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二字對於回族來說有什麼意義?

古代漢語中,“清真”一詞常被道家用來表示“純真樸素”、“幽靜高潔”之意,如《世說新語·賞譽》:“山公舉阮咸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慾,萬物不能移也。”《世說新語》:“太祖以清真而敬之。”唐朝李白就有過“聖代復元古,垂衣貴清真”的詩句,明清時期,中國的伊斯蘭學者介紹伊斯蘭教的時候曾使用“清靜無染”、“真主原有獨真,謂之清真”等詞句來稱頌伊斯蘭教所崇奉的真主安拉,故稱伊斯蘭教為“清真教”,稱其寺廟為“清真寺”,後來回族的穆斯林越來越多地將“清真”一詞使用在對伊斯蘭教的稱頌和解讀中,認為清則淨,真則不雜,淨而不雜是為“清真”,如此,“清真”一詞與伊斯蘭教的關聯便漸漸牢固了起來。如今常用的與“清真”相關的詞如“清真寺”、“清真言”、“清真食品”、“清真餐館”等。

“清真”二字對於回族來說有什麼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