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泰坦尼克號:停售的保險,值得搶嗎?


保險泰坦尼克號:停售的保險,值得搶嗎?


最近三峽人壽的達爾文2號即將停售的消息刷爆了各個保險公眾號,作為一家新成立不久的公司首款“網紅”產品,從上市到停售也就不到3個多月,這種落幕的速度讓人唏噓不已。

超哥分析認為這次停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現在的大環境下,大家普遍比較關注的是疫情相關的信息,對保險的熱情不如預期,影響了保險公司的銷售節奏。

另一方面是由於互聯網產品競爭處於貼身肉搏的狀態,沒有吸引人的頭條,想要獨佔消費者的注意力很難。比如同類產品中信泰人壽的超級瑪麗2020max,無論是從保障責任,還是保費方面都非常接近。

撇開這次的停售不說,每次停售就像是一場保險公司搭臺,大家來參與的話劇,有臺上唱戲的,也有臺下聽戲的。作為普通的客戶來說,停售的產品值不值得搶,要不要參與?今天超哥就說個明白。


1. 保險產品停售的三種情況


產品停售說白了就是因為某些原因產品不再銷售了,保險產品的停售不外乎有三個原因:銀保監會的監管要求、產品淘汰、產品升級

銀保監會的監管要求:銀保監會通常會要求一些保障功能有缺陷或設計不合理的保險產品下架和整改。有時候也會從行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考慮,系統性停售某種風險較高的產品,比如去年下半年開始的預定利率4.025的年金險停售潮。

產品淘汰:對於已經不符合市場需求或者不被消費者認可的產品,保險公司會通過主動停售某些產品,比如去年停售了一整年的太平人壽福祿康瑞。當然了,一些以互聯網銷售渠道為主的保險公司,在新產品銷售不佳或者有新產品即將上市的時候,也會通過發佈產品的停售來換取最後一波關注。

產品升級:有些保險公司的產品每年會有一個升級,此時會把一些老版本的產品停售處理,這個屬於產品升級換代的正常操作。


2. 這兩類客戶謹慎對待停售

保險公司之所以經常使用停售這種營銷手段,一方面是因為保險產品不能使用普通商品的打折促銷手段,產品停售恰好是保險公司給營銷員提供了一種正當的促銷廣告。

其次是因為保險需求是一種低頻的消費方式,買保險的時候很容易被各種拖延,而產品停售正好可以刺激一些正在猶豫或者比較衝動的人現在做決定。

面對產品停售的宣傳,這兩類的客戶需要謹慎對待:喜新厭舊型、做事衝動型

保險升級換代如今已經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了,新產品的上市和停售階段,都會面臨著營銷員和保險自媒體的集體轟炸,給人造成一種大家都會買的假象。對於喜新厭舊的客戶來說,看到新的產品保障責任更好,保費也便宜,容易陷入到換來換去的的陷進之中,如果繳費時間比較長,反而損失越來越大。

對於衝動型客戶來說,如果沒有對自家的財務狀況和保險需求瞭解清楚之前就下手,很容易造成家庭現金流的緊張,或者在繳費了兩三年後猛然發現當初要買的這種保險根本就不適合自己,那個時候想調整都比較麻煩。


超哥點評

買保險不用急,保險配置也是個細緻活,保險市場從來都不缺好產品,關鍵是買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停售而急急忙忙的選擇了一款自己都不知道好在哪裡的產品,到頭來只會是白忙活一場,還要每年安慰自己一次。


關注超人寶,教你買保險。提供更多產品測評,保險科普。

有態度的保險超人,帶你避坑,帶你飛

保險泰坦尼克號:停售的保險,值得搶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