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第一批博士生導師:嚴謹治學,嚴格育人

冶金物理化學是冶金學科的基礎,它是用物理化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冶金與材料製備過程中的物理現象和化學變化。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這樣一批院士,他們不僅為我國冶金物理化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還為此領域培養了大量人才,為國家發展注入新生力量。

邵象華院士

邵象華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冶金學家和冶金工程專家。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先後開發了超低碳不鏽鋼、含稀土和鈮的鋼種及新型合金的生產工藝,創立了從廢鋼渣和鐵水中提取鈮的獨特工藝,開發了用氧氣轉爐冶煉中碳鐵合金、轉爐鍊鋼底吹煤氧等項重大工藝,並開展了有關的應用基礎研究,為我國鋼鐵科技進步和鋼鐵生產建設諮詢作出重要貢獻。

新中國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第一批博士生導師:嚴謹治學,嚴格育人

1941年,邵象華院士接受資源委員會的委任,在四川綦江電化冶煉廠籌辦鍊鋼廠。當時國內已有的幾座平爐基本是沿用本世紀初外國廠商在我國用過的設備稍加修改而建成的,生產效率低,事故也多。邵象華院士在電化冶煉廠設計平爐時,摒棄了依靠經驗的作法,應用國外當時已發展起來的冶金爐熱工和空氣動力學原理,對包括煤氣發生爐、爐體各部、煙道以至煙囪等整個系統進行了詳細計算,做出了有科學依據的設計。限於當時條件,這座容量只有15噸、但已是除淪陷區外的全國最大平爐。該平爐於1944年末,以當地的土法生鐵為原料投入生產。後來大冶鋼廠採用了邵象華院士的設計,建造了同樣的平爐,在新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新中國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第一批博士生導師:嚴謹治學,嚴格育人

20世紀80年代,邵象華院士退居二線,他經常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促進國際冶金界的合作與交往。比如1979年和1986年分別作為中國金屬學會第一次訪問美國和日本的代表團成員進行學術演講和座談等活動。在推進我國冶金領域走向國際的同時,他還積極指導科研人員研究課題和研究生答辯,不少研究生當年懼怕他的"嚴格",但多年之後卻都前來感激導師對他們的悉心培養,使他們走上成才之路。

魏壽昆院士

魏壽昆院士是冶金學界的泰斗和業界宗師,他一生治學嚴謹,淡泊名利,求真務實,具有崇高的科學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為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和冶金科學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新中國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第一批博士生導師:嚴謹治學,嚴格育人

1936年,魏壽昆院士完成海外的學業後便回到祖國,決心為國家建設做貢獻。多年來,他投身冶金事業,經過潛心研究,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1942年至1947年,魏壽昆院士結合我國四川、貴州和江西等省的礦產資源情況,進行了數項重要的科學研究。他首先分析了後方各省鐵礦的資源情況,針對其共同含磷高的特點,結合脫磷熱力學的理論,提出了小型貝塞麥爐的去磷程序以及用貝塞麥爐與馬丁爐雙聯的操作方法。同時,他又對貴州鋁礦進行了調查,提出提取氧化鋁的方法,供鍊鋁工業參考。

70 年代至80 年代,魏壽昆院士在國內首先提出了固體電解質電池定氧技術並應用於測定熱力學參數,同時研究了國內複雜礦雜質的熱力學行為及去除機理和完善了選擇性氧化理論並提出轉化溫度概念的廣泛應用。80 年代末期至90 年代初,他與王之璽院士等人走遍祖國大地及沿海港口,對中國鐵礦及煤炭資源和鋼鐵工業發展遠景進行了調研並提出諮詢報告。之後,他又深入進行曲活度相互作用係數的研究,發現用同一實驗數據採用不同的運算方法得到分歧的數據,深獲國際友人關注。

