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月收入一百元,真的能夠養活一家五口人嗎?

嶺南人士葉生


四十年前月收入一百元,真的能夠養活一家五口人嗎?

如果四十年前每月有100元的收入,那真的是高幹,是工資水平相當高的。有這樣一筆收入,能否減少在一家五口人,不妨來算算賬。

那時候,豬肉是7毛3一斤,雞蛋是3價錢一個,蔬菜都是幾分錢一斤。只有米,需要糧票供應。再看房子,雖然面積小點,結構差些,環境落後些,但是,都是公家分的,每月的租金幾毛錢。好的房子也就幾元錢,足夠一家人住。至於衣服什麼的,布料都很便宜,但時興穿有補丁的衣服,做新的衣服,大多也是到過年的時候。

如此一來,一個月的伙食費,一會超過50元,一般也就30元左右。房租可以忽略不計,衣服不需要花什麼錢。至於孩子上學,一學期也就幾元錢學費,多的也就十來元錢。看病不需要花錢,就是花錢,也很少很少。水果等其他產品,由於市場供應數量有限,也不可能天天買。那麼,一個家庭,一個月能夠花掉五六十元,就是家庭條件非常好的了。100元一個月的收入,還不是很富裕的家庭了。


譚浩俊


四十年前,大米每斤0.138元,豬肉每斤憑票0.78元,大人每月食油200~250g,小孩每人月100~150g,豆腐每人每月4塊0.2元5分錢一塊,要票,參加工作學徒,每月18元,每人月伙食9元,剩下是零錢。有100工資的必是老師傅了,8級工以上或是有點職務,一班8級工人每月基本工資88元,有5元附加補貼,當年我老爹每月75元加高溫等補貼,好像是83元月,我兄弟姐妹4個,老媽沒工作,做點臨時工,掙到30元的收入,日子過得有滋味,過春節了,能得到2角錢壓歲錢,到處顯擺。


糊里糊塗95915366


呵呵 座標無錫城市戶口。哪時候我爸爸工資46.6元。媽媽工資41元。生活很好啊。一角錢就可以買三個素菜。餛飩1角1碗。面8分錢二兩一碗。燒餅3分錢一隻。油條5分錢二根。肉7角4分一斤。爸媽禮拜了就燒肉我們吃。我是63年出生的。上面一個姐姐,下面一個弟弟。因為是城市長大。沒有餓過肚子


用戶迷路的狼


不但能養活一家人,而且還是相當富裕的,等於現在的大款家庭,生活水平相當高了,我小的時候,全家一年才花了一塊五毛錢,幾乎不買東西,但是自己種的菜,糧食生存隊裡分的,成年人每年480斤,學生每年520斤糧食平時都是用雞蛋換,,,,說多少現在的年輕人理解不了,那時候幾乎沒有貧富差距,所以就沒有攀比,人是幸福的,因為世道相對來說比較公平,現在為什麼人活著特別累,其主要是不公平。


用戶3513675551868100


我父母都是七零年畢業的大學生,參加工作後工資每個人都是43.5元,比一些大他們十歲左右的工人都多,於是老工人就酸溜溜的稱我父母這種夫妻倆個都是大學生總工資為87元的家庭叫“八七公社”。那時候我在爺爺奶奶那裡,父母每個月寄20元給我,他們兩個帶著弟弟,一個月相當於就是67元養活三個人。而那些老工人生活就更緊一點,一是孩子多,普遍都是3-4個,再就是女的一般沒工作。不過好在他們空閒時間多,就四處開荒種菜、養雞,甚至有養豬的,這樣就省一些錢,間接提高了收入。統算下來,四十年前,一個家庭如果老老小小有六口人,換算下來一個月收入在一百元的話,緊是緊一點,也不是不能過就是了。


文死賤武死顫


個人經歷,我姑妄說之,你故妄聽之,不喜一笑了之。

40年前是1980年,改革開發已經3年物資已經比78,79年豐富多了,的確良卡其布正當時,月入100元養活一家5口人,如果沒有其它貼補,可以說是天方夜譚!

80年我家就是5口人。在之前的就不說啦!


凱騰聚知


這個問題,要看是什麼地方啦。象我們這種邊遠貧窮地方,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個月能領100元工資的要算是比較高級別的幹部或較高級別∫的專業技術人才了。本人那時才領4O元一月的工資,養一家四口,過的也還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生活了。若當時能領到8O元一月工資,養四口人那可是富裕家庭了。因為我在每月從4O元逐步過渡到50元的那幾年時間裡,靠省吃儉用還能實現“三轉一響”(即自行車、縫紉機、手錶和收音機)的購置能力,如果有雙倍工資,那我一家的生活不是過的非常滋潤嗎?所以在大中城市不敢說,在小地方窮地方,四十年前一月領100元工資養一家五口人,不是養不養得起,而是已經很富足的了。


閒人說事140311869


40年前100元月薪養5人,應該是中等偏上生活水平還有節餘。

因為我1983-1986年在縣城中學讀書,父母每月就給我15元生活費(不含吃的米)。這水平應該是中上水平,一般的家庭只給10元,最貧困的5-6元的也有。

因為那時早晨泡菜只要1分,中午、晚上的蔬菜是5分一份,肉只有2角一份。一週能吃2-3份肉就算我這種家庭條件算好的了。很多有條件的學生,每週回去都會用鹹菜炒點臘肉、或用豬油煎一點豆瓣醬帶到學校,那就算美食了。

想想當年,再看看現在,大家的生活比過去好了多少倍!現在有些人動不動喊沒錢、壓力大,那是與身邊更富裕的人在比。要跟30年前比,現在一般偏差的家庭所過的生活,也跟過去過年的生活差不多!

更主要的,現在不僅消費水平比過去高太多,特別是消費項目比過去多太多了。冰箱、彩電、空調、音響、電腦、手機,尋常家庭都換了多少代了,過去很多東西都沒有,即使有也只有極少的家庭,才能用上現在早已淘汰的東西,旅遊更是沒聽說過[害羞]


樂水愛山


肯定是真的,我那時候工資才十六,學徒三年,第一年工資十六,第二年十八,第三年二十一,滿師後三十。那時候我第一年買了一塊鐘山牌手錶,三十元,第二年買了一輛永久牌自行車,一百多,第三年蓋了個小房子。那時候肉是七毛四分錢一斤,一碗小餛飩就一毛錢。


珍珠黑月季花1


我記得八一年我十六歲在青年點農場,每天工資一元錢,每個月就是三十塊錢,去掉買飯票還能剩餘十元錢,那時候每人每月粗糧細糧各一半的量,基本沒多餘的錢買東西,那時候都很窮,家裡的大人工資要一百多塊錢相對要高一些,還有低的,每月只領七八十元錢的工資,家裡最少要有三四個孩子,四五個算是正常,多的七八個,八九個,我們住在城區就是這樣的生活水平,基本家家戶戶相差不多,不過生活是困苦了些,只要每月不缺吃喝,人的精神壓力就會覺得不是很大,那個時代的人沒有過多的要求,當時的市場商品很單一的原因關係所致,也是人的內心慾望得不到膨脹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