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氏麻绳制作技艺传承六代历经200多年临城庞银船用麻绳编织幸福

庞氏麻绳制作技艺 传承六代历经200多年 临城庞银船用麻绳编织出幸福生活

庞氏麻绳制作技艺传承六代历经200多年临城庞银船用麻绳编织幸福


来到临城县东镇镇北孟村,顺着编织麻绳“呱哒呱哒”的声音找寻,就来到庞银船家中。

庞银船家的院子不小,麻绳编织器具摆满院落。 57岁庞银船在绞车一端摇动,细细的麻胚逐渐变化,最后拧成一跳麻绳。庞银船在不断拉、拧中展示出临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麻绳制作技艺。

庞氏麻绳制作技艺传承六代历经200多年临城庞银船用麻绳编织幸福


粗如胳膊,细如头绳

纺车、绞车、木瓜、绞、几种铁钩、刀具等,庞银船家中的制麻绳器具,各个都比庞银船的年纪大。 “我们庞氏传统纺麻绳的制作始于清朝,现已传承六代,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庞银船说,好多工具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再过些年月,都成古董了。

庞氏麻绳制作技艺传承六代历经200多年临城庞银船用麻绳编织幸福


根据不同需求,庞银船可制成粗细不同的麻绳。“细如头绳,粗如小孩胳膊,都不在话下。”

庞银船说,原来麻绳用途广泛,过去做农活儿需要麻绳的地方很多,可以说麻绳曾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老百姓捆绑、背运、拉车、拉磨、拉碾都需要麻绳。“即便现在,临城一些山区挑水还在使用麻绳。”

麻绳制作分沤麻、合绳、纺绳等程序。“麻为自己种植,和多种化学纤维和尼龙等绳索原材料相比,麻绳具有更天然的优势。”

庞氏麻绳制作技艺传承六代历经200多年临城庞银船用麻绳编织幸福


几十年前,麻绳需求量高,庞银船一家还以此为业。庞银船和兄弟、父亲一起制作麻绳,一天下来,可做十余斤麻绳。“麻绳制作是个力气活,不容易。”

麻绳制作处处讲究“度”

北孟村方圆几十里范围内,制作麻绳的仅有庞银船这一家。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制作麻绳”养活了庞氏家族。

庞氏麻绳制作技艺传承六代历经200多年临城庞银船用麻绳编织幸福


庞银船还记得,麻绳制作红火的时候。家里专门种麻做麻绳,即便这样,麻绳都不够用。

“有的人从外村打听来做麻绳,有时只能自备麻。” 给外村人制作好麻绳后,庞银船便把一捆捆麻绳放在推车上,推着小车去送麻绳。送货途中,自己还在路上吆喝“做麻绳”。

庞氏麻绳制作技艺传承六代历经200多年临城庞银船用麻绳编织幸福


沤麻时,要讲究“度”,麻收获后,把麻多余的枝条削去。捆成均匀的捆,平放到温水坑里,用平整的石头压平、浸泡,等到麻生熟恰好时,捞出晒干。麻便从麻秸上均匀劈下。

合绳时,也要恰好的力度,根据需要,制成或柔软或硬的麻绳。

庞氏麻绳制作技艺传承六代历经200多年临城庞银船用麻绳编织幸福


庞银船的儿子庞瑞鹏也会制作麻绳,但若跟父亲相比,庞瑞鹏便连连摇头,“没父亲掌握的度好,他做出的麻绳又圆质量又好。”

麻绳编织出幸福生活

制作麻绳的工具在庞银船的操作下,“吱呀吱呀”发出声响,孩子们好奇地围着这些工具摸来摸去。

庞氏麻绳制作技艺传承六代历经200多年临城庞银船用麻绳编织幸福


用麻绳的少了,庞银船偶尔才把这些工具搬出来。“让孩子们看看,心里也舒服。”庞银船说。

麻绳分麦腰、缰绳、井绳、大绳等不同种类,随着尼龙绳的出现,很多人已将麻绳忘记。没有了市场,庞银船儿子庞瑞鹏也外出做生意,仍在坚守的庞银船希望拯救这门濒临消失的工艺。

庞氏麻绳制作技艺传承六代历经200多年临城庞银船用麻绳编织幸福


这两年,为抢救和保护这项传统技艺,临城县文化馆将其纳入非遗保护名录,并将建立保护工作站,以更有效地保护这一传统民间工艺。 目前,不少地方在打造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美丽乡村,看到希望的庞银船又重拾信心。


在跟麻绳打交道的大半辈子里,庞银船的生活也编织得很美好。“我割舍不下对麻绳的感情,谁要想学这门手艺,我可以免费教。”庞银船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