新中國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第一批博士生導師:嚴謹治學,嚴格育人

在教學方面,魏壽昆院士從教80餘年,課堂授課46年,先後在10所大學任教,共主講過28門課程,為我國培養了四五代冶金科技人才,其中不少人已成長為教授、校長、兩院院士、總工程師、廠長、經理等。現在,全國冶金企業中的技術骨幹大多是魏壽昆院士的學生,堪稱桃李滿天下。但是,魏壽昆先生即便成果累累,盛名在身,他也仍以平常之心相待,堅持過簡樸的生活。對於學生們來說,除學術知識外,魏壽昆院士教給他們的還有許多做人的道理。

陳新民院士

陳新民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冶金過程物理化學家,我國有色冶金高等教育的開拓者,被譽為"有色之師"。

新中國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第一批博士生導師:嚴謹治學,嚴格育人

雖然生於亂世之中,但陳新民院士卻從未停下追求知識的腳步。1941年10月,他考取清華大學(時稱西南聯大)的公派留學生,考分居冶金科榜首,享受林森獎學金優等生待遇。1941年,陳新民院士從昆明出發經香港到達美國,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冶金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畢業那年,陳新民院士喜聞祖國抗戰勝利,他毅然回國,此後長期致力於熱力學和動力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對我國冶金過程物理化學的學術發展做出了貢獻。多年來,陳新民院士對火法冶金、溼法冶金、氯化冶金及熔體熱力學理論有深入的研究。他的"金屬—氧系熱力學和動力學"、"高溫熔體物理化學性質"的研究成果,為我國有色金屬的開發和綜合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新中國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第一批博士生導師:嚴謹治學,嚴格育人

談及教書育人,陳新民院士不僅是新中國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導師,更是中南礦冶學院(後相繼更名為中南工業大學和中南大學)的建設者之一。他曾主持制定中南工業大學培養研究生的一整套制度,後被編印成《研究生手冊》供湖南省高校使用。自1984年以來,他指導學生撰寫的論文有6篇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獲獎,而他當年曾經參與建設的學校,如今也已經發展成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綜合實力在國內排名位居前列的大學。


鄒元爔院士

鄒元爔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冶金物理化學和半導體材料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前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名譽所長。他是研究生教育的先軀,是我國早期研究生指導教師代表人物之一。

新中國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第一批博士生導師:嚴謹治學,嚴格育人

20世紀50年代初,鄒元爔院士和周仁先生合作,對包頭含氟稀土鐵礦高爐冶煉中氟的行為和冶煉過程進行了研究,解決了含氟鐵礦高爐冶煉問題,使包鋼得以投入全面開發。20世紀60年代後,他致力於半導體材料和有關高純金屬及其物理化學研究,領導研製出高純金屬鎵、磷、砷等,為中國高純金屬研究和生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鄒元爔院士的研究涉及熔渣和金屬中組分的活度、渣和金屬間的平衡、火法和溼法冶金過程的物理化學基本理論,他完成的大量二元系、三元系冶金體系中組分活度和金屬間化合物生成自由能的研究,為冶金物理化學積累了寶貴的數據,其中不少內容已被收入大學教科書和大百科全書。

新中國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第一批博士生導師:嚴謹治學,嚴格育人

對待科研,鄒元爔院士是嚴謹的;對待學生,鄒元爔院士則是嚴格的。他在指導研究生論文方面非常仔細,常對學生說:"一篇好的文章寫出來要經過多次修改,真正好的句子是精簡不了的,要像捉蟲子一樣將錯別字、破句、標點符號等錯誤捉出來,文章是悟出來的。"此外,他還一直要求研究生寫論文時一定要提到前人已做過的工作,引用他人數據時一定要致謝,絕不能忘記他人的幫助。在他看來,科研道德比學術水平更重要。

嚴謹治學,嚴格教學。這四位院士不僅將知識傳遞給了學生,更是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了治學的精神,懂得了為人處世的道理。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四位院士不僅是專業學科內的導師,更是我們所有後輩學習的榜樣。

採編:謝樂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