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安家》的差距在哪裡?

文|七號(珞思影視研究組)


《安家》收視一路看漲,全員在線的演技、不缺話題的劇情,讓這部劇基本“掛”在了熱搜上。


不可否認,《安家》是一部“好看”的劇。但在看過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的觀眾心中,卻不是一部合格的翻拍劇。和原版相比,《安家》究竟差在哪裡?


對比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安家》的差距在哪裡?


三軒家VS房似錦

一個專注賣房搞事業,一個被原生家庭拖累


作為《賣房子的女人》的翻拍版,《安家》主要人物的設定基本和原版保持一致。房似錦對應三軒家萬智,都是賣房界的扛把子;徐文昌對應屋代科長,同款“佛系”領導;得力干將王子健對應婦女之友“小王子足立”,滑頭老員工謝亭豐對應專注吐槽的佈施,毫無業績的“吉祥物”朱閃閃則和白洲美加一樣都是廢柴下屬。至於日劇中的男二號庭野,則被分化成了“985”魚化龍和習慣被人當槍使的樓關山,和女主角沒啥感情戲了。


對比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安家》的差距在哪裡?

都是房產界的扛把子


重點說一說女主。都以“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為口號,《賣房子的女人》裡的三軒家萬智和《安家》裡的房似錦,人設雖相同,帶來的觀感卻完全不同。


《賣房子的女人》雖然走的還是“傳達溫情”的日劇老套路,但女主奇葩的人設很是新穎。三軒家是一個“沒有感情的賣房機器”,她的興趣就是賣房,對待一切都是冷漠臉,超強的業務能力和執行力卻又不得不讓人跪服,每一次賣房都在尋找一種完美人生匹配,都在告訴客戶“你的人生為什麼需要這套房子”。而北川景子漫畫式的表演賦予了角色神奇的萌點。初看會覺得三軒家好中二、好浮誇,但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就會意外的覺得好看,看她如何賣出稀奇古怪的房子,搞定各種難弄的客戶,是追劇的最大動力。


對比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安家》的差距在哪裡?

漫畫式呈現手法,三軒家自帶鼓風機


《安家》因無法照搬日劇的誇張、鬼畜和魔性,使得房似錦這一角色成了軟硬不吃的“賣房工具人”。她帶著上司“繳槍再殺”的任務而來,在前幾集裡,搶單、找托兒賣房、挑起保安和物業經理幹架等事件幹得並不光彩,這樣一個不近人情、爭強好勝、自作主張的女主形象登場,自然很不討喜。


每一個強大的女主角,都有慘淡的人生。三軒家父母早亡,背下父親留下的鉅債,被收養過也露宿過街頭,一路打拼努力還債。《賣房子的女人》並沒有花大篇幅來交代三軒家的背景,只是藉此告訴觀眾她努力賣房的原因:“為了填補失去家的心靈創傷,我一直在賣房子,但不管賣多少都無法填補,我無法從過去走出來。”


對比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安家》的差距在哪裡?


放在國產劇裡,不寫上個十集八集都對不起這樣的身世。果然,隨著“房四井”故事的展開,《安家》的主題也從“賣房”變成了原生家庭之痛。這一路狗血灑的,網友都看不下去了:“房似錦自己的家不安,還要幫別人安家,真的太慘了,六六可以放過她嗎?”


對比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安家》的差距在哪裡?

《安家》劇情走向狗血,遭到網友吐槽


六六當然不會放過房似錦,也不會讓她專心搞事業賣房子,灑狗血爆話題一直都是她最擅長的。你們看,“被房似錦一家氣死”這不就上熱搜了嘛。


賣房理念不同

國劇“賣的是房子”,日劇“賣的是生活”


六六此前在採訪中稱,按照自己的工作習慣,改編不參照日劇原版,而是做一個完全原創的劇本。但事實上,除了中國特有的“老洋房”情節之外,《安家》中好幾個賣房案例都來自原版,比如海清夫婦換房、情夫給小三買房、低調大富豪買房等。


整體來說,日劇中一些不太適合中國國情的情節,六六做了本地化改編,雖然比較接地氣,但大多是為了賣房而賣房。比如買房人嫌鄰居輔導孩子功課吵鬧,房似錦就發動全員幫孩子轉學,太不切實際。同樣是賣房,日版偏溫情向,也有更深層次的探討。三軒家經常劍走偏鋒,屢出奇招,看似一心只為業績,實則很多時候她都是探清了客戶的心理和需求,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直接要求和潛在要求。


以海清夫婦買“跑道房”為例,打動海清的是閣樓獨處的空間,是頭頂那一片星空。在日劇中,三軒家改變了夫妻倆買別墅豪宅的訴求,挖掘到他們自己都沒意識到的真正需求:一個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關愛的溫暖小家。這一集對親子關係、生與死的探討,作為開篇來呈現就奠定了整部劇的基調——賣的是生活,而不是房子。


“在現今國內房市的畸形發展狀態下,或許我們都漸漸模糊了‘房子’這個物件,最原本的意義。”正如豆瓣網友“宥琳之漆”的點評,《賣房子的女人》的亮點並不在於三軒家如何賣房子,而是房子對於買房人的意義所在。


對比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安家》的差距在哪裡?


短短十集,《賣房子的女人》通過不同的買房人折射出現代人多元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他們中,有宅家20年不出門的蟄居族,有不結婚的獨立女性,有追求極簡主義和囤積癖的反差型戀人……三軒家從不用世俗的眼光看待客戶,而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匹配最合適的房子,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中年大叔蟄居20多年不出門,年邁的父母想大房換小房,剩下的錢都留給兒子生活。如果按照日劇一貫的操作,蟄居大叔或許會被主角勸解迴歸社會,開啟第二段新的人生。但是,三軒家卻認為大叔蟄居的理由很充分,一句“不要用你那無聊的常識和狹隘的價值觀妄加評判”給了所有人當頭棒喝,並給出一個比大房換小房更優的方案:買下她提供的兩套房,一套自居,一套出租,以維持蟄居大叔必要的生活來源。


對比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安家》的差距在哪裡?


生活觀念不一樣的情侶,一個崇尚極簡,什麼都想扔;一個重視紀念,什麼都不願意扔。是分手還是為愛妥協?三軒家認為雙方都不需要改變,尊重對方的生活理念,也可以一起過得很好。


獨立女性買房,常會被問及婚姻狀態。三軒家卻說:“結婚和買房沒有關係,明明不婚的男女日漸增多,卻還是武斷將單身者定義為還未完成結婚大業的不完整的人,這是不合理的。”


對比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安家》的差距在哪裡?


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人,不因自己與別人不同而忐忑,也不因別人與自己不同而批判。這是《賣房子的女人》最可貴的一點,也是《安家》的差距所在。


“他們希望我能寫一個作品,對10年前的《蝸居》致以回應,也就是說10年了,中國社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遺憾的是,《安家》不如《蝸居》犀利,也並未如六六所說,從中折射出十年來人與房子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