時間點上,先是無數人的大流動,再是一部分人被鎖進密封的盒子,一部分人遊離在外。

時間在繼續,而空間被封鎖,雖然現在可以寄希望於天氣升溫後病毒自淨,但是距離春夏之交,畢竟有些遙遠。

假期已經延長,但是延長期結束後怎麼辦?

工廠怎麼辦?

有些企業可以遠程辦工,必須現場工作的怎麼辦?

工資怎麼辦?

如果企業破產了,員工怎麼辦?

而同時,家庭關係、鄰里關係、社區關係、地域關係、國際關係都有可能引發改變。

也許未來歷史上,會出現“蝙蝠效應”這個詞。

高度重視,就是要去思考未來的各種可能性。

3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冏媽》?

我昨天看了,打了三星。

前半段,影片用非常寫實的手法展現了中國家庭關係:母子關係、夫妻關係,矛盾重重,分崩離析,除了吵鬧,除了越界,都不會平心靜氣地溝通,看上去很理性、講道理的袁泉,說著不接地氣的臺詞,不像電影,像舞臺劇,是和生活格格不入的理性(生活中真正需要的理性,是我這種。)

都在自以為是地去愛,希望改變對方,是真愛、彼此關心,但也令人窒息,如果能夠提出非常靠譜的解決方案,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完成轉折,結局圓滿,那麼,也不枉了忍受前半段的鬧騰—— 那種鬧騰,看上去是真實還原了無數箇中國家庭的生活場景,但如果沒有好的解決方法,在電影裡重複忍受一遍生活中日常的煎熬,就沒有任何意義。

熊出沒開始,就尬到沒邊了,也是從這裡開始,片子開始崩了。畢竟,就算我們願意花6000塊錢乘坐K3展開夢幻旅途,卻沒法指望最後修復關係的是熊,圓夢的是熱氣球,它們平空出現又平空消失,把現實主義硬生生變成了魔幻主義,而在這個基礎上完成的修復和圓夢,就都顯得荒誕了。黃梅瑩老師的演技非常精湛,但是這個劇情,真配不上黃老師的演技。

一列火車,一個包廂,共處幾天幾夜,足以讓人崩潰。

一個家庭,以房子為主要活動空間,有可能會成為關係修復和愈加親密的契機,也有可能走向崩塌。

一位朋友說她快要瘋了,這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她在家裡呆得夠夠的。

倒不是自己家的問題,按說過年了和爸媽哥嫂守在一起過年也是樂享天倫,自家人湊起來一桌麻將,有都喜歡的綜藝就看看,討論討論,要不然就各忙各的,也挺樂呵。

主要是他們家樓上的鄰居,一家六口,兩位老人,小夫妻,再加一兒一女兩個半大孩子,可能在家裡呆久了憋悶得慌,又不敢出門,於是在家裡各種歡騰:跳舞、K歌,抖音錄得熱火朝天,但樓下可就遭罪了。都是鄰里,上去說了幾次人家不改,也沒辦法。她媽怕事,說現在被病毒鬧得,大家都不容易,忍忍吧。

她們公司延長放假到元宵節後,而且還要看情況,讓大家做好遠程辦公的準備,她說現在無比想念上班的感覺,就算996都沒關係。

她知道我對噪音敏感,所以向我傾訴一下。

我懂她的感受,但也無能為力。

如果是其他時間,我們可以躲到外面去,但現在,怎麼躲?

我發在微頭條上,有人回覆說:

“忍一忍,等一等,再忍一忍,再等一等,稍安勿躁,一家老小平安度過難關比什麼強。”

目前來說,也只能如此。

原標題是《陷入“肺炎恐慌”怎麼辦?6個方法,應對疫情帶來的不良心理反應》,因為飯糰標題限制在30字內,只好刪除了部分。

在接下去的一段時日裡,有很多人、很多家庭,都有可能出現不良心理反應,所以建議大家能夠做好預防。

春節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千百年來,家庭和家庭間的團聚、互相走動拜年,已經是傳統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部分,而這個春節,有些家庭無法團聚,有些家庭雖然團聚了但是不敢與其他家庭互相走動,親密關係經受著考驗,這種考驗是雙重的:一方面是分離帶來的考驗,一方面是親密相處帶來的考驗。

坦率地說,對於中國家庭,能夠良好溝通、正常相處的,少之又少,這往往需要多個方面的契合才能做到。適度的分離,讓某些矛盾來不及出現,而長時間共處在相對較小的空間裡,有可能讓矛盾激化,也就是在度過開始相聚的甜蜜期後,由於生活空間的逼仄,自我關係、家庭關係、鄰里關係、社區關係等都需要接受嚴竣的考驗。

當然,以上是做較壞的打算,事情總有好的一方面,對於學習型家庭來說,可以促進彼此的溝通交流。

但理性的態度就是:做最壞的打算,往好裡發展。

先做好心理建設,對於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會有準備,而不至於等到發生的時候才深感震驚,一籌莫展。

在這裡,我想推薦一篇文章《陷入“肺炎恐慌”怎麼辦?6個方法,應對疫情帶來的不良心理反應》,也算未雨綢繆吧。

4

在很多年以後,回首今天,希望我們所擁有的,不要是“不堪回首”,至少應該有些寧靜,有些美好,而這些未來的記憶,有賴於我們在今天創造。

今天下午,坐在電暖墊上閱讀資料,為土耳其之行做功課。這次由於疫情,行程也充滿變數,我回頭會分享自己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所採取的一些策略。

对付疫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这八个字就够了

毛絨絨的地毯,毛絨絨的小被子,轉頭間,看到窗外的雲,心念一動,站起來看時,天邊夕陽沉落,晚霞絢爛。

对付疫情,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这八个字就够了

我們的人可以被空間限制住,但是心不可以。

空間有形,夢想無限。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深思熟慮,百折不回。

謹以我喜歡多年的這句話,贈送大家,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