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曾經有家大米巷燒餅 酥皮爆開吐出蔥花的小軟舌,難掩風味

寧海人對於美食的追求嚴格,不僅追求味覺,更講究力道。寧海大米巷的大餅就因此得名。

寧海曾經有家大米巷燒餅 酥皮爆開吐出蔥花的小軟舌,難掩風味

凌晨2點,作坊的主人就開始製作今天的第一爐燒餅。從桑洲來的攤主從她丈夫的舅舅那裡學習製作燒餅的技藝,出師後來到大米巷自立門戶,獨自經營這家小攤,而今已有二十四年了。

寧海曾經有家大米巷燒餅 酥皮爆開吐出蔥花的小軟舌,難掩風味

寧海曾經有家大米巷燒餅 酥皮爆開吐出蔥花的小軟舌,難掩風味

細白的小麥粉,揉入隔天發酵的酵母,加點鹼面、食鹽,這便是製作燒餅所需的全部材料。一如寧海人的性格,簡單、樸實、粗糙,酥皮爆開吐出蔥花的小軟舌,難掩風味。

寧海曾經有家大米巷燒餅 酥皮爆開吐出蔥花的小軟舌,難掩風味

中國人從來不會把自己禁錮在一張乏味的菜品清單上,而寧海人也不會容許口感單一的燒餅,對於吃的法則,他們顯然有更多的創造力。攤主捻起小麵糰,執勺在麵糰中加入蔥、梅乾菜,這便是雛形。每天,她要製作六七百個燒餅。


寧海曾經有家大米巷燒餅 酥皮爆開吐出蔥花的小軟舌,難掩風味

燒餅雖味美可口,但食多容易上火,不易消化,拍上芝麻後,可潤胃腸、去燥火。對於食物相生相剋的原理,恐怕沒有誰比寧海人更加熟稔於心。

做燒餅是一項技術活,有別於其他用電烤箱烤制的燒餅,攤主堅持使用烘爐烤制。烘爐高一米有餘,直徑約有一米,內有爐缸,最外層用鐵皮加固。先用柴火在缸內點起,鼓起風來,焰舌騰空舔舐著氧氣。

一個簡單的動作,在攤主看來卻大有學問。水灑上內壁,如果發出“嗞嗞”聲,說明溫度還不夠,餅會粘;如果是“嘭嘭”聲,則恰到好處。

寧海曾經有家大米巷燒餅 酥皮爆開吐出蔥花的小軟舌,難掩風味

貼餅,這是燒餅製作整個流程中最見功夫的一道工序。攤主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隨著“啪啪”的貼餅聲,在四周爐火的輝映下,儼然是一部極有韻律和動感的動作大片。

寧海曾經有家大米巷燒餅 酥皮爆開吐出蔥花的小軟舌,難掩風味

不過十分鐘,餅便全部貼完。攤主再次取水,往餅面上灑水,讓麵糰吃水均勻、光滑柔潤。炭火的炙烤使得燒餅中的水分迅速蒸發,散發出濃郁的香味。

寧海曾經有家大米巷燒餅 酥皮爆開吐出蔥花的小軟舌,難掩風味

剛出爐的餅,餅面金黃,色澤均勻,外皮酥脆,餅囊卻香綿柔軟。從滿天星子到晨光熹微,我們看到了一代制餅師傅對傳統的堅守。這樣用料簡單、外形樸實的餅,難登大雅之堂,但在時光的長河中,它卻以這份樸實無華,給予了無數百姓胃腹的撫慰。

寧海曾經有家大米巷燒餅 酥皮爆開吐出蔥花的小軟舌,難掩風味

這才是寧海的味道(現在因為拆遷,已經不開了)。


|出品:Jezoar


分享到:


相關文章: